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經》講座 六

  

圓覺講座《妙法蓮華經》(六)

  

  時間:2012年03月10日

  地點: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201演講廳

  主講:智崇上師

  紀錄:張春美、周雅容

  整理:周雅容、梁玉明

  

  各位早安,歡迎大家來聽《妙法蓮華經》。請翻到第98頁,今天我們講《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化城喻就是用一個幻化的城市做一個比喻,來解釋爲什麼要講《法華經》。我們現在先看經文。

  

  「佛告諸比丘: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應供、正

  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國名好城,劫名大相。」「劫」,就是時代的意思,用現代人的話來講,那是個名爲「大相」的時代。

  

  「諸比丘!彼佛滅度已來,甚大久遠。譬如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所謂地種,就是所有的土地。「假使有人磨以爲墨,過于東方千國土,乃下一點,大如微塵;又過千國土複下一點;如是展轉,盡地種墨,于汝等意雲何?是諸國土,若算師、若算師弟子能得邊際,知其數否?」祂要描繪大通智勝如來到底是多久以前的事。祂說,把叁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土地,都磨成墨汁,從東方這樣過去,每經過一千個國家就滴一點,每一點就像微塵一樣小,又過一千國家又再滴一點,一直到把這個墨通通滴完。這樣的話,到底走到多遠去了?知道它的數目嗎?「不也,世尊!」他們回答:「沒人知道,這樣子是沒辦法知道的。」

  

  「諸比丘!是人所經國土,若點不點,盡抹爲塵;一塵一劫,彼佛滅度已來,複過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我以如來知見力故,觀彼久遠猶若今日。」祂說,每一千國才點一點,這樣子點了那麼多,經過了多少的國土,這些國土全部把它磨碎成微塵,每一個塵就是一劫;「複過是數」比這個數目還大。所以就知道,這個大通智勝如來有多久遠。雖然這麼久遠,我們想都沒有辦法想了,但是釋迦佛就說:「我以如來的知見力來觀看這一個大通智勝如來,就好像我看今天一樣。」這一段整個就是要描繪久遠。那樣子的久遠,祂沒有告訴你:「啊!就是無量無邊。」若是說無量無邊,你感受不到那個久遠;所以祂要用這樣子的比喻,讓你真的能夠感受到:真是無法想、不可思議、好久以前。這個久遠的感覺、這個feeling,就是祂要傳達的。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 無量無邊劫 有佛兩足尊 名大通智勝 如人以力磨 叁千大千土

  盡此諸地種 皆悉以爲墨 過于千國土 乃下一塵點 如是展轉點 盡此諸塵墨

  如是諸國土 點與不點等 複盡抹爲塵 一塵爲一劫 此諸微塵數 其劫複過是

  彼佛滅度來 如是無量劫 如來無礙智 知彼佛滅度 及聲聞菩薩 如見今滅度

  諸比丘當知 佛智淨微妙 無漏無所礙 通達無量劫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壽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場,破魔軍已,垂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而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跏趺坐,身心不動,而諸佛法猶不在前。」祂已經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可是佛法沒有現出來。佛法就是要度衆生的,這個佛法沒有現出來,沒有現在祂前面。祂就在那裏打坐,一坐坐了十小劫,佛法還是沒有現出來。

  

  在佛法還沒有現出來那個時候,「爾時,忉利諸天先爲彼佛,于菩提樹下,敷師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適坐此座時,諸梵天王雨衆天華,面百由旬,香風時來,吹去萎華,更雨新者,」再下新的天華。「如是不絕,滿十小劫,供養于佛,乃至滅度,常雨此華。四王諸天爲供養佛,常擊天鼓。其余諸天作天伎樂,滿十小劫,至于滅度,亦複如是。」這十小劫的時間,天衆們都各自在做彼此會做的供養。

  

  「諸比丘,大通智勝佛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現在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樣,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才算成功。「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大通智勝如來還沒有出家之前,有十六個兒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積。諸子各有種種珍異玩好之具,聞父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舍所珍,往詣佛所,諸母涕泣而隨送之。」做母親的都是這樣,哭泣著送行。「其祖轉輪聖王」也就是大通智勝如來的父親,是轉輪聖王。「與一百大臣及余百千萬億人民,皆共圍繞,隨至道場。鹹欲親近大通智勝如來,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到已,頭面禮足,繞佛畢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頌曰:

