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醍醐▪P45

  ..續本文上一頁禦北風的侵襲,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緊了。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那人漸漸覺得渾身暖和,繼而解開扣子,脫掉大衣。良言好比南風,粗語就像北風。愚者認爲做事情時,必須用粗暴的語言才能成功,而有智慧的人以婉轉的語言就能把事情處理得非常圓滿。

  當然,我說是會說,真正去做的話,恐怕很多道友會笑我的。但是笑我也無所謂,我按照高僧大德的教言宣講,並沒有說我百分之百能做得到。可是道理確確實實是這樣,我自己也有信心每天往好的方面發展,這種願望一直也沒有舍棄過。我有時候非常非常羨慕阿底峽尊者說的一句話:“恒常面帶笑容、以慈悲菩提心、遠離一切嗔怒、以公平正直來交談。”我再重複一遍,“恒常面帶笑容”,不要愁眉苦臉,讓人看了就不舒服。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業力吧,長著一臉忿怒相,再怎麼笑也沒辦法。(我看你們每個人現在都面帶笑容,好像特別慈悲一樣,如果時常都能這樣,那真的非常好。但等一會兒下課後,也許爲了一件小事就開始發怒,臉上的皺紋馬上積聚起來了。)然後是“以慈悲菩提心、遠離一切嗔怒、以公平正直來交談”。與別人交談時,不要摻雜自私自利的心、汙辱攻擊的語言,說這個過失、說那個過失,好像已經天下大亂了,一開口就讓人覺得不舒服。

  我們凡夫人應該有一種約束。不過以前不懂佛教的有些道友,現在好像懂一些了,不管做什麼事情自己都會注意,這真的是個進步。否則,肆無忌憚地說粗語,很可能會導致特別可怕的後果。曾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在喂雞的時候,鄰居的雞也跑過來搶食,他可能脾氣不太好,拿石頭把雞的腳砸斷了。鄰居看見後罵道:“哪個狗雜種敢砸我的雞?”兩人從破口大罵到大打出手,最後一人開槍打死了對方四個人。爲了一句粗話,竟然失去了四條寶貴生命。

  所以麥彭仁波切在《君規教言論·語言品》中說,世間上的友好與沖突,全是依靠語言而産生,假如說話不掌握竅訣,可能會釀成大錯。作爲一個修行人,若連基本的語言規範都不了解,那是值得慚愧的。尤其是學習大乘佛法者,一定要搞明白如何跟別人交流,並且杜絕說粗語的過失。

  戊叁、修學斷煩惱之理:

  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鏟除佛子行。

  衆生具有貪嗔癡等八萬四千煩惱,在分別念的誘導下,逐漸在相續中串習成熟,積習難改。因而,一定要執持不能忘記善法的正念、經常觀察叁門的正知之寶劍,一旦煩惱剛開始萌生,馬上用這種武器斬草除根,阻止它在相續中繼續蔓延,毀壞自他的善根。所以,立即鏟除一切煩惱,就是大乘佛子的行爲。

  一個凡夫人,沒有煩惱是不可能的,無論你是出家人、在家人,肯定都有貪心嗔心。其實這只是你不用竅訣而已,真正用竅訣的話,每一個煩惱都可以對治。以前成千上萬的修行人,都是通過對治煩惱而獲得了成就,涅熱巴格西說:“煩惱伺機出現時絕不能懈怠,要立即以對治消滅它。如果實在不能消滅,依靠供曼茶羅、忏悔罪業、祈禱上師本尊、觀想而誦猛咒,便可使之銷聲匿迹。”上師如意寶也常說:“凡夫人不犯戒律、不生煩惱是很難的,但如果有了猛厲的對治心,即使生起,時間也不會太長。若能時時祈禱根本上師、本尊、護法,縱然産生了天大煩惱,依靠諸佛菩薩不可思議的加持,也會馬上斷掉的。”《贊戒論》的後面還說,祈禱蓮花生大士,能夠遣除一切違緣。所以大家在修學過程中,遇到違緣的時候一定要對治。

  現在很多人不重視對治煩惱,天天希求表面上的神通神變,實際上這不是正法。仲敦巴尊者說過:“若成爲煩惱的對治則是正法,否則是非法。”正法與非法以能否對治煩惱來界限,不管是修什麼法、做什麼善事,關鍵看自己在對治煩惱方面有沒有起作用。如果起到了作用,那就是正法,一定要繼續修持。

  我們生起煩惱時,要像朗日塘巴尊者所說:“願我恒常觀自心,煩惱妄念初生時,毀壞自己他衆故,立即強行而斷除。”一旦發現自己生起特別可怕的煩惱,馬上要強行斷掉。以前藏漢有許多修行人,假如自己生起了猛烈煩惱,就不吃不喝,用種種方式來懲罰自己,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倘若沒有這樣,一旦煩惱在相續中串習下來,要改的話難如登天。不要說無始以來的煩惱,就算即生中兩人産生口角,過了幾年仍會耿耿于懷。

  習氣是很難以對治的,不僅是凡夫人,即便阿羅漢也不例外。曾有個阿羅漢五百世投生在高貴家族中,養成了傲慢的個性。有一天他來到恒河邊觀賞風景,恒河水神非常歡喜,連忙上來迎接,恭敬地說:“萬分榮幸,尊貴的阿羅漢您老人家來到恒河邊,參觀我們美麗的風景,歡迎光臨……”不等說完,阿羅漢打斷她的話:“你這個小奴仆,還不快快斷流,讓我過河!”水神氣得渾身顫抖:“普通人都不會這樣叫我,你一個阿羅漢,竟然如此汙辱我。”她立即跑到佛陀那裏去告狀。佛陀靜靜聽著,然後說:“你不要傷心,我叫他給你賠禮道歉。”說完便和水神一起來到恒河岸邊。

