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旅途腳印▪P15

  ..續本文上一頁的空氣受到了玷汙,更使來自藏地的我和同伴食不下咽,將這些可憐的魚蝦從屠刀下解救出來一直是我們未了的心願。雖然今天解救的生靈與整個城市的殺生數量難以相比,但也能讓我們稍感欣慰。

  記得曾有一縣令名曰潘公,在他上任期間,製定縣規命令百姓不得入江湖漁捕,犯者加罪。當他後來去任時,水中發出號呼之聲,如喪考妣。當地人聽到後,莫不歎異。不知道什麼時候廈門也能有這樣的好縣令,也能使這些生靈免受刀俎之苦。不過,此地的放生之風還算比較盛行,聽說是一位居士發心印了一萬冊《放生功德文》,廣爲結緣,才使此風日益興盛,繼而流傳下來的。

  

  據說這是當地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放生。不管規模大小,至少,這也是我們爲這些生靈反對壓迫而舉行的一次抗議。善無大小,唯貴久長,日日增之,月月累之,但願百年以後,生靈塗炭的悲劇不會再上演了。

  壬午年叁月二十叁日 

  2002年5月4日  

  自  利

  實修的人先應調服自己的煩惱,獲得一定境界,不爲環境所轉後,方能到人群當中行利他行爲。這是佛教的必然規律。

  如果自己煩惱未調,自己還處于“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階段,又何談利他呢?如果以利他爲借口,心裏卻是希求財産、名聲,即使表面看來是利衆,實際上卻毫無意義。發心不純正,即使是講經說法也不開許。

  無垢光尊者在《竅訣寶藏論》中雲:“雖勤利衆若爲私欲縛,終成騙子危險當謹慎。”又說:“無有神通利益他衆難。”

  卓衮巴大師也說:“對修行人而言,應當身著綴滿補丁的衣衫,手持诃子 念珠,門口印滿清晰的鳥迹 。在修行之時,無論是誰爲懈怠懶

  

  

  散之人講經說法,都絕對沒有利益。格西是不會歡喜的,我也會將此人視爲精神癫狂者。”

  藏巴加惹也告誡後人:“沒有春天的播種,而希冀獲得秋天的果實是餓鬼(的癡心妄想);時機沒有成熟,而企圖度化衆生實在是徒勞無益。”

  博朵瓦也叮囑我們:“修行人應當勵力調服自相續,首要之舉就是如此。以他利爲主的行爲並沒有開許。只需在心裏想著利益他衆,除此之外,身語不一定親自而爲。”

  

  布頓大師也諄諄教誨弟子說:“過去衆多佛陀未調化,所有大力菩薩亦未調。呵責懷恨稱贊生驕慢,于強生嫉均者相比拼,傲視低卑執持粗暴心,縱宣法語亦作貪嗔行。如此凡夫愚衆于現今,吾無力化故當調自心。利他乃法根本之密意,當觀所調化者之根器,知其隨眠多寡前後際,不貪自利能調方調禦。己尚追尋名利及樂贊,不具神通若欲行他利,猶如無翅妄想遨藍天,他利未成自利衰敗因。縱言講聞乃爲持勝法,必依淨戒無僞出離心,應爲公正求義聰睿者,智士方宣勝藏乃密意。雖聚追逐今生名利眷,無信無欲縱演殊妙法,亦不實修徒生貪嗔因,此類聽聞實乃輪回繩。”

  當然,如果因爲可憐衆生,並沒有自利之心,即使沒有調服相續,而向人宣說佛法,也只有功德,沒有危害。

  壬午年叁月二十四日 

  2002年5月5日  

  安  然

  不管是王孫公子,還是平民百姓,不論身份高低貴賤,生活在世上的人們,在未得究竟境界之前,都會有時歡樂有時痛苦,時而無緣無故地生起悔恨、疲勞、痛苦、憎恨、厭倦等各種煩惱,仿佛全世界都成了生起煩惱的因;時而又歡欣鼓舞,精神煥發,喜不自勝,無憂無慮,渾身洋溢著幸福,仿佛太陽也是爲自己而生存的。無法把握自心的人們,就這樣被輪番交替的酸甜苦辣所驅使。