  

  大威德世尊 爲度衆生故 于無量億劫 爾乃得成佛 諸願已具足 善哉吉無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 身體及手足 寂然安不動 其心常澹泊 未曾有散亂

  究竟永寂滅 安住無漏法 今者見世尊 安隱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稱慶大歡喜

  衆生常苦惱 盲冥無導師 不識苦盡道 不知求解脫 長夜增惡趣 減損諸天衆

  從冥入于冥 永不聞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隱無漏道 我等及天人 爲得最大利

  是故鹹稽首 歸命無上尊

  

  爾時,十六王子偈贊佛已,勸請世尊轉于*輪,鹹作是言:「世尊說法多所安隱,憐愍饒益諸天人民。」重說偈言:

  

  世雄無等倫 百福自莊嚴 得無上智慧 願爲世間說 度脫于我等 及諸衆生類

  爲分別顯示 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 衆生亦複然 世尊知衆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樂及修福 宿命所行業 世尊悉知已 當轉無上輪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六種震動,其國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祂說,十方那些數不清的佛世界,就有六種震動。在這些佛世界裏面,這些還是世界啊,國土中間有黑暗的地方,每一個佛世界還是會有幽冥之處,就是黑暗的、月光日光都照不到的地方。「而皆大明」,那個時候,因爲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結果就通通大放光明了。在這個黑暗中的衆生,「其中衆生各得相見,鹹作是言:『此中雲何忽生衆生?」一下子光明了、亮起來了,那些衆生互相就看見了。他們說:「怎麼忽然間生出那麼多衆生來?」描繪的很生動。

  

  「又其國界諸天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大光普照

  滿世界,勝諸天光。』」天界本來就是光亮的,但是在這個時候更亮了,比以前還要亮。「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這個光明以前都沒有,沒有這麼亮過。「以何因緣而現此相?』」是什麼原因,今天這麼大亮起來呢?

  

  「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衆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爲諸梵衆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緣 宜各共求之

  爲大德天生 爲佛出世間 而此大光明

  照于十方」

  

  這個光明,到底是天生就是大光明,還是有佛出世了?想要去找一找,去了解。「爾時,五百萬億國土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

  盛諸天華,共詣西方,推尋是相。」他們是處于東方,就往西方去。因爲大通智勝如來就在中間,所有的十方、八方都在祂的外圍,所以每一個東方的天王,他就往西方,西方的就往東方,朝著圓心去尋找這個大光明怎麼來的?

  

  「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幹闼婆、緊那羅、摩

  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輪。即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其所散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其菩提樹高十由旬。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他們把宮殿都帶來了,都來供奉。「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 願垂納處。』」希望佛收下。

  

  「時,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希有 難可得值遇 具無量功德 能救護一切 天人之大師 哀愍于世間

  十方諸衆生 普皆蒙饒益 我等所從來 五百萬億國 舍深禅定樂 爲供養佛故

  我等先世福 宮殿甚嚴飾 今以奉世尊 惟願哀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轉于*輪,度脫衆生,開涅槃道。」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世雄兩足尊 惟願演說法 以大慈悲力 度苦惱衆生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這是默然同意了,沒有說話。

  

  「又,諸比丘!東南方」,剛才是東方,現在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希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衆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爲諸梵衆而說偈言:

  

  是事何因緣 而現如此相 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 爲大德天生 爲佛出世間

  未曾見此相 當共一心求 過千萬億土 尋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 度脫苦衆生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他們好像是蝸牛,宮殿帶著跑的。

  

  「各以衣

  盛諸天華,共詣西北方,」往西北方,他們往圓心,圓心就是大通智勝如來。「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幹闼婆、緊那羅、摩

  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輪。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處。』爾時,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聖主天中王 迦陵頻伽聲 哀愍衆生者 我等今敬禮 世尊甚希有 久遠乃一現

  一百八十劫…

《《法華經》講座 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