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講記 上▪P14

  ..續本文上一頁有斷掉,因爲根如同透明的光芒,它不是能斷,而且以它也沒有斷除其他法的能力,故也不是所斷,之所以身根在身體上,而手在外活動,這說明手上有能遍的風,這種能遍的風沒有消失,手指斷掉的那一部分還是可以動,但卻沒有身根。然而加悟論師在講義中說:應該有身根,比如有些人的鼻子斷了以後,把它再次重新安上還會有感受。而世親論師在其他講義中說:這種說法不合理,如果斷掉的部分有身根,那當它斷掉並與身體分離時,應該有觸覺,但很顯然是沒有的,而當鼻子又重新安在原來位置上,觸覺恢複時,它與原來的身根已融入一體,說明身根沒有斷掉,若如此承認倒是可以。

  再比如蚯蚓,當它的身體斷開後,兩截身體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動,所以身根還沒有斷。這種說法可否成立呢?實際也是不合理的,蚯蚓的身體已經斷成兩截,按理來說是會死的,但是現在兩邊的蚯蚓仍舊活著,那是不是一條蚯蚓變成兩條蚯蚓呢?或是原本在一個身體上的觸覺變成兩個衆生的身觸了?《前世今生論》中說:並不是一個衆生變成兩個衆生,中陰身的數量不可思議,就像微塵一樣多,當蚯蚓剛剛死去,身體還未改變時,有另一個中陰身很快進入蚯蚓的身體中,這樣一來,原來的一條蚯蚓不會變成兩條蚯蚓,因爲衆生只有一次生命,不可能變成兩個。

  聲音也既不是能斷也不是所斷——這是有部宗的一種特殊觀點,他說色香味觸都是有相續的,而聲音不同,因爲發音的位置是以四大組合的身體,以這種身體使前面刹那的聲音産生後面刹那聲音的過程是沒有的,這方面的辯論在下文還有。《智者入門》中也說:聲音是沒有相續的。

  八無礙界是心與心所,因爲無有身體亦就無法斷掉。那麼,除心與心所以外,無表色、無爲法能不能斷開?對于這個問題,各個講義中也都沒有宣說。但是,小乘所承許的虛空,是可以斷開的。

  如同外四界既是能斷也是所斷一樣,被火所燒,能用秤稱量的也是此四界。這種說法,有一部分有部論師不太承認,他們說,在果所觸中有輕重,因此色法可以過秤,可用秤來衡量,但是香、味、觸用秤來稱量則是不合理的。而另外有一些有部論師則認爲,不但色法可以稱量,而且香、味、觸也可以。其他的十四界在頌詞中沒有明顯的宣說,但間接也已經說明了。

  對于能燒所稱的問題,有很多不同觀點。有些人說:能燒唯一是火,所稱唯一是重量,因爲此二者均可包括于所觸之中,所以能燒與所稱二者唯一是所觸。還有人說:並不是唯一的所觸,而是外四界。世親論師在《自釋》中未作任何破立,但實際上,他也是認爲所謂的能燒所稱應該是所觸,這種觀點比較合理。但也可以這樣想:其實在火的群體中也是具足色、香、味、觸的,因爲所有的物質都具足八種微塵,只是在火的群體中,其他的微塵不明顯而已,既然如此,說色、香、味、觸是能燒也應該不相違,比如以火燒木板,在能燒火的群體中,色、香、味也應該存在,那麼,當火成爲能燒時,其他的色、香、味也已經成爲能燒了。

  丙四、叁生之分類:

  異熟生與長養生,即是內在之五根,

  聲者非爲異熟生,等流生及異熟生,

  即是八種無礙法,其余則有叁種生。

  十八界中屬異熟生與長養生的是內在的眼等五根;聲界非爲異熟生,而是長養生與等流生;屬于等流生及異熟生的是八種無礙界;剩余的色香味觸四界則叁種皆有。

  何爲叁種生?叁種生是指異熟生、長養生、等流生。異熟生,指即生不觀待任何因緣,是由前世善惡業産生的果報,比如前生造善業或惡業感得今生是人的身體,不管此身體好或不好,現在想在本質上改變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就是異熟果的一個特點。異熟因有兩種,即善業和惡業,異熟的本體,非善即惡,無記的異熟是沒有的,而異熟果是無記的,不可能有善或惡,比如使現在身體産生的因,或是善業或是惡業,然而此身體的本身處于無記狀態之中,身體的本體不可能是善或惡。

  長養生不觀待前世之因,而是指于即生中通過飲食、睡眠、禅定、撫摸或者通過某種加工可以使之增長。有部宗說:異熟生對身體起最重要的作用,它在裏面;長養生對身體的外面起作用。身體最中心的力量是異熟生,對外面的皮膚起作用的是長養生,現在有些人不相信前世的異熟因,只相信今生的長養生,每天爲身體裝扮,做各種各樣的人工手術,這個當然也起一點點作用;實際上有些修行人等持特別好,臉色或身體也會特別好;還有睡眠,若晚上睡得很好,臉色也會很好,而且身體會胖起來,戒律中也說:肥胖與睡眠有很大關系,因爲都是愚癡性的緣故。外道認爲,現在的身體、生命是世間的造物者所造,或者說是偶爾産生的,但佛教徒對于這種種觀點並不贊同。在佛教徒中,有些人不論遇到任何事,都說“這是前世業力現前”,這種說法也不能一概承認,比如身體生病,有的病是前世異熟果,這樣的病依靠吃藥、打針或念經不一定會好,因爲異熟果不是因緣能夠輕易改變的。而有一些病是由四大不調引起的,這時吃藥、打針可能就會起作用,也就是說,長養生在即生中可以改變,但異熟生則不會改變。

  等流生是指前刹那産生後刹那,除加行道最後獲得見道的刹那以外,其他一切有爲法均爲等流生。等流所生之果有感受等流果與同行等流果的差別。

  十八界中哪幾界屬于異熟生?哪幾界屬于長養生?哪幾界屬于等流生?

