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經》講座 四▪P2

  ..續本文上一頁到有錢人的時候是害怕的,要趕快逃。爲什麼?他們心裏覺得,有錢人都是壞人,就是這一種心理。他沒有想到,他根本就不會知道,那個富豪,他以爲的壞人,其實就是他的父親。這一個父親長者,真的好有智慧;一開始他心急,就想把他抓來,結果一抓來他受不了;父親就知道:「啊,我這個小孩不行,這樣子的話會把他嚇死。」就把他放了。

  放了以後,就悄悄的派兩個其貌不揚、憔悴的人,跟他一樣去找一些苦工來做,跟他接近。然後就去找他,說:「我現在有一個地方,有工作,工資比現在的工作高一倍,你要不要去?」他問:「去做什麼?」「就去除糞。」一聽到除糞,他就很高興了;有除糞的工作可以做就很開心。價錢又比較好,就跟來了,就去做。還是跑到那個大富家;這麼一做就做了二十年,真是很精進。

  這個父親多用心呀,把身上那些好的、名牌的珠寶、衣服都拿掉,也穿那些除糞人穿的衣服,還拿除糞的工具,混在他們裏面,跟他們一起。這個窮子就放心了,然後長者就慢慢的展露啦:「我給你加薪,你不要到別的地方去做,家裏面很多食物、什麼工具,你都可以拿去用。」窮子就得到很大的優惠,福利又好;但是他還是認爲自己是窮苦的,所以住都要住到自己那個窮地方、破爛的地方。

  他已經可以在這裏工作,已經不會不自在了;本來是要逃跑的嘛,現在可以留下來了。那個長者,慢慢的讓他去管他的家産,把家産都點給他知道。他也很盡心,都不會想拿這些東西。這些家産,用比喻的話,就是佛如來的無量智慧,菩薩的這些大法。先讓你清點,但是並沒有給你,都還不敢講,一直到長者快死的時候才說。先還告訴他:「啊,我就把你當做像我兒子一樣呀!」好細心喔,那個過程好細心。他知道你會害怕,所以一點一點來,到最後才宣布:你就是我的兒子。

  那個時候他已經能接受了,聽到他是他兒子,他就好高興。如來就是要把祂的智慧財寶,無所吝惜的都要給我們。因爲我們認爲自己不該得那些好的東西,而且可能覺得,那些好的東西都不好。雖然他有這個想法,但是他也很矛盾,他還是喜歡拿工資呀,工資增加了,還是很高興。給你那麼多財寶「我的財寶全都給你」,反而會把他嚇到。這樣子的事情,真實的狀況就是這樣,真的會害怕,不是假的。

  這一次,我自己就遇到了。這一回到馬來西亞去,他們就告訴我,以前我覺得很好、修得不錯的同修,現在都沒來。他們也講:「咦?這些修得不錯的怎麼都不來?」他們問他爲什麼?他就說:「很早,前年的815之前,已經覺得師父變了。」變了以後他就害怕。爲什麼現在還是不敢來?就是害怕。我現在看到《法華經》這裏,唉呀,真的會害怕耶!真的是這樣子。就像這個窮子,看到他父親那麼有錢,當然他不知道他是他父親,他看到他那麼有錢就害怕了。也可以說,他知道我變了,所謂變,就是很多的變化出來,變得很大、很開闊、很豐富。那個他感覺到,感覺到了,但不是歡喜。

  很多人,如果本來你就是有錢人,你看到人家也變得有錢,你就歡喜嘛!不是,他看到以後害怕;不能面對就想逃跑。就像那個窮子,看到他的父親那麼有錢,他第一個想法就是:趕快逃跑。所以這一段,描繪得非常、非常的真實,不只是說說而已,是真實的,真實的狀況就像這樣子。

  好,我再把下面的偈念一下。「爾時,摩诃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今日 聞佛音教 歡喜踴躍 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 當得作佛 無上寶聚

  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 幼稚無識 舍父逃逝 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 五十余年

  其父憂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 頓止一城 造立舍宅 五欲自娛 其家巨富 

  多諸金銀 砗磲瑪瑙 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 辇輿車乘 田業僮仆 人民衆多

  出入息利 乃

  他國 商估賈人 無處不有 千萬億衆 圍繞恭敬 常爲王者

  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 皆共宗重 以諸緣故 往來者衆 豪富如是 有大力勢 

  而年朽邁 益憂念子 夙夜惟念 死時將至 癡子舍我 五十余年 庫藏諸物

  當如之何 爾時窮子 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 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 或無所得

