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佛法看生命的本质(陈家成)▪P5

  ..续本文上一页生命所有的问题。

  

  

  

  五、结论

  

  

  

本文刚开始时曾提出十个与生命相关的问题,经过一番探讨,现在可以回答这些问题了:

  

(一)生命的根源起于何处?

  

我的答案是从佛的心中来,就是从佛性来。

  

  

(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看法是佛的心在这个世界的流现。

  

  

(三)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

  

生命的目的就是要修行成道,而且自度与度他不能分别。

  

  

(四)为什么有轮回?

  

因为无法彻底地死亡。一般的死没有死,死不了,只是波动而已,不能大死,所以有轮回。

  

  

(五)为什么有因果业报?

  

因为在心中把那些善的成份开发出来,就会得到好的报应。若从事不好的事情,自然会有坏的结果。

  

  

(六)生命的型态有那两大类?有何相关?

  

一个是个体的生命,一个是整体的生命,这两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生命不是单一的,还有一个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整体生命。

  

  

(七)如何才能不怕死?

  

人之所以怕死,第一是因为不清楚生命的真象是什么;第二是因为死后可能会比现在还差,所以就怕死。能不怕死是因为你明白生命的真象,或者是你要去一个比现世更好的地方,自然也就不怕死。

  

  

(八)如何改善生命的品质?

  

就是关闭一切恶门,开启一切善问,并努力修行。

  

  

(九)生命的走势图有那几类?有何用处?

  

走势图有个别的与整体的,「个别走势图」就是个别一个众生生命的好好坏坏、起起落落。而「整体走势图」就是一个整体的大致情况。例如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你会想这是自己个人的事情;但对身体的细胞而言,就是一个整体的走势。这个观念有什么用处呢?你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要想到这两者,才会看到一个完整的状况。

  

  

(十)生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由上所述,可归纳成下列三要点:

  

1.生命的根源是起于一切如来的心。

  

2.生命的意义是乘如来的愿而来,也就是一切如来的心愿在世间的流现。

  

3.生命的目的就是要修行成道,并且要自度度他,觉行圆满,二者无分别。

  

演化的终极是什么呢?就是所有形式的生命最后 都一定会成佛。

  

  

  

  

第二部份:演化的终极

  

  

摘要:

  

  

「演化」是研究「物种」在时间轴上的变化情形。从达尔文开始,「生存竞争」乃至「适者生存」的理论,不但影响整个生物学研究的方向,甚至造就西方人的「达尔文主义」,对人类文化的冲击非同小可,这些影响至今犹存。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把研究物种的范围及方向从地球转移到其他星球,结果有了不同的体认,混沌形式的生命及演化被认为较「天择说」更为合理,GAIA(盖亚)理论从此产生。

  

  

佛法认为的「演化」除了「物种」层次的演化之外,尚有「心灵」层次的「演化」,其变迁是以「十法界」为+范围,而且具有「单元的生命」及「整体的生命」两种形式。佛法认为演化的最终目标是「一真法界」乃至「一亦不可得」。演化在性质上有「宿命」及「非宿命」的两大特质,而且是「心物不可分」的。其最终的结论则是:「一切形式的生命毕竟成佛」。

  

  

  

一、前言

  

  

在还没开始讨论正题之前,我先要说明我把演化界定在什么范围里。我们知道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除了研究解剖、生理、物理、行为以及生物化学之外,另外有三支学问,在生物学里面占的份量是很大的,一支是遗传学,一支是生态学,另一支就是演化学。我今天要讲的「演化」其实是把「生态学」和「遗传学」这两个范围都含括在内,一起来讲。

  

  

  

二、为何选择这个题目?

  

  

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题目,说来话长。大约在两个月前我在整修房子,请了一个工人来帮我打通一扇门,结果工人拿出一支尺来,那支尺叫「鲁班尺」(图一),他说:「你这扇门要打多大?」他把尺一拉,告诉我如果想要富贵、大吉,或者是横财,大概多少公分是落在这个范围里面。等到这扇门真的打好了之后,我要装门框,但门框一装上,问题就产生了,它的宽度正好落在大吉和大凶的中线,我想这下子完蛋了,这扇门到底是大吉还是大凶呢?它真的是落在那个中线上!我忽然间想到一件事情,我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关于土星环的说法。最早的科学家对于土星为什么有环,一直找不出合理的解释。他们看到土星环(图二),原先是由很多小行星组成的一个平面,但是有些地方比较密,有些地方比较疏,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环状的东西。他们无法解释的是:为什么在某一个地方的行星就不见了,也就是会造成比较疏的地方;而在另一个地方行星的密度又会比较大?才会形成这样一明一暗的状况。后来望远镜比较进步的时候,他们把明带放大一看,原来明带中有暗的地方,也有明的地方。然后再把比较暗的地方放大,发现暗的地方里面有明的,也有暗的。

  

  

  

图一:鲁班尺的迷思

  

  

由土星环这个特质,我就想到「鲁班尺」是否也有这个问题,把它拉开以后,是不是在「大吉」这段里面也有破财、大吉、大凶、富贵……等等。那我再把这个「大吉」里面的「大凶」拉开来,也许里面又是这个样子,也有富贵、横财。因此我就明白这个问题大概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扇门到底要拉到那里,对我来讲已经没有意义,因为我不知道它到底会掉在那里。所以做一件事情,如果像这些行星一样,落在某个点上,就注定要被甩出去;而落在其他点上,就可以安稳地落在它的轨道上,那落在这个点上的卫星,为什么运气那么不好,掉在这个会被甩出去的地方,而其它的却没有?我这扇门这样子,到底是掉在大吉里面的大凶呢,还是掉到其中的富贵,或其他什么地方,我不能确定。如果万一掉到好的地方,真的就好,掉到不好的就不好,那这里面就有两个成份:一个是可以确定的,如果掉到这个轨道上,就会被甩出去;另一个是不可以确定的,你不知道它会掉到那里。现在你不知道这扇门到底掉到那里,这件事情是无法确定的。甚至我会想夏天的时候门会膨胀,那就大吉了;冬天门一收缩,就大凶了;门开关久了会磨损,那又如何呢?所以最后我想清楚了,知道这件是注定「没有办法确定」。

  

  

  

  

  

  

图二:土星环

  

  

后来我又想起高中时候看了一本书,这本书当时很有名,叫《偶然与必然》。作者是美国一位科学家,是诺贝尔生医奖的得主,名字叫杰克‧莫诺(Jacques, Luieu Monod )。这本书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去探讨生物的演化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生物从以前到现在,它的演化是一定循着这样的轨迹吗?还是我们不能够预测…

《从佛法看生命的本质(陈家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