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同。
或者,一個人扮演某一角色,在舞臺上盡心盡力地表演,而臺下有幾百人同時在觀看,實際在這幾百個觀衆中,有人認爲表演得惟妙惟肖,非常出色;有人感覺平平常常,不過如此;還有些人非常不喜歡,覺得他演得十分造作,不能打動人心,不論“同見”還是“不同見”,總之有個人已經表演過了。同理,地獄、餓鬼等所見雖然不同,但法界明分不能不存在,如果法界明分已經不存在,那一切皆應成爲虛空或者名言中也不應存在外境了。
對于這方面的問題,無志于研究則另當別論,沒有必要如此詳詳細細地分析,但如果真正想對甯瑪自宗全面了解,麥彭仁波切此處的文字雖然簡略,卻已經講述了非常甚深的道理。六道衆生所見雖然不同,實際來講,全部都是現空雙運的本性,是緣起顯現之明分,于凡夫分別念前可以說是法界光明分,因地獄所見屬于明分,否則無法見到鐵水,餓鬼所見也是明分……以分別心進行判斷時,應該承許爲法界明分,而實際它也是與空性無二無別的本性。
對于這樣一種現基必須承認,否則一切衆生的顯現也無法成立了,就如同觀賞戲劇一樣。
己二、否則諸法無從安立:
除此存在明分外,他處存在不可能,
是故若無此明分,一切不現如虛空。
自宗必須承許此法界明分,如果這一共同所見不存在,則于其他處根本找不到一個共同所見。《大幻化網》中引用《釋量論》的教證說:乃至佛果之間,此明分不能滅。榮索班智達說:現在形形色色的萬法並非無有現基,各自顯現之故,且具清淨與不清淨之故。意思是說,所有顯現應該存在一個現基,因一切萬法均會顯現,且顯現時各有不同,有清淨的也有不清淨的。
比如凡夫衆生所見均爲不清淨,而佛菩薩所見都是清淨的,不論清淨、不清淨,全部都有一個法界明分作爲顯現之本基。因此,除此明分以外,其他處根本不能存在一個共同所見,否則,若不存在一個共同所見的明分,則名言中的輪回因果、衆生的不同業感等全部都會像虛空一樣,根本無法安立。但衆生業感不同,各自面前都有不同的顯現,只是有些執爲善妙,有些執爲下劣。
確實衆生業感各不相同,對同一個人的感覺也有所不同,有些人認爲某人非常好,覺得若能與其共同生活,傾家蕩産也在所不惜;有些修不淨觀的瑜伽行者,見到這個人就會認爲其醜陋無比,最好盡快遠離。若存在共同所見的一個明分,不論好或不好都可以如是承許;若此共同所見的明分不存在,那世間形形色色、明明朗朗的一切萬法全部都成爲虛空一樣了。這一點不要說具有辨別能力的人類,即使牦牛等旁生也會承認的,牦牛對于面前顯現的草、水會去吃去喝,因此,名言中一點外境也不存在是絕對無法成立的。
如果存在共同所見之明分,那是以何種方式存在呢?從未學習過宗派、分別執著特別嚴重的凡夫角度而言,一切顯現皆不清淨,但實際與法界也是無離無合的。尤其實修密宗的修行人應該了知,一切萬法都是與法界明點無二無別的,但以業力所限,根本無法顯現清淨的一分,通過精進忏悔、積累資糧等消除業障,才會逐漸見到本圓壇城。
此處講到的觀點,麥彭仁波切主要以榮索班智達的《入大乘論》、《顯現立爲天尊》兩部論典作爲依據,其他宗派對于共不共所見這方面,根本沒有非常可靠有力的教證理證等依據。
己叁、衆生未了認之理由:
內外諸緣所障故,不能如實見真義,
如依魔術之咒語,木塊現爲馬與象。
凡夫衆生存在內外許多因緣作爲障礙,比如內在無始以來的無明爲遮障,外緣無有具相善知識攝受,自己的罪障未得以清淨,由于裏裏外外各種各樣的迷亂因緣,已經遮障了衆生本具之佛性,以此緣故,凡夫衆生根本無法見到萬法的真實本性,雖然諸法實相與凡夫衆生前的不清淨顯現一直無離無合而存在,但依靠種種業力習氣等因緣,已經完全被障蔽了。如同具眼翳者,雖然以各種方法對其解說海螺的本體實際是白色,但存在眼翳的緣故,其所見仍爲黃色。以名言中的這一比喻也可以說明,一切萬法的本體實際是現空雙運的,但凡夫衆生以內內外外的各種因緣障礙,根本無法如理如實見到萬法的本來實相。
魔術師依靠念誦咒語等,將木頭石塊變成大馬、大象等形象各異的景象,雖然木頭、石塊等本性上根本不存在幻馬幻象,但種種因緣聚合之後,這些迷亂現象也是可以出現的。同樣道理,凡夫衆生的阿賴耶上如同木頭、石塊等一樣的因緣具足時,外面必定會顯現迷亂現相;一旦將如木塊般的無明煩惱等因緣無余摧毀,所有的迷亂現相也會隨之消失得無影無蹤,全部變爲清淨的顯現。
己四、宣說彼義:
是故共同之所見,不能固定而安立。
因此,不能將共同所見固定爲某一者,尤其對于六道衆生而言,若偏于某一衆生而將其前顯現之法安立爲共同所見,則既無教證可以證實,也無理證能夠推斷,故而根本無法安立。