  聽了佛陀的教誨後,阿羅漢向水神道歉:“小奴仆,對不起。”水神更加氣憤了:“佛陀,您看,他還在罵我!”佛陀說:“沒辦法,他不是故意的,這是他累世的習氣。”可見習氣相當難斷,目犍連尊者也因前世當過猴子,證果後時常在僧衆中跳一跳,走路的威儀出一些問題。還有些阿羅漢,由于以前當過其他衆生,也會突然大聲呼喚等等。

  有些出家人在衆人前威儀非常如法,走路也好、說話也好,特別調柔,看起來都起信心,但若沒有上師、道友時,行爲也不一定是這樣。以前有一個道友,我每次看到他,不管是走路、說話,威儀相當如法,吃飯時好像嘴都不用動,慢慢慢慢就吞下去了。但有一次我偷看他時,他在屋子裏把衣服全部脫下來,一個人亂跳亂舞。所以,有些習氣真的很難改掉!

  戊四、修學以正知念而成辦他利:

  總之一切威儀中,觀心處于何狀態,

  相續具足正知念,成辦他利佛子行。

  總而言之,上述教言歸納起來,即佛子應于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晝夜六時觀察自心處于善、不善何種狀態,行爲到底如法、不如法。那用什麼來觀察呢?用正知正念。若不具足正知正念,自己在做什麼也不知道。很多人修行之所以不成功,關鍵在于沒有正知正念,因此寂天菩薩說:“合掌誠勸請,欲護自心者,致力恒守護,正念與正知。”他合掌誠摯地祈請十方修行人,時時刻刻用最大的力量來護持正知正念,假如失去了正知正念,那就如同毀壞了寶瓶一樣,灌多少甘露也無濟于事。

  打個比方說,我叫邁克爾的話,經常都要提醒自己:“邁克爾,你在做什麼?有什麼起心動念?今天爲什麼要出去?心會不會散亂?”時時對自己加以觀察,修行就會成功,否則隨心所欲、放任自流,隨便怎麼樣都可以,那真的很危險。

  叁藏十二部經論的教言,歸納起來就是時時護持自心、觀察相續,並要成辦利他事業。朗日塘巴格西說過:“大乘的所爲除了利益衆生之外,再沒有了,因此要披上利他的堅韌盔甲。”其他修行教言中也講過,一切威儀當以菩提心攝持,要將菩提心放在首位。

  在座諸位都已經發了菩提心,想守護她的話,務必具足正知正念,同時要幫助他人、不損害衆生。昨天我引用了一個教證說,涵蓋大乘之一法,就是觀察自己的過失和維護衆生。這是所有教證的總結,好比做數學題時最後得出結論一樣,前面所講的經論竅訣之精要,就是具足正知正念和利益他衆!

  戊五、善根回向圓滿菩提:

  如是勤修諸善根,爲除無邊衆生苦,

  皆以叁輪清淨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我們所積累的有漏、無漏一切善根,爲了遣除無邊衆生的苦惱,應以叁輪清淨的智慧回向無上菩提。

  衆生的痛苦並不是通過其他方式來遣除的,也不是要天天賺錢或者製造一些化學物。許多科學家絞盡腦汁,發明這個、創造那個,只不過是給衆生暫時提供一點方便而已,無法從根本上斷除他們的恐懼和痛苦。要想真正斷除無始以來的各種痛苦,必須要依靠智慧波羅蜜多,以清淨能回向、所回向、回向方式叁輪執著的智慧,爲利他而回向大菩提。

  當然,這樣的智慧,一般的凡夫無法證悟,但如果以利他心來回向,也照樣可以獲得這種功德。《入行論》雲:“直接或間接,所行唯利他,但爲有情利,回向大菩提。”所作所爲直接或間接利益衆生,以此心態進行回向,即可獲得無上佛果。

  這種回向的功德也非常大,遠遠超過任何一種形象善法,《無盡慧經》中說:“善根回向菩提,乃至菩提果之間不會窮盡。”這是爲什麼呢?佛經雲:“諸法依緣生,住于意樂上,何者發何願,定獲如是果。”一切善惡的劃分全部依賴于自己發心,無論在何地、發何願、作何回向,以諸佛菩薩的加持和自己的發心力,最後肯定會成就的。

  尤其《普賢行願品》,是彙入大菩提的金剛語,念誦它來回向,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無著菩薩在做任何善事的末尾,都以“文殊獅利猛勇智,普賢慧行亦複然……”作了廣大回向。我們回向時也應如此,假如時間比較充裕、各方面因緣具足,則要念《普賢行願品》等長的回向文;如果沒有條件的話,以簡單的金剛語作回向也可以。

  回向的時候應該想:“我今天所造的以此善爲主的叁世一切善根,全部回向給有情衆生。”回向,有賜給、給予之意,即把善根給予衆生,讓他們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而不是回向給爸爸媽媽升官發財。(你爸爸現在升官也老了,該退休了,回向也沒有什麼用了。)現在很多人回向的就是眼前利益,經常想自己不要生病。其實明天的《快樂之歌》中會講到,生病、不生病都應該很快樂。

  世間人的回向,跟大乘的回向完全不相同。大家學佛也不能太世間化了。許多大德講經時,害怕下面的人接受不了,就專門講符合他們口味的語言,這樣一來,不能以佛法度化他們,反而被他們度化了。因此方向不能搞錯,給他們正確指點之後,是大乘根基的一…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