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這樣一直問下去。
※心靈相通有許多層次
問:其實我問過我自己情是什麼、愛是什麼?我覺得我想要的是心靈相通。
答:心靈相通爲什麼是愛情?
問:因爲彼此的心就對上了。
答:那你現在認定心就是愛情,我就要問什麼是心?
問:指心裏的感覺。
答:你又變成感覺了,那我就要問你,你的心是感覺還是你的能知能覺?
問:現在我知道有一個最高的能知能覺在這裏,我們的能知能覺是不生不滅的。
答:這些都是名詞,我們現在要講的都是真的感覺。
問:我心裏的感覺?
答:你心裏的感覺又是什麼,誰在感覺?你講的是被感覺還是能感覺?
問:我能感覺。
答:你要講的是能感覺,你的能感覺是什麼?
問:我解不下去……
答:我可以界定,這些東西我就可以去分辨哪些是能感覺;哪些我很確定不是能感覺。
問:什麼叫做不是能感覺?
答:如果被我感覺的它就不是,這樣子的話所有的言語都不是。
問:這個時候連感覺也是被知的?
答:對,你如何去界定你的能感覺?
問:不對啊!我們要跟對方或跟我小孩要心靈相通,就一定會有感覺,那是一種很實在的感覺,那也是被我感覺的。
答:你的心對這些事情了解透徹以後,你會發現被感覺有好多層次。
問:我還不太會分。
答:你還不太會分,那就慢慢去分吧!你就會發覺在什麼層次的被感覺又提升到某一種更抽象的被感覺。
問:老師所指的層次是不是十二因緣裏面的層次?
答:不一定要是,就是比較抽象的那種層次。譬如說我們感覺大家相處得很平順很和諧,那樣的層次也是一種清淡的甜蜜。還有一種,連這個都沒有,根本是無形的,之後才到你要講的心靈,根本就是無言的,也沒有甚麼表情的,但心靈是相通的,這樣也是一種感覺。
問:其實我要的是契合的、相通的感覺。
答:這就是一般人說的很有默契,根本就不用講話,他們的心靈就已經相通了,你在想甚麼他知道,他在想甚麼你也知道。
問:對,不論我對小孩或者是朋友,我求的就是這個。
答:這是一個層次,比我剛才講的那個層次又高了,還有更高的。
問:還有更高?心靈相通以後還有更高?
答:更高的可以不在這個世界一起生活,心靈還是相通的。
問:可是我們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答:我們可以不在這個世界,可以超越這個世界,境界可以再提升,可以跟過去的諸佛相通,也可以和未來的佛相通,那也是一種層次,你說要心靈相通,我就告訴你有這麼多層次。
問:所以我們現在就變成不是只有探討我心裏的感覺,而是要如何提升?
答:你自己心裏要有這些層次,你才能夠講,你自己根本就沒有這個層次,當然就會變成停留在你所能夠了解的層次。像釋迦牟尼佛和諸佛已經相通到什麼層次?相通到所有的衆生在他看起來都是佛,過去的諸佛相通,現在的未來的佛也相通,未來還沒有到怎麼相通呢?釋迦牟尼佛和諸佛就是相通。
問:所以說,如果我們根本不知道,或是還沒有想到還有更高的未來佛那種層次,那就沒有辦法做到更深入的反省檢討?
答:對,因爲你自己還沒有做到,所以沒有辦法感覺。
問:所以我剛剛說我們用來檢討的,就是用我們已經知道的一些邏輯、思考、常識,因此不容易深入?
答:對。
問:我們沒有更深入的認識,那我就沒有辦法做到更深入的反省檢討?
答:還是有,就是一點一點來,你現在能夠做到的心靈相通,可以不用言語。但你還是有一個條件,就是這個人你要認識,如果這個人你原來不認識,你就認爲這是不可能的。而這些限製、這些障礙統統可以打破,佛法就是在講這些東西,不然的話,佛經裏面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相通,怎麼相通?
※悟本來面目是境界提升的第一步
問:深入反省檢討的時候,是不是還是以自己的感覺做基礎。
答:從自己能夠掌握的小範圍做起,你沒有辦法一下子就做到我講的那個狀況。現在我把這些事關連起來,你就不會覺得我就只到這裏就好,還要再提升。我就沒有路走了,我把這些可以提升的狀況告訴你,你還有走不完的路。
問:所以我目前就走到這裏,終歸一句話就是繼續努力。
答:起先我們做的時候,只是把自己一個人的境界提升,那個境界不會包含其他的人,最多也只包含你的本尊、你的師父或者是你最親近的兒女。所以我們在修的時候是以個人做基礎的,先把以個人爲基礎的深度和廣度修好了,以後才會擴大到包含其他的人。包含其他人的這一個階段,是要在出菩提路的時候做的,所以那是十叁地的工作。
問:老師剛剛說把和自己切身有關的做好,我不太懂什麼叫做好?
答:就是要悟本來面目,這是第一步。因爲悟本來面目只是體悟自性,體悟自性以後再去體悟法性。這個時候講的法性是自性的法性,並不是佛性的法性。把法性體會完了以後,自性和法性相通了,自性和法性打成一片,這時自性就提升爲佛性。再做出菩提路,出菩提路做成了,才可以真正的進入佛性的法性。
問:悟本來面目是第一步,那我們就都還沒有開始。悟本來面目或返聞聞自性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因爲開悟好像也急不來,好像和聰明才智也無關,我認爲跟一個人的慧根還比較有關系。我們修簡修法、打坐、持咒、念佛都是有幫助我們開悟對不對?
答:對。
問:但是有沒有更明確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做到開悟?而不要只是在外面打轉。
答:更明確的方法就是要會反省,會去找原因,會去找到自己內心一層一層的原因,從那個原因找到本來面目。你不會找我就告訴你,要問任何一件事情的原因,如何來問呢?就是問這個東西的本質是什麼?因爲這個東西是很深的,你要很深入的問下去。如果不用問的,你用實踐的也可以,實踐的方法就像《華嚴經》的淨行品,不論什麼事情,你都朝清淨的好的方向去想,這樣做得很徹底也可以到。
問:老師說的比較清淨是指什麼?因爲我們很容易變成斷滅,凡事認爲不要、不行、不好……
答:簡單來講就是你覺得什麼樣是清潔、幹淨就是清淨。
《因果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