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觉经》讲座 一▪P2

  ..续本文上一页门」,我们把大、门先切掉,只看这个陀罗尼。陀罗尼就是一切的觉性,和一切的娑婆有相世界,合成一体、融成一体,没有分别,那就是陀罗尼。也可以说一切的智慧、一切的光明、所有的一切融在那里面,成为一体了,就是陀罗尼。

  

  我们一般在讲的时候,大概都会先讲:「啊!那个觉性就在此。」陀罗尼不只是觉性,祂是一切觉性与一切的有相世界融成一体;而且还不是不二,不二的话只说没分别,而这是一体、根本就是一个,这就是陀罗尼。这里为什么又有一个大陀罗尼门呢?如果要细分祂的样子的话,祂也会有一个门的样子。如果要说祂是一个门的话,指的就是解脱门,解脱门就是这边要说的门,但是祂不只是这个门而已,祂是出这个门、跟进这个门,整体是合一的,已经成为一体了,这才是大陀罗尼门。

  

  这个大陀罗尼「名为圆觉」,祂的名字就叫圆觉。圆觉就比十三地还要大,十三地只讲一个人,这个圆觉就不是了,所有一切的十三地都在这个里头。从这个叫做「圆觉」的大陀罗尼门,「流出一切清净真如」,从这里流出来清净真如。真如是什么?真如就是觉性,觉性就是真如。我们的觉性是从「圆觉」这里流出来的,不但流出觉性,还流出「菩提涅槃」。涅槃我们以前也讲过,涅槃就是进入寂灭,那就是入解脱门,所有的形象都没有、都消失了,这个地方我们就说是涅槃。

  

  为什么叫涅槃呢?涅就是黑,盘就是圆的,就是黑洞嘛!跟我们天文学上,现在所发现的黑洞很像。但这个涅槃是我以前讲的,现在要重讲。涅槃是什么?涅槃就是从世间、有相世界的所有一切,智慧、光明、你所看的一切,把它带进真如,也就是带进觉性里面去,那就是从本来有相的变成无相的这样子的一个状况就叫涅槃;就是从有相摄心回去,回到空无的觉性,这样子摄心回去的状况就叫涅槃。什么又叫做菩提涅槃呢?难道这个菩提只是形容词吗?再加上一个清净的形容词而已吗?不是!菩提涅槃指的是什么?涅槃是指一个人,或者哪一个修行取了涅槃,这样子进去了。菩提涅槃就不是这样子,那是带了整个法界一起进去了,不是一个人,是带了所有的众生、所有的法界、这个宇宙一起进到涅槃,回去了,这样子的状况叫菩提涅槃。

  

  这个圆觉可以生出清净真如,又可以生出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波罗蜜是智慧,不只是一种了解,而是可以用、可执行、可实践的智慧,也包含可以了解的智慧。波罗蜜本身是智慧,但是这个智慧有入世间的智慧、也有出世间的智慧,出入世间的那种来来回回的、所有的智慧都在里面。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全部透彻明白,无所不知的智慧就是波罗蜜。波罗蜜指的是这样子的一个智慧,祂是无上广大、丰富、一切都包含在里面的智慧,有的时候称为波罗蜜多,波罗蜜多跟波罗蜜是一样的,不同的翻译而已。

  

  我们一讲到智慧,常常会认为就是了解、我懂了,就叫做智慧,这里的智慧不只是会了、懂了而已,不只是清楚明白而已,而是更深入,每一样都会做、都会完成,能够完成、能够执行、能够成就、能够圆满、能够完美的这种智慧;不是光说不练的智慧,这才是波罗蜜。

  

  「教授菩萨」祂留住这些来教谁?是要教菩萨的。「一切如来本起因地」一切如来一开始的因地,祂开始是怎么修的?怎么开始的?这里说了:「皆依圆照清净觉相」,何谓圆照清净觉相?就是入觉性去照一切相,入你的觉性去照一切被知道的那些相。让你有智慧、让你清楚明白、让你能够执行、能够做、能够实践,这就是圆照。皆是依靠圆照清净觉相,用我们现在常用的话来讲,就是你要有feeling啊,要用你的觉性直接去感受,让你的觉性去实践、去做。

  

  不要依识心去做,识心是被你感觉的一个对象;要让你的觉性去感觉、去觉察、去处理一切相。识心是一个被知的相,不是拿来做依据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要用直觉,要用直觉的feeling去感受、去修行、去做,这就是祂的因地。祂能够修成的因地就在这里,基础就在这里,如果你是用识心去做就不对了。因为这样做,如来能「永断无明,方成佛道」,祂才把无明断掉。无明是识心里面最高的那一个,就是阿赖耶识,这样才能够把无明断掉。

