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解脱门」与「出菩提路」(上)▪P2

  ..续本文上一页门以后才来做。其实我并没有这样说,我只是叙述了事情的先后,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完全地入了解脱门才可以出菩提路!可是我知道很多人是这样解读的,这样是不对的。真正的作法是:你晓得要入解脱门,但还没有入解脱门时,你就可以出菩提路了。为什么就可以出菩提路了呢?因为所谓的出菩提路就是在有相的世界啊!你现在还没有入解脱门,你是众生,你当然就在有相的世界,你本来就在有相的世界,你本来就出菩提路了呀!怎么可以说不能出菩提路?你已经在出菩提路的状况当中了,只不过你仍是众生而不是菩萨,只是这样的差别而已。

  

  

我现在要说的是:你只要照我刚才说的方式去做,只要知道佛性、慈悲喜舍、真善美……是在心里,不在相上;之后,再拿这些有相的东西作为工具,来启发人们(包括自己)心中的佛性、慈悲喜舍、真善美……你立刻就成为菩萨在出菩提路!而且这样做会帮助你入解脱们!并不会妨碍入解脱门,反倒会帮助你入解脱门!

  

  

  

入解脱门与出菩提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大家可能要问:那我入了解脱门以后,是不是就不用出菩提路了?错了,入了解脱门更可以出菩提路。那又问:入了解脱门以后的出菩提路与未入解脱门所做的出菩提路有没有什么不同?有不同。入了解脱门以后出的菩提路可以做得更好。因此入解脱门与出菩提路,两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做,并没有说一定要入了解脱门之后,才可以出菩提路,没有这个事情;也不会说这样做了,于是入解脱门与出菩提路都做不好,没有这种事情,只有两者都愈做愈好!

  

  

  

感谢Helen和她灵界的导师

  

  

我会做这样子的强调,要感谢美国Greensboro的Helen,我到了美国她立刻就要找我,说有非常重要的讯息要告诉我,重要到我一下飞机就要跟我见面,我说没有办法啦!有很多事情安排不过来啦!所以是第二天她才跟我沟通,第一次开始沟通时,我听不懂她的意思,觉得她讲的没有道理。主要是没听懂她的意思,最后她也很坦然地宣布:沟通失败了。她说不是她要跟我沟通,而是背后的讯息,也可以说是她的指导老师,但不是在人间的,要她尽量和我沟通,告诉我一些重要的讯息,她说她本来也不想讲,因为她觉得Professor Liang自己有自己的做法,不需要她讲的。她要传递的意见不是她的,她也搞不太清楚,所以她讲出来的时候,就被我一一地反驳掉了,她不知道怎么办?但是她不得不来跟我讲,因为她是被推着来的,背后那个力量之强,不言而喻。她宣布沟通失败了,不是她的事了,她的责任已了,宣告结束。然后就一起去吃饭,吃饭当中就讲别的事情,忽然间,我一下就听懂了,喔!前面告诉我的原来就是这个意思。于是才从沟通失败,变成沟通成功!她也很高兴。我会做这样的强调,是先有这么一段故事的,所以讲到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她!若没有她这样跟我沟通,我是不会想到这个地方有问题的,我觉得我已经讲过了,因为我自己没有这个问题啊!所以,我现在讲完了,还是要感谢她!不但感谢她,也感谢她灵界的导师!这样地关心我,实在很感谢!

  

  

  

师:苏莉华,我觉得讲完了,你觉得呢?

  

苏:以前我确实有一个问题,以为我们要先入解脱门才能出菩提路,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内在存着一种焦虑:我这辈子都没有做到的话,那我这辈子不就白费了?经过您这样的开示,我就觉得,尽管这辈子都没有入解脱门,但还是可以做一些助人利人的事情。

  

  

您说:虽然我们没有入解脱门,只要能启发别人心中的真善美,就是在出菩提路了。但我有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以为是在做启发的工作;可是,事实可能不是。具体地问就是,我们能去启发别人的背后基础是什么状态?

