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報答他的恩德。可是狡詐者對此滿不在乎,不管對自己有什麼樣世間和出世間的恩德,他也不知道報恩。
有些人對他很慈愛,如父母一樣問寒問暖,但狡詐者也不作憶念,完全漠視別人對自己的一番好意。
前時所作無反省,現時善惡無辨別,
如是混淆不清者,此乃非正狡詐相。
對以前所做之事不作任何分析,錯了沒有忏悔,對了也沒有總結;現在做的到底如法還是不如法,從來也不辨別觀察。什麼都分不清楚,整天迷迷糊糊,除了吃飯睡覺外什麼都不管,好也無所謂,不好也無所謂,這種人不是正直者而是狡詐者。在這個世間上,狡詐者的的確確相當多。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應該反反複複觀察自己,看自己到底是正直者還是狡詐者?
甯與直士結怨仇,彼于己事尚有利,
不與狡者交親友,饒益彼等反遭害。
平時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甯可與正直者結下仇怨,也千萬不要與狡詐者結爲親友。
爲什麼呢?因爲人正直的話,即使你們成了一種敵對的關系,他也不會無故冤枉你,一是一、二是二,他不會說不符合正理的語言,把沒有一點根據的事情栽贓在你頭上。即使他跟你的關系非常非常不好,他甯可受冤枉,也不會無端對你毀謗。這樣,你們之間的關系也有恢複的機會。
而與狡詐者結爲親友的話,對他有利的時候,他可能會幫助你,但是若觸犯到他的利益,他絕對不會幫你,甚至即使你幫過他,他此時也會恩將仇報,反而加害你。
我們周圍的人裏面有狡詐者,也有正直者。對于正直者,甯可跟他是仇怨,也要經常與他交往,而接觸那些狡詐者時,自己務必要小心謹慎。
直士正行護他人,情誼綿長如江河,
狡者交友爲私欲,雖予慈愛終成怨。
正直者以正行來盡力護持他人,與朋友之間的情深義長猶如江河一樣綿綿不斷。而狡詐者交友完全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表面上對你很關心,實際上抱有私人目的,雖然暫時予以慈愛,但最終會成怨仇。
我們平時交往人的過程中,首先應觀察對方是狡詐者還是正直者。如果是正直者,他會盡心盡力地幫助你,絕對不會喜新厭舊,縱然過了幾十年,你們的情誼也不會改變。如果是狡詐者,今天對這個好,明天對那個好,爲了獲得某些利益,他就對你特別特別熱情,又是請客,又是吃飯,但如果你沒有令他滿意,他馬上跟你反目成仇。
前段時間我在外面時,菩提學會裏的有些組長也在反映:“那個人脾氣不好也不要緊,稍微懶惰也不要緊,但是人一定要正直,如果不正直,讓他做很多事情,最後就搞亂了,非常麻煩。”真的是這樣。我們現在接觸的人比較多,所做的事情也很多,在這個過程中,只要人很正直,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他都會客觀公正地對待,即使他犯錯了,最後也會反省的,不管在私人面前也好,衆人面前也罷,自己都願意忏悔。世界上哪有沒有過失的人,有了忏悔,別人也會原諒的。但假如這個人的心都歪了,那不管他說什麼、做什麼,都不會趨入正道。
我們在學院商量事情時,最害怕不正直的人,這在法師當中也有,管家裏面也有,跟這種人商量特別麻煩,不管有什麼樣的真理,他都不會承認。所以,每個人應該觀察自己是壞人還是好人,這一點應該自己過秤,否則只是聽別人說,你也不一定承認、不一定相信。
總之,我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麥彭仁波切的這個教言非常殊勝,若學到了它的究竟意趣,在佛教方面生生世世都會打下穩固的基礎。
直士之前天喜聚,直士順利抵天界,
直士做事極穩妥,直士國王亦勝任。
在正直的人面前,護法諸天會自然集聚,即便沒有每天念護法或作供養,護持白法的護法神通過天眼觀察,也知道他的行爲符合正道,均會加以保護;他在很快的時間中,暫時獲得人天福報,究竟能往生清淨刹土;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非常穩妥,不管承諾什麼,都會認認真真對待,絕對不會敷衍了事,中間半途而廢;他即使當統治世界的國王,也完全可以勝任。(如果不正直,不要說國王,連當十個人的管家也很麻煩。五個人當作自己的人,五個人當作對立的人,分東西的時候,跟自己關系好的分得多一點,關系不好的就不分。處理一件事情也是這樣,做什麼事情都不公正。)
麥彭仁波切的哪一個教言都非常殊勝。講到正直的時候,好像除了正直以外,不需要任何功德;講到穩重的時候,好像除了穩重以外,不需要其他功德,沒有穩重的話,做人根本沒辦法。當然,如果學得很表面,可能一點感覺都沒有,因爲這個文字很簡單,你們每一個人,包括我們文殊學校的小孩子,都讀得來,也學得來。但是真正懂得它的意義,覺得這些教言非常了不起,在實際行動中盡心盡力地按照這個竅訣來做人,你們有沒有這樣呢?自己也不妨扪心自問。
我非常羨慕上師如意寶,在這個時代中,這麼多高僧大德雲集在他老人家座下,這種現象在藏傳佛教中不敢說沒有,但不是特別多。他老人家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關鍵是懂得這些道理,除了修習佛法的境界以外,尤其是做人方面非常圓滿,所以不論是什麼樣的人,都能被他老人家深深折服。
