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體就「妄有緣氣」,它就好像有了各種關連性;緣就是關連性,就是這個跟那個有關連、那個又跟什麼有關連…,身體中間就是一層層有很多關連;也就是有很多連結、很多互動。這樣子的關連就好像一股氣,「于中積聚」就在這個六根裏面彙集起來;這些緣氣,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有很多訊息,會給你很多感覺。你有六根,每一個根都會有感覺,那些就是緣氣;那些感覺就聚攏起來了。
「似有緣相,」好像有很多相互關連的相,這個跟那個有關連、那個跟另外一個又有關連,層層關連的一種關連相;關連也是一個可以被你感覺的對象,那個就是緣相。我們也會連貫出很多邏輯、很多道理,或者厘出一些說法、一種想象,這些都是緣氣,就會聚積在那裏。「假名爲心」這個就是我們以爲的識心。這些是不是很實際呢?我們實際上就是這個狀況,這就是在講我們的心理反應,或者是情緒反應、感情反應,彼此層層相連,這個跟那個有關系、那個跟別個有關系…,都是互有關連,這個就是緣。
我們也可以用電腦來比喻,電腦硬體裏面灌進了軟體、各種作業系統,然後又放了好多資訊,這些就好比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會收集好多好多資訊、影像、知識、經驗、學問,然後呢?就在那裏想東想西,這些就是緣相。「于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爲心」,這個時候我們就說這些緣相是識心,我們稱它爲心,指的是識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于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這個似有緣氣緣相呈現的假名爲心;那麼如果沒有六塵,這個心就不能存在。也可以說,這一個虛妄的心,這樣的識心,是由六塵的影像組起來的,如果沒有六塵的影像,就沒有辦法組成這樣子的心。
「四大分解,無塵可得」;六塵也是由四大組起來的,如果把四大拆開了,六塵也就不見了。什麼是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用我們現在的話,原子、分子拆開了就是色塵;再把這個色塵拆散,你只要拆到基本粒子,它的壽命都很短,一下子就沒有了,還是空的。所有的這些基本粒子,壽命都很短,短得不得了,比一秒的10-10還要短;你只要把它拆到那裏,一定就是全部不見了,一定是沒有的。所以,世尊說的這些話用到現在還是正確的,「四大分解,無塵可得」塵就沒有了。「于中緣塵,各歸散滅」那些因塵而互有連結的各種關系、關連,當然也不存在、也沒有了,六塵全部都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你這個緣心,終究是沒有了、是不存在的。到這裏就說明了,心不存在,身體也是不存在的。
「善男子!彼之衆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爲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衆生的幻身沒有了,幻心也就沒有了;「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也沒有了;「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也沒有了;「幻滅滅故」連幻滅都沒有了,「非幻不滅」只有那個不幻的,祂不會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就好像一面鏡子,上面有一層汙垢,你把那些灰塵、汙垢磨掉、擦掉;「垢盡明現」,垢──那些幻垢、髒東西清理掉以後,明──鏡子的光亮就顯現出來了;那個顯出來的明亮,就是不幻的部分。「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爲幻垢,」所以你現在就會知道啦,身體也好,心也好,都是幻垢;就好像明鏡上的汙垢一樣。「垢相永滅,」把染汙的幻垢除掉了,「十方清淨」就全部清淨了。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于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就好像一顆大的珍珠放在這邊,就是一個圓的、很亮的、光亮的球,周圍的影像都會在這個珍珠上看得到,「隨方各現」你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影像。「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愚昧的人就認爲,這一個珠子裏面真的有各種東西,以爲那些影像都是真的。這跟我們看電視也差不多,電視螢幕裏什麼都有,我們知道那是電視,它只是映象。可是愚癡的就不知道,還以爲珠子的影像是真的。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于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複如是。」我們的圓覺淨性,就好像那顆珍珠,珍珠上出現的影像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身和心,各種身和心的形象都出現在圓覺淨性這樣的摩尼寶珠裏面。
