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慧寶燈▪P16

  ..續本文上一頁緣起支又可歸納爲惑、業、苦叁道:無明、愛、取爲叁惑道;行、有兩支屬二業道;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是七苦道。由惑而造業,有業則感果。于受苦期間又生惑,生惑而造業,造業又受苦,如此周而複始、永無窮盡。如果不修行,則永遠在這錯綜複雜、無始無終的惑、業、苦的生命之流中輪轉不息、不得解脫。

  十二緣起的道理告訴我們,生死輪轉的最主要由來就是無明。順觀十二因緣,就能通達一切衆生依此十二因緣而在六道中輪轉不息的原因,但如果只知道流轉的原因,而不通曉解脫的方法,還是沒有用處,所以必須逆觀十二緣起支,也即緣起還滅。緣覺阿羅漢就是通過逆觀十二因緣,從而明白生死之根源,之後發心修道終證緣覺果位的。

  雖然十二緣起在名言中存在,誰也否認不了;但在勝義中觀察時,則都不存在。

  所謂的無明,就是對萬法真相沒有了解的一種能取。從它的本體、因緣、去處等方面進行觀察的時候,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十二緣起也是幻化所顯,性空本無。無明當體是空,非爲真有。既然是空,又怎麼滅呢?何須將其滅盡呢?無明無可滅,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無明等我們去滅,所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兩個字省略了中間的十緣起支。最後說“無老死、亦無老死盡”,諸法本空,根本沒有老死。既然沒有老死,又有什麼“盡”可言呢?這樣就破除了十二緣起支的流轉和還滅。

  一些竅訣書中這樣講:就像用明燈來遣除黑暗,但黑暗實際上是無來無去的。黑暗的本體本來就不存在,如果它的本體存在,就沒辦法去除。同理,無明的本體也實際上是不生不滅的(當然,如何通達無明的本體不存在,各教各派都有不同的竅訣)。

  爲什麼要講《心經》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破我執。如果真正能破除我執,那麼,輪回的根本——無明就被破除了;如果無明被破除,也就破除了十二緣起支的來源;來源如果不存在,則輪回之門就被封上了。正因爲名言中有各種迷亂顯現,所以,破我執是非常重要的。

  禅宗中曾流傳過一個破竈墮和尚的公案:有一個中陰身(也有人說是一個魔鬼),一心想害衆生。有一次,他在路上看見一個倒塌的竈,就把自己的神識融入其中變成了這個破竈(如同孤獨地獄的衆生一樣依附在外境的無情物上)。當人們用一些血、肉等不清淨的血腥物來供養它時,它就隨順人們,盡量幫助這些人,結果,整個村子的人都將這個竈神奉若神靈,很多人整天對這個破竈作血肉供養。

  後來,慧安國師的弟子路過這裏時,用神通發現了它,他一方面覺得這個竈神讓人們對它行血肉供養非常不好,另一方面也覺得這個竈神非常可憐,就用禅杖在竈上敲了叁遍,以提醒竈神。誰知敲叁遍以後,卻沒有起到作用,他就以空性見解對它進行製止(就像密法中所講的降伏)說:你不應該把這個竈執著爲是自己,因爲這個竈是由各種泥土、小石子等組成的,你不應該這樣。之後,禅師就安住在空性見解中又敲了叁遍破竈,叁遍之後,竈轟然倒塌。從此以後,這個地方再沒有這樣的竈神了。

  後來,在禅師面前出現一個天人,畢恭畢敬地對禅師說:因爲業力非常深重,我原來把那個竈執著爲是自己,結果害了無數衆生,後來通過您的加持和法力,使我獲得了善趣的身體,轉生到天界中去,不用再受痛苦了,所以非常感謝您!

  這個公案說明,無明的來源,實際上就是薩迦耶見——我和我所執,如果沒有通達《心經》這樣的般若法門,或者是沒有通達中觀法門,這個“我”和“我所執”是永遠也破不了的。雖然我們不像鬼神一樣將外面的竈執著爲“我”,但我們會將自己這個五蘊的聚合物,也即五蘊的這個“竈”執著爲“我”,根本上也沒有很大的差別。我們應該隨時觀察自己的分別念,觀察“我”到底是什麼樣的,究竟有沒有一個“我”或者“我所”,以此來破除無明,這是很重要的。

  天臺宗也有“破一分無明,增一分法身”的教言,我覺得這個教言很殊勝,但海外有些法師在講《六祖壇經》的時候,就不太承認,說:天臺宗說“破一分無明,增一分法身”,哪裏有什麼無明紛紛被破掉,然後法身紛紛地顯現啊?無明破完就破完了,什麼都沒有了,哪裏有什麼法身的增長?

  我覺得這個說法不一定對。不管任何一個法,如果你真的想要理解清楚,對方的宗派你必須要了解,如果只知道對方宗派中的一、兩段話,或其中的一、兩句言詞,這可能不足以真正了解對方宗派的觀點。

  所謂“破一分無明,增一分法身”,並不是說無明有很多很多,全部排著隊,然後破除一個無明,或是打死一個無明,馬上就變成一個法身。無論衆生相續中有多少個我執,多少個分別念,全部都是一種無明的體現。在自己起心動念的時候,如果每一次都能認識到這是無明在作怪,並能認識到它的本體的話,相續中的智慧就會增長,所以就“增一分法身”。

