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五▪P4

  ..续本文上一页信,他们就是没有办法接受。

  

  我在这个故事里面学到,当恶运、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你不要去想什么理由,你只要承认:一定是我过去世做了坏事才得到的,你就接受这一点。如果你能够接受这一点,你就等于有那个什么天眼通、宿命通,就像佛陀那种本事一样。你就接受这一点,然后就忏悔,认定自己过去一定做了坏事,那个错一定就是我;不然这些倒楣的事情怎么不找别人,都找到我身上。只要我们能够接受这一点,你就是有智慧了,你不需要修练到有宿命通,也等于就有宿命通了,这样子就可以达成,你就是有智慧、有般若智。

  

  你会认错就会忏悔。所以我就会设想,当时扇提罗他们,如果就接受这样子的观点,愿意忏悔了,他现在早就出来,早就解脱了。要忏悔之前,一定是能够认错,在认错之前一定是能够自我检讨。很多人都能检讨,但就是不能自我检讨;他能够检讨别人,可是没有办法检讨自己。

  

  能够自我检讨、检讨自己,是一个本事,先要有一个能力,从我执、我相,暂时的跳出来,跳到外面来看看自己;有这个能力,才能自我检讨。跳不出去的人,没有办法自我检讨的;他只能检讨别人,没有办法自我检讨。大家也不要以为,检讨别人就是坏事,检讨别人也不见得是坏事;但是检讨自己一定是好事。所以你能够检讨自己,就表示你能够暂时的脱离我执我相。如果你不能自我检讨的话,就表示你暂时脱离一下我相、我执都做不到。我们修行,最终就是要去我执,虽然一下子去不掉,但是脱离一下也是一个能力,也是一个本事。

  

  有了这个本事,才能够自我检讨,才能够认错,才能够忏悔,有这样的一连串的关系,才能够达成消业。你不会忏悔,就没办法消业。就算你修《金刚心菩萨念诵法》,也不见得能消业。修《金刚心菩萨念诵法》能够达成消业的功效,就是在于会忏悔;会忏悔的源头,原来是要能暂时的脱离我执,是要有这个能力。我执是很难消除的,业障消得干净的话,对境不生,贪嗔痴慢妒不起,那就是我执消的差不多了。

  

  我执有浅的、有深的,浅的我们就叫我执,深的叫俱生我执。俱生我执是什么东西?有一天袁启中说,他发现他有好多执着、好多偏见,是根深蒂固的,与生俱来的、一生出来就有的,那个就是俱生我执。他讲的那个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换一句话说,就是俱生我执,那是比较深的。我们第一步当然先消我执,第二步还要去消俱生我执;我执都还没有消除,俱生我执那就免谈了。

  

  所以从扇提罗这一个故事就发现,我们要消业,原来是要忏悔。要忏悔,原来是要认错,要认错原来是要自我检讨,要自我检讨,原来是要暂时的脱离我执。这一步步的关系,是这么密切的关连。所以消业,大家以为只是把业障消除,喔,那个工程浩大哦,那就是在消除我执,那就是在修行,这个是相关连的。

  

  这些业障消不掉,也可以说就是我执消不掉,这是一体的东西。消不掉只好受罪,只好生生世世都在地狱受罪。当然我们说他在受罪,也许他觉得还不错。就像扇提罗,我们说他抬那个轿子是在受罪,皇后说:「啊呀,你以前是我的师父,我怎么可以要你帮我抬轿子呢?你就不要抬啦!」,「不行啦,怎么可以失业呢,我做得好好的,我没有做坏啊,怎么就要把我辞退,让我失业了呢?不行啦!」所以你说他在地狱,他做扇提罗,他觉得不好吗?好像也没有。就他来看,他没有觉得不好,这是他要力守的职业。所以很多都是观点问题。

  

  看到这里,如果我们以佛法的观点来看的话,那是在受苦。那你为什么不做皇后,不是很好吗?让人家来抬轿不是很爽吗?那是观点不一样。不过我们就知道,众生有众生的观点,这一点是我自己觉得,我在这一部经里面学到的东西,觉得非常非常的感恩,学到这么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对我来讲非常重要,在其他的经典里面,我还没有学到,只有在这一部经典里面学到了。

  

  此外,我觉得我学到了因缘。因缘非常、非常深奥,这部经让我看到、了解了何谓因缘。虽然这两个字我们常常在讲,一学佛以后就碰到这两个字了,以前没有想到它是这么深奥的,真是深奥到我都不晓得怎么办了。经典里面也常常有一句话:「随顺因缘」。当然我们也有另外一句话,叫做随顺众生。这话听起来好像也很平常啊!可是现在我真是觉得非常深奥。事实上,「随顺众生」完整的意思,就是随顺众生因缘。我最近才比较了解;以前我说随顺因缘,常常都是随顺我自己的因缘,我以为随顺因缘是这样子。

  

  其实不是,它真正的意思是随顺众生因缘,不是随顺我自己的因缘;对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佛经里面讲的随顺因缘,是随顺众生因缘,这是祂要随顺的。什么叫做随顺因缘?我以前对随顺因缘是很反感的,我觉得随顺因缘,那不就是乡愿吗?我把它看成是一种乡愿。我也把它看成是一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行为。

