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講記 下▪P14

  ..續本文上一頁等五無間罪,則此人已經斷絕叁界善根。其中所說的“斷絕叁界善根”是什麼意思呢?《俱舍論大疏》中說:此處所說的斷除色界、無色界善根,並非是真正斷除之義,因上兩界不會真正生起邪見,但欲界衆生相續中若生起邪見、造五無間罪則已經遠離上二界善根。

  欲界善根包括俱生善根與加行善根兩種,加行善根指即生中通過聞思修所生的善根;俱生善根則並非通過聞思修行而來,它是與生俱來的善根。那所斷的善根是二者中的哪一種呢?是俱生善根。因邪見逐漸生起時,相續中的加行善根已經逐漸減弱直至消除,當邪見真正生起時,加行善根早已不複存在,此時所斷的對境只有俱生善根。斷除的方式如何呢?所有現行部分均會斷除,最細微的種子不會斷。

  是不是所有的邪見均會斷除善根呢?不是,僅以誹謗因果的邪見而斷,所謂的誹謗因果,《自釋》中說:“撥無因者謂定撥無妙行惡行,撥無果者謂定撥無彼果異熟。”此邪見還可以分很多種,比如緣有漏、緣無漏,緣同類、緣不同類。有些論師說只有緣有漏與緣同類的邪見能斷善根,但實際上,緣有漏無漏以及緣同類不同類的所有邪見均可斷除善根。

  善根是以何種方法斷的呢?有同時斷與次第斷兩種說法,自宗承許後一種觀點,也即以最細微的邪見斷除最粗大的善根,以最大的邪見斷除最微小的善根。噶m巴認爲這種觀點不合理,應該以最大的邪見斷除最大的善根,最小的邪見斷除最小的善根,否則所斷最小而能斷最大,這樣顯然不合理。根據其他論師的說法,此處的大小並非指物體體積的大小,當相續中真正生起具有斷定性的大邪見時,才能斷除最細微的善根,就好像修斷時下下品的修斷由上上品的智慧來斷除一樣,或者以比喻來說明,石頭上最細微的水漬只能以最猛厲的火來燒幹,同樣,最細微的善根只能以最猛厲、最強大的邪見才能斷除。

  人中叁洲男女斷,見行斷至不具善,

  恢複則依疑有見,造無間罪非即生。

  斷善根者,唯人趣當中的叁洲男女,其中見行者相續中善根的現行部分會全部斷除。若其相續中生起前後世、業因果存在的懷疑時,其善根得以恢複,但造五無間罪的衆生,于即生中無有恢複善根的機會。

  以何種身份斷絕善根呢?五趣之中唯以人趣會斷善根,惡趣衆生的染汙性智慧不穩固;天趣衆生因現見善惡業果,不會出現撥無因果的邪見,因此也就不會斷絕善根。人類中,北俱盧洲衆生不具足能夠斷除善根的強有力邪見,故也不會斷絕善根,所以只有叁洲人類可以斷善根。叁洲人類中,男人與女人的善根會斷除,而不會斷二黃門的善根,因其惡意樂不穩固。

  人又可以分爲見行者與愛行者兩種,見行者是指依靠外道或歪門邪道的各種相似教理,于自相續中已經生起穩固見解;愛行者則無有穩固見解,僅以愛好而隨學。比如有些外道認爲殺生具足種種功德,愛行者不一定認爲這種做法有功德,但也隨著他們的行爲,而見行者不同,他們以惡心認爲殺生真正具有極大功德,並也勸他人行持此種惡行。以邪見斷善根者唯是此二者之中的見行者,因其相續中的染汙性智慧十分堅固,以此邪見的力量,會使所有善根現行的部分全部斷除。因此,有些人心裏稍微有點懷疑或者動搖時,雖有過失,但還未達到真正斷善根的程度。

  斷善根者能否恢複呢?可以恢複。當相續中生起“業果也許存在”的懷疑,或“業因果必定存在”的正見時即可恢複,但所失毀的戒律必須依靠各自儀軌來重新受持,否則不能恢複。

  所斷善根能夠在即生中恢複嗎?造五無間罪者即生中不能恢複。那何時才能恢複呢?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通過自己的習氣、智慧生起邪見而斷絕了善根,之後又造五無間罪,這種惡業力量非常強大,此人不僅要墮地獄而且要在地獄中承受長時間的痛苦,地獄果報受盡即可恢複善根;第二種是依靠惡友的引誘産生邪見而斷善根,並造下五無間罪,此人于轉生地獄時即會恢複善根。以上是本論觀點,但實際上,上述第二種情況當中的斷善根者,于中有的四十九天之內即可恢複善根。

  以邪見而斷善根、造五無間罪可以分四種情況,以邪見斷善根未造五無間罪,如外道本師;未以邪見斷善根,但造了五無間罪,如未生怨王;既以邪見斷絕善根又造了五無間罪,如提婆達多 ;既未以邪見斷善根也未造五無間罪者。

  己五、思與幾業道俱生:

  思與不善一至八,頓時一同而産生,

  與善一至十之間,非與一八五俱生。

  思可與一至八個不善業一同産生。思與一至十個善業可以同時産生,個別而言,則不會與一、五、八善業俱生。

  心所中的思可以與多少個善業和不善業一起産生呢?