若共同所見爲光明一分,如此並未偏于某一方,因其屬于現空無二之明分,從地獄衆生乃至佛之間,共同所見就是這一明分,差別僅在于衆生未能如實了認,而佛已經現量見到了此法界明分。比如見到水時,人們雖將其執著爲水,但佛陀所見是與法界無二無別的光明分,這就是真正的淨見量,人們只是不能認識而已,如同幻化師所幻化的象馬,其實象馬根本不存在,但人們仍然執著其爲存在。
故而六道衆生的共同所見應該承許爲法界明分,除此光明所見以外,根本無有共同所見,即使存在其他的共同所見,依靠理證如理分析時,也是根本經不起任何觀察的。所謂的光明是否經得起觀察呢?不論以名言量還是勝義量,此光明分都可以如理存在。實際此明分即是如來藏的本面,其本體也是與空性無二無別、一味一體的,這樣的明分乃至佛果之間都可以顯現。
麥彭仁波切的這種分析方法非常殊勝,暫時名言中六道衆生所見不同,真正的一個共同所見是不存在的,比如地獄衆生所見之鐵水,除與其業感相同的衆生以外,其他衆生根本見不到,因此不能稱其爲共同所見。即使以共同業感均轉生爲人,仍然存在不同業力而使各人所見不盡相同,比如一塊金子,貪心較大者見到它,認爲非常有價值,對其貪執不舍;而貪心微弱者見之,覺得無所謂,貪執不是很大。或者,對叁寶有信心者,見到佛像會生起大歡喜心,而前世未積累資糧、不具善緣的人見到佛像,根本不生信心甚至會生起極大嗔恨心,雖然均已轉生爲人,但以業感不同也無有共同所見。
認識共同所見這一問題時,對于同見、不同見的分析還是很重要。總的來講,叁界六道一切衆生皆具足不清淨業感,地獄衆生所見的鐵水屬于一種顯現,餓鬼衆生也有一種膿血的顯現,從顯現角度應具足一個共同所見之明分,這一點可以將其稱爲暫時的共同所見。
究竟的共同所見是什麼呢?即現空雙運,一切萬法現空雙運的實相可稱爲共同所見。既然一切六道衆生的共同所見是現空雙運,那是不是所有衆生已經全部證悟了萬法實相呢?不會出現此種過失。雖然並未見到真正萬法的實相,但現空雙運的本體其實已經見到了,比如有眼翳者雖然沒有見到白色海螺,卻已經見到了海螺,而海螺的本性即是白色的;同樣,地獄衆生也好,餓鬼衆生也好,它們雖未見到萬法真正的實相,卻已無礙見到了現空雙運之顯現分,若對其繼續追究探察,必定會見到現空雙運的真正實相。
戊二(究竟無垢之自宗)分叁:一、總說現空雙運;二、分說等淨無二;叁、以不可思議之方式結尾。
己一(總說現空雙運)分二:一、真實建立自宗;二、遣除量非量不合理之爭論。
庚一、真實建立自宗:
自宗不墮現與空,本基一切均不成,
任何顯現平等故,一法亦可現種種。
究竟合理的無垢自宗又是如何安立的呢?應承許爲不墮于現空任何一邊。
如此宣說時,與前文所說共同所見爲法界明分會不會出現矛盾呢?並不矛盾。暫時來講,六道衆生面前的顯現無欺存在,從這一角度,凡夫衆生只能見到現分而見不到空分;究竟而言,所謂的共同所見即不能墮于現也不應墮于空,單單的空或者現任何一者根本不能作爲共同所見。
也就是說,一切萬法本來之基,即水、膿等的真正本體不成爲現也不是空,真正實質性的一個法根本無處尋覓。一切萬法的顯現實際與空性無二無別,與法界本性毫無二致,故而一法亦可顯現多種多樣,比如人類共同見到的水,有人欲以此水解渴,有人欲以此水作清潔,有人對此水厭惡非常……不同人對同樣的水産生的感覺各不相同;或者,同一碗水,有見其爲甘露、住處、虛空、佛母等形色各異的不同顯現。
釋迦牟尼佛說:凡夫衆生的眼耳鼻舌身不是正量。就像人所見之水,餓鬼見爲膿血、天人見爲甘露等等,有許許多多不同的顯現,因而一個法的本體並不存在一種實質;若一法實有不空而存在,則只能顯現這一者,再不能顯現其他,但萬法本體爲空性之故,可以顯現種種不同。
故于此建立究竟自宗時,現空無二可以承許爲共同所見,但它也並非實有存在。麥彭仁波切在《叁本性論》中說:此等要點必須依靠大圓滿境界方可無礙了達。因此,通過中觀等推理的方式,想要真正通達現空雙運的殊勝要義是非常困難的。
有人懷疑說:所謂的現空無二,六道衆生根本無法見到,那爲何將其作爲共同所見呢?
或許許多人都會對此産生疑問,比如人們共同見到了水,可以將水稱爲共同所見,但此人見水、彼人不見水,則不能稱爲共同所見。同理,所謂的現空雙運,地獄、餓鬼等根本見不到,怎麼能稱之爲共同所見呢?
當然,衆生于迷亂階段確實無法見到現空無二,但人們正現見水的同時,此水的本性即是現空無二;餓鬼正見之膿血的本性也是現空無二。從本性角度來講,一切萬法都是現空無別、一味一體的,就如海螺之喻,具眼翳者見爲黃色,無眼翳者見爲白色,無論如…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