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关於「四相」之08:进入人相的实例▪P2

  ..续本文上一页尊,也会独立承担所作所为的后果,这个是很重要的。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马来西亚的另一个问题,他们听到我讲独立自主,结果他们的儿女听到了,就说我要独立自主,我不让你们管!独立自主就变成他们儿女不听父母管教的借口。我说弄错了,我的独立自主不是这个意思;我的独立自主,拆开来说就是「独立承担、自己负责」,这是对个人而言。如果是参加一个团体还要「严守纪律」,在家庭里面也是要遵守纪律,怎么可以变成不守纪律的借口,这是被他们的小孩滥用了。所以当一个人掌握了主动权的时候,他一定是会有自信、有自尊的。然后一定是一个能够独立承担,肯负责任的人,这才是健全的自我。若要做到健全的「人相」,还要严守纪律才有办法进入「人相」。事实上「我相」做到最健全时,已经悟本来面目了。这个时候,就是最纯粹的自我、最纯净的自我。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进入「人相」。当然也不一定需要悟本来面目才可以进入「人相」,「我相」有七十分的成熟健全就可以进入「人相」。通常「我相」的不健全是在哪里呢?当一个人非常软弱、没有自信、自卑而恐惧,他的「我相」就不健全,不能独立承担责任。一个我相健全的人,一定是有自信、有自尊、能够独立承担、肯负责任的人。好!这里有谁可以把健全自我、成熟自我这个部分,提供一些好的例子、好的经验?苏莉华你有吗?

  

  

  

苏:老师,我想先问一个问题,就是进入「人相」的这个部分。我的问题是说:进入「人相」时,「我相」会自然超越吗?举个例子来讲,其实你可以感觉到对方心里面的需要;你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反应。可是你知道对方是需索无度的,他甚至会认为你所做的事都是应该的。其实我并不是完全愿意牺牲自己,去成全对方或帮助对方。要我去感受别人的感觉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怎么去超越自己心中的那些感受呢?

  

  

师:你的问题是:我们在进入「人相」时,是不是需要牺牲「我相」或委屈「我相」,才叫做超越了「我相」进入「人相」?

  

  

苏:有一部分是这个样子。

  

  

师:我们要超越的话,是「我相」要成熟健全,所以里面没有委屈、没有牺牲。你刚才举的例子,你知道对方心里面的想法,也知道他是在利用你,但他是需索无度的,那么你要怎么做?你怎么可以去满足他呢?当然不能去满足他呀!如果你去满足的话,你的「我相」就被牺牲了,就不健全了。为什么要满足他的需索呢?这个时候是要纠正他呀!这样子的纠正他、制裁他,才叫做进入「人相」。

  

  

苏:我可能没有办法这样坚定的处理,如果对方是自己的长辈,用什么方式来回应才是妥善、圆融的呢?

  

  

师:如果对象是你的亲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委婉拒绝。这个时候你若看到他不高兴,就是做对了。我们要检查,就是我要看到他的不高兴,他不高兴,表示他受到了打击,表示我们已经纠正了他的错误。

  

  

苏:假如对方是个不会反省的人,他会拿着这个不高兴去衍生更多问题怎么办?

  

  

师:如果你觉得很难搞,我们就躲开啊!我们有很多办法的。

  

  

  

陈: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不是要牺牲「我相」才能进入「人相」。老师提到说进入「人相」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但是想象有两种状况,一种是需要有人去指导他;另外一种就是苏莉华提到的,你了解对方的立场,可是他的立场是想利用你,这两种是比较极端的。如果明明知道对方的「我相」、「人相」都有问题,而我们还要去奉承他,那不是会变成另外一个「我相」的极端,是不是也会演变成多重的效果?

