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見面就這麼講。羅
羅就跟他父親講:「這個佛法太高深了,我是小孩子,聽不懂啦!怎麼能夠聽得懂您這麼高深的佛法呢?我也聽了啦,可是聽了就忘,沒辦法,白費精神,學也沒有用。我現在年紀小,等我年紀大的時候,心能夠安定下來,那時就能夠好好學了。」
佛陀就跟他說:「萬物都是無常的,人身也是無常的,你能夠保證你自己可以長大嗎?活到年紀大嗎?」祂兒子就說:「我是不能保證啦,可是您是佛陀啊,您難道不能保您的兒子長大嗎?」佛陀就回答說:「唉!我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還能保你啊?」羅
羅就說:「那這個佛法學了、聽了有什麼用?連兒子的命都保不了,有什麼用處?學它幹什麼啊?」
這個時候,佛陀就跟他說:「對你的今生不見得能夠保,可是對你的下一生,投生到其他道的時候,那就好處多多啦!這一生不見得看得出來有什麼好處,可是當你下一輩子的時候就有好處了。你好好學,就不會墮叁惡道,就不會受苦啦。而且你學了以後,至少可以得人天福報,這一生不見得有,但是下一生是一定有好處,好處多多的。同時你就會有智慧,就會學到般若智慧。這個般若智慧可好啦,祂就是最好的仙丹妙藥呀!可以解你所有的苦,祂是甘露,是渡河的船,過河的橋,好處多多的。」說到這裏,就引起了波斯匿王的興趣。
你看,前面整個這個過程,就是要讓波斯匿王有興趣。他看到這一幕:「原來這個小鬼還不想學,原來佛陀的兒子跟我們也差不多。」他看到這一幕,就看到了人性的那種可愛處,小孩子的可愛處。這個時候,他反而自己引起興趣。「咦?般若智慧?這個是什麼東東啊?」他前面一定也聽過這個名稱,可是不曉得這到底是什麼含意,所以這個時候,就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就問佛陀:「般若智慧的含意是什麼?」這就是佛陀要說法的機會了,他想要問什麼是般若智慧,佛就告訴他:「好,你想要知道這個,我就說給你聽吧,你好好安靜來聽,我告訴你什麼是般若智慧。」就開始講故事。
祂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毗摩大國,這個毗摩大國有一座徙陀山,山裏面有一個野幹,被獅子王追獵,要吃它。這個野幹驚惶的奔逃,一不小心就掉到一個井裏面去了。掉到井裏面出不來,當然那個獅子也吃不到它,這樣經過了叁天出不來,它就在那裏安心的等死了。它在等死的時候,就說:『今天這個禍,唉!大概要死在這個井裏面了。反正我野幹早晚也是要死的,本來幹脆就給獅子吃了就好了,現在掉到井裏,還要慢慢的等死。我這個野幹的身體是很髒的,反而把人家的井水弄髒了。當時因爲害怕,就是貪生怕死,所以才會逃;現在想想,根本當時給獅子吃了不就好了,吃了就死了,死了以後就可以解除野幹這一生的痛苦,就可以升天了。現在我也想通了,我就來向十方佛忏悔,我的心也已經淨了,我前世所犯的罪,這麼一死就把它還了,讓我能夠善業清淨,以後常常遇到名師、遇到佛,能夠好好修行。』它心裏就這樣子念。」
野幹是什麼?野幹是畜生道裏面最低層的畜生。獅子當然也是畜生,野幹是最低層的畜生,它是給獅子吃的。
「這個野幹這樣子講,它又向十方佛忏悔,希望以後能夠遇到佛,世世都能夠好好修行。它心裏這麼想的時候,這個心念就感動了玉皇大帝,也就是帝釋天;帝釋天就聽到,有人心裏面這樣念佛。一聽到有人在心裏面念佛,帝釋天就全身毛發都豎起來,就感應了。這一感應,自己就忏悔:『唉呀,我做這個天帝,天天享受,耽溺在五欲淤泥當中,都不知道修行。』現在心裏面感動了,就來看誰在念佛,祂以爲念佛的就是佛。所以就從天上下來,一看井裏面有一個野幹,連人都不是,連獅子都不是,是個低層的畜生。帝釋天是天上的國王,祂的層次當然比人間的國王還要高;一看是野幹,祂心裏就想:『這個聖賢,祂們都是變化無常,故意裝成這種樣子的。示現出這種邋遢、低賤的樣子,來考驗我們。』祂心裏這樣想:『這還是聖賢,還是佛。』把它當成佛來看待。」
這個是重點。並不是你看到的對象,看起來是魔、還是畜生、還是野幹;是你怎麼看祂,你心裏怎麼看待祂。如果你看到佛,你心裏覺得祂是魔,對你來講那個就是魔。但是帝釋天看到了野幹,祂心裏想:「那是聖賢,是佛。」所以祂還是把它當成聖賢、佛來對待。
「所以帝釋就對野幹說:『不聞聖教曠大久,常處幽冥無師導,仁者向說非凡語,願爲諸天宣法教。』祂對它說:『喔,你說的話很高超,我已經很久沒有得到佛陀的教誨了。希望你對天人,對我,對天帝說法。』希望它說法。這個時候,這個野幹就在井底下,仰頭看井上面的天帝,就回答祂說:『你是天帝,你怎麼那麼沒教養啊?你怎麼那麼不知時宜,那麼愚癡又驕傲?你要請法師說法,法師在井底下,你自己高高在上,這樣子來請教,這叫做有禮貌嗎?這個法是會幫助清淨的人,你這麼心懷貢高我慢,怎麼跟你說法?』野幹就訓祂。」
