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問答▪P30

  ..續本文上一頁具有無貪等叁及身語七斷)。

  467、 在何界何趣中怎樣以隱藏或明現的方式具足十不善業?

  答:地獄:

  绮語、粗語、害心:明暗兩種方式。(绮語:哀叫;粗語:惡言相罵;害心:相互嗔恨。)

  貪心與邪見:隱藏方式。(貪心:無有所貪之物故不顯;邪見:業果現前而相信業果故邪見不顯。)

  沒有殺生:業力未盡殺不會死。

  沒有不予取與邪淫:沒有執爲我所之財物與女人。

  沒有妄語:無有必要故。

  沒有離間語:相互之間本來已分裂故。

  北俱盧洲:

  意叁業:以隱藏方式存在,無所貪物及執爲我所之女人,相續調柔;

  沒有殺生:壽命決定千年故;

  沒有邪淫及不予取:沒有所貪物及執爲我所的女人;

  沒有妄語:因爲沒有必要故;

  沒有離間語與粗語:彼衆生相續調柔故;

  绮語明現不存在,有以貪欲引發而歌唱的情況。

  除地獄、北俱盧洲以外的其他欲界中十不善業均有,其中天界亦有殺生。

  468、 在何界何趣中怎樣以隱藏或明現的方式具足十善業?

  答:意叁業:無貪、無嗔、無癡,在一切趣中都以隱蔽與現行二種方式存在;

  無色界聖者無漏戒攝身語七斷善業,以隱蔽方式存在而無現行,無色故;

  無想天衆生禅定戒攝身語七斷,亦以隱蔽方式存在,無現行,無心故;

  余處通二種(即隱蔽與現行二種):余處指地獄、北俱盧洲外之余處,人、天具有戒所攝善(人具叁戒,欲、色天唯具二戒);

  旁生、餓鬼:唯具中戒所攝善。

  469、 舉例說明殺生、偷盜、妄語成熟的叁果(等流、異熟、增上果)。

  答:殺生:

  異熟果:上品墮地獄;中品轉旁生;下品投餓鬼。

  等流果:短壽。

  增上果:轉生環境惡劣之地。

  偷盜:

  異熟果:上品墮地獄;中品轉旁生;下品投餓鬼。

  等流果:受用貧乏。

  增上果:生于多害環境中。

  妄語:

  異熟果:上品墮地獄;中品轉旁生;下品投餓鬼。

  等流果:常遭誹謗,受人欺诳。

  增上果:農作、行船等事業不興,人與人之間互相欺騙,多諸怖畏恐懼因緣。

  470、 做善業和不善業爲什麼有叁果?

  答:以殺生爲例:于殺生時令他有情受苦、斷命、失威。

  殺生加行使對方受苦,故感受異熟果墮地獄受苦;

  殺生正行斷絕對方命根,故感等流果來生于人中壽命短促;

  殺生後行使對方失去威嚴,故感增上果其環境中外物鮮少光澤。

  余業道可同理推之。

  471、 此論爲何單獨宣說邪命?什麼是邪業與邪語?

  答:單獨宣說邪命,是爲了明確邪命難以盡除,由于歡喜趨入而其很難離開心相續。再說,僧衆的生活是倚賴他衆,因此單獨宣說邪命。

  邪語、邪業:嗔心和癡心所生的身語業是邪業、邪語。

  472、 若出家人邊享用信財,邊看電視錄像等,是邪命嗎?爲什麼?

  答:是邪命。邪命就是以貪心引發的身語二業。《戒蘊經》中雲:“比丘受用信士供養後若去觀看鬥象等,爲邪命。”由經中義可知,出家人邊享用信財,邊看電視錄像等,是邪命。

  473、 有漏斷道、無漏斷道以及其他有漏善不善業、無漏善業、無記法等各有多少種果?

  答:一、有漏斷道具五果:(有漏斷道即世間修道之無間道)

  (1)具異熟果:有漏善業定感異熟故;

  (2)具士用果:以此道力無間生起斷除所斷及解脫道;

  (3)具增上果:不是在它前面産生的有爲法是增上果;

  (4)具等流果:後面所有同類是等流果;

  (5)具離系果:由此無間道遠離下地煩惱而證擇滅無爲。

  二、無漏斷道具四果:除異熟果,無漏業無異熟。

  叁、其他有漏善不善業具四果:除離系果,非斷道故,不能斷惑證擇滅。(除斷道有漏善之外,余有漏善惡業)

  四、其他無漏善業具叁果:士用果、增上果、等流果;

  除離系果,非斷道故不能斷惑證擇滅無爲;

  除異熟果,無漏業無異熟故。

  五、無記法具叁果:士用果、增上果、等流果;

  除離系果,不能斷惑;

  除異熟果,無記無異熟果。

  474、 善、不善、無記業,各産生善、不善、無記法(果)時各有多少種?

  答:善業生善、不善、無記法之果(有四、二、叁果)。

  (1)善業生善法之果有四果:除異熟果,果是善,非異熟生。

  (2)善業生不善法果有二果:士用、增上二果。

  除異熟:果是不善,非異熟生。

  除等流:善、不善非同類。

  除離系果:不善果非擇滅無爲。

  (3)善業生無記法有叁果:士用、增上、異熟果。

  不善業生善、不善、無記法之果(有二、叁、四果)。

  (1)不善業生善法之果有二果:士用、增上二果;

  (2)不善業生不善法之果有叁果:士用、增上、等流;

  (3)不善業生無記法有四果:士用、增上、等流、異熟,除離系。

  (有等流果,因爲不善遍行因能産生壞聚見、邊執見的有覆無記法。)

  無記法生善、不善、無記法之果(有二、叁、叁果)。

  (1)無記法生善法有二果:士用、增上;

  (2)無記法生不善法有叁果:士用、增上、等流;

  (有等流果,因爲壞聚見、邊執見能生苦谛見斷的不善果。)

  (3)無記法生無記法有叁果:士用、增上、等流。

  475、 自地、他地、有學業、無學業分別各可産生多少果?

