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享受修行▪P3

  ..續本文上一頁「見精」就接近「自性」了,但還不完全是「自性」,已經可以感覺到它是不會老的。爲什麼它不會老呢?因爲它是無住的,它是純粹的能知!講到這裏,各位還是會有一個問題,「我能確定自己有能知嗎?」我告訴你,我馬上就可以讓你確定。像我站在這裏,你看見了;我講話,你聽見了,這就證明你有能知。所以,這個不老、不死的純粹的能知,你可以感覺得到。波斯匿王體會到了以後,痛哭流涕,不是悲傷得痛哭流涕,而是高興得痛哭流涕。在座的還沒有痛哭流涕,大概還沒有體會到。

  修行就是在享受不死的樂趣

  我再舉一個例子,讓大家知道自己真的是不會老。你們一定還記得小的時候,上課聽老師講課的心情,和現在聽我講課的心情,有沒有不同?不是講課的人有沒有不同,而是聽課的心情,有沒有不同?有沒有變老?答案是不會變老的,這個心情是不會變的,所以,我們說「人老心不老」。就像我母親年紀很大的時候,已經快往生的了,我跟她談話,我覺得她不覺得她自己老了呀!只是覺得這個身體不聽使喚而已。所以,老的是我們的肉體,不是自性,我們的自性是不會老,也不會死的。

  當你體會到自性,體會到無住的自性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你那最純粹、最珍貴、最重要的那個部分是不死的。這時你面對死亡,還會有恐懼嗎?一點恐懼都沒有。當你不怕死的時候,你還會怕什麼?什麼都不會怕了。這時你就會展現出你的自信,你的堅韌,你可以面對任何災難!這樣和一個會怕死的人相比,和一個沒自信的、軟弱的人相比,你不是在享受嗎?所以,能夠體會到無住、能夠體會到自性、能夠體會到純粹的能知、能夠體會到不死的自性,你整個人就變了,這就是佛法帶給我們的好處!我們修行就是在享受不死的樂趣啊!

  五、以愛情爲例

  以愛情來做例子,因爲大家對這個話題比較有興趣。

  我現在用「有住」和「無住」來觀察愛情。也可以說,從愛情裏面來觀察「有住」和「無住」的差別,因爲愛情是實踐的問題,實踐的問題一定是「有住」和「無住」相互作用,它不會完全「有住」也不會完全「無住」,而是來來往往、相互激蕩的一種平衡狀況。

  我們再從它的性質上來分析,從「本明、無明、行、識、名色、六入」來看,「本明、無明、行、識、名色」是屬于心靈的部分,之所以會留下「六入」,是因爲「愛情」和「身體」是有關系的,至于「六入」以下就不講了。

  「本明」生出來的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是純粹的「無住」

  從「本明」這裏生出來的,就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它的等級是純粹的「無住」,是完完全全的「無住」,這樣生出來的感情,就是「慈悲喜舍」,是佛菩薩等級的感情。

  「無住」的愛情帶有空靈、包容、永恒不變、源源不絕的性質

  接下來,從「無明」來看,「無明」就是「識蘊」、「阿賴耶識」(第八識),屬于心理學的「潛意識」。這個層次也會有「無住」的愛情,但是並不純粹,帶有不少「有住」的成分,與四無量心的「慈悲」來比,是受很多限製,因爲是「愛情」,就一定會被限定在特定的一男一女之間,這已經是「有住」了。雖然是在這樣「有住」的條件限製之下,它裏面還是有「無住」的成分,當然,這和「四無量心」相比,它的「有住」就多了。只是在這麼多「有住」的限製之下,它還是有一點點「無住」的空間,這樣的「無住」的愛情,它帶有空靈、包容、永恒不變與源源不絕的性質出來,這就是「有住」中的「無住」。

  「行」的層次的愛情展現出來的是有目的、有責任、有情欲

  再來從「行」來看,「行」就是「行蘊」、「末那識」(第七識),是有邏輯性的思維系統。因此「行」的特質就是展現一套有計畫、有系統、有目標的行動;同時也展現了「意志力」的特質,因爲要依目標、計畫而行的話,是要有「意志力」的。所以,就「行」這個層次來看愛情,就是依目標、計畫而執行的愛情,所展現出來的內容是:有目的、有責任、有情欲的……這些都是「有住」的愛情,不是「無住」的愛情!

  所以,依目標、計畫而去獲得的愛情,一定是「有住」的愛情,得不到「無住」的愛情!因爲「十二因緣」就是從「本明」生出「無明」,生出「行」,又生出「識」……因此若依目標、計畫而「行」,以「意志力」來得到愛情的話,一定是在十二因緣的「行」以下的愛情。至于情欲,就一定是在「六入」這裏,和身體有關,就只能得到情欲這個層次的愛情了。沒辦法得到上面「無住」的部分,它生不出上面的部分來的,一定生不出來。

  我們知道古代人常是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來結婚的。這樣就是依目標、計畫而「行」,所以得不到那種「無住」的愛情。那麼如何才能得到「無住」的愛情呢?現在因爲是自由戀愛了,自由戀愛就是不依目標、計畫,自由碰到的。這樣就會有比較多的機會得到「無住」的愛情,機會比古人要多。

