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之五▪P4

  ..續本文上一頁信,他們就是沒有辦法接受。

  

  我在這個故事裏面學到,當惡運、壞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了,你不要去想什麼理由,你只要承認:一定是我過去世做了壞事才得到的,你就接受這一點。如果你能夠接受這一點,你就等于有那個什麼天眼通、宿命通,就像佛陀那種本事一樣。你就接受這一點,然後就忏悔,認定自己過去一定做了壞事,那個錯一定就是我;不然這些倒楣的事情怎麼不找別人,都找到我身上。只要我們能夠接受這一點,你就是有智慧了,你不需要修練到有宿命通,也等于就有宿命通了,這樣子就可以達成,你就是有智慧、有般若智。

  

  你會認錯就會忏悔。所以我就會設想,當時扇提羅他們,如果就接受這樣子的觀點,願意忏悔了,他現在早就出來,早就解脫了。要忏悔之前,一定是能夠認錯,在認錯之前一定是能夠自我檢討。很多人都能檢討,但就是不能自我檢討;他能夠檢討別人,可是沒有辦法檢討自己。

  

  能夠自我檢討、檢討自己,是一個本事,先要有一個能力,從我執、我相,暫時的跳出來,跳到外面來看看自己;有這個能力,才能自我檢討。跳不出去的人,沒有辦法自我檢討的;他只能檢討別人,沒有辦法自我檢討。大家也不要以爲,檢討別人就是壞事,檢討別人也不見得是壞事;但是檢討自己一定是好事。所以你能夠檢討自己,就表示你能夠暫時的脫離我執我相。如果你不能自我檢討的話,就表示你暫時脫離一下我相、我執都做不到。我們修行,最終就是要去我執,雖然一下子去不掉,但是脫離一下也是一個能力,也是一個本事。

  

  有了這個本事,才能夠自我檢討,才能夠認錯,才能夠忏悔,有這樣的一連串的關系,才能夠達成消業。你不會忏悔,就沒辦法消業。就算你修《金剛心菩薩念誦法》,也不見得能消業。修《金剛心菩薩念誦法》能夠達成消業的功效,就是在于會忏悔;會忏悔的源頭,原來是要能暫時的脫離我執,是要有這個能力。我執是很難消除的,業障消得幹淨的話,對境不生,貪嗔癡慢妒不起,那就是我執消的差不多了。

  

  我執有淺的、有深的,淺的我們就叫我執,深的叫俱生我執。俱生我執是什麼東西?有一天袁啓中說,他發現他有好多執著、好多偏見,是根深蒂固的,與生俱來的、一生出來就有的,那個就是俱生我執。他講的那個與生俱來的、根深蒂固的,換一句話說,就是俱生我執,那是比較深的。我們第一步當然先消我執,第二步還要去消俱生我執;我執都還沒有消除,俱生我執那就免談了。

  

  所以從扇提羅這一個故事就發現,我們要消業,原來是要忏悔。要忏悔,原來是要認錯,要認錯原來是要自我檢討,要自我檢討,原來是要暫時的脫離我執。這一步步的關系,是這麼密切的關連。所以消業,大家以爲只是把業障消除,喔,那個工程浩大哦,那就是在消除我執,那就是在修行,這個是相關連的。

  

  這些業障消不掉,也可以說就是我執消不掉,這是一體的東西。消不掉只好受罪,只好生生世世都在地獄受罪。當然我們說他在受罪,也許他覺得還不錯。就像扇提羅,我們說他擡那個轎子是在受罪,皇後說:「啊呀,你以前是我的師父,我怎麼可以要你幫我擡轎子呢?你就不要擡啦!」,「不行啦,怎麼可以失業呢,我做得好好的,我沒有做壞啊,怎麼就要把我辭退,讓我失業了呢?不行啦!」所以你說他在地獄,他做扇提羅,他覺得不好嗎?好像也沒有。就他來看,他沒有覺得不好,這是他要力守的職業。所以很多都是觀點問題。

  

  看到這裏,如果我們以佛法的觀點來看的話,那是在受苦。那你爲什麼不做皇後,不是很好嗎?讓人家來擡轎不是很爽嗎?那是觀點不一樣。不過我們就知道,衆生有衆生的觀點,這一點是我自己覺得,我在這一部經裏面學到的東西,覺得非常非常的感恩,學到這麼一個重點。這個重點對我來講非常重要,在其他的經典裏面,我還沒有學到,只有在這一部經典裏面學到了。

  

  此外,我覺得我學到了因緣。因緣非常、非常深奧,這部經讓我看到、了解了何謂因緣。雖然這兩個字我們常常在講,一學佛以後就碰到這兩個字了,以前沒有想到它是這麼深奧的,真是深奧到我都不曉得怎麼辦了。經典裏面也常常有一句話:「隨順因緣」。當然我們也有另外一句話,叫做隨順衆生。這話聽起來好像也很平常啊!可是現在我真是覺得非常深奧。事實上,「隨順衆生」完整的意思,就是隨順衆生因緣。我最近才比較了解;以前我說隨順因緣,常常都是隨順我自己的因緣,我以爲隨順因緣是這樣子。

  

  其實不是,它真正的意思是隨順衆生因緣,不是隨順我自己的因緣;對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佛經裏面講的隨順因緣,是隨順衆生因緣,這是祂要隨順的。什麼叫做隨順因緣?我以前對隨順因緣是很反感的,我覺得隨順因緣,那不就是鄉願嗎?我把它看成是一種鄉願。我也把它看成是一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行爲。

