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自己的壽量爲五百歲,以上叁十叁天等的壽量以二倍遞增。色界不分晝夜,其壽量以劫來算,並與各自身量相等,少光天以下均是以半大劫計算,以上則以大劫計算。無色界空無邊處的壽量是二萬劫,上面叁處依次增長二萬劫。
有關衆生的壽量,在《前行》和《大圓滿心性休息》當中都有過詳細講述,所以這裏不廣講。一般來說,北俱盧洲衆生由于業力所感,其壽量固定,南贍部洲則不一定,初劫時爲無量歲,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人壽爲一百歲,現在的人一般是七十歲,能活到一百歲的非常少。人類的五十年是四大天王天的一日,以前無著菩薩到兜率天聽聞《彌勒五論》,在那邊僅僅住了半天時間,但人間已經過去了四五十年。有些曆史學家認爲,如果按照《俱舍論》的觀點則不合理,但是這一點倒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解釋,這裏不必詳細講述。四大天王天衆生的壽量爲五百歲;叁十叁天一天相當于人類一百年,自壽爲一千年,叁十叁天無有日月,如果花閉、鳥不發出鳴叫、打瞌睡則是夜晚,與之相反就是白天,他們自身具有光芒;其余均是以兩倍遞增,如他化自在天的一天就相當于人間一千六百年,自壽爲一萬六千年。
色界諸天不分晝夜,其壽量可以通過自己的身量來衡量,也即將“由旬”轉換爲“劫”,而且是以大劫來計算的,所以,色界第一禅天的壽量爲半大劫,其余以此類推。無色界空無邊處的壽量爲兩萬劫,以上叁處逐漸增長兩萬劫。
戊二、惡趣壽量:
複合地獄等六獄,日漸等同欲天壽,
是故彼等之壽量,亦與欲天年相同。
極熱地獄半中劫,無間地獄一中劫,
旁生最長一中劫,餓鬼月日五百年。
芝麻器中每百年,取出一粒至窮盡,
即是具疱地獄壽,余壽漸成二十倍。
複合地獄等六個熱地獄的一日依次等同于六欲天的壽量,它們的壽量亦等同六欲天的壽量,極熱地獄壽命爲半中劫,無間地獄爲一中劫。旁生中壽命最長的爲一中劫,人間一月等同于餓鬼一日,其壽命長達五百年。在裝滿芝麻的容器中每一百年取出一粒芝麻直到窮盡,就是具疱地獄的壽量,其余寒地獄的壽量依次增長二十倍。
人間五十年相當于四大天王天的一日,其自壽爲五百年,而四大天王天的壽量即相當于複合地獄的一日,複合地獄自壽亦是長達五百年。頌詞中的“相同”並不是指完全相同,而是說對比的方法相類似。其他的黑繩地獄、衆合地獄、號叫地獄、大號叫地獄以及燒熱地獄,這些地方的日、衆生壽量,也依次等同于叁十叁天、離诤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這裏的等同也只是類推方法相同,並非完全相同(若欲詳細了知,請參閱《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極熱地獄的壽量是半中劫,無間地獄壽量則長達一中劫,顯宗認爲,所有地獄中最痛苦的就是無間地獄,感受時間最長的也是無間地獄。那是不是墮入無間地獄的衆生壽量都是一中劫呢?不一定。這裏只是從最長的角度來講,有些墮入無間地獄之後很快就會出來,《經莊嚴論》中說:造五無間罪的人,若能生起菩提心,即使墮入無間地獄,其時間也非常短,受苦也很少。不僅是大乘這樣認爲,小乘也如此承認,在《毗奈耶經》中有未生怨王和大天比丘的故事,他們雖然造了五無間罪,但因其在人間行持善法,最後墮入無間地獄的時間非常短,如同彈球一樣,墮入之後馬上即可解脫。
因此,現在利用寶貴人身精進行持善法非常重要,有些人認爲:“我業力非常深重,肯定要墮入地獄。”我們不能失去信心,應該在有生之年精進行持善法,尤其是所做的一切善行皆以菩提心來攝持的話,即使因所造惡業墮入地獄,但時間也會非常短,以相續中慈悲菩提心的威力,不論在地獄還是旁生界,都會對其它衆生産生悲心。作爲修行人,明白道理、了知因果非常重要,在自己相續中真正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見解,就不會隨他人轉。
旁生壽命不固定,最長可達一中劫,如八大龍王,最短的只有一瞬間,比如夏天草地上的一些蟲子,它們瞬間降生,瞬間又死亡了。有些佛經中說:人間每個月的上旬是餓鬼界的白天,下旬則是它們的夜晚。所以人間一月相當于餓鬼的一天,這樣叁十天爲一個月,十二個月爲一年,其自壽爲五百年,這也是從壽命最長的角度來講的。
下面是寒地獄的壽量。具疱地獄壽量非常長,以年月無法計算,這裏只能以比喻來講,摩揭陀國八十克的芝麻容器中盛滿芝麻,間隔一百年取出一粒,直到芝麻全部取完,即等同于具疱地獄的壽量;其他的疱裂地獄、緊牙地獄、阿啾啾地獄、呼呼地獄、青蓮花地獄、裂如紅蓮花地獄、裂如大蓮花地獄衆生的壽量以二十倍遞增。大家對地獄痛苦以及受苦時間要仔細思維,這樣思維過後,應發願以後一定不要轉生到這樣的地獄當中,並且在這些地獄中受苦的有情應該發願救度。
丁二、旁述:
除開北俱盧洲外,其余均有中死亡。
除北俱盧洲以外,其他叁洲均有非時死亡的情況。