  人人心中想要追求的都是「無住」的愛

  以下都是不幸的例子。

  實例1:以責任爲愛。

  有些人決定結婚,是因爲要負起責任,所以就答應結婚。但是,現在這個時代,愈來愈開放,大家對真心、真愛的要求愈來愈多,這樣的婚姻就會産生問題。我知道很多人接受了這樣的婚姻以後,並不幸福。爲什麼呢?因爲人非常奇怪,雖然沒有講出來,可是,大家內心要追求的都是「無住」的愛。

  當然,如果已經決定結婚了,就是已經綁在一起了,合約已經簽好了,合約就是條件——不可以再叁心二意、東想西想了,想的話就是犯罪——已經是「有住」啊!這時,要他生出「無住」的愛情,生不出來了;他能夠生的是「有住」的,因爲他是在依目標、計畫「有住」的狀態做下去的。只能往下生,生不出上層「無住」的愛情的。什麼時候才能夠生出「無住」呢?就是把限製條件拿掉,沒有限製了,就有機會生出來,這是沒有辦法強求的。

  我上次去美國,聽到這麼一個例子,已經結婚有了小孩,還是離婚了。他當初是爲什麼結婚呢?因爲他的女朋友告訴他,已經懷孕了,所以就結婚了,其實並沒有懷孕。結了婚他還是好好的,並沒有問題;可是他的太太有問題,他的太太找人跟蹤他、監視他。他在任何一個地方工作,都被跟蹤、監視,讓他受不了了,後來就離婚了。而他的太太爲什麼要跟蹤、監視呢?因爲他是爲了負責任而結婚的,可是她心中想要的是「無住」的愛情,她覺得沒有得到,所以,一直費心地跟蹤、監視……

  一定要在婚前就生出無住的愛

  實例2:以「憐憫」爲愛。

  有一對年輕人,相親後,開始還覺得不錯;但是一段時間過後,就發覺不適合,于是,他就直接告訴對方,結果女方受不了,求他不要這樣子,不要放棄她。而且揚言他不娶她的話,她就要自殺了。這時男孩子的憐憫心就出來了,就決定:好吧!結婚吧。結婚以後,小孩子一生出來就反目成仇,因爲大家要的不是憐憫,是要無住的愛啊!但是,她也弄錯了,你用求的,用自殺來威脅,只能得到別人的憐憫啊!所以,如果在婚前沒有生出「無住」的愛,結婚以後就糟糕了,「無住」的愛是生不出來的。所以,一定要在婚前就生出無住的愛。

  以上都是因爲沒有把「有住」與「無住」弄清楚之故,若弄清楚了,你就知道,如果用「有住」的方式,比如說,想要追這個女孩子,然後,定下計畫一步步執行,這樣是可以把人追到,但是「心」追不到!過去幾十年前的人沒那麼講究,只要人追到就算成功了,至于「心」有沒有追到,就比較不講究了;但是現在愈來愈講究了,所以,不幸的問題就跟著來了。

  實例3:英國查理王子與黛妃、卡蜜拉的愛。

  我們再來看英國的查理王子與黛妃的婚姻,黛妃的悲劇是很讓人惋惜的。查理王子先認識卡蜜拉,當他還很年輕,可能還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認識了卡蜜拉,而且感情不錯。可是,卡蜜拉沒有貴族血統,只是一個富商的女兒。這個時候,我猜想卡蜜拉和王子之間,已經産生了「無住」的愛情。但是,王子還那麼年輕,哪能搞得清楚什麼「有住」、「無住」?他們那邊也沒有佛法,是不是?即使有佛法,也沒有人講啊!今天我是第一個講的。當然他搞不清楚自己的愛,到底是屬于哪個層次的?有多重要?所以,在王室的反對之下,他也就算了,沒有堅持,屈服了。也可以說,他不知道「無住」的愛是那麼的重要,他也無法了解。這時,王室就幫他找了有王族血統的黛妃,黛安娜人也非常美麗,條件很不錯,當幫他們配對的時候,我想,他看了也覺得不錯。但他們之間的交往,卻是依目標、計畫而行;當然,他們之間應該也會産生好感啦、吸引力啦,不然怎麼會接受呢?所以,當他們已經決定結婚而還沒結婚的時候,卡蜜拉受不了了,就找另外一個軍人結婚了。當然查理王子的婚姻也是轟動全世界的,大家都會想:從此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可是兩人結婚以後一點都不幸福,也不快樂,爲什麼?因爲他們之間沒有生出「無住」的愛!「無住」的愛還沒生出來就結婚了,那就永遠生不出來了,沒有辦法。結果,查理王子當然又偷偷地與卡蜜拉來往,于是就被狗仔隊逮到了。我想逮到與否,結果都一樣,黛妃早就感覺到了。因爲大家對「無住」的愛,在潛意識層次是清楚的。後來,又曉得他們在暗通款曲,她當然受不了,之後,她就開始報複,因愛生恨,弄到最後車禍身亡,悲劇收場。

  而卡蜜拉在黛妃還沒死時,就跟先生離婚了,直到現在,終于和查理王子結婚。他們的愛情苦熬了叁十年,太悲慘、太辛苦了。早知道,他們一開始就堅持,就不會發生後來…

《享受修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