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成就智慧。喻若日光灭一切暗。无余罪也。』」佛就告诉他说:「我前面跟你说过了,当日光一出来,所有的黑暗都消灭了,对不对?」那个波斯匿王,当然就说:「对啊!光是一个灯火的光都能够灭暗,何况日光的力量」。
佛就告诉他:「今王福德,你的那个福德啊,因为你有福德,所以就闻佛说法,你就听我说法,就能够成就智慧;就像日光灭一切暗,所以你就没有罪了。虽然你做了这些事情,你做了你父亲一样的事情,但是你遇到了像我这样子的善知识,教你佛法了,你就有了智慧。智慧一出,所有的罪都灭了;就等于日光一出,就把所有的黑暗都消灭了一样。」所以,做这些坏事,什么时候也可以没有罪呢?就是跟着佛修行。你跟着佛修行,所做的坏事就可以灭。但是要修得有般若智啊!如果你还没修到般若智,日光还是不能出来,也是没有用的。祂说的日光,就是你这么一修了以后,你的般若智慧出来了,那这些罪都会被消掉。
「王白佛言。我父所事。婆罗门师。精进智慧。修习苦行。为求福故。不惜身命。或有投岩。五热炙身。或断饮食。求生梵天。或大积薪。生自烧身。或有翘脚。张口向日。或于高树。以绳系脚。而自倒悬。或卧刺棘。抱石
胸。有如是等种种苦行。苦行之功。福德因缘。归何所耶。」我想波斯匿王问这个问题,就是他当时所遇到的事情,他心中还有的疑问。
他说:「像我父亲都是拜那些婆罗门师的,他们也是精进有智慧的,他们也修苦行,他们为了求福,也不惜生命、很努力的去做。他们在做的时候,常常有投岩,就是从悬崖上跳下去。五热炙身,用烫的东西来,譬如说,一个铁棒烧红了来炙身。或者断饮食,为了求生梵天。或者把材薪堆起来,自己点火自焚。还有翘脚、张口,把脚翘起来;张口对着太阳,修这种苦行。或者在一个很高的树上,把自己的脚拴起来,倒吊在那里。或者睡卧在有刺的荆棘上面,或者抱着石头一直捶胸。修这种种的苦行。
他们的苦行之功、他们的福德因缘又怎么样?愈问愈多了。他问的这些,我们在经典上就也看到过,当时的婆罗门是这么修的。开始的时候,佛陀也跟他们修过一阵子;后来祂知道这个没有用,所以就脱离了。这个时候,佛就回答他了:「这个我就跟你讲过啦,『行苦苦报。行乐乐报』。你们这么苦修,就得苦报;你们行乐,就得乐报嘛!你能得什么报,是看你怎么做,就得什么报。苦修就得苦报,你行乐就得乐报。」
「王言世尊。制诸弟子。令持禁戒。非为苦耶。夫人饥时。不即得食。烦恼横起。忿怒隆盛。不自觉识。起瞋怀害。杀修迦罗。如斯之事。累世受苦。岂非恶也。」波斯匿王的疑问还满多的,他说:「世尊!您规定了一些戒律,要您的弟子守那些戒律,不是为了修苦行吗?人饿的时候,得不到食物,烦恼就起来了,瞋恨心也不自觉地就起来了,而且起了杀害的心,就像我想要杀我的厨子修迦罗。这样子的事情就会发生,事情一发生,累世就要受苦,这样不是恶吗?」
「佛告王曰。吾前所以制中前食者。为诸比丘。舍外道法。于我法中。出家为道。先习苦行。饥饿心故。得诸弟子。肥美饮食。贪食过饱。食不消故。则致众病。是故制食。非为饥苦。求福德也。又节食者。见诸比丘。纵横乞食。无有昼夜。食无时节。为诸外道之所讥责。而作是言。瞿昙沙门。自言道精。何以不如外道法也。是故节食。非于饥苦。而求福也。以要言之。所制禁戒。正为痴人无方便慧。非为智人知时宜也。如我前说。般若智慧。即是解脱。智者所受。圣所行处。王闻是已。益加欢喜。更起恭敬。为佛作礼。一切大众。皆亦如是。」
佛就告诉波斯匿王:「我前面之所以会制定过午不食,『制中前食』就是在中午以前可以食,中午以后就不行了,过午不食。『为诸比丘。舍外道法。于我法中。出家为道。先习苦行。饥饿心故。』先这么做,就是让你修一点点苦行,中午以后,你就要忍一下饥饿。我们有些弟子,吃得太好了,食物也不消化,就会得病,所以才要制食的。『非为饥苦,求福德也。』不是为了像外道那样子,忍受饥饿这个苦,想要得到福报。」佛陀是不相信这样子的,外道才是这样,好像我忍受一个苦,我就可以得到一个福。佛是认为,你去行苦,就得苦报;你去行乐,就得乐报。所以你去修苦行只能得到苦报,并不会得到福报。
为什么又要他们节食,过午不食呢?因为看到那些比丘到处乞食,从早上到晚上,一天到晚在乞食,没有昼夜之分,吃东西也没有时节之分,被外道所笑。外道就说:「唉呀!你们沙门啊,自己以为自己的道修得好,你们还不如我们。你说我们是外道,你还不如我们外道呀!」所以要他们节食,过午不食。这个过午不食,不是为了饥苦而求福也。
这样子的规则、禁戒、戒律是为了笨人而设的;因为那个愚笨的人,他没有智慧,没有方便慧。这个规定、戒律是死的规定,为什么会要设这么一个死的规定?因为有人是没有智慧的,你跟他一讲活的,他就乱搞;只好跟他讲死规定,那他还可以做、还可以修。这个不是为了有智慧的人而说的,有智慧的人,不需要这样子的死规定,他们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有了智慧,他就解脱了,不需要这一些禁戒,他们怎么做?就是「圣所行为」。
