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有钱人的时候是害怕的,要赶快逃。为什么?他们心里觉得,有钱人都是坏人,就是这一种心理。他没有想到,他根本就不会知道,那个富豪,他以为的坏人,其实就是他的父亲。这一个父亲长者,真的好有智慧;一开始他心急,就想把他抓来,结果一抓来他受不了;父亲就知道:「啊,我这个小孩不行,这样子的话会把他吓死。」就把他放了。
放了以后,就悄悄的派两个其貌不扬、憔悴的人,跟他一样去找一些苦工来做,跟他接近。然后就去找他,说:「我现在有一个地方,有工作,工资比现在的工作高一倍,你要不要去?」他问:「去做什么?」「就去除粪。」一听到除粪,他就很高兴了;有除粪的工作可以做就很开心。价钱又比较好,就跟来了,就去做。还是跑到那个大富家;这么一做就做了二十年,真是很精进。
这个父亲多用心呀,把身上那些好的、名牌的珠宝、衣服都拿掉,也穿那些除粪人穿的衣服,还拿除粪的工具,混在他们里面,跟他们一起。这个穷子就放心了,然后长者就慢慢的展露啦:「我给你加薪,你不要到别的地方去做,家里面很多食物、什么工具,你都可以拿去用。」穷子就得到很大的优惠,福利又好;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是穷苦的,所以住都要住到自己那个穷地方、破烂的地方。
他已经可以在这里工作,已经不会不自在了;本来是要逃跑的嘛,现在可以留下来了。那个长者,慢慢的让他去管他的家产,把家产都点给他知道。他也很尽心,都不会想拿这些东西。这些家产,用比喻的话,就是佛如来的无量智慧,菩萨的这些大法。先让你清点,但是并没有给你,都还不敢讲,一直到长者快死的时候才说。先还告诉他:「啊,我就把你当做像我儿子一样呀!」好细心喔,那个过程好细心。他知道你会害怕,所以一点一点来,到最后才宣布:你就是我的儿子。
那个时候他已经能接受了,听到他是他儿子,他就好高兴。如来就是要把祂的智慧财宝,无所吝惜的都要给我们。因为我们认为自己不该得那些好的东西,而且可能觉得,那些好的东西都不好。虽然他有这个想法,但是他也很矛盾,他还是喜欢拿工资呀,工资增加了,还是很高兴。给你那么多财宝「我的财宝全都给你」,反而会把他吓到。这样子的事情,真实的状况就是这样,真的会害怕,不是假的。
这一次,我自己就遇到了。这一回到马来西亚去,他们就告诉我,以前我觉得很好、修得不错的同修,现在都没来。他们也讲:「咦?这些修得不错的怎么都不来?」他们问他为什么?他就说:「很早,前年的815之前,已经觉得师父变了。」变了以后他就害怕。为什么现在还是不敢来?就是害怕。我现在看到《法华经》这里,唉呀,真的会害怕耶!真的是这样子。就像这个穷子,看到他父亲那么有钱,当然他不知道他是他父亲,他看到他那么有钱就害怕了。也可以说,他知道我变了,所谓变,就是很多的变化出来,变得很大、很开阔、很丰富。那个他感觉到,感觉到了,但不是欢喜。
很多人,如果本来你就是有钱人,你看到人家也变得有钱,你就欢喜嘛!不是,他看到以后害怕;不能面对就想逃跑。就像那个穷子,看到他的父亲那么有钱,他第一个想法就是:赶快逃跑。所以这一段,描绘得非常、非常的真实,不只是说说而已,是真实的,真实的状况就像这样子。
好,我再把下面的偈念一下。「尔时,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等今日 闻佛音教 欢喜踊跃 得未曾有 佛说声闻 当得作佛 无上宝聚
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 幼稚无识 舍父逃逝 远到他土 周流诸国 五十余年
其父忧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 顿止一城 造立舍宅 五欲自娱 其家巨富
多诸金银 砗磲玛瑙 真珠琉璃 象马牛羊 辇舆车乘 田业僮仆 人民众多
出入息利 乃
他国 商估贾人 无处不有 千万亿众 围绕恭敬 常为王者
之所爱念 群臣豪族 皆共宗重 以诸缘故 往来者众 豪富如是 有大力势
而年朽迈 益忧念子 夙夜惟念 死时将至 痴子舍我 五十余年 库藏诸物
当如之何 尔时穷子 求索衣食 从邑至邑 从国至国 或有所得 或无所得
饥饿羸瘦 体生疮癣 渐次经历 到父住城 佣赁展转 遂至父舍 尔时长者
于其门内 施大宝帐 处师子座 眷属围绕 诸人侍卫 或有计算 金银宝物
出内财产 注记券疏 穷子见父 豪贵尊严 谓是国王 若国王等 惊怖自怪
何故至此 复自念言 我若久住 或见逼迫 强驱使作 思惟是已 驰走而去
借问贫里 欲往佣作 长者是时 在师子座 遥见其子 默而识之 即敕使者
追捉将来 穷子惊唤 迷闷
地 是人执我 必当见杀 何用衣食 使我至此
长者知子 愚痴狭劣 不信我言 不信是父 即以方便 更遣余人 眇目矬陋
无威德者 汝可语之 云当相雇 除诸粪秽 倍与汝价 穷子闻之 欢喜随来
为除粪秽 净诸房舍 长者于牖 常见其子 念子愚劣 乐为鄙事 于是长者