  

  无明就是我们的一些认定、执着。 这些认定、执着,以前我以为我已经没有了,已经清得应该没有了;最近才发现,还有好多哟!受到诸佛的加持才帮我把它清掉了;那些执着都是自以为很好的金科玉律,幸亏受到诸佛的加持才有办法清掉,不然的话,这个地方我自己清不掉,因为我不晓得那里还有问题。

  

  我们再看到下面「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曰『无明』。」

  

  「云何无明」什么是无明?当然我们依十二因缘来讲的话,就能把无明讲得比较有层次,但这边如来是直接来讲无明,其他不管,十二因缘的架构是不管的。那么什么是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种种颠倒」,什么是无明呢?就是种种错误的见解、认定,那就是无明。「犹如」譬如有一个已经迷惑的人,「四方易处」东南西北方向弄错了、搞不清楚了。譬如你在大雾里面迷失了方向,意思就是这样。「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四大指的就是地水火风,认为地水火风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比这个更差一点,我们认为肉体是我们身体,这里认为地水火风是自己的身体,已经高一级了。

  

  「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缘影」就形成了影像,六尘给你的影像就在心里,你会认为这是你的心相,是不是?我们心里面不断在想:「喔,这个样、那个样……」认为这想来想去就是我的心,而这些都是无明。这样子讲的话,我们都在无明中。

  

  世尊觉得要说更仔细一点,所以再用比喻:「譬彼病目」譬如众生有毛病的眼中,「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就会在空中看出花生出来了。我记得秘书长有一个道具,摆一朵花在底下,上面就现出一朵花来,看起来像真的。放什么在那下边,上面就看到那个东西,那就是空中花,是空中生出来的。第二月是什么呢?天上有一个月那是第一月,水里面又有一个那就是第二月;不但有第二个,还有第三四五六多得很,我们的眼睛就是会看出来,在空中会看到这些花还有第二月;怎么会这样?那是什么?那个就是无明。

  

  众生把这些六尘缘影看成是心相,其实这些身相、心相都是空中的花,虚空里面生长出来的花,也是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华」,世尊就说了:空中实际上没有花的,空里面没有东西的。「病者妄执」是众生以为有的。所谓妄执,就是你以为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根本就没有身相、也没有心相,是你认为的,你自以为的,是病者妄执出来的。「由妄执故」因为有这样子的妄执,「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你不但会产生了那些状况,对于这个虚空的本性也就搞不清楚了。

  

  你会以为这个虚空的本性,会生出这些花,这个地方就弄错了。「亦复迷彼实华生处」也会弄不清楚,如果真正有一个花要生出来的话,它是怎么生出来的,你也搞不清楚、也会弄错。「由此妄有,轮转生死」因为这样,所以就有轮回生死的状况出来,「故名无明」这就是无明,无明就这么来的。如说来,就是由于你种种的颠倒执着,无明就是因为众生错误的认定才生出来的。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言说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这个无明「非实有体」它没有本体、没有实质,它本身是没有的。「如梦中人」就好像梦里面的人,「梦时非无」在梦里面的时候,就认为梦是真的,是有的;「及至于醒」当他醒了,「了无所得」就没有了。这个无明也是这样,你是梦中人,所以它是有的、实在的,但是你不作梦了、你醒了,它就没了。这样的东西怎么有实质呢?这样是没有实质的。

  

  「如众空华」就像空中的花,「灭于虚空」在虚空中消失了,「不可言说有定灭处」,也不能说它是在哪里消失的。它本来就是假的,生出来也是假的,灭也是假的,没有办法说它是在那个地方消失了。连说这个话都没有意义。「何以故?无生处故。」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没有地方生它出来啊,它并没有生出来,全是你妄执的。「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在什么都没有的当中,「妄见生灭」看见了生生灭灭,看见了生生死死。「是故说名」所以说这个状况「轮转生死」,就是生死轮回了。

  

  「善男子! 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在因地,就是开始在修行的时候,来修圆觉的人,「知是空华」知道这是假的、空的,「即无轮转」当你知道这是空的、没有的,那么你就不会轮转生死了。「亦无身心受彼生死」也没有一个身和心,来接受这个生和死。「非作故无」不是我们去做了,然后才没有受生死,不是我们去修了一个什么东西、去做了一个什么法,才变没有,不是这样。「本性无故」它本来就没有,本来就没有生死。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指的就是能知能觉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虚空被你知道的时候,这个虚空就是空华相,就是假的,被你知道就是假的。

  

  「彼知觉者」是指能知能觉,祂是能知道…

《《圆觉经》讲座 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