  

  

师:假如我们说进入「人相」,以别人的立场来想事情,那个别人的立场就是他的「我相」。比如说这个人的立场是很自私的,那他的「我相」也是自私的,不健全的。我们在讲「我相」时,常常就限定在我自己。我在讲「我相」的时候,是包含对方的「我相」。那个「我相」也要健全、也要成熟啊!如果他不健全、不成熟,我能够进入「人相」,但是他进不了啊!进不了就要协助他,帮助他健全、成熟。我既然已经进入了「人相」的层次,我就可以做一些动作来指导他、纠正他、改变他。并不是说进入「人相」就要来满足他的自私,这种逻辑不对!会有这样的逻辑,就是认为别人的「我相」,现在已经升级到「人相」了,我应该听从。没有啊!他的「我相」还是「我相」啊!我们的「我相」也还是「我相」,所以他的「我相」还不成熟、不健全,就要让他健全。而且是站在「人相」的立场去帮助他、让他健全,所以是可以纠正的。

  

  

你们在思考时,把「我相」的定义做了某种限制,才会有这样论述上的矛盾,苏莉华你的问题才会出现。你就可以知道,你是不是把定义上做了某种限制,把「我相」的定义稍微调整一下,那些问题就会不见了。

  

  

师:你的长辈现在怎么样?

  

苏:我觉得就像打太极拳,自己做一个动作,看他的回应如何,自己再慢慢地调整。

  

  

师:这是一个互动过程,在「人相」这个阶段就是一种互动过程。

  

  

苏:刚刚您问我有没有一些健全「我相」的想法。如果要下一个标题的话,就是「可以平静地面对自己」,这个自己不是想象中的自己,而是实际所呈现的面貌。具体讲就是以前会想象自己是很完美的、很棒的。而这个想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不敢去看自己的愚蠢、不敢面对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德行上的瑕疵啊!于是就会有一个需要,需要想象自己是很完美的、很棒的。然而,这个幻影,其实是一个大牢笼。现在,我所体会到的所谓健全的「我相」,就是真实地面地自我,即使是很多事情不能做好、许多负面的事情一一呈现的时候,自己也都能够很平静的面对,并且安然地接受;此外,也不会用很严苛,或者是欲除之而后快的心态,来批判自己的缺陷。目前我觉得自己该做的,就是平静地去面对全然的自己,而不是拼命去堆塑一个想象的、幻设的「完美的我」。

  

  

陈: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第二、第三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可能满大的。

  

师:苏莉华提出的这个例子,有关联到陈琼森所提的第二、第三个问题。我们通常遇到真实状况是不好时,就会躲开不敢面对。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陷,而且不以为耻,平静地面对它,这个问题才有解,也才能够看清楚它所衍生出来的其他的问题。如果你视而不见,它不但不会消失,所衍生出来的问题,你也解决不了。

  

  

师:我们真正的自己,最纯粹的真正的自己,就是纯粹的能知能觉,它是不可被知的,所以就不可被知的这个部分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健全、一样的完美,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有缺陷的。我们不必为那些可以被我们知道的瑕疵、缺陷悲伤,它是可以被改正的,我们不要认为那个有缺陷的我,就是真我,那个只是假我,真我是不可被知的。正是因为这样,对于所有的众生,不管他多好、多坏、多愚蠢,多么的贪、嗔、痴、慢、妒,我们对他都要一样的尊重,为什么?因为他有自性、有佛性,跟我们一样,跟佛菩萨的自性是一样的清净、一样的完美、一样的健全。我们只要把假我不健全的的部分消除,把它改正就好了。我们对于别人的瑕疵、缺陷呢?我们没有必要去迁就,那个也不是真正的他,我们去迁就、满足他那个假他干什么?我们尊重别人,不是尊重假的他,是尊重真的他,这个部份就是这个样子。苏莉华,我想你的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苏:谢谢老师。

  

  

陈:老师回答的这一部分,从比较大的角度来看,问题都回答了。也许我们可以把老师的话重新回想一次,借着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家回去参一参自己的「假我」,参一参自己的「真我」,下午我们再回来,真正的面对,可以吗?

  

  

师:很好。建议大家可以照陈琼森的话这样做。这样我们下午2点20分再开始,让大家参一参。

  

  

※※※※※※※※※※※※※

  

  

陈:下午有一些新的同修…

《关於「四相」之08:进入人相的实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