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都記載得很清楚。1990年法王去印度的時候也朝拜了佛陀涅槃的聖地,那裏有錫金的施主造的一尊釋迦牟尼佛的涅槃像。當時可能是下午六七點鍾,太陽已接近了西山,上師流著眼淚說:“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爲衆生帶來了如是的快樂,最終也顯示了涅槃……”
那佛陀滅度以後到底存不存在呢?佛滅度以後,不是有實也不是無實,不是有實與無實二俱也不是非有非無雙非,而是離一切戲論的。
醜二、(破佛陀住世之四邊):
如來現在時,不言有與無,
亦不言有無,非有及非無。
如來住世時不能說有實與無實,也不能說有無二俱與非有非無。
有人認爲: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鹿野苑、靈鹫山、廣嚴城等地轉了顯宗*輪,在米積塔等處轉了密乘*輪,所以應該說釋迦牟尼佛在住世期間存在。
破曰:涅槃離開一切戲論的緣故,不能說住世者釋迦牟尼佛以有實、無實、有無兼具或非有非無的方式存在。當然,如果在名言中也否認佛陀來過這個世界,那就是對曆史的踐踏,有智慧的人都不會這樣說。但是在講到勝義時,完全可以說住世的佛陀也是離開四邊的。
子二、(以此所成立之義)分二:一、成立輪涅無二;二、成立無記見不合理。
醜一、(成立輪涅無二)分二:一、宣說輪涅無二;二、宣說輪涅無二之理。
寅一、(宣說輪涅無二):
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
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
涅槃與世間沒有少許分別,世間與涅槃也沒有少許分別。
“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涅槃和世間無二無別。《觀如來品》雲:“如來所有性,即是世間性,如來無有性,世間亦無性。”如來與世間平等,所以如來所證的涅槃也與世間完全平等,沒有少許差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反過來講,世間也和寂滅涅槃沒有少許差別。
佛經雲:“諸比丘,生老死之輪回無始無終。”意思是輪回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雖然在未經觀察的時候,一切衆生都有生死流轉;但在勝義中,輪回沒有前際也沒有後際,其本體是離一切戲論的,和涅槃沒有少許差別。《定解寶燈論》雲:“輪回以及涅槃法,其實無有賢與劣,證悟等性無賢劣,即是善妙之定解。”
曾經有道友問:“心最初是怎麼産生的?”我回答說:“就像虛空中忽然顯現的雲霧一樣……”很多大乘經論中都說,非理作意等虛妄分別心是忽然顯現的客塵法,就像天空中忽然出現的烏雲一樣。這些教言的意義很深,大家應該認真思維。按因明的觀點,心無始以來就存在,《量理寶藏論》雲:“心不觀待他因故,依因前際無始成。”意思是,剛剛生起的心(有法),是以近取因的前心作爲前提(立宗),除自己前面的同類以外不觀待他因之故(因),如同現在的識(比喻)。也就是說,以同類因的推理方式來觀察能證實心的前際無始。
大家在輪回中流轉了這麼久,值遇佛法時應當珍惜修行的時間。昨天有一位老喇嘛,中午還跟大家一起吃飯,下午一點半的念經他也參加了,念經以後他還超度了一些死人,超度以後他就回家在床上顯示圓寂了。當然,以這種方式圓寂還是很快樂的,沒有什麼痛苦。但他先給別人超度,不久自己又成了超度的對象,這充分說明了無常的道理。華智仁波切說過:超度別人的人過一會就可能會成爲被超度者。所以,大家什麼時候也不要忘了無常,這非常重要。
寅二、(宣說輪涅無二之理):
涅槃之實際,即爲世間際。
如是二際者,無毫厘差別。
涅槃的真實邊際就是世間的真實邊際,如是二者的邊際沒有毫厘差別。
“涅槃之實際”,即涅槃的實相。涅槃的究竟實相就是世間的實相;反過來說,世間的究竟實相就是涅槃的實際。兩者沒有毫厘的差別。因此,從實相上講,現在所見所聞的一切萬法實際上就是涅槃。比如,有眼翳者看見的黃色海螺實際上就是白色的海螺。再比如,國王的太子變成了乞丐,後來太子當了國王,國王就是原來的乞丐。同樣,凡夫人所見的一切現象的本體就是涅槃——究竟清淨之實相。《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記載了一則公案:“舍利子見此佛刹爲不清淨,而具髻梵天見爲清淨,彼二辯論時,佛陀示現此刹均現清淨,使皆見之,佛即言:“吾刹恒時如此清淨,然汝等未見矣。””可見,萬法本來是清淨的,只不過以分別念染汙故無法通達,輪回和涅槃也沒有絲毫差別,只是被習氣障住的緣故不能認識。從顯宗的觀點來講,世間本來是離一切戲論的。從密宗的觀點來講,世間與五佛、五佛母無有任何差別,有些竅訣書說:五毒的本體就是五種清淨智慧。
這個頌詞的意義進一步深入就和密宗的輪涅無二、等淨無二的教言很接近。因此,密宗的見解實際上在顯宗中也有說明,只不過是以比較隱含的方式說明的。大家應該明白,其實顯宗和密宗在究竟的觀點上是互相圓融的,無有任何矛盾。