  屬于異熟生與長養生的,即眼、耳、鼻、舌、身五根。眼根、耳根等好或不好,全是與前世有關系的,前世如果造善業,即生中成熟人的眼根;前世造惡業,即生會成熟餓鬼的眼根,所以眼等五根是異熟生。也是長養生,比如眼睛,敷眼藥、戴眼鏡,對眼睛會有好處,如果僅僅認爲是前世業力現前,而不去保護自己的眼睛,這也是不好的。等流生其實也可以包括,比如耳根,第一刹那的耳根不斷産生第二刹那的耳根,稱爲耳根的等流生,那頌詞中爲何不如此安立呢?因爲這種刹那刹那的産生可以包括在異熟生或長養生中,不必單獨安立。

  聲界不是異熟生,而是長養生與等流生,因爲異熟被不相應法中斷後就不會再繼續産生,並且只是想一想也不能産生,而聲界則與之相反,在想發聲的時候就可以發出聲音,但異熟生並非如此。在一些注疏中也提出這樣的疑問,佛陀在世時,有一個叫桑頓的人,他的聲音特別特別好聽,人們問佛陀:“他的聲音爲什麼這樣好聽?”佛陀說:“他過去世曾在迦葉佛的佛塔上挂了一個很好聽的小鈴子,以這樣的異熟果報,在今生中聲音非常好聽。”上師法王如意寶也經常說:你們要好好地念《普賢行願品》,用最美妙的聲音供養諸佛,來世的聲音一定會很好聽。既然如此,那聲音也應該是異熟生了?《俱舍論》自宗這樣回答:實際上聲音不是異熟生,聲音的來源是喉嚨,喉嚨是異熟生,因爲人的身體是異熟果報現前的,而前世對佛塔供養、贊歎,這樣在今生中依前世的異熟善業成熟了很好的喉嚨,喉嚨發出的聲音就會非常好聽,如同樂器會發出很好聽的聲音,這種好聽的聲音並非鐵匠所發,而是鐵匠所做的質量很好的樂器中發出來的。《俱舍論》是直接說聲音沒有異熟生,而佛經是間接而言的。所以,《俱舍論》對前世後世、因果等,從因緣的角度分析得非常細致,很多人只講一個般若空性,認爲形形色色的萬法不必很透徹的研究,認爲這些不重要,其實這其中已經涉及了很多生物學、心理學等世間常識,若能真正通達《俱舍論》,那對名言的法也會很快通達的。

  屬于等流生與異熟生的界是無礙七心界與法界八種,如人的識是前世造善業,今生成熟的;地獄衆生的識是前世造惡業所成熟的。行蘊中的心所也是同樣。八種無礙界無有長養生,但有些人會想:這也不一定,比如吃的好,心情也會很好。但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前面已經提到過,身體是心的所依,若身體受到損害,對能依的心也會産生相應的影響,而且所謂的長養,是從微塵積聚上來說的,所以八種無礙界不具足長養生。其余色、香、味、觸四界具足叁種生。

  丙五、具實法等五類:

  具有實法唯一界,最後叁界刹那性,

  眼與眼識界各自,一同之中亦獲得。

  具有實法唯一是法界的一部分,最後叁界具足刹那性。眼根與眼識之間存在四種關系,即先得眼識,後得眼根;先得眼根,後得眼識;同時得;皆不得。

  此頌詞牽涉叁個方面的問題:哪些是實法,哪些不是實法?最後叁界具刹那性,此刹那性是等流生還是非等流生?眼根、眼識的得法有幾種分類?

  對于實法與無實法,有部宗和經部宗的觀點不同。有部宗的古代論師 ,他們認爲有實法永遠是恒常的,如同前面所講的無爲法;經部宗觀點則與《釋量論》所講相同,能起功用的法叫有實法。這裏有部宗承認的實法只有一個法界,其余十七界皆非有實法。有實法有四種:恒常穩固而存在;能起作用;自然而成;此外他法。此處是指第一種有實法而言的。頌詞中說“法界”,似乎全部法界皆爲有實法一樣,但這裏是用總稱來代替別稱,也就是說,法界的一部分——無爲法,是具有恒常穩固實質的。

  意、法、意識叁界實際是刹那性的,這叁界中苦法智忍 的第一刹那中具足的意、法、意識叁界是無漏法,也就是說,加行道世間勝法位以下均爲有漏法,而見道第一刹那是無漏法,所以見道的第一刹那並非等流生 ,因爲凡夫地的心和心所是有漏智慧,獲得見道時,由原先的有漏智慧變成無漏智慧,有漏智慧非無漏智慧之同類因,因而它不是等流生的刹那性,而是時際刹那 ;它的第二刹那以後是等流生,因爲是由無漏的第二刹那産生第叁刹那,前前同類因産生後後同類果。

  眼根與眼識的獲得有哪些分類呢?回答這一問題之前,首先應該了知,有部有一個特殊的觀點——得繩。他們認爲“得繩”在過去、現在、未來叁個時間內成實存在,由于此“得繩”的安立,很多觀點也就隨之出現了。

  眼根與眼識的獲得有四種類…

《俱舍論講記 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論講記 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