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一▪P3

  ..續本文上一頁臺大人」就是衆生相。不是許多的個人,那已經不是一個一個的個人了。

  

  那麼壽者相是什麼呢,就是前面講的,所有一切生命,整個大生命,就是壽者相。所以壽者相,是命,跟命有關,它是生命相。跟命有關系的話,它就多了一個東西,它特別強調壽命,壽命就是時間,就跟時間有關系。所以,什麼是壽命相?曆史就是壽命相;很多人喜歡算命,那也就是壽命相,我的命如何、我的命運怎麼樣,說的都是壽命相;還有,我們都很喜歡聽故事,所有的故事都跟曆史故事差不多,都是壽命相;凡是跟時間連上關系的,這些都是壽命相。

  

  不過這邊的壽命相,當然還有短命相,說時間的話,也有短命相。我們這裏不講短命相,壽者相都是講長命的;很多人做事情都是短線操作,不管長線的事情,長久的事情他都不管,只管眼前、短線操作,那個都是短命相,但都是跟「壽者相」同類的東西。不論長或短,這些都是相,都要離開,才是離相的,才是無相的。

  

  叁輪體空,不住相布施

  

  我們再看「複次,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我們前面已經爲這一個部分布下了一些基礎。「複次」就是再來呢,「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你就不要住在上面,要無住而行于布施。不只是布施,布施是法當中的一種,所有的所謂的法,都要無住,都不能住。「應無所住」不要住,「不住色布施」,同時也「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所謂的色聲香味觸法,就是六塵,就是六塵相;這些塵相都是相,所以布施的時候不能住于相,簡單來講就是這樣。什麼相都不能住,不只是色相不能住,聲香味觸法都不能住。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應該這樣子來布施。「不住于相」大家就想,那我們布施的時候要怎麼去做呢?就是以布施爲例來講的話,我們不要去想到:「我在布施」,這個我相要放掉;幫助的那個人,那個人的人相要放掉;我給了他,布施了什麼財物、什麼東西,那個色相也要放掉;這叫做叁輪體空。這樣子才是不住相布施。

  

  祂接著又告訴你「何以故?」,爲什麼要這樣布施呢?祂就說:「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如果這樣子布施的話,他的福氣、福報,就大得不得了。事實上福報也是相,也要放掉;但是祂爲了說明,當然還是要借一些東西來說。「須菩提!于意雲何?」這裏呢,祂就要來讓你體會。

  

  接下來的文字,就是要讓你體會「其福德不可思量」,那個不可思量是什麼?「須菩提!于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祂就問須菩提,我們可以想象我們是在外面,往東方的天空看,那麼一望去,無邊無際。祂就問:「你這樣子望去的時候,對于東方的虛空,那個天空,你能夠思量嗎?」祂的意思是:「你能夠抓得到什麼東西嗎?」當然你會想說,有雲彩啊,雲彩就不是虛空啊,我們現在講的是虛空。如果是虛空的話,就沒有東西可抓了;沒有東西可以把握,連它的邊際都沒有辦法知道。

  

  你能夠想天空的邊在哪兒嗎?這個虛空的邊在哪裏嗎?沒有辦法。所以祂就說「可思量不?」你可以去想象嗎?它的邊在哪裏呢?沒有辦法想,所以須菩提就回答:「不也,」沒有辦法,世尊,沒有辦法。接著祂又說:「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其它方向的天空,上上下下四面八方,那個天空你去想,找得到邊嗎?有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找到。「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如果他的布施是不住相的,那麼他的福德就大到像虛空那樣子,沒有邊際。「福德不可思量」是這個意思。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那麼菩薩呢,就應該如此安住;就是要住于無住、住于不住相,應該這樣子住。我們現在來講無住,就是像虛空這樣,那麼有住呢?是什麼樣子?大家來看看,你們就往前面看,是不是有牆壁就是有相?有相了,你們就住在這個相裏啊!是不是?就住在這裏啦!這個相是什麼樣呢,它「可思量不?」可思量啊,可以想啊,這個空間裏有地板、有牆壁、有天花板,我們往上、往下、往四面看一看,是不是都住了啊?都住了。你的心是不是也被關在這個房間裏面,出不去?所以住,就是住進牢房,住進這個相的牢房。你就住在這裏面,那麼你的心的大小就這麼大,那你的福德呢,也就這麼多。所以無住真的很厲害,無住就變得很大。

  

  「相」是心的牢籠

  

  「相」是什麼呢?「相」就是心的牢籠,可以把你的心關起來的。你不要以爲是這個牆壁,牆很厚所以才把你的心關住;其實只要糊一張紙,都可以把你的心關住。「相」就是專門把你的心關起來的監牢,它的作用就是這個。所以你住相的話,就是關進相的監牢了。爲什麼佛陀要叫我們離相、要無相?當你是無相的時候,你的心才沒有被關住!所以要把人的心關住,很簡單的。只要弄一個相,就可以把人的心關住。很多人想要討好情人,想把他喜歡的人的心鎖住,怎麼鎖呢?送她一個鑽戒,就把她的心鎖住了,不是嗎?所以,佛陀就教你不要被這個相關住,不要住相。