在解釋完這個頌詞之後,全知麥彭仁波切在《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中唱起了證悟緣起空性的金剛道歌:“诶瑪啊拉拉!稀有精彩心甚喜!現有悉皆爲空無,卻生輪涅種種相。因空性故其邊際,始終了然不可得。有無現空平等性,文殊金剛阿字形,自龍猛王喉間傳,融入我心之當下,頌出無現水月咒:嗡耶達瑪黑德抓巴瓦黑頓得堪達塔噶多哈亞挖達,得堪雜喲讷若達诶望巴德瑪哈夏瑪呢耶索哈。空無法性自性故,諸現悉皆爲緣起。以緣起故無欺惑,稱爲緣起勝叁寶。以此勝見谛實語,則可吞沒虛空界,且願龍猛文殊尊,恒常生起歡喜心。”
我想,在座的道友聞思了《中觀根本慧論》以後應該會生起一些前所未有的境界,這正是令傳承上師和諸佛菩薩生歡喜的根本因。一般來說,想通過聞思中觀在相續中生起一些空性的境界並不容易,一定要輔以信心祈禱才能獲得。所以,對中觀有信心的道友在聞思的過程中應該再再祈禱傳承上師,這樣自相續中才能真實生起緣起空性的見解。
這兩個頌詞已經宣說了輪涅無二的道理,這在《定解寶燈論》中是以竅訣的方式宣說的。
緣起空性的確是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佛法的精華。多識活佛也這樣說:在佛陀所說的道理當中,精華中的醍醐就是緣起空性法門。我們現在能遇到這麼殊勝的法門是極難得的,因爲對它生起少許的信心或合理的懷疑都能斷除輪回的根本。雖然善惡因果唯有佛陀的佛眼才能照見,但通過教證以及傳承上師們的教言可以知道,聽一堂課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聽課在這個世界上並不稀有,各大院校千千萬萬的人都在聽課,但能聽聞《中觀根本慧論》卻需要多生累劫積累資糧,沒有資糧根本聽不到中觀法門,即使聽到了能理解也非常困難。末法時代,一般的凡夫人修學佛法很難沒有身體的疾病、內心的惡分別念等重重違緣,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大家應當對有機會聽聞此法門感到無比幸運。
醜二、(成立無記見不合理)分二:一、宣說無記見;二、破斥無記見。
寅一、(宣說無記見):
滅後有無等,有邊等常等,
諸見依涅槃,未來過去世。
如來滅度後有無等四邊,世間是有無等四邊,世間是常無常等四邊,以及身體與壽命是一體還是異體,這些見分別依涅槃、未來世和過去世而安立。
頌詞中講到的十四種無記法,前文已多次提及過。在釋迦牟尼佛尚未出世的時候,印度等地有許多外道,這些外道所持的見解不離常斷二見,廣分則有六十二種或叁百六十種之多 。外道論師始終耽著器情世間是有邊、無邊……如來出世以後,外道即以十四種法問于佛陀。佛陀徹底了達一切衆生的根基,知道不論作何種回答外道都會落入戲論,所以默而不答,以佛陀未作回答故稱爲十四種無記法。
十四種無記見是:如來滅度以後是有、無、有無二俱還是二者皆非;世間是有邊、無邊、有無二俱還是二者皆非;世間是常、無常、常無常二俱還是二者皆非;身體和生命是一體還是異體 。如來滅後的四種見是依涅槃生起的;世間是有邊無邊等四種見是依于未來世生起的;器情世間是常無常等四種見是依于過去世而提出的。
其實,從諸法的本體而言,十四種見都不成立,因爲一切萬法都是空性的,如果在空性中可以成立這些邊戲,那麼石女的兒子也可以說是有邊、是無邊……但這根本不可能成立。所以下面龍猛菩薩站在空性的角度對這些邊執見一一予以遮破。
寅二、(破斥無記見)分二:一、破前八無記見;二、破後六無記見。
卯一、(破前八無記見):
一切法空故,何有邊無邊,
亦邊亦無邊,非有非無邊?
一切法都是空性的緣故,哪裏存在有邊、無邊、亦有亦無邊、非有非無邊呢?
表面上看這一頌只遮破了四邊,但實際上已遮破了十四無記中的八種見,一是依靠涅槃而提出的四種見,即如來涅槃以後是有邊、無邊、亦有亦無邊、非有非無邊;一是依靠未來而提出的四種見,即世間是有邊、無邊、亦有亦無邊、非有非無邊。
一切法都是空性的緣故,有邊、無邊、亦有亦無邊、非有非無邊都無法成立。既然釋迦牟尼佛的本體不成立,那麼佛滅度以後是有邊、無邊、亦有亦無邊、非有非無邊怎麼會成立呢?既然世間的本體不成立,那麼世間是有邊、無邊、亦有亦無邊、非有非無邊怎麼會成立呢?這八種邊都不成立。
卯二、(破後六無記見):
何者爲一異,何有常無常,
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一切法都是空性的緣故,哪裏有一體異體?哪裏有常、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
這裏破十四種無記中的後六種見。和前面的推理方式一樣,一切法空性的緣故,怎麼會有身體和生命的一體異體呢?又怎麼會有器情世界的常、無常、二者兼具、二者皆非呢?這六種見根本不可能成立,就像石女的兒子不存在,則不會有他的相貌端嚴、身材魁梧一樣,因爲差別事不成立,差別法也根本不可能成立。
辛叁、(遣除他宗所說之過):
諸法不可得,滅一切戲論,
無人亦無處,佛亦無所說。
在真實的勝義中,一切萬法了不可得,寂滅一切戲論,沒有人,也沒有處所,佛陀也從未…
《中論講記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