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門以後才來做。其實我並沒有這樣說,我只是敘述了事情的先後,並沒有要求一定要完全地入了解脫門才可以出菩提路!可是我知道很多人是這樣解讀的,這樣是不對的。真正的作法是:你曉得要入解脫門,但還沒有入解脫門時,你就可以出菩提路了。爲什麼就可以出菩提路了呢?因爲所謂的出菩提路就是在有相的世界啊!你現在還沒有入解脫門,你是衆生,你當然就在有相的世界,你本來就在有相的世界,你本來就出菩提路了呀!怎麼可以說不能出菩提路?你已經在出菩提路的狀況當中了,只不過你仍是衆生而不是菩薩,只是這樣的差別而已。
我現在要說的是:你只要照我剛才說的方式去做,只要知道佛性、慈悲喜舍、真善美……是在心裏,不在相上;之後,再拿這些有相的東西作爲工具,來啓發人們(包括自己)心中的佛性、慈悲喜舍、真善美……你立刻就成爲菩薩在出菩提路!而且這樣做會幫助你入解脫們!並不會妨礙入解脫門,反倒會幫助你入解脫門!
※入解脫門與出菩提路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大家可能要問:那我入了解脫門以後,是不是就不用出菩提路了?錯了,入了解脫門更可以出菩提路。那又問:入了解脫門以後的出菩提路與未入解脫門所做的出菩提路有沒有什麼不同?有不同。入了解脫門以後出的菩提路可以做得更好。因此入解脫門與出菩提路,兩者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做,並沒有說一定要入了解脫門之後,才可以出菩提路,沒有這個事情;也不會說這樣做了,于是入解脫門與出菩提路都做不好,沒有這種事情,只有兩者都愈做愈好!
※感謝Helen和她靈界的導師
我會做這樣子的強調,要感謝美國Greensboro的Helen,我到了美國她立刻就要找我,說有非常重要的訊息要告訴我,重要到我一下飛機就要跟我見面,我說沒有辦法啦!有很多事情安排不過來啦!所以是第二天她才跟我溝通,第一次開始溝通時,我聽不懂她的意思,覺得她講的沒有道理。主要是沒聽懂她的意思,最後她也很坦然地宣布:溝通失敗了。她說不是她要跟我溝通,而是背後的訊息,也可以說是她的指導老師,但不是在人間的,要她盡量和我溝通,告訴我一些重要的訊息,她說她本來也不想講,因爲她覺得Professor Liang自己有自己的做法,不需要她講的。她要傳遞的意見不是她的,她也搞不太清楚,所以她講出來的時候,就被我一一地反駁掉了,她不知道怎麼辦?但是她不得不來跟我講,因爲她是被推著來的,背後那個力量之強,不言而喻。她宣布溝通失敗了,不是她的事了,她的責任已了,宣告結束。然後就一起去吃飯,吃飯當中就講別的事情,忽然間,我一下就聽懂了,喔!前面告訴我的原來就是這個意思。于是才從溝通失敗,變成溝通成功!她也很高興。我會做這樣的強調,是先有這麼一段故事的,所以講到這裏我要特別感謝她!若沒有她這樣跟我溝通,我是不會想到這個地方有問題的,我覺得我已經講過了,因爲我自己沒有這個問題啊!所以,我現在講完了,還是要感謝她!不但感謝她,也感謝她靈界的導師!這樣地關心我,實在很感謝!
師:蘇莉華,我覺得講完了,你覺得呢?
蘇:以前我確實有一個問題,以爲我們要先入解脫門才能出菩提路,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內在存著一種焦慮:我這輩子都沒有做到的話,那我這輩子不就白費了?經過您這樣的開示,我就覺得,盡管這輩子都沒有入解脫門,但還是可以做一些助人利人的事情。
您說:雖然我們沒有入解脫門,只要能啓發別人心中的真善美,就是在出菩提路了。但我有一個問題:有時候我以爲是在做啓發的工作;可是,事實可能不是。具體地問就是,我們能去啓發別人的背後基礎是什麼狀態?
師:這個基礎就是佛性。
蘇:即使沒有悟本來面目,也有嗎?
