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旁觀者清 當局者真▪P5

  ..續本文上一頁有feeling,feeling出不來。所以你想要培養自己是有feeling,你就要作當事者,你作了當事者你的feeling就會出來。很多人自己的生活問題都是沒有feeling的,爲何會這樣?因爲他始終都是旁觀者,他就沒有feeling,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修行要想修得好一定要有feeling,也就是你一定要是一個當事者,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我們社會中旁觀者太多了,所以陳教授就補充中國時報的開卷版介紹Jack Welch這本書的評論,會認爲這本書平庸,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是很平庸,也真是好玩。所以大家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裏有好多好多觀點是沒有用的,他們會把好的說成壞的,把壞的說成好的,因爲立場不同。

  

  

張:那天還講到我們這邊的人心太冷清了。

  

師:對!還有非常不同的一點,就是當局者是很熱誠的,非常熱誠,熱誠到會把人家溶化;而旁觀者是很冷靜的,不熱中,旁觀者會清,原因是他很冷,他是冷靜的。菩薩乘是很熱誠的,一定是一個當局者、當事者;而羅漢乘是冷靜的,會成爲旁觀者。另外,作爲一個旁觀者都會喜歡批評,你要他做他不會做,講人家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他卻很會講,如果說這些不好那你來做,他不會來做、他也不能做,但很會批評,這是旁觀者的特征。當事者就不同,當事者是熱的,有feeling的,熱到什麼程度呢?會熱到把人家溶化在一起來做,這就是當事者的特征,這些都是菩薩乘必須要有的,所以菩薩乘必須是一個當事者,而不是一個旁觀者。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來,當然我們的世界有很多人表面上是熱的,內心是冷的,是有這樣的情形,還有一種人是另外一種情形,表面是冷的裏頭是熱的,我記得在臺中講這個的時候,他們都笑了。廖述桓說他知道了,他說我是裏頭熱外面冷的。最近發覺冷的外面已經打開了,所以會覺得裏面熱。

  

  

陳:我以前就知道你裏面是熱的,剛才我叫健君猜是誰,她就指你。本來我想要呼籲大家做一個當局者的菩薩,沒想到後面你都已經講出來了。

  

  

陳: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Jack Welch年輕的時候非常喜歡玩球賽,對運動非常熱誠,而我們的文化常是苦在一起、死在一起,其實修行應該是玩在一起,遊戲神通嘛!

  

  

  

※打球、工作、修行,都要玩在一起!

  

  

師:我看完這本書以後,還得到一個他沒有講出來的心得,他自從年輕拿到化工博士學位以後,加入塑膠部門工作,從那時開始,他的工作方式到最後退休總共有四十年,後面二十年作總裁,這四十年做事的方式,看來看去就是他們玩球賽的方式。他從小喜歡打球,打曲棍球,也打高爾夫球、棒球,他做過曲棍球的球隊隊長,所以看起來他做企業的方式就是在打球,模式是同一類的。而他們打球時是非常認真的,我們想來打球是在玩,其實企業經營也是在玩,只是玩得轟轟烈烈,還要競賽。綜合起來,我覺得他們經營企業也是玩在一起。

  

  

我們呢?我們又是怎麼經營企業的呢?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結果,不是苦在一起,就是死在一起這兩種;而他們是玩在一起,差太遠了!大家想想看,很多人做事時就像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死在一起,還不只是苦在一起;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抱者必死的決心——「不成功便成仁」,成仁就是死在一起。所以我們做事情都是堅苦卓絕,然後拼死完成,是這樣一個型態,這樣的型態發揮不出潛力。最近流行說「要拼才會贏」,也是用拼命的方式,就是認爲要死在一起才會勝利。

  

  

西方人不是這樣,他們的整個態度是玩在一起,玩得轟轟烈烈,他們就很舒服嗎?也不見得舒服,有的時候很快樂,有的時候也很辛苦。中國人不同,中國人做事拼死的苦在一起,一定不會快樂,像這樣苦在一起的,潛力會不會出來?當然會比不拼死的人有力量,但跟玩在一起、玩得轟轟烈烈的人比較起來,是會輸給他們的,因爲他們的潛力發揮得更廣、更深、更多,這是我們死在一起、苦在一起的方式絕對趕不上的!所以我們即使企業很成功,也賺到錢,但賺的都是辛苦錢;但是人家不是,人家是賺得很舒服、很快樂。

  

  