  

  我以前对「随顺因缘」真的搞不太懂,搞不太懂为什么要随顺因缘。现在我知道,因为我自我检讨,我以前做了很多不随顺因缘的事情;我都喜欢扭转乾坤,喜欢做中流砥柱,那都是不随顺因缘。所谓的扭转乾坤,都是自以为是,要这样才好;要做中流砥柱,就是看人家不顺眼,我就是要跟你反着干,那是极其的不随顺因缘,随顺因缘不会做这样子的事情的。我因为搞不懂呀,我就想,那随顺因缘是不是要随波逐流?是不是要同流合污?唉,以前常常会把这个随顺因缘解释成这样子。错了,随顺因缘不是这个,不是这个又不是那个,那是什么?不懂,就是不懂。

  

  后来又再想,股票市场里面有一个成语,告诉大家要「顺趋势」。喔,这个趋势是不是就是因缘?要随顺,不要逆趋势而行,要顺趋势而行。那就是顺水推舟,不要逆水行舟,是不是这样?有一点像,我现在的了解是有一点像。因缘不是这样,一直以来,我对因缘都有误解,后来就承认说:「喔,所谓因缘,就是要宿命通,能够知道过去世所有发生的事情。」而且不是一生两生,要像佛陀,无量劫前发生的什么事情都知道,前因后果都知道。我现在还不会这个,没有这个能力,我就承认自己不会。不懂得因缘,就承认自己不懂得因缘;所以才会告诉大家,我没有无量劫的宿命通,我承认自己不懂因缘。

  

  所以我才发明了一个事情:「咦,不需要懂啊!」我会有这个般若智,我不需要懂无量劫的宿命,我只要承认这个就是我以前干的坏事,我认错、忏悔,我就变成懂因缘了。不懂因缘的状况,又变成懂了因缘;就得到了懂因缘的好处,有了懂因缘的般若智。这是在没有办法之下,自己想办法找到了出路。我觉得这个出路,不只我自己可以用,你们也一样可以用。

  

  在用这些事情的时候,我间接的多了一些体会,这也是我自我反省的结果。我们有时会觉得要做一些事情,但是那个事情一做下去,其实是违反因缘的。举一个例子,譬如说你有一个女儿,年纪到了可以婚嫁的时候,她找了一个男朋友,这个男朋友在你看起来是很糟糕的,这个人是不行的。做父母的就会采取行动,想办法把他们拆开,不要在一起。这是举例而已,就像这一类的事情。

  

  这一类的事情,我想我也会做,但是那样子做,就是没有随顺因缘;那是把这个因缘阻绝掉,然后自己就去找到一个,认为这个对象很好的,让他们相亲,然后安排让他们结婚,就把整个的给包办了。我是没有干这种事啦,但是我知道,这样子的事情很多的。我也做过似类这样形式的事情,就是你有一个看法,认为这个是不好的,你有另外一个看法,认为这样才是好的;然后就把这一些主张、方法,加在你的儿女或者别人身上去执行,去完成,让他成功,以为这样才是好事。

  

  我现在知道,这样的事情全部都是违反因缘的,完全不是随顺。我现在就体会出来,这是反因缘了,不可以这样做。怎么做才是对的呢?我们比较清楚的举例,如果这是你的女儿,你不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点来看,你要站在你女儿的角度,来看她跟她男朋友的交往。第一个,就不可以用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你女儿的身上。你要跳出自己的观点,站在你女儿的立场,以她的观点、感受,来看这件事情。你做为母亲或父亲,可以做她的顾问来协助她,这是第一步,一定要先跳出自己的立场。

  

  所以你要先有能力跳出我相、进到人相,进入你女儿的状况去了解。你不要预设这样就是坏的,以后的结果就是不好的。你真的觉得你会算这个因缘吗?你会看因缘吗?因缘发展下去会是什么,你有这个本事看吗?我相信是没有的,大部分人都没有的。所以这个时候你就尊重她,做她的顾问,帮她设想。你不要帮你自己想,你要站在她的角度去想,然后去协助她。至于下面怎么走,那太复杂了,变化太多了。后面会变成什么,让他们自己去筹画、去发展,他们要分开的时候就分开,要合起来继续走下去就合起来,你不要去决定。但是你可以去关心、去协助,让他们自己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这件事情使我想起来,去年到美国,李秉信就讲说,他有一个副业做房屋仲介,在美国卖房子,大部分是中古屋。他讲出他卖房子的心法,我觉得好厉害。他说,房子常常会自己找主人,他带人家去看房子的时候,只注意一个事情:这个来看房子的客人,看到这个房子的时候,如果眼睛一亮,他就知道有机会了。如果客人眼睛没有亮,他也就不去努力了。

  

  只要看到眼睛一亮,他就晓得这个人跟这个房子有缘,他就陪他。他说,买房子大多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大的一个财产上的决定,所以他看这个客人,当他心里想要这个房子,他就朝:怎么样子可以成交,怎么样子可以买成,这个方向给他的客户出主意。当这个客人心里面不想要这个房子,虽然眼睛一亮,亮过以后心里又…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