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於「四相」之08:進入人相的實例▪P2

  ..續本文上一頁尊,也會獨立承擔所作所爲的後果,這個是很重要的。

  

  

講到這裏,我又想起馬來西亞的另一個問題,他們聽到我講獨立自主,結果他們的兒女聽到了,就說我要獨立自主,我不讓你們管!獨立自主就變成他們兒女不聽父母管教的借口。我說弄錯了,我的獨立自主不是這個意思;我的獨立自主,拆開來說就是「獨立承擔、自己負責」,這是對個人而言。如果是參加一個團體還要「嚴守紀律」,在家庭裏面也是要遵守紀律,怎麼可以變成不守紀律的借口,這是被他們的小孩濫用了。所以當一個人掌握了主動權的時候,他一定是會有自信、有自尊的。然後一定是一個能夠獨立承擔,肯負責任的人,這才是健全的自我。若要做到健全的「人相」,還要嚴守紀律才有辦法進入「人相」。事實上「我相」做到最健全時,已經悟本來面目了。這個時候,就是最純粹的自我、最純淨的自我。但是這個時候,還沒有進入「人相」。當然也不一定需要悟本來面目才可以進入「人相」,「我相」有七十分的成熟健全就可以進入「人相」。通常「我相」的不健全是在哪裏呢?當一個人非常軟弱、沒有自信、自卑而恐懼,他的「我相」就不健全,不能獨立承擔責任。一個我相健全的人,一定是有自信、有自尊、能夠獨立承擔、肯負責任的人。好!這裏有誰可以把健全自我、成熟自我這個部分,提供一些好的例子、好的經驗?蘇莉華你有嗎?

  

  

  

蘇:老師,我想先問一個問題,就是進入「人相」的這個部分。我的問題是說:進入「人相」時,「我相」會自然超越嗎?舉個例子來講,其實你可以感覺到對方心裏面的需要;你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反應。可是你知道對方是需索無度的,他甚至會認爲你所做的事都是應該的。其實我並不是完全願意犧牲自己,去成全對方或幫助對方。要我去感受別人的感覺基本上沒有問題,但是怎麼去超越自己心中的那些感受呢?

  

  

師:你的問題是:我們在進入「人相」時,是不是需要犧牲「我相」或委屈「我相」,才叫做超越了「我相」進入「人相」?

  

  

蘇:有一部分是這個樣子。

  

  

師:我們要超越的話,是「我相」要成熟健全,所以裏面沒有委屈、沒有犧牲。你剛才舉的例子,你知道對方心裏面的想法,也知道他是在利用你,但他是需索無度的,那麼你要怎麼做?你怎麼可以去滿足他呢?當然不能去滿足他呀!如果你去滿足的話,你的「我相」就被犧牲了,就不健全了。爲什麼要滿足他的需索呢?這個時候是要糾正他呀!這樣子的糾正他、製裁他,才叫做進入「人相」。

  

  

蘇:我可能沒有辦法這樣堅定的處理,如果對方是自己的長輩,用什麼方式來回應才是妥善、圓融的呢?

  

  

師:如果對象是你的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委婉拒絕。這個時候你若看到他不高興,就是做對了。我們要檢查,就是我要看到他的不高興,他不高興,表示他受到了打擊,表示我們已經糾正了他的錯誤。

  

  

蘇:假如對方是個不會反省的人,他會拿著這個不高興去衍生更多問題怎麼辦?

  

  

師:如果你覺得很難搞,我們就躲開啊!我們有很多辦法的。

  

  

  

陳:剛才我們討論的問題:是不是要犧牲「我相」才能進入「人相」。老師提到說進入「人相」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但是想象有兩種狀況,一種是需要有人去指導他;另外一種就是蘇莉華提到的,你了解對方的立場,可是他的立場是想利用你,這兩種是比較極端的。如果明明知道對方的「我相」、「人相」都有問題,而我們還要去奉承他,那不是會變成另外一個「我相」的極端,是不是也會演變成多重的效果?