  

  我以前對「隨順因緣」真的搞不太懂,搞不太懂爲什麼要隨順因緣。現在我知道,因爲我自我檢討,我以前做了很多不隨順因緣的事情;我都喜歡扭轉乾坤,喜歡做中流砥柱,那都是不隨順因緣。所謂的扭轉乾坤,都是自以爲是,要這樣才好;要做中流砥柱,就是看人家不順眼,我就是要跟你反著幹,那是極其的不隨順因緣,隨順因緣不會做這樣子的事情的。我因爲搞不懂呀,我就想,那隨順因緣是不是要隨波逐流?是不是要同流合汙?唉,以前常常會把這個隨順因緣解釋成這樣子。錯了,隨順因緣不是這個,不是這個又不是那個,那是什麼?不懂,就是不懂。

  

  後來又再想,股票市場裏面有一個成語,告訴大家要「順趨勢」。喔,這個趨勢是不是就是因緣?要隨順,不要逆趨勢而行,要順趨勢而行。那就是順水推舟,不要逆水行舟,是不是這樣?有一點像,我現在的了解是有一點像。因緣不是這樣,一直以來,我對因緣都有誤解,後來就承認說:「喔,所謂因緣,就是要宿命通,能夠知道過去世所有發生的事情。」而且不是一生兩生,要像佛陀,無量劫前發生的什麼事情都知道,前因後果都知道。我現在還不會這個,沒有這個能力,我就承認自己不會。不懂得因緣,就承認自己不懂得因緣;所以才會告訴大家,我沒有無量劫的宿命通,我承認自己不懂因緣。

  

  所以我才發明了一個事情:「咦,不需要懂啊!」我會有這個般若智,我不需要懂無量劫的宿命,我只要承認這個就是我以前幹的壞事,我認錯、忏悔,我就變成懂因緣了。不懂因緣的狀況,又變成懂了因緣;就得到了懂因緣的好處,有了懂因緣的般若智。這是在沒有辦法之下,自己想辦法找到了出路。我覺得這個出路,不只我自己可以用,你們也一樣可以用。

  

  在用這些事情的時候,我間接的多了一些體會,這也是我自我反省的結果。我們有時會覺得要做一些事情,但是那個事情一做下去,其實是違反因緣的。舉一個例子,譬如說你有一個女兒,年紀到了可以婚嫁的時候,她找了一個男朋友,這個男朋友在你看起來是很糟糕的,這個人是不行的。做父母的就會采取行動,想辦法把他們拆開,不要在一起。這是舉例而已,就像這一類的事情。

  

  這一類的事情,我想我也會做,但是那樣子做,就是沒有隨順因緣;那是把這個因緣阻絕掉,然後自己就去找到一個,認爲這個對象很好的,讓他們相親,然後安排讓他們結婚,就把整個的給包辦了。我是沒有幹這種事啦,但是我知道,這樣子的事情很多的。我也做過似類這樣形式的事情,就是你有一個看法,認爲這個是不好的,你有另外一個看法,認爲這樣才是好的;然後就把這一些主張、方法,加在你的兒女或者別人身上去執行,去完成,讓他成功,以爲這樣才是好事。

  

  我現在知道,這樣的事情全部都是違反因緣的,完全不是隨順。我現在就體會出來,這是反因緣了,不可以這樣做。怎麼做才是對的呢?我們比較清楚的舉例,如果這是你的女兒,你不能夠站在自己的角度、觀點來看,你要站在你女兒的角度,來看她跟她男朋友的交往。第一個,就不可以用自己的觀點,強加在你女兒的身上。你要跳出自己的觀點,站在你女兒的立場,以她的觀點、感受,來看這件事情。你做爲母親或父親,可以做她的顧問來協助她,這是第一步,一定要先跳出自己的立場。

  

  所以你要先有能力跳出我相、進到人相,進入你女兒的狀況去了解。你不要預設這樣就是壞的,以後的結果就是不好的。你真的覺得你會算這個因緣嗎?你會看因緣嗎?因緣發展下去會是什麼,你有這個本事看嗎?我相信是沒有的,大部分人都沒有的。所以這個時候你就尊重她,做她的顧問,幫她設想。你不要幫你自己想,你要站在她的角度去想,然後去協助她。至于下面怎麼走,那太複雜了,變化太多了。後面會變成什麼,讓他們自己去籌畫、去發展,他們要分開的時候就分開,要合起來繼續走下去就合起來,你不要去決定。但是你可以去關心、去協助,讓他們自己發展。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這件事情使我想起來,去年到美國,李秉信就講說,他有一個副業做房屋仲介,在美國賣房子,大部分是中古屋。他講出他賣房子的心法,我覺得好厲害。他說,房子常常會自己找主人,他帶人家去看房子的時候,只注意一個事情:這個來看房子的客人,看到這個房子的時候,如果眼睛一亮,他就知道有機會了。如果客人眼睛沒有亮,他也就不去努力了。

  

  只要看到眼睛一亮,他就曉得這個人跟這個房子有緣,他就陪他。他說,買房子大多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大的一個財産上的決定,所以他看這個客人,當他心裏想要這個房子,他就朝:怎麼樣子可以成交,怎麼樣子可以買成,這個方向給他的客戶出主意。當這個客人心裏面不想要這個房子,雖然眼睛一亮,亮過以後心裏又…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之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