  以前上師如意寶經常在課堂上引用一個阿底峽尊者的言教:“如果一天出現一百個分別念,也就是出現了一百個法身智慧”這段話的意思也是這樣。

  在天臺宗智正大師所傳下來的竅訣中,有很多甚深的見解,現在有些不明就裏的人隨隨便便去破斥,是不明智的輕率之舉。如果能破的教理真正存在,這些竅訣也有誤人之嫌,當然也可以破。不過我認爲,在佛教內部,如果沒有必要,就不必特意地去推翻一些很清淨的宗派。比如,如果藏傳佛教的薩迦派和格魯派天天爭論,對一些真正明白教理的人來說,倒不會因此而起貪心或嗔心,但初學者或不明事理的人,就可能會被引入邪道。所以,破除無明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無明被破除,則觀待無明而産生的無明的滅盡也就被破除了,就像“我”如果不存在,則“無我”也不會存在,因爲“無我”是依靠“我”而産生的一樣;依此類推,無明的滅盡不存在,則最後直至“老死”和“老死”的滅盡也不存在。這樣一來,所謂十二緣起的流轉與還滅全部處于法性空性中,都是不存在的。

  己五、(抉擇四谛爲空性):

  無苦集滅道。

  苦集滅道,也即苦谛、集谛、滅谛、道谛四谛,也叫四聖谛。“谛”的意思,是指真實無虛。

  名言中的苦集滅道,大家應該清楚,釋迦牟尼佛在一轉*輪中,主要就是宣說四谛法門。首先我們知道,叁界輪回都是痛苦的,這叫了知苦谛;這個痛苦的來源是什麼呢?就是集谛,也就是業和煩惱。苦谛和集谛,是輪回的因和果,苦谛是輪回的果,集谛是輪回的因。後面的滅谛和道谛,又包括在涅槃中,滅谛是涅槃的果,道谛是涅槃的因。

  爲什麼苦谛是輪回的果呢?因爲所有的衆生都處于痛苦中,苦苦、變苦和行苦無時無刻不在摧殘著衆生。所謂苦苦,是指身心受到猛厲煎熬,衆苦交聚、苦上加苦、雪上加霜、痛不欲生的痛苦。比如地獄、餓鬼、旁生叁惡道所受的苦;變苦是失去快樂後所感受到的,樂極生悲、喜筵終散、官場失意、家庭失和等痛苦。比如,欲界天人雖然比人間快樂得多,但這種幸福終有盡期,誰都免不了死墮之苦,這就是變苦;行苦是指諸行無常、遷流不息,沒有前面的幸福,就沒有後面的痛苦的無常之苦。

  欲界衆生叁苦俱全,色界有變、行二苦,無色界一般只有行苦。

  按照另一種說法:苦苦是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旁生道所受之苦;變苦是欲界六天及色界天人所受之苦;行苦是無色界天人所受之苦。

  欲界衆生有欲界的痛苦,色界衆生有色界的痛苦,無色界衆生有無色界的痛苦。苦苦、變苦、行苦這叁大苦逼迫著衆生。上師如意寶經常引用的一個五世達賴的祈禱文中,也有“叁界橫遭叁苦迫”的句子。

  不要說其他五道的痛苦,單單是人類的痛苦,也是令人觸目驚心的。自有人類以來,戰爭、瘟疫、饑馑就不曾間斷,一場天災,一次戰爭,可以奪去無數的生命。只要流落于輪回,就免不了各種苦難的侵害。

  這些痛苦的來源是什麼呢?是因爲我們相續中有無明與煩惱,所以在前世造了各種各樣的業,業與煩惱,就是痛苦的根源。

  苦谛的來源,就是集谛——業與煩惱。要斷除集谛,必須依靠智慧。按照小乘的觀點,輪回的痛苦最後肯定可以滅除,痛苦的滅除,就叫滅谛。但滅谛不可能無緣無故而來,必須依靠修道,所以,滅谛的因,也就是道谛。

  斷除煩惱的方法多種多樣,淨土宗以一心念佛的方式來修持道谛;密宗依靠上師的竅訣來認識心的本來面目,從而斷除一切煩惱;禅宗有一種方法,是參話頭,比如上師問弟子:“念佛的是誰啊”等等,以這樣的方式來觀修、安住,這就是所謂的頓悟法門。雖然大乘有大乘的竅訣,小乘有小乘的竅訣,但不管什麼樣的竅訣,都有它不同的殊勝之處,都是度化某種根基衆生的方便,殊途同歸,所有的目的,就是要斷除叁界輪回中的痛苦,最後現前滅谛。

  然而,所有這些,都只是名言中的顯現。在我們的現相、名相中,應該有這樣的取舍;在勝義中對道谛、苦谛等等的本體進行一一觀察時,就根本不可能找到。

  比如,苦與樂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何謂苦,何謂樂呢?這些都是因每個人的身心感受而産生的妄想。如果符合自己的習氣,滿足了自己的欲望,就認爲是快樂;如果不符合自己的習氣,沒有滿足自己的欲望,則被認爲是苦,所以,苦與樂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東西。

  在《中論》的第二十四品中,將四谛抉擇得特別廣。在座的很多道友都聽過《俱舍論》,也聽過《中論》,所以講起來一點也不困難,一看表情就知道:講名言谛時,大家都進入了《俱舍論》的世界,知道名言中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等都是存在的;而一講空性時,大家又全部進入了《中論》的境界,都處于離一切戲論的境界中,好像真的已經融入龍猛菩薩的懷抱裏了。

  但如果在從來沒有聽過《中論》、《俱舍論》的人前講十二緣起等等,大家都會很茫然。現在很多法師在以通俗的語言來弘佛利生,這當然很重要,但佛法本來就有很多專用名詞。每個專用名詞,有它甚…

《智慧寶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正法醍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