  

  再來看,「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祂又再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啊?可以以身相,以如來的身相,來見到如來嗎?須菩提回答:「不也」,不能;這個須菩提很厲害哦,他已經完全懂了。可能各位會想,我不看祂的畫像,我怎麼知道祂是如來呢?一定要找一個祂的樣子嘛。可須菩提不是,他懂了,「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沒有辦法用如來的身體的樣子,見到如來。

  

  爲什麼呢?如來所說的身相,就不是身相啦。哦,那大家又要「到底有相還是無相?有身相還是無身相?」又不知道了。不知道就對了,不知道就沒有相了嘛!對不對?就離相了,你就沒有被鎖在相上,就沒有被鎖住了。所以,「佛告須菩提」,下面有重要的話,這個是我們常常把它背起來的:「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相都是虛假的。

  

  大家想:「怎麼會是虛假的?鈔票的相也虛假嗎?」是虛假,如果你把它看成不是虛假的話,那麼你就被鎖在裏面;你只有把它看成是虛假,你才不被鎖住。大家心裏面想:「你們把它看虛假,那錢都給我好了。」所以心裏面還是認爲它不是虛假的。不過最近我們有一個作者,他把他的文章寄給我,那篇文章叫做《科學論道》,把最近的那些科學理論,全部都貫通了,結果證明了一件事情:「宇宙是虛幻的」,連宇宙都是虛幻的。大家不妨去看那個文章。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把它改成「凡所有相皆是牢籠」,都是一個牢籠,都是腳鐐手铐。不過大家呢,可能把腳鐐手铐都看做手镯、項鏈,看法不一樣,但它一定是把你鎖住的。剛才我們已經證明了,這個相就是可以把你的心鎖住,非常有效的。「若見諸相非相」,如果你能夠看穿了,這個相就不是相,那就離相了;你能夠離相,「則見如來」。

  

  這個見呢,我們把它改念成「現」,則現如來。這裏的如來指的什麼呢,就是你的菩提心;你自己的菩提心就出現了,這就是我們所謂《金剛經》要啓發的菩提心。怎麼啓發?就這樣子啓發了。你這樣一離相,你的菩提心,你的不生不滅心就啓發了,就出現了。爲什麼這裏的「則見如來」,我要把它解成「現」?因爲在古代,「見」和「現」是同一個字;再一個原因呢,如果這個如來可以被你看見,那祂是一個相,就又沒有離相了,這個本身就不對了,要不住相,所以把它念成「現」,是菩提心被啓發而顯現,這樣的話就完全合乎它一貫的精神,一貫的含意。好,今天就說到這裏。

  

  接下來,大家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要問?

  

  【現場問答】

  

  師:我們剛才講到叁輪體空,叁輪體空就是叁方面都不要住相。就是布施的時候,叁方面都不要住相,哪叁方面呢?就是不住于我在布施,這個我相不要住;布施的對象,就是人相不要住,還有,布施的物品,這個物品的相也不要住,這叁個部分的相都不要住,都要離相,這就是叁輪體空的意思。

  

  問:當我們的肉身沒有了之後,我們的不生不滅心到哪兒去了呢?既是不生不滅,表示永遠存在,而肉身當然是有生滅的。

  

  師:我們肉身沒有了,就是肉身結束了;至于不生不滅心,祂是永遠存在。現在問的是,人往生以後,這個不生不滅心到哪兒去了?祂哪兒都不去,哪兒都去。因爲所有的哪兒呢,都是從這個生滅心生出來的東西,所以並沒有什麼哪兒去、哪兒不去。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說,可以去到哪裏。去到哪裏呢?如果你還沒有修成,你肉身沒有了,你就可能到人道以外的其他的道。我們不是有天、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這六道,這六道你都可能去。如果你修好了,就有另外四個道,一個是羅漢道、一個是辟支佛道、一個是菩薩道、還有佛道,這四道你可能去。這是要修的,有程度差別的;就算要到天的話,也要做一些善事,才上得去啊!所以呢,你可以說哪兒都去了,哪兒也都沒去。反正就是不死就是了,可以確定。

  

  

  問:請問不生不滅,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如果存在,是會生滅,還是不會生滅?

  

  師:這個不生不滅,它是一種空無的存在。就像什麼呢?就像天空,天空是空的啊,我們有的時候講空,就是沒有嘛;可是天空是空的,那就沒有天空嗎?有啊!所以那個天空是存在的,它是一種空無的存在。所以不生不滅,就有如天空。

  

  那麼如果存在,到底是有生滅,還是沒…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