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座 一▪P2

  ..續本文上一頁門」,我們把大、門先切掉,只看這個陀羅尼。陀羅尼就是一切的覺性,和一切的娑婆有相世界,合成一體、融成一體,沒有分別,那就是陀羅尼。也可以說一切的智慧、一切的光明、所有的一切融在那裏面,成爲一體了,就是陀羅尼。

  

  我們一般在講的時候,大概都會先講:「啊!那個覺性就在此。」陀羅尼不只是覺性,祂是一切覺性與一切的有相世界融成一體;而且還不是不二,不二的話只說沒分別,而這是一體、根本就是一個,這就是陀羅尼。這裏爲什麼又有一個大陀羅尼門呢?如果要細分祂的樣子的話,祂也會有一個門的樣子。如果要說祂是一個門的話,指的就是解脫門,解脫門就是這邊要說的門,但是祂不只是這個門而已,祂是出這個門、跟進這個門,整體是合一的,已經成爲一體了,這才是大陀羅尼門。

  

  這個大陀羅尼「名爲圓覺」,祂的名字就叫圓覺。圓覺就比十叁地還要大,十叁地只講一個人,這個圓覺就不是了,所有一切的十叁地都在這個裏頭。從這個叫做「圓覺」的大陀羅尼門,「流出一切清淨真如」,從這裏流出來清淨真如。真如是什麼?真如就是覺性,覺性就是真如。我們的覺性是從「圓覺」這裏流出來的,不但流出覺性,還流出「菩提涅槃」。涅槃我們以前也講過,涅槃就是進入寂滅,那就是入解脫門,所有的形象都沒有、都消失了,這個地方我們就說是涅槃。

  

  爲什麼叫涅槃呢?涅就是黑,盤就是圓的,就是黑洞嘛!跟我們天文學上,現在所發現的黑洞很像。但這個涅槃是我以前講的,現在要重講。涅槃是什麼?涅槃就是從世間、有相世界的所有一切,智慧、光明、你所看的一切,把它帶進真如,也就是帶進覺性裏面去,那就是從本來有相的變成無相的這樣子的一個狀況就叫涅槃;就是從有相攝心回去,回到空無的覺性,這樣子攝心回去的狀況就叫涅槃。什麼又叫做菩提涅槃呢?難道這個菩提只是形容詞嗎?再加上一個清淨的形容詞而已嗎?不是!菩提涅槃指的是什麼?涅槃是指一個人,或者哪一個修行取了涅槃,這樣子進去了。菩提涅槃就不是這樣子,那是帶了整個法界一起進去了,不是一個人,是帶了所有的衆生、所有的法界、這個宇宙一起進到涅槃,回去了,這樣子的狀況叫菩提涅槃。

  

  這個圓覺可以生出清淨真如,又可以生出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波羅蜜是智慧,不只是一種了解,而是可以用、可執行、可實踐的智慧,也包含可以了解的智慧。波羅蜜本身是智慧,但是這個智慧有入世間的智慧、也有出世間的智慧,出入世間的那種來來回回的、所有的智慧都在裏面。這個世間所有一切全部透徹明白,無所不知的智慧就是波羅蜜。波羅蜜指的是這樣子的一個智慧,祂是無上廣大、豐富、一切都包含在裏面的智慧,有的時候稱爲波羅蜜多,波羅蜜多跟波羅蜜是一樣的,不同的翻譯而已。

  

  我們一講到智慧,常常會認爲就是了解、我懂了,就叫做智慧,這裏的智慧不只是會了、懂了而已,不只是清楚明白而已,而是更深入,每一樣都會做、都會完成,能夠完成、能夠執行、能夠成就、能夠圓滿、能夠完美的這種智慧;不是光說不練的智慧,這才是波羅蜜。

  

  「教授菩薩」祂留住這些來教誰?是要教菩薩的。「一切如來本起因地」一切如來一開始的因地,祂開始是怎麼修的?怎麼開始的?這裏說了:「皆依圓照清淨覺相」,何謂圓照清淨覺相?就是入覺性去照一切相,入你的覺性去照一切被知道的那些相。讓你有智慧、讓你清楚明白、讓你能夠執行、能夠做、能夠實踐,這就是圓照。皆是依靠圓照清淨覺相,用我們現在常用的話來講,就是你要有feeling啊,要用你的覺性直接去感受,讓你的覺性去實踐、去做。

  

  不要依識心去做,識心是被你感覺的一個對象;要讓你的覺性去感覺、去覺察、去處理一切相。識心是一個被知的相,不是拿來做依據的。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強調的,要用直覺,要用直覺的feeling去感受、去修行、去做,這就是祂的因地。祂能夠修成的因地就在這裏,基礎就在這裏,如果你是用識心去做就不對了。因爲這樣做,如來能「永斷無明,方成佛道」,祂才把無明斷掉。無明是識心裏面最高的那一個,就是阿賴耶識,這樣才能夠把無明斷掉。

  