  

  

师:这个基础就是佛性。

  

  

苏:即使没有悟本来面目,也有吗?

  

师:不管有没有悟本来面目你都有佛性,都有能知能觉、都有真心。

  

  

苏:我会这么问,是从这一件事情出发的。就是关于襄阳路精舍的整修问题,我是设计师与基金会的沟通人。来来往往进行了很多次,一直到最后,关于展示架的那个部分,我终于清楚了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理念。她是希望透过设计方式,可以启发别人心中的庄严、美感……让每个人都可以受到尊重。可是后来我们的沟通并没有真正的完成,虽然我心里是存着:「我要启发你……」的念头,但,也许那只是我所认为的,其他使用这个空间的人,也许根本就没有这种感觉。我只是认为我要做这件事情而已,可是到底能不能做成,有没有那样的效果,我并不知道。我只是一直以为我要去做这件事情,于是我很努力地想了一大堆事情,真有这样的企图心,但是我所做出来的事情,可能不见得人家就能够被我启发,所以我的问题就这样产生了。而且当我试图去沟通时,就发现好像我哪里不对,我觉得已经很清楚地表白了我要做的事情,可是并没有真的沟通成功,于是我很纳闷,就自我检讨一番,然后发现,我一直将自己的看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认为你应该要了解、应该要知道,但它并没有启发别人……

  

  

师:不能说没有启发,只是没有你预期的而已。结果如何,那就等着看喽。

  

  

苏:这个是不是来来回回的过程?

  

师:是来来回回的过程,互相的激荡,渐渐地成长。至少有一件事情,你是成功的,你百分之百的了解了设计师心中的想法。

  

  

苏:我把她的想法写成一篇文章以后,传给她,她就觉得很高兴,觉得她做的这件事非常有意义,于是她就更加努力去做。那封信好像给了她不少的动力。

  

  

师:我觉得你还有一个成果也是很明显的。原先大家希望要让它有很多的功能、很多的用处,至于「留白」那样的功能就被忽略了。当你把设计师的想法提出来时,很多人觉得:喔,还有这样的想法啊!其实我们这个团体,要有这个想法是很重要的。而经过你上次的说明,让大家知道了,把大家心中的「留白」启发出来了,这也是很成功的呀!至于能否真正启发人心中的庄严、真善美,要等到将来使用了才知道,不要高估也不要低估。如果真的搞成像猪窝,也就认了,不必太在意,因为我们已经努力过了,我们就很高兴。

  

  

  

蔡月理:您以前讲「美在哪里?」时,您有举「弯型的游泳池」、「蒙娜丽沙的微笑」的实际例子,所以我们很容易心领神会、很受用。今天所讲的「爱在哪里?」可否再举些例子?

  

师:我不是讲了亲吻的例子吗?

  

  

蔡:那个是不对的例子。那是在讲一般众生吧!

  

师:没有不对啊!不会呀!一般人看电视,天天都可以看到的呀!

  

  

蔡:这样的行为到底有没有启发人心中的爱,怎么去体会?

  

  

  

启发人心中的feeling就会有真爱

  

  

师:你的意思是我们要怎么去启发别人心中的「爱」呢?当然我们刚才说,现在他们用的方式不对;那要用什么方式才对呢?这样的例子我们平常也可以看得到,但是对于「爱」的例子,我要从另外一个故事讲起,回到我二十多岁时,我还不懂得爱,而我的同学自认为是情圣,别人对他们这一对都很羡慕,而我也很羡慕,因为我们很要好,我就请他教我。他就说:爱要有感觉。他说他的感觉是非常强的,写的情书迭起来有三吋厚,他未婚妻的同学也很羡慕,希望她能讲一讲给她们听,于是她就干脆把未婚夫写的情书拿给她们看。她们一接到这些情书时,好像触电般发抖。他就说:「我的电力很强。」我听得糊里糊涂的,我说:「什么电力?你的情书给我看。」他又不肯给我看,就拿市面上买得到的《世界伟人情书大全》厚厚的一本给我看。他自己已经先…

《「入解脱门」与「出菩提路」(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