  若是不善業,思可與其中的一到八個同時産生。思與一不善業俱生,即處于貪心、害心、邪見的任一種。與二不善業俱生,如以嗔心殺害牦牛。與叁不善業俱生,如以害心偷盜、殺牦牛。與四不善業俱生,如以害心說離間語、妄語、粗語。與五、六、七不善業俱生,自己處于意之叁不善業中的任一者中,委托他人做四不善業則自己具足五不善業;若委托他人做五不善業則自己具足六不善業;若委托他人做六不善業,即同時具足七個不善業。與八不善業俱生,諸如自己行邪淫,同時委托他人造其他六種不善業。思爲什麼不與九個或十個不善業同時産生呢?因爲貪心、嗔心、邪見叁者屬于完全不同的分別念,不會在同一相續中同時生起兩個強烈的分別念,這一點,小乘、因明以及密宗當中均如此承許。所以,思不會與九個或十個不善業同時産生。

  如果是善業,從總的角度來說,思可與其中的一至十個一起産生;若從個別而言,則不會與一、五、八善業俱生。與一個善業不會俱生,無貪無嗔不可分割故。與二善業同生,善的五根識或者無色所有的盡智無生智現前時,無有欲界散位的七支善,而且,五識爲無分別,正見爲推度分別故無有,無色所攝盡智無生智現前時已息滅分別故亦無正見,所以思與無貪無嗔二者俱生。意識處于正見中時,思與意叁善業俱生。與四善俱生,以無記心受戒,則思與斷身之叁業與妄語四善俱生。若處于根識善中受戒,或者與六善俱生,即思與無貪、無嗔以及斷除四根本罪的六個善業同時産生;或者與七個善業俱生,即在前六者基礎上斷除邪見;與五善俱生的情況不會有,因爲無貪無嗔必定同時存在。若等起處于無記狀態受比丘戒,也會與身語七斷之善業俱生。不會與八善同時産生。與九善同生,如彼時等起處于根識善中受比丘戒,則有身語七所斷以及無貪無害共九善業。與十善同生,處于意識善中受比丘戒,因見解屬于正見,故意的叁善業以及身語的七種善業全部具足。

  以上均是從戒的角度來說,若是中戒,則也有與一、五、八善同生的情況。

  己六、何界何趣中有幾業道:

  地獄绮語與粗語,及害心以二式具,

  貪心邪見隱蔽具,北俱盧洲有叁種,

  第七明顯亦存在,其余欲界十不善。

  地獄中绮語、粗語、害心這叁種罪業以明顯和隱蔽的兩種方式具足,貪心、邪見則以隱蔽方式具足;北俱盧洲當中,意叁業也是以隱蔽方式具足,绮語則明顯存在;除上述二者外的欲界其他處均具足十不善業。

  十種善業和十種不善業在哪些界、哪些趣中具足,分別以何種方式存在呢?地獄衆生相互之間會發出各種绮語,粗語也必定具足,而且彼此之間有非常大的嗔恨心,因此害心也具足,這叁種罪業以明顯和隱蔽兩種方式存在。貪心、邪見二者以隱蔽方式具有,地獄衆生相續中雖有貪愛的煩惱,但因無有悅意對境,所以貪心是以不明顯的方式存在;地獄衆生已現量感受因果報應,因此邪見也是以隱蔽方式具足。地獄中雖然會有相互殘殺的情況,但在對方業力未盡之前,馬上即可複活,所以無有殺生;無有可歸屬于自己的財物與女人,故無有不予取和邪淫。沒有可以貪圖之利益,故無妄語;彼此之間本來已經相互嗔恨,所以不用說離間語。

  北俱盧洲衆生均以異熟果現前轉生于此處,壽命固定爲一千年,無有可貪之對境,因此貪心、害心、邪見叁者均以隱蔽方式存在;不予取、邪淫以及妄語均無有,而且也無有離間語和粗語,因其相續極其調柔;而第七绮語則以明顯的方式存在,因爲有以貪心所引發的唱歌等。

  欲界的其他處中均有十不善業。那殺生如何在天界存在呢?天界內部雖然不會互相殘殺,但是會與阿修羅作戰,而且,有些經論中說天人的頭腰若斷即會死亡。

  叁善業則于一切,亦以隱蔽現行式,

  無色無想天衆生,以隱蔽式具七業,

  余處則以現行式,地獄北俱盧洲除。

  意的叁種善業在一切趣中均以兩種方式存在;無色界聖者與無想天衆生相續中以隱蔽方式具足身語七業,除此二者以外的其他處以明顯方式存在身語七業,當然也不包括地獄和北俱盧洲。

  一切趣中皆以明暗兩種方式存在意叁善業。那叁惡趣中如何具足無貪無嗔無癡呢?此叁處衆生相續中會偶爾具足叁善業,但不會長期具足。不過,以前曾修持過大乘法,今生即使轉爲叁惡趣衆生,也會出現對其它衆生産生悲心的情況。

  無色界衆生無有身語有表色,因此聖者無漏戒所攝七所斷以隱蔽形式存在,它們未來會以未生法的方式存在,過去則以得繩方式存在。無想天衆生無有真正的心,而禅定戒屬于隨心戒,所以禅定戒所攝的七所斷也以得繩方式存在。除無色界聖者與無想天衆生二者以外,其他界與趣中的身語七所斷均以明顯方式存在。那如何具足呢?天、人具有禅定戒與別解脫戒所攝的七種善業;餓鬼、旁生雖然不具足別解脫戒,但可以具足中戒所攝的善業,釋迦牟尼佛也說過應該爲龍王等傳授八關齋戒。地獄與北俱盧洲不包括于其中,因爲這兩處無有別解脫戒所攝的七種善業,更不會存在禅定戒或無漏戒。

  己七、業道之果:

  承許一切均産生,增上等流異熟果,

  痛苦之故殺害故,無威嚴故果叁種。

  所有不善業均會産生異熟果、等流果與增上果叁種,如殺生時,于加行正行後行中分別使所殺衆生感受痛苦、斷絕生命…

《俱舍論講記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問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