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上冊▪P31

  ..續本文上一頁存在,此時通過道理、依靠勝觀智慧進行抉擇所得出的定解十分穩固,斷除各種煩惱也將輕而易舉。而對于“我”等任何法都不執著,唯一靜下來,這僅僅是暫時的寂止,相續中真正的我執並未斷根,對于減輕我執也無有絲毫作用,故于最初即舍棄觀察十分不合理。

  修行人應依理觀察,了知所謂的“我”僅是一種迷亂現象,從教理上了知此迷亂現象也並不存在,將其抉擇爲空性,于此基礎上繼續修持,必定會減少我執,增長智慧。如若不然,個別人認爲只要心能安住下來,就是一種非常好的修行境界,其實這時只是將所有煩惱分別念壓製在阿賴耶當中,在這種情況下,如小乘所講之外緣具足,則心與心所中的隨眠煩惱決定會以所緣與相應的方式得以增長。因此,不觀察而修雖然有可能獲得欲界一心,在此基礎上繼續修持可以得到四無色界等禅定之心,但這僅僅是一種寂止,並未解脫叁有輪回。

  修持大圓滿、大中觀,最殊勝穩妥的途徑即依靠顯宗密宗所宣說之教理深入細致地觀察,對人我、法我以理了知爲除現空雙運以外根本不是像凡夫人所想象那樣真實存在,外境山河大地以及內心貪嗔癡等所有分別念皆不存在,獲得此種定解並于其中自然安住,才能夠真正對治並徹底斷除自相續的煩惱,故說定解十分重要,否則,舍棄解脫的真實正道——如明目般之定解,也就根本無法遣除相續中的一切煩惱障礙,如此又何談解脫輪回、成就佛果!

  有些人到學院以後,通過中觀、大圓滿等法門反反複複詳詳細細地觀察,最後真正了知所謂的“我執”並不存在,並非依靠他人言語産生的相似信仰,而是依靠自己的理智如理抉擇之後獲得的真實定解,此時對于自相續的煩惱不僅可以壓製,而且能夠從根本上斷除。而有些修行人無有善知識引導,直接安住,但即使如無色界般長劫安住,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許多在山中閉關五六年、七八年的修行人,除吃飯外不起任何分別念,但再次回到城市遇到自己喜愛或者嗔恨的對境時,煩惱十分有可能會如未除根之雜草般再次生起,因其所安住之禅定只能將煩惱控製在某一範圍之內,並未斷除其種子,如此一來,遇到外境時,煩惱必然會隨緣而起。反之,若能夠于靜處真實修持,真正依靠智慧、運用各種方法觀察——外境並不存在、自心並不存在,徹底了認外境以及耽著外境之心識僅爲顛倒分別,最後依靠世俗觀察力安住于勝義之境界,運用世俗與勝義或現空雙運之妙力,徹底斷除相續中耽執對境之種子,這樣即使在寂靜處僅僅修持了短暫的一段時間,但返回城市遇到貪嗔之境時,也不會生起任何煩惱,就如《佛子行》中所說:“逢遇悅意對境時,視如夏季之彩虹,雖顯美妙然無實。”了知一切萬法皆如幻如夢,不會對其生起任何貪嗔之分別念。

  觀察修確實非常重要,若未作觀察,遠離定解之明目,則自相續中的煩惱障礙絕對無法斷除。這裏也並非反對坐禅,真正具足勝觀和寂止的禅定是非常令人隨喜的,諸多經論中都講到于刹那間坐禅也具有廣大無邊之功德,但不具定解僅僅無念安住的禅定,根本無法遣除相續中的顛倒障礙,如此一來,不要說聲聞羅漢的解脫,普通修行人的境界也很難獲得。因此希望諸位還是通過中觀等各種理論以及大圓滿的多種觀察方法如理抉擇,這一點非常重要。

  若未了知法自性,又能修行何法也?

  庸俗妄念修何用?如同盲人入道中。

  從密法角度來講,自心本來是離一切戲論之空性,對此若未真實通達,僅僅如如不動地安住,無有任何執著,那麼請問:“你所修的究竟是什麼?”沒有通達萬法本體皆無實質,僅是傻傻地坐在那裏發呆有什麼意義?如此修行與外道修法有何差別?外道對所承許之宗派義根本未能産生定解,他們並未依靠種種理證觀察做出真實抉擇,唯一能夠做的即是百般強調:“我們的前輩祖師如是宣說的,所以應該這樣承認。”這屬于遍計無明,是依靠他人分別念妄言假立的,完全不符合實際道理。真正的禅定千萬不要類同于外道,否則,相續中絲毫定解也不具足,那你安住的究竟是怎樣一種境界?若說是現空雙運的境界,那空是如何空的?明明認爲柱子、瓶子等一切萬法存在,卻強製性地觀其爲空性,這無異于以魚驅蠅、以骨去蟻,依靠如此相違之舉,對于你等所希求之目標又怎能獲得成功?實在是癡心妄想。

  因此說,對庸俗妄念即便勤加修習也根本一無是處,對萬法本性爲空或現空雙運這一點,自己沒有産生任何定解,反而將諸法觀爲“明”、“空”,如此觀法,真正來講,若運用分別念則僅是第六意識而已,未用分別念也只是阿賴耶之識,完全未能超出阿賴耶之範疇。如是修行百無一用,如同雙目失明的盲人入于險道一般,既無正確目標也不具足明亮雙目,即使努力前行,終究也只會使自身陷于絕境、難以逆轉,同樣,如若舍棄如珍寶般了知一切萬法爲現空雙運的定解,其修行亦如炊沙煮飯般,根本無法成功。