所以我看到這裏,我講修行不要像中國人,要像美國人,修行要玩在一起,不要死在一起,也不要苦在一起。誰要跟你死在一起?不要!你要死你去死吧!我們要玩在一起。菩薩、佛本來就是遊戲神通的,佛沒有要我們苦在一起,只有羅漢是苦的,菩薩和佛不會走到苦在一起、死在一起的路上。修成佛是什麼樣子?「遊戲神通叁眛」不是玩在一起嗎?只不過我們佛教徒好像沒有真正的佛乘與菩薩乘,如果有,一定是玩在一起的。所以我從Jack Welch這本書看到太多佛法,真正的佛法反而在非佛法中,真是應了「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王教授說我們應先做,不要先標榜。我認爲要先標榜,不然不曉得要這麼做,以爲死在一起、苦在一起才是修行,修行的樣子要一副吃苦耐勞的樣子,沒有吃苦耐勞就好像沒有在修,這個觀念需要改一改。

  

  

  

※旁觀者冷,利于靜;當局者熱,利于行

  

  

陳:我們中國文化裏旁觀者比較冷,要不就變成使命感、倫理道德,因爲我們的文化是這樣,少數人是熱忱的,所以就容易被周圍的文化冷水澆熄。

  

  

答:我們的東方文化旁觀者太多,講到這一點還是從這本書裏來的。開始時他講到他與他母親的關系,他母親是一個非常率直的人,對他的愛護簡直是無微不至,而且對他的支持是非常直接徹底的,對他的鼓勵也是非常直接徹底。他母親在叁十六歲時才生他,他是獨生子,所以母親當他是上帝賜的寶貝。這情形在中國小孩就會被溺愛,結果小孩反而被慣壞了;但在美國不會,母親對他這麼寶貝、這麼愛護,但並不會變成溺愛,這是美國文化裏非常可愛的地方。

  

  

Jack Welch敘述他跟母親的感情,後來他的母親因病去世,他覺得整個世界好像塌下來了。我去美國好幾趟,認識一些美國朋友,我覺得這樣的愛,在美國是非常普遍的,美國人確實是這樣,他對別人也是這樣。這一點我不是只看這本書才了解的,是實際上感覺到的。他父親比較不像他母親這麼主動,比較被動,但他們的感情都非常好。

  

  

在這些事情裏,我剛開始看前面幾章時,講到這部分就有感覺,他在GE所做出來的成就,其實是把他母親給他的愛再延伸、擴展出去而已。他小時候有一次打球爭冠亞軍輸掉了,非常沮喪、痛苦,他母親很凶的跑過來說:你如果輸不起,以後就不要打球了!他就此驚醒。後來他在GE做到一個部門主管時,已經工作十幾年,他母親正好生病住院,他就把他在中學時候穿著球衣的照片重新看一下,回憶母親在他挫折時的鼓勵和責難,看到一張照片,那時他大概已經叁十多歲,才發覺自己十多歲時是一個矮子,在那之前他不知道自己是一個矮子,他的身高是172,在美國球隊裏當然是一個矮子,但他在球隊裏不知道自己是矮子,一直到快四十歲看照片才猛然發覺自己是一個矮子。他爲什麼不知道自己是一個矮子?因爲他母親一直鼓勵他:你是最好的,你是好的……。一直稱贊他、鼓勵他,把他當作寶貝,認爲他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他一直認爲自己很高大。

  

  

看到最後,他母親去世的那段時間他們的感受和反應,我覺得那樣才是父母的慈愛、才是兒女的孝順,才是真正孝道的呈現,但是這樣的孝順在中國是找不到的。可是在中國一講到孝道,從來不是那樣,一講到孝道就想到中國有的二十四孝,嚇死人了!那二十四孝之殘忍、恐怖、冷酷,其他地方再也找不到!我覺得中國文化有病,是有病的東西,那個孝道怎麼會這麼冷酷、這麼殘忍!人家不是這樣,我覺得他們那樣才是孝道,我們講的孝道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冷酷?原因就是大家都當旁觀者,旁觀者就會把人與人的關系變得冷酷,把二十四孝弄成這麼冷酷。

  

  

當然我們會發覺社會上也有熱忱的人,但是冷凍人太多了,熱忱的人一放出熱忱就被冷凍了,會有挫折。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我們要很注意,對于那些旁觀者你就不要把你的熱忱灌注給他,因爲你灌給他,他就把你冷凍,那是沒用…

《旁觀者清 當局者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