  

  

師:假如我們說進入「人相」,以別人的立場來想事情,那個別人的立場就是他的「我相」。比如說這個人的立場是很自私的,那他的「我相」也是自私的,不健全的。我們在講「我相」時,常常就限定在我自己。我在講「我相」的時候,是包含對方的「我相」。那個「我相」也要健全、也要成熟啊!如果他不健全、不成熟,我能夠進入「人相」,但是他進不了啊!進不了就要協助他,幫助他健全、成熟。我既然已經進入了「人相」的層次,我就可以做一些動作來指導他、糾正他、改變他。並不是說進入「人相」就要來滿足他的自私,這種邏輯不對!會有這樣的邏輯,就是認爲別人的「我相」,現在已經升級到「人相」了,我應該聽從。沒有啊!他的「我相」還是「我相」啊!我們的「我相」也還是「我相」,所以他的「我相」還不成熟、不健全,就要讓他健全。而且是站在「人相」的立場去幫助他、讓他健全,所以是可以糾正的。

  

  

你們在思考時,把「我相」的定義做了某種限製,才會有這樣論述上的矛盾,蘇莉華你的問題才會出現。你就可以知道,你是不是把定義上做了某種限製,把「我相」的定義稍微調整一下,那些問題就會不見了。

  

  

師:你的長輩現在怎麼樣?

  

蘇:我覺得就像打太極拳,自己做一個動作,看他的回應如何,自己再慢慢地調整。

  

  

師:這是一個互動過程,在「人相」這個階段就是一種互動過程。

  

  

蘇:剛剛您問我有沒有一些健全「我相」的想法。如果要下一個標題的話,就是「可以平靜地面對自己」,這個自己不是想象中的自己,而是實際所呈現的面貌。具體講就是以前會想象自己是很完美的、很棒的。而這個想象之所以産生,是因爲不敢去看自己的愚蠢、不敢面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德行上的瑕疵啊!于是就會有一個需要,需要想象自己是很完美的、很棒的。然而,這個幻影,其實是一個大牢籠。現在,我所體會到的所謂健全的「我相」,就是真實地面地自我,即使是很多事情不能做好、許多負面的事情一一呈現的時候,自己也都能夠很平靜的面對,並且安然地接受;此外,也不會用很嚴苛,或者是欲除之而後快的心態,來批判自己的缺陷。目前我覺得自己該做的,就是平靜地去面對全然的自己,而不是拼命去堆塑一個想象的、幻設的「完美的我」。

  

  

陳: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第二、第叁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可能滿大的。

  

師:蘇莉華提出的這個例子,有關聯到陳瓊森所提的第二、第叁個問題。我們通常遇到真實狀況是不好時,就會躲開不敢面對。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缺陷,而且不以爲恥,平靜地面對它,這個問題才有解,也才能夠看清楚它所衍生出來的其他的問題。如果你視而不見,它不但不會消失,所衍生出來的問題,你也解決不了。

  

  

師:我們真正的自己,最純粹的真正的自己,就是純粹的能知能覺,它是不可被知的,所以就不可被知的這個部分而言,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健全、一樣的完美,沒有任何一個人是有缺陷的。我們不必爲那些可以被我們知道的瑕疵、缺陷悲傷,它是可以被改正的,我們不要認爲那個有缺陷的我,就是真我,那個只是假我,真我是不可被知的。正是因爲這樣,對于所有的衆生,不管他多好、多壞、多愚蠢,多麼的貪、嗔、癡、慢、妒,我們對他都要一樣的尊重,爲什麼?因爲他有自性、有佛性,跟我們一樣,跟佛菩薩的自性是一樣的清淨、一樣的完美、一樣的健全。我們只要把假我不健全的的部分消除,把它改正就好了。我們對于別人的瑕疵、缺陷呢?我們沒有必要去遷就,那個也不是真正的他,我們去遷就、滿足他那個假他幹什麼?我們尊重別人,不是尊重假的他,是尊重真的他,這個部份就是這個樣子。蘇莉華,我想你的問題,就回答到這裏。

  

  

蘇:謝謝老師。

  

  

陳:老師回答的這一部分,從比較大的角度來看,問題都回答了。也許我們可以把老師的話重新回想一次,借著中午休息的時候,大家回去參一參自己的「假我」,參一參自己的「真我」,下午我們再回來,真正的面對,可以嗎?

  

  

師:很好。建議大家可以照陳瓊森的話這樣做。這樣我們下午2點20分再開始,讓大家參一參。

  

  

※※※※※※※※※※※※※

  

  

陳:下午有一些新的同修…

《關於「四相」之08:進入人相的實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