對我來說,跟上師比起來,自己確實非常慚愧,但從剛來學院到現在,我接觸了那麼多人,想不起來自己有包庇護短的情況。在學院的常住或聞思修行方面,很多人當面說我不公平,手都指到我的鼻子上了。也許他們有真實的理由,但我沒受過這些教育之前,在學校裏是維護關系比較好的人,也有各種各樣的習氣,可是學了這些以後,自己也是發願在即生當中,尤其是爲僧衆做事時,一定要憑良心和智慧公正處理,千萬不能偏袒。
有時候藏族喇嘛和漢族喇嘛吵架,就讓我處理。我憑自己的良心,以叁寶爲證,中間畫一條線。但處理完了以後,漢族喇嘛覺得:“他畢竟是個藏族人,肯定對我不公平。”然後在背後說很多很多話;藏族喇嘛認爲:“他畢竟是管這些漢族人的,肯定對我不公正。”在背後也說很多很多。不管別人怎麼說,只要我問心無愧就可以,寂天菩薩在《入行論》第八品中也講得很清楚,我們不可能滿足所有的衆生。所以,大家在有生之年應該做非常正直的人,這個功德在修行的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所謂正直之功德,一切德中最超勝,
清淨世規之精要,無須饒舌贊歎之。
所謂的正直,在一切功德中是最殊勝的。出家人的團體中,若有人做什麼都非常正直,人人都會佩服他;在社會團體中,如果某個領導特別正直,不管處理任何事情,不會偏右,也不會偏左,那大家會對他非常恭敬。正直是清淨世規的醍醐精要,所以全知麥彭仁波切說,他不必在此饒舌贊歎它。
在修行或生活中,我們完全能感受得到正直的重要性。誰若具足正直的美德,他的修行、做人等很多事情都會圓滿;誰不具足的話,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當然,這種困難並不是一般的困難,而是指良心上的譴責,這是無法彌補的。反之,自己良心上若過得去,那別人說什麼也無所謂。比如我處理一件事情時,別人說我不公平,但我若是以叁寶作證,良心上沒有任何虧欠,盡管自己智慧有限,在有超凡功德的人眼裏,不一定抉擇得特別准,然而自己畢竟沒有谄曲,無論別人怎麼說,心裏也會很舒服。
所以,大家做任何事情時,沒有必要偏向親人、朋友、領導或者高尚人。在曆史上,有些古人縱然受到生命危害,也沒有舍棄良心、舍棄正規,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以前也是一再強調,人格正直非常重要,假如人不正直,說話稍微做一點加工,什麼樣子都可以變。這相當于小孩做玩具一樣,我們以前做玩具時,把兩只牛角往上對著,就成了牦牛;平行朝後,就成了山羊;往外拐著,就是綿羊,方向稍微變一下,結果就會截然不同。同樣,有些人在說話時,對關系不太好的人,語言稍微變一下,那個人的過失就很嚴重;對關系比較好的人,也是稍微加工一下,大家就覺得他真的很好。雖然是一件事情,但如果心不正直,語言可以隨意加工。所以我們說話也好,做事情也好,應該憑自己的良心,以公平正直的功德作爲標准線,這樣才會非常圓滿!
第十節課
六、誓言堅定
何人事前所承諾,終無變更誓堅定,
若堅誓願獲自利,他衆亦信此人語。
真正有智慧的人,對自己在別人面前所承諾的事情,永遠也不會改變,立下的誓言非常堅定。
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講過,人的心態有叁種,一是他所承諾的始終不會變,猶如石頭上刻的文字,縱經種種侵蝕亦不會磨滅。幾年前,我看過自己很小的時候刻在石頭上的觀音心咒,至今將近二十年了,字迹還是非常清晰。同樣,有些人從小就承諾一件事情,一輩子也不會變,這是上等人。
而中等人,如果沒有外緣影響,誓言是不會變的,但若遇到一些違緣,很容易改變當初的承諾。如同在土裏寫文字,不可能輕易就消失,但若被大風吹、雨水淋,字迹馬上就模糊不現了。這些人的心態也是如此,本來自己學佛、做事還是比較穩定,可一旦遇到惡友的影響,原來的誓言馬上就變了。
下等人像是水中的花紋,此起彼伏,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不需要任何外緣,誓言隨便就舍棄了。今天承諾這個,明天承諾那個,之後一眨眼就變了,這是非常下等的人。
誓言堅定的人,可以獲得一切快樂利益、財富名聲,由于說的話具有可信度,衆人也會信任他。《釋迦牟尼佛廣傳》中講過,佛陀多生累劫前發誓利益天下無邊的一切衆生,之後在生生世世中,這個大願也沒有變過。我們在大的原則上也要這樣發誓,而且無論是外緣、內緣都不能摧毀這種誓言。誓言堅定的人,別人也會特別信任,平時在做事過程中,這些人非常可靠,衆人都很相信他的話;有些人誓言不堅定,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任何人也不敢相信他。所以在修行過程中,大家一定要誓言堅定。
以善觀察所承諾,壞劫之際亦不舍,
背棄誓願應生畏,違背國政尚不懼。
有智慧的人不會輕易答應一件事情,然而,一旦經過智慧詳詳細細觀察…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