大王听完了以后,他心中所有的疑惑都解了,也把他心中的疑惑都问了。我想,他问的应该是很满意了,都给他解答了。他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很多人都想问的;很多人如果有机会,都会要这样子问的。不过他的运气也真的很好,遇到了佛陀,佛陀给他的回答,都浅显易懂、清楚明白。
这个时候,波斯匿王就跟释迦牟尼佛说:「我们听了这么多佛所说的、这么好的因缘法,把我们很多疑问都解了;就好像太阳一出来,把所有的黑暗都消除了,使得大家看到一片光明,所有的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佛恩,我们要怎么报答呢?我们应该做什么供养,或者做什么样的设施,才能报答世尊您所讲这么好的经文呢?」
佛就告诉波斯匿王说:「现在所教的甘露法,给你们的功德,你们是很难回报的。假如有人以恒沙劫,就是无量的时间;尽心的奉祀佛法,以及供养传播佛法的圣者,供养他们一切食衣住行,还有他们所需要的医药。做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的供养,所建立的福德多不多?」波斯匿王说:「很多,多到不可称量,已经算不出来了。」佛就告诉波斯匿王:「这样的甘露法所提供的功德,精妙难量,是很难测量的。祂在细的部分、粗的部分,都能够帮助你。不是天界或世间的人,用他们的福德力量能够回报的,你做再多的回报都回报不了的。
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回报,就是你以慈悲的心,自己来修习佛所教的这些甘露法;了解、修成了之后,再把你所会的、所了解的,拿来转教给其他的人,也让这些人能够有信心来学,也成就了;然后再辗转的教出去。当然条件是你要真的修,修对、修好、修成了。而不是你也不懂、糊里糊涂的,也没有修好;那个就不算了。必须是你会了、你了解了、你通达了,把你所会的,再转教其他的人,其他的人也能够再转教下去,那么这个状况就没有穷尽了,这样就能达到无量。
这个状况,就好像以一个灯去点燃无量的灯,一灯燃无量灯;这样子做就是报了师徒的恩,报了佛陀的恩。你这样子来报,等于是你自己得到解脱,学好了,再运用你的智慧,来帮助众生解脱。这样不仅仅是报了师恩,报了释迦牟尼佛的恩,也报了三世诸佛、所有一切佛的恩,这样子的报恩是最大的。如果用你世间的作为,以人的功德、福德来报恩,是报不完的;因为你太渺小了、福德太少了,唯有照佛所讲的方式来报,才能够报得了,才是真正的报恩。」
这时候,波斯匿王又说了,希望佛陀能够讲一讲,像这样子自己学会、修好、解脱了,再辗转把佛法教给其他众生,让他们也能这样子做;然后他们还有能力,再让其他的众生又再学会,一直不断地这样传下去。这样子做能够得到什么福报呢?
释迦佛就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从师闻法,一句一义,展转教化,乃至一人,未信令信,未解令解,如是功德无量无边,非是凡夫所能知也。」喔,他这样子做,得到的福报多到什么程度?多到你完全不会了解,凡夫没有办法了解。「大王,假使有人,」祂就举一个例子:「于千岁中」在一千年当中,「饮食医药,上妙衣服,供养恭敬佛法圣众。」他从饮食、医药、还有衣服,一直供养佛教的修行者、圣者,「那么他的福多不多呢?」
波斯匿王说:「很多,多到不可称量。」佛又告诉波斯匿王说:「善男子、善女人,从师闻说诸佛正教,展转教化,乃至一人,令其信解;其所得福复过于彼。」你只要教人的话,你得到的福德,比那个在一千年里面,做了那么多供养的人还要多;而且多的超过千万亿倍。为什么呢?「法化之功,应无量故。」法化,就是用法来教化的这个功德,是没有限量的,是无量的。
这里我们剩下最后的一段,就是告诉你怎么报恩,怎么做才能真正的报恩。讲到这里,我对大家有一个限制,说不可以去教人,这个事情就被阻止啦。现在我们来把这个事情再说一下。如果我教你的法,你修成了是可以教人,之所以不能教人,因为你没有修成,没有修成的话是不能教人的。因为现在我所知道,没有人修成,所以就不能教。有些人,他以为自己修成了就去教人,一教人就出毛病。据我所了解的,还没有人修成,所以我做出这样子的规定。如果你修成了,我是会要你教人的,这个时候才能够教人。
什么样子叫做修成了呢?修成还是没有修成,怎么去鉴别?我现在的了解,你们应该还…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