  饑餓羸瘦 體生瘡癬 漸次經曆 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 遂至父舍 爾時長者 

  于其門內 施大寶帳 處師子座 眷屬圍繞 諸人侍衛 或有計算 金銀寶物

  出內財産 注記券疏 窮子見父 豪貴尊嚴 謂是國王 若國王等 驚怖自怪

  何故至此 複自念言 我若久住 或見逼迫 強驅使作 思惟是已 馳走而去 

  借問貧裏 欲往傭作 長者是時 在師子座 遙見其子 默而識之 即敕使者

  追捉將來 窮子驚喚 迷悶

  地 是人執我 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

  長者知子 愚癡狹劣 不信我言 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 更遣余人 眇目矬陋 

  無威德者 汝可語之 雲當相雇 除諸糞穢 倍與汝價 窮子聞之 歡喜隨來

  爲除糞穢 淨諸房舍 長者于牖 常見其子 念子愚劣 樂爲鄙事 于是長者

  著弊垢衣 執除糞器 往到子所 方便附近 語令勤作 既益汝價 並塗足油 

  飲食充足 薦席厚暖 如是苦言 汝當勤作 又以

  語 若如吾子 長者有智

  漸令入出 經二十年 執作家事 示其金銀 真珠玻

   諸物出入 皆使令知

  猶處門外 止宿草庵 自念貧事 我無此物 父知子心 漸已廣大 欲與財物 

  即聚親族 國王大臣 剎利居士 于此大衆 說是我子 舍我他行 經五十歲

  自見子來 已二十年 昔于某城 而失是子 周行求索 遂來至此 凡我所有

  舍宅人民 悉以付之 恣其所用 子念昔貧 志意下劣 今于父所 大獲珍寶 

  並及舍宅 一切財物 甚大歡喜 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 知我樂小 未曾說言

  汝等作佛 而說我等 得諸無漏 成就小乘 聲聞弟子 佛敕我等 說最上道

  修習此者 當得成佛 我承佛教 爲大菩薩 以諸因緣 種種譬喻 若幹言辭 

  說無上道 諸佛子等 從我聞法 日夜思惟 精勤修習 是時諸佛 即授其記

  汝于來世 當得作佛 一切諸佛 秘藏之法 但爲菩薩 演其實事 而不爲我

  說斯真要 如彼窮子 得近其父 雖知諸物 心不睎取 我等雖說 佛法寶藏 

  自無志願 亦複如是 我等內滅 自謂爲足 唯了此事 更無余事 我等若聞

  淨佛國土 教化衆生 都無欣樂 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 皆悉空寂 無生無滅

  無大無小 無漏無爲 如是思惟 不生喜樂 我等長夜 于佛智慧 無貪無著 

  無複志願 而自于法 謂是究竟 我等長夜 修習空法 得脫叁界 苦惱之患

  住最後身 有余涅槃 佛所教化 得道不虛 則爲已得 報佛之恩 我等雖爲

  諸佛子等 說菩薩法 以求佛道 而于是法 永無願樂 導師見舍 觀我心故 

  初不勸進 說有實利 如富長者 知子志劣 以方便力 柔伏其心 然後乃付

  一切財物 佛亦如是 現希有事 知樂小者 以方便力 調伏其心 乃教大智

  我等今日 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 而今自得 如彼窮子 得無量寶 世尊我今 

  得道得果 于無漏法 得清淨眼 我等長夜 持佛淨戒 始于今日 得其果報

  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 今得無漏 無上大果 我等今者 真是聲聞 以佛道聲

  令一切聞 我等今者 真阿羅漢 于諸世間 天人魔梵 普于其中 應受供養 

  世尊大恩 以希有事 憐愍教化 利益我等 無量億劫 誰能報者 手足供給

  頭頂禮敬 一切供養 皆不能報 若以頂戴 兩肩荷負 于恒沙劫 盡心恭敬

  又以美膳 無量寶衣 及諸臥具 種種湯藥 牛頭栴檀 及諸珍寶 以起塔廟 

  寶衣布地 如斯等事 以用供養 于恒沙劫 亦不能報 諸佛希有 無量無邊

  不可思議 大神通力 無漏無爲 諸法之王 能爲下劣 忍于斯事 取相凡夫

  隨宜爲說 諸佛于法 得最自在 知諸衆生 種種欲樂 及其志力 隨所堪任 

  以無量喻 而爲說法 隨諸衆生 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 未成熟者 種種籌量

  分別知已 于一乘道 隨宜說叁」這一段就是把前面的再重複一下。比較多一點重點,說明爲什麼佛一開始教的時候是教羅漢法、教辟支佛法。

  就像那一個窮子,你一開始給他菩薩法,嚇都把他嚇死了。所以就要派相貌憔悴、其貌不揚的那兩個人去找他的兒子,而且就告訴他:「你來除糞,來掃糞,價錢比別的地方好一倍。」這樣子就把他引來了。這個掃糞的工作,就相當于羅漢法;他修這樣子的掃糞工作,做了二十年,非常盡責、精進。之後才慢慢、慢慢轉變,告訴他,佛法只有一乘佛法,這樣子他們才敢來。

  不過看到這裏,就知道一件事情,實際佛在操作的時候,給的還是快了一點;因爲給的快了一點,所以有五千比丘就跑了。那五千比丘,就是看到佛要講這個大乘、唯一佛乘,這樣子的法的時候,他就跑了。就像這個窮子,看到他的父親,他不曉得他是父親,他就要跑了。但是當時的五千比丘,要跑的時候,他們知道這是釋迦佛啊;只是釋迦佛變了,變成了佛乘的那個狀態出現。所以一開始就是放白毫相光,這樣放出去,就看到了五蘊那個精彩、驚奇的畫面,這個只有佛乘才演得出來的東西。但是他們前面所學的,都是不要這些東西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不要它嗎!你演那麼多、那麼有趣的這些相幹什麼?認爲這是錯的,所以就跑了。這樣子的退席,是很自然的反應,就像那個窮子,看到有錢的人就要跑。

  我就想到我以前小的時候,也不算小啦,已經二十幾歲了,在臺北上大學;那時候中華路有好多攤販,旁邊就有一個百貨公司──今日百貨公司,燈火明亮。我就發現,我不敢進去,只敢到攤販那邊買東西,那個百貨公司進都不敢進去。就是窮子,這種心理…

《《法華經》講座 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