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之一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一)

  時間:2011年04月09日

  地點:臺北科技大學

  主講:智崇上師

  紀錄:張春美、周雅容

  整理:周雅容、梁玉明

  

  我們今天要講《佛說未曾有因緣經》。我想就這部經的內容來做解說,而不會照著經文逐字講解。

  

  當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正教導弟子們學佛、給他們講經說法。那時,祂告訴目犍連:「你現在到我父親那邊去。」那是另外一國──釋迦國。到祂父親那邊去做什麼呢?那時候祂的兒子羅

  羅才九歲。祂說:「目犍連,你到我父親那裏去,把我兒子羅

  羅帶來做小和尚。」祂要兒子來學佛,來做小沙彌。「順便也跟我父親、還有我姨媽,」因爲世尊出生以後,祂的母親就過世了,祂是由姨媽養大的。「還有叁叔父那邊,幫我去問候一下。也幫我安慰一下羅

  羅的母親耶輸陀羅。」目的是希望她把兒子羅

  羅放出來,讓他出家做小沙彌。

  

  目犍連得到了這個指示,就立刻入定;比坐飛機還快,以神通一下子就到了淨飯王那裏。就問候淨飯王:「您現在身體好嗎?睡覺睡得好嗎?」也問候世尊的姨媽波阇波提,這個時候她已經是皇後了。然後又問候佛的叁叔父。目犍連一到釋迦國,佛的太太耶輸陀羅就得到消息:「世尊派使者來了。」所以她就派人去探聽消息:「來意如何?」到底來做什麼的?她派去的人打探了消息,就回去跟她報告說:「想把您的兒子羅

  羅,帶去做小沙彌喔!」她一得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就趕快把她的小孩,藏在那最高的樓上;把所有的門窗統統關閉起來,還派人在她住的宮殿監視著。這時候,目犍連到了耶輸陀羅住的地方;結果看見門關著、窗也關著,沒有人來通報一下。

  

  目犍連可不是簡單的人物,祂心想:「我這就進不去了嗎?」于是馬上入定,來到了這個高樓上,一下子就出現在耶輸陀羅的前面。耶輸陀羅一看到目犍連來了,也感覺不好意思,就站起來恭敬地問訊。然後就問說:「你從這麼遠來,辛苦不辛苦啊?」又問:「太子現在好不好啊?現在度衆生辛不辛苦啊?」然後就問有什麼事情嗎?目犍連告訴她說,羅

  羅已經九歲了,佛陀想要帶祂去學佛,做小沙彌。

  

  目犍連說:「您們母子這種恩愛,在一起這種快樂,是很短暫的;死後輪回,互相都不認識的。下一世不管你到哪一道,互相見面也不認識的;也不曉得您是母親,我是您的兒子,都不會認識的;這樣子在輪回生死中是很辛苦的。如果我們暫時舍掉這短暫的快樂,讓他到佛陀這邊學佛,學成以後就會了生脫死,證入涅槃;這個時候,他就能夠回來度您,讓您也了生脫死。這樣子才是幸福的。」

  

  可是耶輸陀羅聽不進去,目犍連反複這麼講,她就是聽不進去。她跟目犍連說:「以前釋迦太子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娶我爲妻;我做了祂的妻子,侍奉祂像侍奉天神一樣。我沒有做錯什麼事啊!我都做得很好。可是這樣的好日子,過不到叁年,祂就逃出宮殿去修行了。宮廷的這種幸福快樂,祂也不要了。那時候淨飯王還派人去接祂回來,祂不但不回來,還把跟去的車匿和白馬統統送還了。然後就在田野裏面過著隱居的修行生活。把鹿皮在身上披一披、圍一圍就當作是穿衣服了,吃飯也是隨便亂吃,過這樣的日子。祂說:『我成佛了,就會回來。』好啦,六年過了以後,祂成佛了,也回來了。可是都不回到我們國家,也不來見一下親人,還是遠離父母,住在其他的地方。現在就在舍衛國那邊住。」

  

  她說:「這個時候,我們母子兩個怎麼辦?好像被人遺棄一樣,沒有人要。」這時候他們覺得生不如死,過得很辛苦,抱恨勉強活下來。「這樣子做人,還不如豬狗,那真是倒楣啊!祂這樣子對待我,現在還派使者來,要把我的兒子帶走,真是豈有此理!不是說成佛了,要慈悲的嗎?慈悲不是要給人家幸福嗎?怎麼把我們母子拆散?這個痛苦對我們母子來說,真是苦中之苦啊!,這算是哪門子的慈悲?你就把我的話回報給佛陀吧!」

  

  目犍連聽了以後,傻眼了;只能重複前面講過的話,又再找些理由來講一講、勸一勸。當然耶輸陀羅根本聽不進去嘛,聽不進去怎麼辦呢?沒有辦法,目犍連只好又回到淨飯王、波阇波提那邊去訴苦。把勸谏碰壁的事訴說一番。淨飯王聽了之後說:「唉呀!我這個媳婦,是個愚癡的女人,不懂得道理。」所以就派波阇波提說:「你去開導她一下,跟她說一說。」波阇波提就帶了隨從一起去了。到那裏見面之後,跟耶輸陀羅反複講的還是那一套道理。

  

  他們重複世尊帶來的話:「這樣比較好啊!你現在的恩愛是短暫的,以後會有長期、永恒的幸福。你們應該學佛,這樣才能夠解除生死輪回的苦。你現在是幸福啦,但是人總是要死的,死了以後再投胎,也不知道會到會輪回到哪一道;就算你們在同一道,彼此見了面也不會認識,也不會曉得你是我母親、我是你兒子,舊日的恩愛早就沒有了,完全都不認識的。但是你學了佛以後,就會了生脫死,就能解除生老病死的苦,會證入涅槃,不會陷入這種狀況。這個時候你也不需要修行,你兒子修成了,一定會來度他母親的。」

  

  這些話耶輸陀羅根本就聽不進去,反而跟波阇波提說:「我當時還沒有出嫁的時候,有八國的國王都來提親,想要娶我的。當時是我父母不答應,所以沒有嫁。」意思是,我又不是嫁不出去,「後來釋迦太子來了,祂的才藝過人,我的父母看祂這個女婿不錯,所以把我許配給祂。那個時候,釋迦太子已經知道自己要出家修行了,爲什麼還要娶我?」開始責怪了:你明明知道你是要出家的,你娶我幹什麼?