「天帝一聽以後,馬上就:『啊,慚愧慚愧!』祂同時還帶了八萬天人一起來,旁邊那八萬天人看了以後就好笑,『哈哈!您下來還被人家罵!』天帝說:『唉,你們不要笑,是我不好,是我做得不對。』慚愧了,所以就把祂的衣服當繩子放下去,讓野幹拉住祂的衣服,拉出這個井。拉出井以後,這些天人就向它跪拜,請求原諒,也請求它教導。祂們說:『我們天人,都陷在五欲的快樂當中,而荒廢了修行。』希望它來教導祂們,爲說苦空無常。」
「野幹在下面已經餓好久了,天人就變出甘露食請它吃。野幹吃了東西以後就覺得:『唉呀!好幸福,怎麼那麼幸福。掉到井裏面,本來要死掉的,怎麼還有這麼好的甘露食可以吃。』覺得很幸福。這時候,野幹心裏面就自我反省:『我是野幹,有什麼好幸福?現在能夠得到天的甘露食,又逃出了這個井,就覺得幸福,到底幸福什麼?我感覺到幸福,是保住了這個野幹的命嗎?被救出來很高興,到底在高興什麼?如果我是爲了保住性命而高興,野幹這個性命啊,是最倒楣的命,這麼倒楣的命有什麼好保,保住了有什麼好慶幸?』」
「何況它本來想,死掉的話,就可以解除了這個野幹的命,然後還可以升天。結果現在這樣,有什麼好慶幸的?『那我在高興什麼啊?』從井裏出來之後,它確實是高興,但是高興什麼呢?它檢討了之後說:『啊,我懂了,我在歡喜可以宣教,可以宣揚、宣導佛法了。』它檢討自己的高興,是高興有機會宣導佛法。這些愚癡的天人,因爲帝釋的緣故,有了一分一毫的智慧,跟著帝釋天一起來想要聽聞佛法。所以它現在非常的高興,有這個機會宣揚佛法,教導天人佛法就會有功德,它是高興這個。」
注意喔,這個檢討就是智慧。佛陀不是要解答波斯匿王的問題嗎?什麼是智慧?什麼是般若智?就是這個檢討。這個檢討就是般若智。祂沒有說:「這個就是般若智。」但是祂說:「我要回答他,要告訴、教導波斯匿王,什麼是般若智。」人們看到這裏,常常會說:「咦?祂還沒有解說什麼是般若智啊?」這就是實例;問這個問題就是愚癡。說到這裏你就該知道,這個就是舉實例;真實的,什麼是般若智,這個就是。
這個野幹會這樣子檢討,在這個情況下,被天帝這麼救出來,又吃了甘露食,然後想:「我爲什麼高興?我爲什麼歡喜?」檢討以後,「喔,是因爲有機會宣揚佛法,可以有功德了。我是高興這個,不是高興保住這個野幹的命,逃過一劫又吃到天帝的甘露食。不是這個。」這就是智慧。如果牠想:「我好命,你看天都來救我,真幸福。」那就是愚癡。
「接著它又再檢討:『我能夠得到這樣子的機會,是因爲以前我的老師,給我的教導,讓我有智慧,才得到這個好處的。』所以它立刻就念:『南無力我師,南無我師,南無般若,南無般若。』它自己就說:『我雖然因爲做錯了事,掉到這個惡趣當中,』『但是我猶識宿命,知其業緣,般若之力,使得我能夠感動天,天神降下來救我,同時又讓我有機會宣揚佛法。』」所以這一段就是智慧。
你看,所謂般若智,就是會這樣子檢討。這種檢討,我們一般人大概都會;這裏比較難一點的,是它還識宿命。我們大概一投胎就出生了,不識宿命。它能夠識得宿命,就是它能夠知道過去世是什麼,因爲什麼原因才墮入惡道;因爲它以前學的那些佛法,它能夠檢討,能夠再繼續行善。這個都是般若智。
「這個時候,帝釋就告訴諸天:『我們的老師,祂現在說這種話,一定要說法了,我們大家都來請祂說法,大家都跪下來,希望祂能說法開導天人。』野幹看到天人殷勤的勸它,要請它說法,它心裏更加高興。這個野幹並沒有因爲這樣,就想:『你看,天帝都向我下跪求法,你看我多偉大,多有福氣。』而想要找機會,找到別的野幹吹吹牛。它完全沒有這個反應。它告訴天帝:『記得以前請法,都要准備一個很好的、高高的座位,讓法師坐在上面,這樣子才莊嚴、才清淨、才恭敬。法師登上那個高座說法,這個法才會有力量;因爲你們用了恭敬的心來求法,就會得到這一種法的好處。如果你隨隨便便的,不恭敬、不尊重,跟你們講法,這個法說下去,你們也得不到好處。』
這些天人聽了以後,就把衣服統統脫下來,疊在一起,就變成一個高座。野幹就升座,開始說法,它說:『我今天要說法,是因爲兩個大因緣而說法,哪兩個呢?一者說法開化天人得福無量。我這樣一說法教導天人,可以得到無量的福,這是一個原因。二者爲報施食恩。你們請我吃甘露食,我要報恩。要說法,就是因爲這兩個原因。』天帝聽了以後,心中不服。『我把你從井裏面救起來,救你一命,難道沒有功勞嗎?爲什麼不因爲這樣而說法呢?難道這樣子救命的恩,比不上請你吃一頓…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之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