着弊垢衣 执除粪器 往到子所 方便附近 语令勤作 既益汝价 并涂足油
饮食充足 荐席厚暖 如是苦言 汝当勤作 又以
语 若如吾子 长者有智
渐令入出 经二十年 执作家事 示其金银 真珠玻
诸物出入 皆使令知
犹处门外 止宿草庵 自念贫事 我无此物 父知子心 渐已广大 欲与财物
即聚亲族 国王大臣 剎利居士 于此大众 说是我子 舍我他行 经五十岁
自见子来 已二十年 昔于某城 而失是子 周行求索 遂来至此 凡我所有
舍宅人民 悉以付之 恣其所用 子念昔贫 志意下劣 今于父所 大获珍宝
并及舍宅 一切财物 甚大欢喜 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 知我乐小 未曾说言
汝等作佛 而说我等 得诸无漏 成就小乘 声闻弟子 佛敕我等 说最上道
修习此者 当得成佛 我承佛教 为大菩萨 以诸因缘 种种譬喻 若干言辞
说无上道 诸佛子等 从我闻法 日夜思惟 精勤修习 是时诸佛 即授其记
汝于来世 当得作佛 一切诸佛 秘藏之法 但为菩萨 演其实事 而不为我
说斯真要 如彼穷子 得近其父 虽知诸物 心不睎取 我等虽说 佛法宝藏
自无志愿 亦复如是 我等内灭 自谓为足 唯了此事 更无余事 我等若闻
净佛国土 教化众生 都无欣乐 所以者何 一切诸法 皆悉空寂 无生无灭
无大无小 无漏无为 如是思惟 不生喜乐 我等长夜 于佛智慧 无贪无着
无复志愿 而自于法 谓是究竟 我等长夜 修习空法 得脱三界 苦恼之患
住最后身 有余涅槃 佛所教化 得道不虚 则为已得 报佛之恩 我等虽为
诸佛子等 说菩萨法 以求佛道 而于是法 永无愿乐 导师见舍 观我心故
初不劝进 说有实利 如富长者 知子志劣 以方便力 柔伏其心 然后乃付
一切财物 佛亦如是 现希有事 知乐小者 以方便力 调伏其心 乃教大智
我等今日 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 而今自得 如彼穷子 得无量宝 世尊我今
得道得果 于无漏法 得清净眼 我等长夜 持佛净戒 始于今日 得其果报
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 今得无漏 无上大果 我等今者 真是声闻 以佛道声
令一切闻 我等今者 真阿罗汉 于诸世间 天人魔梵 普于其中 应受供养
世尊大恩 以希有事 怜愍教化 利益我等 无量亿劫 谁能报者 手足供给
头顶礼敬 一切供养 皆不能报 若以顶戴 两肩荷负 于恒沙劫 尽心恭敬
又以美膳 无量宝衣 及诸卧具 种种汤药 牛头栴檀 及诸珍宝 以起塔庙
宝衣布地 如斯等事 以用供养 于恒沙劫 亦不能报 诸佛希有 无量无边
不可思议 大神通力 无漏无为 诸法之王 能为下劣 忍于斯事 取相凡夫
随宜为说 诸佛于法 得最自在 知诸众生 种种欲乐 及其志力 随所堪任
以无量喻 而为说法 随诸众生 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 未成熟者 种种筹量
分别知已 于一乘道 随宜说三」这一段就是把前面的再重复一下。比较多一点重点,说明为什么佛一开始教的时候是教罗汉法、教辟支佛法。
就像那一个穷子,你一开始给他菩萨法,吓都把他吓死了。所以就要派相貌憔悴、其貌不扬的那两个人去找他的儿子,而且就告诉他:「你来除粪,来扫粪,价钱比别的地方好一倍。」这样子就把他引来了。这个扫粪的工作,就相当于罗汉法;他修这样子的扫粪工作,做了二十年,非常尽责、精进。之后才慢慢、慢慢转变,告诉他,佛法只有一乘佛法,这样子他们才敢来。
不过看到这里,就知道一件事情,实际佛在操作的时候,给的还是快了一点;因为给的快了一点,所以有五千比丘就跑了。那五千比丘,就是看到佛要讲这个大乘、唯一佛乘,这样子的法的时候,他就跑了。就像这个穷子,看到他的父亲,他不晓得他是父亲,他就要跑了。但是当时的五千比丘,要跑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是释迦佛啊;只是释迦佛变了,变成了佛乘的那个状态出现。所以一开始就是放白毫相光,这样放出去,就看到了五蕴那个精彩、惊奇的画面,这个只有佛乘才演得出来的东西。但是他们前面所学的,都是不要这些东西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不要它吗!你演那么多、那么有趣的这些相干什么?认为这是错的,所以就跑了。这样子的退席,是很自然的反应,就像那个穷子,看到有钱的人就要跑。
我就想到我以前小的时候,也不算小啦,已经二十几岁了,在台北上大学;那时候中华路有好多摊贩,旁边就有一个百货公司──今日百货公司,灯火明亮。我就发现,我不敢进去,只敢到摊贩那边买东西,那个百货公司进都不敢进去。就是穷子,这种心理…
《《法华经》讲座 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