  

  所以她說:「人娶了媳婦以後就是要恩愛相好嘛!祂又是太子,就是要生出下一代的太子,然後興榮國家,承接王位,國家才能安定嘛!我們萬世相承,國運昌隆,把這個王位世世代代傳下去,這樣才是正理啊。祂自己不照這樣子做,還要把我的兒子也帶走,那國家以後的王位,誰來繼承啊?父子都出家了,那我們國家王位的繼承,不是就斷絕了嗎?祂這是什麼意思啊?」皇後聽到這番話,也跟著傻眼了,一時講不出話來;後面就接不下去了。

  

  還好,佛陀還是有辦法的。祂馬上就化身一個釋迦牟尼,到了耶輸陀羅這裏。祂們的神通力都很大的,而其他人看到這種神通力也沒有被嚇到,好像這是家常便飯一樣。目犍連也都有這種本事,大家司空見慣,感覺也沒有什麼稀奇。這個時候,佛陀一變就來到耶輸陀羅這裏。祂在空中對耶輸陀羅說:「你忘掉過去所發的誓了嗎?」祂提醒她。佛陀說:「過去我還是做菩薩的時候,拿錢向你買蓮花,供上定光如來,上定光佛。」那時耶輸陀羅就表示,要做祂的妻子,不但這一世要跟祂做夫妻,而且世世都要跟祂做夫妻。

  

  佛陀說:「我當時是不同意的,我們是菩薩,人家要我施舍什麼,我就施舍什麼。我所有的東西都會布施的,」我們在經典裏面看到,菩薩都是把妻子、兒女、什麼頭目腦髓啦,都可以布施的,財産、王位也一樣,你要我就給你。祂說:「我是修菩薩乘的,我什麼東西都會布施,你要做我妻子,你要小心,我也會把你布施掉的。我的財産、王位,連自己的身體都可以布施。你受得了嗎?」

  

  「你當時就發誓說:我受得了,無論你要布施什麼,我全部聽你的。」祂說:「你當時發過這樣子的誓,我才娶你的,所以這一生又做了夫妻。現在我要布施了,只是把你兒子帶過來而已,還沒有把你布施出去,怎麼你都忘記啦?」這時耶輸陀羅一下子就清清楚楚記得了,當時發的誓、說的事情,就像是昨天說的話,清清楚楚都記得。馬上就向目犍連道歉忏悔說:「對不起!」接著去把兒子帶來,把兒子的手放在目犍連的手上說:「你帶去吧!」可是還是哭得一塌糊塗,還是舍不得。

  

  羅

  羅看到母親這麼痛苦,就跪下來對他媽媽說:「您不要傷心,見了爸爸以後,我就會回來的。」就這樣安慰她。這個時候,淨飯王也想要安慰一下耶輸陀羅,就說:「這樣吧,讓我們國家裏面這些有錢人,都把兒子也捐出來,陪我這個小太子一起去學佛。」他國家裏面的這些富豪,很高興有這個殊榮,所以就有五十個小孩,跟羅

  羅差不多年紀的,陪著一起去學佛,做小沙彌。淨飯王的用意,是想要安慰一下耶輸陀羅:「不是只有你的兒子啦,你看大家都一起學佛,這是很光榮的事情。」帶去了以後,就請阿難給這五十一個小沙彌們剃頭,然後請舍利弗做他們的和上;又請目犍連做他們的阿阇梨,阿阇梨主要是傳戒的,教他們守戒,就這麼開始學佛了。

  

  舍衛國的波斯匿王,一聽說佛陀的兒子也來學佛,來做小沙彌了,就想來看一看。他不是一個人來,皇後、宮女、侍衛、侍從,還有一些婆羅門居士、長老,大家都一起來佛陀這邊探望。他們名義上是來探望佛,其實心裏是想要看看佛陀的兒子長什麼樣子。佛知道他們來拜訪,請他們坐定了之後,就是大家盤腿坐在圃團上。佛陀一看時機不錯,就想要爲他們說法。「啊!你們難得來,我就說法給你們聽。」這個波斯匿王一聽佛要說法,就說:「我身體不好,坐不住呀!」佛陀的兒子還沒有看到,就想要回去了。

  

  佛陀說:「你坐一下,坐一下不辛苦的,這個算什麼辛苦?真正的辛苦是在叁惡道,那個才算辛苦。你是有福報的人,身爲國王,吃穿都很富足,進出都有車馬隨從,腳都沾不到地的,怎麼會辛苦呢?」因爲祂知道,波斯匿王想要看祂兒子,所以就把那些小沙彌統統叫來。

  

  羅

  羅剛來的時候,佛陀根本對他沒辦法,他整天愛玩,聽法也不要聽。佛陀告誡他好幾次,說也沒用,拿他沒辦法。所以這一回,召來了以後,就對羅

  羅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遇佛更難,成道更難。你現在都有了,怎麼你不好好學呢?」一…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