師:不管有沒有悟本來面目你都有佛性,都有能知能覺、都有真心。
蘇:我會這麼問,是從這一件事情出發的。就是關于襄陽路精舍的整修問題,我是設計師與基金會的溝通人。來來往往進行了很多次,一直到最後,關于展示架的那個部分,我終于清楚了設計師所要表達的理念。她是希望透過設計方式,可以啓發別人心中的莊嚴、美感……讓每個人都可以受到尊重。可是後來我們的溝通並沒有真正的完成,雖然我心裏是存著:「我要啓發你……」的念頭,但,也許那只是我所認爲的,其他使用這個空間的人,也許根本就沒有這種感覺。我只是認爲我要做這件事情而已,可是到底能不能做成,有沒有那樣的效果,我並不知道。我只是一直以爲我要去做這件事情,于是我很努力地想了一大堆事情,真有這樣的企圖心,但是我所做出來的事情,可能不見得人家就能夠被我啓發,所以我的問題就這樣産生了。而且當我試圖去溝通時,就發現好像我哪裏不對,我覺得已經很清楚地表白了我要做的事情,可是並沒有真的溝通成功,于是我很納悶,就自我檢討一番,然後發現,我一直將自己的看法強加在別人的身上,認爲你應該要了解、應該要知道,但它並沒有啓發別人……
師:不能說沒有啓發,只是沒有你預期的而已。結果如何,那就等著看喽。
蘇:這個是不是來來回回的過程?
師:是來來回回的過程,互相的激蕩,漸漸地成長。至少有一件事情,你是成功的,你百分之百的了解了設計師心中的想法。
蘇:我把她的想法寫成一篇文章以後,傳給她,她就覺得很高興,覺得她做的這件事非常有意義,于是她就更加努力去做。那封信好像給了她不少的動力。
師:我覺得你還有一個成果也是很明顯的。原先大家希望要讓它有很多的功能、很多的用處,至于「留白」那樣的功能就被忽略了。當你把設計師的想法提出來時,很多人覺得:喔,還有這樣的想法啊!其實我們這個團體,要有這個想法是很重要的。而經過你上次的說明,讓大家知道了,把大家心中的「留白」啓發出來了,這也是很成功的呀!至于能否真正啓發人心中的莊嚴、真善美,要等到將來使用了才知道,不要高估也不要低估。如果真的搞成像豬窩,也就認了,不必太在意,因爲我們已經努力過了,我們就很高興。
蔡月理:您以前講「美在哪裏?」時,您有舉「彎型的遊泳池」、「蒙娜麗沙的微笑」的實際例子,所以我們很容易心領神會、很受用。今天所講的「愛在哪裏?」可否再舉些例子?
師:我不是講了親吻的例子嗎?
蔡:那個是不對的例子。那是在講一般衆生吧!
師:沒有不對啊!不會呀!一般人看電視,天天都可以看到的呀!
蔡:這樣的行爲到底有沒有啓發人心中的愛,怎麼去體會?
※啓發人心中的feeling就會有真愛
師:你的意思是我們要怎麼去啓發別人心中的「愛」呢?當然我們剛才說,現在他們用的方式不對;那要用什麼方式才對呢?這樣的例子我們平常也可以看得到,但是對于「愛」的例子,我要從另外一個故事講起,回到我二十多歲時,我還不懂得愛,而我的同學自認爲是情聖,別人對他們這一對都很羨慕,而我也很羨慕,因爲我們很要好,我就請他教我。他就說:愛要有感覺。他說他的感覺是非常強的,寫的情書疊起來有叁吋厚,他未婚妻的同學也很羨慕,希望她能講一講給她們聽,于是她就幹脆把未婚夫寫的情書拿給她們看。她們一接到這些情書時,好像觸電般發抖。他就說:「我的電力很強。」我聽得糊裏糊塗的,我說:「什麼電力?你的情書給我看。」他又不肯給我看,就拿市面上買得到的《世界偉人情書大全》厚厚的一本給我看。他自己已經先…
《「入解脫門」與「出菩提路」(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