北俱盧洲以其特殊的業力,壽命爲一千年,一千年過後必定會死,死後不會轉生于其他處,全部轉生于天界,這些都是固定的。其他叁洲則不一定,包括天人在內也有非時死亡的情況。
乙叁(別說此二量)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丙一、略說:
色名時際分別爲,極微文字與刹那。
色法、名稱、時間的最小單位,分別爲極微、文字與刹那。
平時日常生活中,量布時用尺、稱大米用斤等等,有很多的計量單位,那麼器情世界是以什麼來衡量呢?衆生的壽命以時間來衡量,身體用尺寸衡量,心相續中的分別念或者所證悟的法界用文字來衡量。在麥彭仁波切科判中講到所量與能量,能量就是指時間、文字、尺寸。衡量什麼呢?衆生的壽命、分別念、身體,這些就是所量。
在佛教中,衡量外界色法時最小的就是極微,從物理學來講,是原子、分子等,現在還有誇克。組成名稱的最小單位是文字,由文字組成名詞,再由名詞組成句子,由句子即可組成偈頌,從藏文詩學來講,最長的句子有叁十二個字,最短是叁個字,以四句爲一個偈頌。刹那是最短的時間單位,由刹那積累成日、月、年、劫。
按本論觀點,無分刹那與無分微塵是不空的法,如果對一切萬法進行抉擇,分析到最後,無分刹那與無分微塵就是所剩下的成實、不可再分的物質,他們認爲無分微塵與無分刹那于勝義谛中存在。中觀宗與唯識宗認爲,在名言量中,這樣的無分微塵與無分刹那可以承認,但以勝義量觀察時,這樣的微塵與刹那也應該抉擇爲空性。
無分微塵到底承認還是不承認,在這個問題上,藏傳佛教有很多觀點,他們之間的辯論也非常激烈,但總的來講,有些論師這樣認爲:以名言量來衡量,無分微塵應該承認,如果不承認,則無法建立名言;以勝義理論衡量時,無分微塵也是空性的,根本經不起勝義量的觀察,如果在勝義中仍然存在無分微塵的話,那麼萬法就應該不空了。薩迦班智達在《量理寶藏論》中說,無分刹那應該存在,無分微塵不一定存在。一般大乘觀點認爲,名言中最小的微塵和刹那應該存在,否則無法衡量名言,若以勝義量來衡量,則全部成爲空性。
有關無分刹那,麥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門》中說:時間當中最短的是刹那,比如六十五張蓮花瓣,用針在很快時間當中穿破,穿破每一張花瓣的時間即是一刹那。《自釋》中說:一位士夫疾速彈指,期間有六十五個刹那,其中的一刹那即是最短的時間單位。但這也只是針對個別衆生的分別念而言,實際上應該還可以分,爲什麼這樣講呢?比如說一彈指,中指從拇指到達下方爲一次彈指的時間,若再詳細分析,實際拇指不一定只有六十五個微塵,也許會有幾千幾萬個微塵組成,那麼在彈指時,這些微塵一一經過沒有?如果沒有一一經過,彈指的過程必定會中斷;如果一一經過,就不應該只有六十五個刹那。而且每一微塵經過時,也還可以詳細分,比如說拇指有一百個微塵,其中的一個微塵有沒有上、中、下的方位?如果有,那麼經過上、中、下不同方位的時間不能成爲一個,這樣一來,一百個微塵中的一個還可以再分成叁個,如此逐漸分析下來,以分別念也就再沒辦法分的。
所以,針對個別衆生來講,暫時這樣分是可以的,以現在的時間來講,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一小時有六十分,一分有六十秒,對某些心識比較粗略的人也只能說:秒是最短的時間單位。但是這樣的“一秒”其實也還是可以分,比如用針快速穿過一百張紙,每張紙均有上方與下方的微塵,針一定是上下次第經過的,那麼經過上面微塵時,一定還沒有經過下面的微塵,這樣分析時,一秒也可以分成一百個,一百個中的一個又可以繼續分,這樣一來,我們只能在名言中暫時承認一個最小的時間單位,但在勝義當中全部是空性的。
《四百論》中對無分微塵的分析方法非常尖銳,無垢光尊者在《如意寶藏論》中也有很尖銳的推理方法,這些推理都非常有必要。因此,在名言中應該承認無分微塵與無分刹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以這些作爲衡量的基礎就足夠了,但在勝義中,真正的時間與色法根本不存在,都是空性的。
丙二(廣說)分二:一、境色之量;二、時間之量。
丁一、境色之量:
極微微塵鐵水塵,兔毛羊毛象日塵,
虮虱青稞與指節,後後較前增七倍。
廿四指節爲一肘,四肘乃爲一弓量,
五百弓量一聞距,阿蘭若八一由旬。
極微、微塵、鐵塵、水塵、兔毛塵、羊毛塵、象毛塵、日光塵、虮子、虱子、青稞、指節,後後較前前成七倍遞增。二十四指節爲一肘,四肘爲一弓,五百弓爲一聞距,遠離城區一聞距就是阿蘭若。八聞距稱爲一由旬。
色境是如何組成的?最小的是極微,它的七倍即微塵,微塵的七倍是鐵塵,這樣以七倍遞增,最後即是指節。鐵塵即所謂的鐵屑,水塵是最小的水分子,這裏說是象毛塵,但在《自釋》當中說是牛毛塵。用放大鏡來看時,一些以肉眼不可見的微塵也可以見到,但這裏是指以肉眼無法見到的塵,有人說,以肉眼能見的…
《俱舍論講記 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