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講座《妙法蓮華經》(九)
時間:2012年06月09日
地點: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201演講廳
主講:智崇上師
紀錄:張春美
整理:郭藤輝、梁玉明
《妙法蓮華經》〈勸持品第十叁〉
「爾時,藥王菩薩摩诃薩及大樂說菩薩摩诃薩與二萬菩薩眷屬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祂們都是菩薩,有兩萬多,一群人做了以下的誓言。
「『惟願世尊不以爲慮!我等于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後惡世衆生,善根轉少,多增上慢,貪利供養,增不善根,遠離解脫;雖難可教化,我等當起大忍力,讀誦此經,持說書寫、種種供養,不惜身命。』爾時,衆中五百阿羅漢得授記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願,于異國土廣說此經。』」所謂「異國土」不是在娑婆世界說,是在娑婆世界以外的國土說。
「複有學、無學八千人得授記者,從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當于祂國土廣說此經。所以者何?是娑婆國中,人多弊惡,懷增上慢,功德淺薄,瞋濁谄曲,心不實故。』」因爲這一娑婆世界比較難,人比較差,所以,祂們不是要在娑婆世界說,是要在別的世界去講《法華經》。
「爾時,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與學、無學比丘尼六千人俱,從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顔,目不暫舍。」波阇波提與六千比丘尼,大家一起從座位上站起來合掌,然後,看著釋迦佛。
「于時,世尊告憍昙彌」憍昙彌就是祂的姨母波阇波提比丘尼。
「何故憂色而視如來?汝心將無謂我不說汝名,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耶?」「憍昙彌!我先總說一切聲聞,皆已授記。」世尊曉得她的意思,祂就講,你好像很憂慮的看著我,是不是以爲我不說你的名字,就沒有給你授記?祂說,前面已經說過,一切聲聞都已經授記完畢。比丘尼是聲聞乘,所以,已經授記了。意思是都已經給你授記了,你還在擔什麼心!祂知道,一定要稱她的名,因爲祂們的關系不同。世尊一出生,祂的母親就去世了,所以就是由姨媽養大的,這個關系當然要有一點不一樣。
「今汝欲知記者」你想要知道你授記的狀況。
「將來之世,當于六萬八千億諸佛法中爲大法師及六千學、無學比丘尼俱爲法師。」就是跟著祂一起的那些比丘尼都要做法師。
「汝如是漸漸具菩薩道,當得作佛。」你看!要從聲聞乘轉成菩薩乘,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祂要在六萬八千億諸佛的法中做大法師,要在這麼多佛前,做這麼久的大法師之後,才漸漸具備菩薩乘。從這裏就知道要轉成菩薩乘,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號:一切衆生喜見如來。」祂做佛的話,名稱就是一切衆生喜見如來。
「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些尊號都有。
「憍昙彌!是一切衆生喜見佛及六千菩薩轉次授記,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祂授記完後,其它的,就交給六千個菩薩當中的一個,一個、一個授記下去。
「爾時,羅
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作是念。」耶輸陀羅心裏這麼想。
「世尊于授記中,獨不說我名。」怎麼都不把我的名字也提出來授記?其實,祂已包括在裏面。但是祂們的關系不同,所以她心裏就會這麼想,沒有說出來,佛就已經知道了。
「佛告耶輸陀羅:『汝于來世百千萬億諸佛法中,修菩薩行爲大法師,漸具佛道,于善國中當得作佛。』」也是一樣要做很長時間的大法師後,漸漸才具備了菩薩的條件,才能夠修菩薩道,才能夠作佛。
「號:具足千萬光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佛壽無量阿僧祇劫。」祂的佛壽可長了,不像前面所講的,都是多少個劫,祂是「無量」阿僧祇劫,那就很長了。
「爾時,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耶輸陀羅比丘尼並其眷屬,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即于佛前而說偈言:世尊導師,安隱天人,我等聞記,心安具足。」
「諸比丘尼說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能于祂方國土廣宣此經。』」
「爾時,世尊視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诃薩。」這個時候,世尊就看著法會現場的菩薩,有八十萬億那由他。
「是諸菩薩皆是阿惟越致。」這些菩薩都是阿惟越致,阿惟越致就是最後只要來下生一次,就要作佛了。
「轉不退*輪,得諸陀羅尼,即從座起,至于佛前,一心合掌,而作是念。」祂們都是只要再來下生一次,就可以成佛的菩薩,這是最高等級的菩薩,再上去就是佛了。
「而作是念」,祂們心裏就想:
「若世尊告敕我等持說此經者,當如佛教,廣宣斯法。」祂們心裏想,如果世尊特別告知我們要講這個經,那我們就一定如佛所教導的,來廣爲宣傳、宣說這個《法華經》。祂們只是心裏這麼想。
「複作是念」這麼想了以後,又想:
「佛今默然,不見告敕,我當雲何?」可是,佛並沒有明講,沒有交代,那我們該怎麼辦?
