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沒有能力自我鑒別,沒有這個能力。我也沒有辦法教你們怎麼自我鑒別。鑒別的方法是有,但是方法你一用就會出毛病。因爲那個方法,你以爲你聽懂了,事實上你還是不懂的。我現在就先告訴你,方法我可以講,現在就可以講。
怎麼樣子就是修成了?因爲我們現在修的就是消業法,現在教給大家的就是《金剛心菩薩念誦法》消業。也教了十善法,那麼這兩個法,什麼樣子的狀況下就是修成了?簡單來講,就是你把業都消幹淨了,十善法一做,從此以後再也不造業,那就是修成了。可是你能鑒別嗎?你還是沒有辦法鑒別啊,雖然講給你聽,你實際上還是沒有辦法鑒別。什麼樣子叫做業消掉了,怎麼鑒別?什麼樣子叫已經沒有業報,已經不再造業了,你怎麼知道?你根據什麼鑒別?沒有這個能力鑒別的。事實上很多事情,已經顯示你們沒有辦法鑒別。因爲那個測試一直存在,如果測試都沒有過關,怎麼會是成功的呢?
我再講一個方法,更真實一點的鑒別方法。講《圓覺經》的時候講到「對境不生」,什麼樣子的對境?讓你大喜悅、感覺好開心的、貪心大悅的那個狀況出現了,譬如說,讓你中了六合彩、中了樂透、好比說中了兩億,大量的錢就這麼砰地一聲,掉下來給你了,你會起什麼反應?一試就知道了。根據你會起什麼反應,就知道你是否能夠做到對境不生、貪心不起。還有,譬如你的殺父仇人,不共戴天的仇人跑到你面前來,你能夠瞋心不起嗎?這就是對境不生。
「貪嗔癡慢妒,對境不生」,那個狀況出現在你身上,你這些貪嗔癡慢妒沒有起來,完全生不出來;那就算是成功了,業消掉了。這樣才是業消了,很好鑒別嗎?很難喔!你說那個狀況出來的時候,你沒有生起那個心,其實你是生了;你已經生出來了,但是你還以爲沒有生出來,這種狀況多的是。
還有一個辦法可以鑒別,這也是《圓覺經》裏面提出來的。你能夠把仇人看成跟自己的親生父母沒有不同,做得到嗎?不是真的要去做,只是檢查一下自己做得到嗎?如果你覺得你真的很孝順、很敬愛父母,當你看到一個不共戴天的仇人,你能夠看他像你看你的父母一樣嗎?做得到才算成功了。
不是沒有鑒別的方法,但是你真的能做到嗎?當你能做到的時候,你所學的法就是成功了,你可以教人。現在也不讓你們自己鑒別,你們只要說:「我現在這個狀況是不是算可以了?」你來問我,我檢查一下,覺得可以了、對了,那就可以用這個法,就可以把你們所會的法輾轉教人。但是輾轉教人並不是做法師,很多人在輾轉教人的時候會想:「我是法師了,我是上師了。」不是哦,就只是輾轉教人而已,不要自己自擡身價。「我現在可以教人,所以我是老師。」有這個心理就是不可以,所以我特別規定不可以的。
中國文化是尊師重道的,這個文化的內涵,卻讓大家養成了一些負面的惡習。尊師重道本來是好的,但是會變成一個階級,我做老師了,我就高人一等。,因爲中國有這個惡習,所以我才會規定不可以教人。佛陀是在印度講這個經典的,印度沒有這個惡習,他們不會認爲我教人了,我就比你高一等,所以沒有問題。可是弄到中國這個文化內涵裏面,它本來是好的,後來就變成有惡習了。爲了防止這一點,所以我才會做這樣子的預防措施,原因在此。
那麼大家會想:「如果我心裏沒有這個惡習,是不是就可以了?」我本來也這麼想,有的人心裏並沒有這個惡習,雖然他在這個文化當中,但他自己沒有這個惡習,是不是就可以了?我後來發現不行,還是不行。爲什麼?因爲你周圍的人有呀!你周圍的人有,你這麼一做以後,周圍的人就會把你捧上去;被捧了以後,你也飄飄然,不知不覺還是要中招的。所以只有在你的業障消淨,對境不生真做到了,人家捧你也不會受影響,才能去教人。因爲你自己裏頭真的幹淨了,沒有業障了。
人與人之間,人群之間的影響力,你也不得不考慮。因爲我們不是一個人在修行,我們其實修的是整體,是一個群體在修的;顧慮到這些問題,所以我才有這個規定。也就是說,你們要使用輾轉再教化的這個方式,是要有條件的;當你的業障消除了,你的法修成功了,是可以做的。而且你不做我還要鼓勵你做,因爲這個功德是非常大的,但是條件不合的時候是不行的。
好,我們再看到最後一小段。「佛告阿難,如此法教精勤宣化,一切人民其福無量。阿難,我今以此無上妙法,付囑于汝,宣布教化,過度衆生,則爲供養一切諸佛。」能夠這樣子的宣布法化,教導一切衆生,這個就是供養一切諸佛,這個是最高的、最好的供養。
阿難叉手白世尊曰:「佛囑此經,當何名之?」佛告阿難:「此經教者,名《未曾有說因緣經》,當勤修行。」我們這邊已經叫做《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原來經文裏面,你看祂說的是《未曾有說因緣經》。以前沒有說過的因緣經,所以這部經,如果要簡稱的話,就可以稱《因緣經》。只是以前祂沒有說過,在這一部經祂才開始說,這部經是佛第一次說因緣。
