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佛法看生命的本質(陳家成)▪P5

  ..續本文上一頁生命所有的問題。

  

  

  

  五、結論

  

  

  

本文剛開始時曾提出十個與生命相關的問題,經過一番探討,現在可以回答這些問題了:

  

(一)生命的根源起于何處?

  

我的答案是從佛的心中來,就是從佛性來。

  

  

(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我的看法是佛的心在這個世界的流現。

  

  

(叁)生命的目的又是什麼?

  

生命的目的就是要修行成道,而且自度與度他不能分別。

  

  

(四)爲什麼有輪回?

  

因爲無法徹底地死亡。一般的死沒有死,死不了,只是波動而已,不能大死,所以有輪回。

  

  

(五)爲什麼有因果業報?

  

因爲在心中把那些善的成份開發出來,就會得到好的報應。若從事不好的事情,自然會有壞的結果。

  

  

(六)生命的型態有那兩大類?有何相關?

  

一個是個體的生命,一個是整體的生命,這兩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廢。所以我們要有一個概念,生命不是單一的,還有一個與我們密切相關的整體生命。

  

  

(七)如何才能不怕死?

  

人之所以怕死,第一是因爲不清楚生命的真象是什麼;第二是因爲死後可能會比現在還差,所以就怕死。能不怕死是因爲你明白生命的真象,或者是你要去一個比現世更好的地方,自然也就不怕死。

  

  

(八)如何改善生命的品質?

  

就是關閉一切惡門,開啓一切善問,並努力修行。

  

  

(九)生命的走勢圖有那幾類?有何用處?

  

走勢圖有個別的與整體的,「個別走勢圖」就是個別一個衆生生命的好好壞壞、起起落落。而「整體走勢圖」就是一個整體的大致情況。例如身體狀況好的時候,你會想這是自己個人的事情;但對身體的細胞而言,就是一個整體的走勢。這個觀念有什麼用處呢?你在考慮事情的時候要想到這兩者,才會看到一個完整的狀況。

  

  

(十)生命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由上所述,可歸納成下列叁要點:

  

1.生命的根源是起于一切如來的心。

  

2.生命的意義是乘如來的願而來,也就是一切如來的心願在世間的流現。

  

3.生命的目的就是要修行成道,並且要自度度他,覺行圓滿,二者無分別。

  

演化的終極是什麼呢?就是所有形式的生命最後 都一定會成佛。

  

  

  

  

第二部份:演化的終極

  

  

摘要:

  

  

「演化」是研究「物種」在時間軸上的變化情形。從達爾文開始,「生存競爭」乃至「適者生存」的理論,不但影響整個生物學研究的方向,甚至造就西方人的「達爾文主義」,對人類文化的沖擊非同小可,這些影響至今猶存。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把研究物種的範圍及方向從地球轉移到其他星球,結果有了不同的體認,混沌形式的生命及演化被認爲較「天擇說」更爲合理,GAIA(蓋亞)理論從此産生。

  

  

佛法認爲的「演化」除了「物種」層次的演化之外,尚有「心靈」層次的「演化」,其變遷是以「十法界」爲+範圍,而且具有「單元的生命」及「整體的生命」兩種形式。佛法認爲演化的最終目標是「一真法界」乃至「一亦不可得」。演化在性質上有「宿命」及「非宿命」的兩大特質,而且是「心物不可分」的。其最終的結論則是:「一切形式的生命畢竟成佛」。

  

  

  

一、前言

  

  

在還沒開始討論正題之前,我先要說明我把演化界定在什麼範圍裏。我們知道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科學,除了研究解剖、生理、物理、行爲以及生物化學之外,另外有叁支學問,在生物學裏面占的份量是很大的,一支是遺傳學,一支是生態學,另一支就是演化學。我今天要講的「演化」其實是把「生態學」和「遺傳學」這兩個範圍都含括在內,一起來講。

  

  

  

二、爲何選擇這個題目?

  

  

我爲什麼會選擇這個題目,說來話長。大約在兩個月前我在整修房子,請了一個工人來幫我打通一扇門,結果工人拿出一支尺來,那支尺叫「魯班尺」(圖一),他說:「你這扇門要打多大?」他把尺一拉,告訴我如果想要富貴、大吉,或者是橫財,大概多少公分是落在這個範圍裏面。等到這扇門真的打好了之後,我要裝門框,但門框一裝上,問題就産生了,它的寬度正好落在大吉和大凶的中線,我想這下子完蛋了,這扇門到底是大吉還是大凶呢?它真的是落在那個中線上!我忽然間想到一件事情,我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關于土星環的說法。最早的科學家對于土星爲什麼有環,一直找不出合理的解釋。他們看到土星環(圖二),原先是由很多小行星組成的一個平面,但是有些地方比較密,有些地方比較疏,就形成了這樣一個環狀的東西。他們無法解釋的是:爲什麼在某一個地方的行星就不見了,也就是會造成比較疏的地方;而在另一個地方行星的密度又會比較大?才會形成這樣一明一暗的狀況。後來望遠鏡比較進步的時候,他們把明帶放大一看,原來明帶中有暗的地方,也有明的地方。然後再把比較暗的地方放大,發現暗的地方裏面有明的,也有暗的。

  

  

  

圖一:魯班尺的迷思

  

  

由土星環這個特質,我就想到「魯班尺」是否也有這個問題,把它拉開以後,是不是在「大吉」這段裏面也有破財、大吉、大凶、富貴……等等。那我再把這個「大吉」裏面的「大凶」拉開來,也許裏面又是這個樣子,也有富貴、橫財。因此我就明白這個問題大概是怎麼一回事了,這扇門到底要拉到那裏,對我來講已經沒有意義,因爲我不知道它到底會掉在那裏。所以做一件事情,如果像這些行星一樣,落在某個點上,就注定要被甩出去;而落在其他點上,就可以安穩地落在它的軌道上,那落在這個點上的衛星,爲什麼運氣那麼不好,掉在這個會被甩出去的地方,而其它的卻沒有?我這扇門這樣子,到底是掉在大吉裏面的大凶呢,還是掉到其中的富貴,或其他什麼地方,我不能確定。如果萬一掉到好的地方,真的就好,掉到不好的就不好,那這裏面就有兩個成份:一個是可以確定的,如果掉到這個軌道上,就會被甩出去;另一個是不可以確定的,你不知道它會掉到那裏。現在你不知道這扇門到底掉到那裏,這件事情是無法確定的。甚至我會想夏天的時候門會膨脹,那就大吉了;冬天門一收縮,就大凶了;門開關久了會磨損,那又如何呢?所以最後我想清楚了,知道這件是注定「沒有辦法確定」。

  

  

  

  

  

  

圖二:土星環

  

  

後來我又想起高中時候看了一本書,這本書當時很有名,叫《偶然與必然》。作者是美國一位科學家,是諾貝爾生醫獎的得主,名字叫傑克‧莫諾(Jacques, Luieu Monod )。這本書是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去探討生物的演化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生物從以前到現在,它的演化是一定循著這樣的軌迹嗎?還是我們不能夠預測…

《從佛法看生命的本質(陳家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