彼愚癡者就說:「唉呀!這個圓覺淨性裏面有身和心,是實有耶!它不是幻相,它是真的。」你以爲那是真的話,就跟看到珍珠表面有各種影像,就說影像都在裏面,是真的有,是一樣的愚癡。這樣的譬喻非常清楚,也很簡單,就算你們沒有開悟,也可以聽得懂。就好像我拿鏡子給你們看,你看見自己在裏面,一翻過來發現裏面沒有,可是看起來就是有。世尊就說:「你所看見的自己的身和心,其實都是淨圓覺摩尼寶珠裏面的影像,不是真的。」
「由此不能遠于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如果你把身、心都當成是真的,就沒有辦法離開這個幻化,離不開的;所以身、心這兩個幻垢,「對離」就是兩個互相沖消,「說名菩薩」就是菩薩。「垢盡對除」這個幻垢你把它沖消了,「即無對垢及說名者」。爲什麼身、心幻垢是對除的呢?你在除的時候,要把這個幻垢除掉,一定是用你的心去除,但實際上你的心本身也是幻,所以是對除;這麼一對消,真的除掉的話,兩個都不見了,「垢盡對除」;「即無對垢」不但沒有身心這兩個幻垢,也沒有說名者,連「誰在消除」的這個「誰?」都沒有了。「說名者」就代表了知道這件事情的能知,那個能知也不見了、也不存在了,這樣才是徹底的。
這個地方很講得深喔!要用心體會:「及說名者」所謂說名者,就是我常講的能知,就是能說者;能知也沒有了。到這個時候,能知就怎麼樣?就也不可以被你知道,也是不可以說的,只要你想到的、說出來的,都是假的。連想都不可以想,被你想到的就不是!這個能知也把它消除,就是「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衆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能夠做到這裏,菩薩與末世衆生,就證得諸幻滅影像,喔!原來這些都是幻化的,全都是幻化的。「爾時便得無方清淨」,這個時候,就得到沒有方向的、沒有方位的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修行者感覺到的是沒有邊際的空間。「覺所顯發」你感覺到了,那是能知顯發的感受,這樣就是所謂的「覺圓明」,這樣子,你的覺性就圓明了。
「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
「覺圓明故,顯心清淨;」覺圓明了,就顯得你的心清淨;所有的身心幻垢都不存在、都沒有了,都沒有的時候,你的心才顯得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你的心清淨了,你看見的塵──見塵就是色塵,你看見的色塵清淨了;咦,塵怎麼又出來了?六塵、色塵本來就是幻垢嘛,本來是幻垢的這個塵,現在看見的就變成清淨了;這個時候才能夠清淨呀!
「見清淨故,眼根清淨;」你能夠見的就是色塵,見到這個塵是清淨的,因此你的看、你的見本身也就清淨了;你的見能夠清淨,就使得你的眼根清淨了。這個眼根是身體的六根之一,眼根就清淨了。你看!這個回來的力量;當你的幻一消除,幻滅消滅了,「非幻不滅」那個非幻不滅就呈現出來,色塵清淨了、見清淨了、眼根也清淨了。
「根清淨故,眼識清淨;」眼識是屬于心的一部份,是前面講的那個妄心的一部份;眼識這個識心就清淨了。「識清淨故,聞塵清淨;」眼識清淨了,耳根聽到的聲塵也會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聽聞到那個聲塵是清淨的,因爲你的聞本身是清淨的,所以聽聞那個能力,耳根的功能也就清淨了。再接下來,耳根清淨故,耳識清淨,就覺這個塵都清淨了。「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這樣做下去,六根、六塵、六識都變清淨了。本來這六根、六塵、六識都是身心幻垢,現在都變清淨了。
這裏就在講修行漸次,這麼想就是修行,一步一步做到這裏,幻垢一除了以後,這些根、塵、識都變清淨了。「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複如是。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複如是。」哇!四大又回頭清淨了。「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叁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十二處就是六根、六塵。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塵、六識。二十五有就指這些可以居住的地點、位置;居處有二十五種,我們人類是地居,居住在土地上,這是一種;還有空居,可以住在空中;還有雲居,住在雲上;還有水居,住在水上……各式各樣的有二十五種,全部清淨了;居住的世界都清淨了。
「彼清淨故」這些地方,這些環境都清淨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叁十七助道品,這些都是佛法,也統統清淨了,「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所有一切佛法都清淨。而這個清淨是從哪裏開始?就是從離幻開始!一離幻,非幻不滅;不滅的就是這些清淨,全部一切清淨。
這樣子做以後要再繼續擴大;「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衆…
《《圓覺經》講座 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