「時,諸菩薩敬順佛意並欲自滿本願,便于佛前作師子吼而發誓言。」這個時候,這些菩薩就恭敬的順著佛的意思,也想要滿自己的願望。所以就不等祂告示了,便于佛前作師子吼而發誓言。
「師子吼」,祂們就在佛前,「大聲」的發誓。
「世尊!我等于如來滅後,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能令衆生書寫此經,受持讀誦,解說其義,如法修行,正憶念,皆是佛之威力。惟願世尊在于祂方遙見守護。」祂們就要在這個十方世界,穿梭來穿梭去,要令這些衆生都能夠書寫這些法華經,受持讀誦,解說其義,如法修行,正憶念。那麼,這個都是佛您的威力。
「惟願」希望世尊您在滅度以後,就在別的地方、世界,遙見來守護我們。
「即時,諸菩薩俱同發聲而說偈言」祂們就說了下面的偈。
「惟願不爲慮于佛滅度後恐怖惡世中我等當廣說。」「廣說」就是說《法華經》。
「有諸無智人惡口罵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當忍。」從這裏可以看得出來,祂們在十方世界穿梭來穿梭去,祂們是這麼高等的一個菩薩。可是,在衆生的眼裏面,祂是跟衆生差不多的。不然的話,這些人怎麼還會罵祂們,又拿刀、拿杖來對待祂們。當然,人們不會知道祂們是這麼高等級的大菩薩,都把祂們看成是一般人一樣。所以,祂們穿梭來穿梭去並沒有頂著一個大菩薩的光環這樣招搖。從衆生的眼中看來,根本就是普普通通的衆生嘛!我們看到這個,就曉得狀況是這樣。所以,那些無智的人不知道祂們是大菩薩,會打罵祂們。祂們怎麼辦?只有忍受。不是應該要防衛、要對抗、要爭取公平正義嗎?祂們並沒有去反抗,只是在忍受。
「惡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謂爲得我慢心充滿。」惡世末法時期的這些比丘,祂們「邪智心谄曲,未得謂爲得,我慢心充滿。」實際就是這種狀況。
「或有阿練若」阿練若就是阿蘭若,就是清淨的修行道場。
「衲衣在空閑」就是日子過得很空閑。
「自謂行真道,輕賤人間者。」自己認爲自己高人一等,自己才是真正有道的,對人間祂們是輕視的。
「貪著利養故與白衣說法爲世所恭敬如六通羅漢。」可是,祂們很著重、貪著你的供養多不多。祂跟白衣居士說法,也被這個世界所尊重、恭敬,好像尊重有六通的羅漢。所謂六通,最後一通就是漏盡通。
「是人懷惡心」可是阿練若這樣子的人,心懷不善,祂的心是不善的。
「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練若好出我等過。」他所想、在意的,就是世俗間的事情,並不是出世間的事情,祂只不過頂著阿練若的名稱。阿練若,是一個很高的修行者;清淨的修行者。祂這個阿練若是假的,空有其名而已,實際上根本是假阿練若。
「好出我等過。」「我等」就是那些大菩薩們。假阿練若很喜歡抖出我們的毛病,出我們的糗。
「而作如是言此諸比丘等爲貪利養故說外道論議。」這些比丘其實是什麼呢?就是大菩薩。可是看不出來呀!說祂們是貪利養,就是貪供養,說的都是外道的論議。
「自作此經典,诳惑世間人。」說祂們在做的這個《法華經》,是祂們自己創的;自己搞出來的,是來騙惑世間人的。
「爲求名聞故分別于是經。」爲了求名,那麼就來分辨這個《法華經》,這個《法華經》怎麼樣;那個《法華經》怎麼樣,在那裏議論東議論西的,這種議論就是前面講的谄曲。這樣的議論很複雜,搞來搞去的,這個就是分別世間。
「常在大衆中,欲毀我等故向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及余比丘衆誹謗說我惡。」就說祂們是壞蛋。
「謂是邪見人。」說我們是有邪見的。
「說外道論議我等敬佛故悉忍是諸惡。」被人家這麼講,祂們爲了對佛的恭敬,所以對這樣子惡劣的作爲、這樣的對待,是忍讓的。
「爲斯所輕言汝等皆是佛。」雖然被你們這樣子輕視的罵,說我們的壞話;但是你們還是佛,所以我還是恭敬。
「如此輕慢言皆當忍受之。」全部都忍受!
「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有的人鬼附了身,然後辱罵我們。
「我等敬信佛當著忍辱铠。」我們敬信佛,就穿上這個忍辱的盔铠。那忍辱的盔铠穿上去就是忍受,就是比較好忍受。
「爲說是經故忍此諸難事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我等于來世護持佛所囑世尊自當知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惡口而颦蹙數數見擯出。」不但罵,罵完了還把祂們趕出去。
「遠離于塔寺。」從塔寺中把祂們趕出去。
「如是等衆惡念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我皆到其所說佛所囑法我是世尊使。」我就是世尊派來的使者。
「處衆無所畏我當善說法願佛安隱住我于世尊前諸來十方佛發如是誓言佛…
《《法華經》講座 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