  無明就是我們的一些認定、執著。 這些認定、執著,以前我以爲我已經沒有了,已經清得應該沒有了;最近才發現,還有好多喲!受到諸佛的加持才幫我把它清掉了;那些執著都是自以爲很好的金科玉律,幸虧受到諸佛的加持才有辦法清掉,不然的話,這個地方我自己清不掉,因爲我不曉得那裏還有問題。

  

  我們再看到下面「雲何無明?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複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曰『無明』。」

  

  「雲何無明」什麼是無明?當然我們依十二因緣來講的話,就能把無明講得比較有層次,但這邊如來是直接來講無明,其他不管,十二因緣的架構是不管的。那麼什麼是無明?「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以來,種種顛倒」,什麼是無明呢?就是種種錯誤的見解、認定,那就是無明。「猶如」譬如有一個已經迷惑的人,「四方易處」東南西北方向弄錯了、搞不清楚了。譬如你在大霧裏面迷失了方向,意思就是這樣。「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四大指的就是地水火風,認爲地水火風是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比這個更差一點,我們認爲肉體是我們身體,這裏認爲地水火風是自己的身體,已經高一級了。

  

  「六塵緣影爲自心相」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緣影」就形成了影像,六塵給你的影像就在心裏,你會認爲這是你的心相,是不是?我們心裏面不斷在想:「喔,這個樣、那個樣……」認爲這想來想去就是我的心,而這些都是無明。這樣子講的話,我們都在無明中。

  

  世尊覺得要說更仔細一點,所以再用比喻:「譬彼病目」譬如衆生有毛病的眼中,「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就會在空中看出花生出來了。我記得秘書長有一個道具,擺一朵花在底下,上面就現出一朵花來,看起來像真的。放什麼在那下邊,上面就看到那個東西,那就是空中花,是空中生出來的。第二月是什麼呢?天上有一個月那是第一月,水裏面又有一個那就是第二月;不但有第二個,還有第叁四五六多得很,我們的眼睛就是會看出來,在空中會看到這些花還有第二月;怎麼會這樣?那是什麼?那個就是無明。

  

  衆生把這些六塵緣影看成是心相,其實這些身相、心相都是空中的花,虛空裏面生長出來的花,也是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華」,世尊就說了:空中實際上沒有花的,空裏面沒有東西的。「病者妄執」是衆生以爲有的。所謂妄執,就是你以爲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根本就沒有身相、也沒有心相,是你認爲的,你自以爲的,是病者妄執出來的。「由妄執故」因爲有這樣子的妄執,「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你不但會産生了那些狀況,對于這個虛空的本性也就搞不清楚了。

  

  你會以爲這個虛空的本性,會生出這些花,這個地方就弄錯了。「亦複迷彼實華生處」也會弄不清楚,如果真正有一個花要生出來的話,它是怎麼生出來的,你也搞不清楚、也會弄錯。「由此妄有,輪轉生死」因爲這樣,所以就有輪回生死的狀況出來,「故名無明」這就是無明,無明就這麼來的。如說來,就是由于你種種的顛倒執著,無明就是因爲衆生錯誤的認定才生出來的。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于醒,了無所得。如衆空華,滅于虛空,不可言說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衆生,于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這個無明「非實有體」它沒有本體、沒有實質,它本身是沒有的。「如夢中人」就好像夢裏面的人,「夢時非無」在夢裏面的時候,就認爲夢是真的,是有的;「及至于醒」當他醒了,「了無所得」就沒有了。這個無明也是這樣,你是夢中人,所以它是有的、實在的,但是你不作夢了、你醒了,它就沒了。這樣的東西怎麼有實質呢?這樣是沒有實質的。

  

  「如衆空華」就像空中的花,「滅于虛空」在虛空中消失了,「不可言說有定滅處」,也不能說它是在哪裏消失的。它本來就是假的,生出來也是假的,滅也是假的,沒有辦法說它是在那個地方消失了。連說這個話都沒有意義。「何以故?無生處故。」爲什麼這樣呢?因爲沒有地方生它出來啊,它並沒有生出來,全是你妄執的。「一切衆生,于無生中」在什麼都沒有的當中,「妄見生滅」看見了生生滅滅,看見了生生死死。「是故說名」所以說這個狀況「輪轉生死」,就是生死輪回了。

  

  「善男子! 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爲『淨覺隨順』。」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在因地,就是開始在修行的時候,來修圓覺的人,「知是空華」知道這是假的、空的,「即無輪轉」當你知道這是空的、沒有的,那麼你就不會輪轉生死了。「亦無身心受彼生死」也沒有一個身和心,來接受這個生和死。「非作故無」不是我們去做了,然後才沒有受生死,不是我們去修了一個什麼東西、去做了一個什麼法,才變沒有,不是這樣。「本性無故」它本來就沒有,本來就沒有生死。

  

  「彼知覺者,猶如虛空」,指的就是能知能覺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虛空被你知道的時候,這個虛空就是空華相,就是假的,被你知道就是假的。

  

  「彼知覺者」是指能知能覺,祂是能知道…

《《圓覺經》講座 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