  答:一、自地業産生自地法有四果,除離系果,不爲地攝故。

  二、他地業産生他地之果:

  可能有叁果:如依無漏一禅生無漏二禅有增上果、士用果、等流果(九地之道互爲同類因);無異熟果,無漏業不引異熟;無離系果,因離系果不爲地攝。

  可能有二果:如有漏二禅生有漏叁禅有增上果、士用果(以前之因力而生後果);無異熟,非自地故;無等流,有漏非自地非爲同類因;無離系果,不爲地攝故。

  叁、有學業生有學法、無學法,非有學非無學法各有叁果。

  (1)生有學法叁果:士用、增上、等流果;無離系果,有學法中無抉擇滅;無異熟果,有學爲無漏法無異熟。

  (2)生無學法叁果:士用、增上、等流果;無離系果,有學法中無抉擇滅;無異熟果:無學法無漏;無異熟。

  (3)生非有學非無學法叁果:士用、增上、離系果,有離系果,因爲抉擇滅屬非學非無學法;無異熟,有學法無漏,無異熟;無等流,有學業無漏,非學非無學 法無爲有漏。

  四、無學業生有學法、無學法、非學非無學法各有一、叁、二果。

  (1)生有學法一果:指阿羅漢退失說,唯增上果,不障有學法生,有學法是增上果;無士用果,並非以無學無漏法爲因,而有力能引起有學無漏法;無等流果,無漏法等勝爲因,無學法勝,有學法劣,無學不可爲有學同類因。無異熟,無離系。

  (2)生無學法叁果:增上、士用、等流;無異熟;無離系。

  (3)生非學非無學法二果:增上、士用;無離系,無學不再斷惑,無有無間道;無等流;無異熟。

  五、非學非無學生有學法、無學法、非學非無學法,各有二、二、五果。

  (1)生有學法二果:士用、增上;無離系;無異熟;無等流。

  (2)生無學法二果:士用、增上;無離系;無異熟;無等流。

  (3)生非學非無學:五果。

  476、 見斷、修斷、非所斷各産生各果時,各有多少果?

  答:一、見斷業生:見斷、修斷、非所斷,各叁、四、一果。

  (1)見斷生見斷叁果:士用、等流、增上果。

  無異熟:異熟是無覆無記,非見所斷。

  無離系:無爲法非見所斷。

  (2)見斷生修斷四果:增上、士用、等流、異熟。無離系果,因爲抉擇滅非修斷。

  (3)見斷生非所斷一果:增上果。

  二、修斷業生見斷、修斷、非所斷,各二、四、叁果。

  (1)修斷生見斷二果:士用、增上。

  無異熟:見斷無無覆無記之異熟;

  無等流:修斷無遍行能緣見斷惑爲因;

  無離系:見斷是隨眠,非無爲抉擇滅。

  (2)修斷生修斷四果:除離系外其余四果。

  (3)修斷生非所斷法叁果:離系、士用、增上。無異熟,無等流。

  叁、非所斷業生見斷、修斷、非所斷,各一、二、四果。

  (1)非所斷業生見斷一果:增上果;

  (2)非所斷業生修斷二果:士用、增上;

  (3)非所斷業生非所斷四果:除異熟。

  477、 什麼是合理業,非合理業和非二者業?

  答:合理業是指善業;非合理業是指染汙性的自性罪不善與有覆無記業,因爲由非理作意所生之故。另外有上師說:從佛製罪的衣食住行等世間共稱儀軌中退失,相違而行亦非理業,非二指除上二者。

  478、 什麼叫做引業和滿業?請舉例說明引業和滿業的差別,並以有部、經部觀點分析富樓那供養緣覺的公案。

  答:引業:以宿世之業引有情至今生而爲人等,此宿世之業即引業。

  滿業:生而爲人等,直至最後死亡,招感其中種種苦樂之業是滿業。

  喻:畫家先素描,可喻引業;他人以各種顔料填滿可喻滿業。

  公案:富樓那尊者曾爲一割草人,見緣覺便以頂上鮮花作供養。以此業而于叁十叁天轉生七次,轉輪王轉生七次,後于佛教法下證果。

  關于此公案有部認爲:並非是一引業引多世。而是以其供養之業令尊者轉生于第一個天界,然後其回憶前世之業的功德又造善業,以此而第二次轉生天界,乃至造第七次轉生之業。另外也有說于供養時所同時具有的淨信心、恭敬心、歡喜心等而生多業,以此等業而引多世異熟果報。

  而俱舍論自宗同意經部:一引業可以引很多世,如上尊者一次供養之業可引多世善果,一引業引多世,多引業引一世,多業引多世都成立。

  479、 請說明關于引業和滿業,善不善方面的四類。

  答:(1)引業善,滿業不善:如欲界中具痛苦的人、天(引業善,人天爲善趣;滿業不善,具痛苦)。

  (2)引業不善,滿業善:如閻羅法王(屬餓鬼界)及財豐龍王之子(惡趣;受用豐富)。

  (3)引業善,滿業善:如帝釋天王等(善趣;受用圓滿快樂)。

  (4)引業不善,滿業不善:如地獄衆生(惡趣;恒受痛苦)。

  480、 一個業能否引多世?以及多業能否引一世?對于引業、滿業,有部、經部…

《俱舍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遣疑明炬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