  麥彭仁波切在所有教藏中均將定解比喻如雙目一般,異常珍貴,如若失去定解,即如盲人入道,其修行必定會敗于旋踵之間。所以定解在修行過程中千萬不要舍棄,一旦失去定解,即使精進地坐禅,也僅僅是修持妄念,如此無有絲毫用處!以修持人身難得爲例,首先對八無暇 應産生定解,經過百般觀察思維之後,得出“沒轉生到旁生中,是多麼幸運啊”的一種堅定定解,之後安住其中如理修持;如果此種定解根本不具足,然後說:“既然上師說應該修行,那就閉著眼睛安住吧……”這就是盲人入道,此種不具定解的盲目修行是絕對行不通的。

  定解的範圍相當廣,從勝義角度,現空無二無可言說的境界可以稱爲定解;世俗而言,對人身難得、壽命無常有一種堅定不移的見解,也屬于一種定解。不論何種定解,對修行來講都非常重要,僅僅依靠自己的分別念修持根本不可靠,因此首先對高僧大德所講金剛語之本義了達無礙,真正生起定解後繼續串習修持,如此修行才能夠事半功倍。

  無始迷亂之習氣,顛倒執著自性者,

  未百般以方便理,精勤觀察難證悟。

  衆生相續中無始以來所積累的煩惱習氣、顛倒執著相當嚴重,如若沒有依靠成千上萬的理證,如中觀的各種觀察方法、密宗積累資糧忏除罪障等方便方法,不具足此種智慧理門、方便力量的話,即使精進努力修持,對本來清淨的實相意義仍然難以證悟。

  對極其利根者來說,稍稍安住即可獲得證悟,上師僅對其宣講少許修法就立刻了悟心之實相,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可類似現象實在是少之又少。衆生無始以來的煩惱分別念非常深厚,“常、樂、我、淨”四種顛倒的力量也異常旺盛,對于無明煩惱進行對治的力量必須長期堅持不懈,否則稍一松懈即會功敗垂成。先不說無始以來,即使即生中的習氣也是難以改掉的,如藏地人喜歡吃糌粑,馬上讓他換另一種口味極其困難;或者漢地,甘肅人喜歡吃面塊,一天沒吃都會覺得少了些什麼,那邊賣米的特別少,讓他們立刻改吃糌粑恐怕也難乎其難。即使幾十年串習的飲食習慣尚且如此難以改變,那衆生在無邊無際的輪回大海中,對自己的四種顛倒執著經過無始時的串習,除非特別有緣、極其利根者以外,想要立刻改變絕對不會輕易成功的。

  佛經中說:“空性寂滅無生法,不知衆生漂叁有,大悲佛陀以方便,百般理智而攝受。”空性寂滅是無生之法,但不了知這一道理的無邊衆生始終漂泊于輪回叁有之中,大慈大悲的佛陀以悲眼觀視,不忍彼等于此中不斷流轉感覺痛苦,故而依靠各種各樣的方便方法、成千上萬依理抉擇的智慧攝受此等衆生。凡夫衆生相續中的顛倒分別念非常猖狂,有些人說:“我都坐兩天禅了,但昨晚還是夢到我的媽媽……”他以爲修行就像吃飯一樣容易,但這種想法是非常不合理的,對于煩惱,必須長時間依靠各種各樣的觀察方法抉擇對治,比如背誦、辯論,在聞思方面應該下工夫、花時間,不要産生厭煩心。有些人覺得“背也背不下來、看也看不懂,還是不背了、不看了……”,實際上,雖然不懂,但只要盡心盡力地思維,所花的時間、所下的功夫就決定不會白費,對于自己難得的人身也會問心無愧,否則將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瑣事上的確非常可惜,沒有任何意義。

  因此,即生中只要在聞思修行上精進努力,不管修行成功與否,都不是在浪費時間,對自相續決定會産生非常巨大的利益。如同特別饑餓時只吃一口兩口不會馬上起作用一樣,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非常嚴重,短時間內起到顯著效果也十分困難。五十萬加行的數量爲什麼如此之多?因爲需要百般的方便力進行對治。必須長年累月聞思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因爲唯一通過精進的觀察、修持方能獲得證悟,否則離一切戲論的本義不會輕易現前。究其根本,如若未通過各種方法將執著遣除,智慧就無法顯現,因智慧光明與執著的黑暗絕對不會並存的緣故。

  庚二、敘彼理由:

  因爲耽著迷亂相,與見真義相違故,

  串習世間黑暗中,難獲真如之光明。

  相續中貪嗔癡的迷亂相與見到萬法本性的真如智慧,這二者是直接相違的。因明中相違可以分兩種,即外境中水與火般的相違,以及自相續中煩惱與智慧的相違。自相續中,智慧與煩惱不會同時存在,一者存在時另一者必須遣除。

  在無始以來四種顛倒長期串習的無明黑暗之中,很難獲得真正了達一切諸法的智慧光明,因光明與癡暗絕對不會同時並存,一旦相續中産生無我智慧之時,我執的黑暗自然而然也會無余遣除。如同叁十日無法顯現月光一樣,相續中煩惱等各種實執如是猖獗之此時,證悟決定不會存在,故此大家一定要想方設法使無我的日光照射在自相續的廣闊虛空當中,這時所謂的我執和貪嗔癡的煩惱黑暗必定會自然驅散。

  很多修行人經常問:“我是不是已經證悟了?”其實不用問其他人,只要看一看自相續的煩惱就一清二楚了,如果煩惱與以前相比無有絲毫改變,甚至更加旺盛,那即使…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