「爾時波斯匿王、祇陀太子、夫人、後宮四部弟子、釋梵諸天、八部龍神、八十萬人,聞佛所說,皆大歡喜。各各發心,向叁脫門,禮佛辭退,如法奉行。」好,這部經到這裏我們就講完了。
我們還剩一個多鍾頭的時間,所以我們把這一部經,前面所講的部分回顧一下。你們從這一部經裏面學到了什麼?我自己覺得,我學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從哪裏學的呢?就是從經文講到扇提羅的故事裏面學到的。
故事裏的扇提羅,在無量劫前原來是五個比丘,在講這部經的時候,這五個比丘已經變成了波斯匿王皇後的仆人了。這五個仆人,四個就是給皇後擡轎子,還有一個是打掃廁所、清理糞便的。這樣子的工作,在印度是由最低的階級在做的,印度有種姓階級,最低的一個種姓就在做這種事。
扇提羅的這個故事裏面,這五個比丘不怎麼會修行、修得不好,沒得吃沒得喝了,他們就開始動腦筋,把自己裝得好像很會修行的樣子。就是表面上在修行,但內心沒有在修。只是因爲沒吃沒喝了,就想:「我們要怎麼樣可以混到吃得好一點,過得好一點。」所以就想到裝模作樣,在山裏面弄一個道場,在那裏打坐、修行,環境也很清幽,讓人家覺得,這五個人一直在那裏修行,就被人家注意到了。有人注意了以後,就拿了很多物品來供養他們。
他們只不過這樣子啊!混吃混喝一生而已,也沒有做什麼大壞事,只不過混點東西吃喝而已。後來那個提違,就是皇後的前身,就來供養他們,請他們住在她家的林園裏面。這五個比丘有東西吃了,又有更好的地方住了,還不滿足,覺得應該還要弄多一點,所以派一個人出去宣傳,說有四個比丘在那裏修行,他們修得很好。做做廣告啦,也沒什麼大壞事嘛,是不是?所以得到的供養就更多一點。然後他們心裏面很得意:「人家都要很辛苦、做很多事才能夠混到吃喝,我們都不用努力,就混得那麼好。顯然我們很聰明,很有智慧,我們是有頭腦,有經營能力的。」他們所做的事情就這樣而已,實在沒有做什麼大壞事,怎麼會掉到地獄那麼久?爲什麼還要做扇提羅,那麼辛苦?
我想,他們混吃混喝了一生,再去辛辛苦苦做苦工償還一生,不就還完了嗎?不行的話就兩生嘛,應該還完了。爲什麼到現在還在地獄?叁千年前他們做了扇提羅,現在又回到地獄去了。這個事情讓我大吃一驚。這個業報啊,原來不是簡單可以還完的。我本來以爲就像欠錢一樣,我欠你一百塊,我就還你一百,最多再加一百利息,還你兩百總該還完了吧?不是喔,還不完的!這個事情讓我大吃一驚。
因爲講這部經,我才發現:怎麼他們還不完呢?他們又沒有殺人放火,只是騙吃騙喝而已,怎麼那麼嚴重?做別的行業騙吃騙喝沒那麼嚴重,做比丘來騙吃騙喝,打著修行者的名號騙吃騙喝,這就比較嚴重了。好吧,就算比較重好了,還十倍也該很夠啦,怎麼會還到無量劫、無量生,到現在還在還。這件事我真的不懂。
在此也奉勸大家,要騙吃騙喝,做別的行業騙,不要去做修行者。做其他的沒有那麼嚴重啦!做修行者來騙吃騙喝,真有這麼嚴重嗎?我想也不是這麼單純。要怎麼樣才可以把這個業報清償掉?原來是要忏悔,要忏悔才能夠還,不是一般的還可以還得了的。喔,這一點讓我警覺了。
這個扇提羅有沒有忏悔把它還完的機會呢?有。當時波斯匿王的皇後就求釋迦佛:「怎麼樣讓他們可以還完?」佛陀就把他們叫來,要教他們怎麼把它還完。怎麼還?就是教他們趕快來忏悔。可是這個扇提羅不肯,打死都不肯。當時的情景,是因爲他們擡轎子,那個轎子上的一個寶珠被偷了,說是他們偷的。他們是擡轎子的人嘛,管理他們的黃門就打他,說是他們偷的。因爲這樣一件事情才引出來這個故事的。這個時候佛陀要他忏悔,他們心裏會想:「我又沒有偷珠,我還被打,要我忏悔?沒道理!怎麼講都沒道理呀!」
他們心裏怎麼樣都不會認爲這是合理的,因爲他沒有辦法知道過去無量劫前,他做五比丘時混吃混喝的事情。就算講給他聽,他也聽不懂。遇到的現實狀況就是:「明明我沒有偷啊,我被你們打了,現在還要我忏悔!」他們死也不肯。所以佛陀要他忏悔,就像我們一般人:「唉呀,冤枉啦,怎麼要這樣子逼我。」那就沒辦法啦。從這裏我們就知道,你真的沒辦法知道過去世的事情。
我們要知道過去世的事情,那麼長遠的、無量劫前所發生的事情,很難哪!當事人不會知道的,一般算命的人也不知道;要像佛陀這樣子的功力,才能一看就看出來。佛陀在講這個事情的時候,其他在旁邊聽的人,皇後、其他的人全都相信了,尤其看到扇提羅那樣子的反應,更加相信;但是扇提羅不相信,完全不相…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之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