  作爲修行人,應知道這一切都不過是顛倒夢想而已。“萬法本閑,唯人自鬧”,面對世間的變幻,應保持如如不動的心態。每天的心情不應變化太大。

  

  

  學院堪布羅桑群培,在此方面堪稱典範。家裏的陳設十幾年前與現在幾乎沒有變化。小鋼爐、轉經輪、經書、佛像,數得清的幾件用品,整潔地一一擺放,令人不禁油然而生敬意。他時常正襟危坐于床上,不是看書就是修法念經。任世間風雲變幻,永遠以從容的姿態對待。

  而像我這種人,從剛到學院向別人借房子,然後修草皮房、板皮房、再到圓木的兩間房,消耗無數精力于毫無意義的事情上。爲這副臭皮囊所累,爲暫時寄居的客棧,進行著無休止的裝修。我時常在反躬自問,何時自己能安心于小小的木板房,端坐于臥榻之上,沈浸在修法的快樂之中呢?

  世間的人們常常是今天與白衣人唱歌,明天與黑衣人跳舞,後天又與紅衣人泡吧……;今天到寺院打禅七,明天去念阿彌陀佛,後天又想灌大圓滿的頂……美其名曰“禅淨密叁修”,結果一事無成。

  

  真正的修行人應當面對世俗繁華,視若過眼雲煙。如《菜根譚》中所雲:“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卷天外雲卷雲舒。”即使身居人聲鼎沸的鬧市,也能保持若入無人之境的心情。

  壬午年叁月二十五日 

  2002年5月6日  

  蓮  藕

  同伴買回幾節白嫩的蓮藕,放在桌上,勾引著我的食欲。見我很感興趣,他便將蓮藕生長的因緣、功效一一向我傳授。聽後方知藕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生食能清熱潤肺,涼血行瘀;熟吃可健脾開胃,止瀉益血,安神健腦,具有延年益壽之功效。和這種見多識廣的人在一起,真的很愉快。孔子曰:“叁人行,必有我師。”從他那裏的確學到不少知識。

  藕生于汙泥而一塵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通”代表其謙遜的品德,“外直”代表其正直的個性,“不蔓不枝”說明其不具分別念,不向外攀緣的特點。所以自古就深受人們的喜愛。世間的很多名流都很喜愛它,詩人韓愈曾有“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疴痊”之贊。漢代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有“與波搖蕩,奄薄水渚,唼喋青藻,嘴嚼菱藕”的記載。

  同時,蓮藕也是前輩許多修行人苦修時的食品。

  《釋尊廣傳》中曾記載,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曾轉世爲一婆羅門,當他在山上苦修時,主要的食物就是蓮藕。

  蓮藕真是好東西,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吃它,對身體有幫助;學習它的精神,對心有幫助。可謂一舉兩得。世上還有什麼食物比它更好呢?今後,我要多吃蓮藕,因爲它是佛陀曾加持過的食物。

  壬午年叁月二十六日 

  2002年5月7日  

  

  

  永  恒

  在我從少年到成年的記憶裏,最佩服的人就是依羅喇嘛。

  他身材魁梧,永遠手持念珠,口誦經咒。他的臉上有一疤痕,是因年輕時走路去拉薩,途中遭遇強盜所致。這不但沒有影響他的形象,反而使他顯得更加可愛。

  讀小學期間,我一直住在他家。每天天還沒亮,他就開始起床,一邊念咒,一邊磕頭。飯後,就開始看書和念誦一天的功課,下午坐禅,晚上念經。十幾年來,周而複始,從不間斷。

  當時我以爲,作爲修行人本來就應當這樣,所以不足爲奇。如今,當我意識到我和我周圍的人大多是叁天打魚,兩天曬網,心情好的時候就精進,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散亂的情形,才知道他的毅力的確值得贊歎。

  到1987年他去世,已念了五億多心咒。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和他的精進相比,實在令我慚愧。

  《大乘阿毗達磨論》雲:“諸資糧道修行人

  

  應精進聞思,諸根調柔,飲食適當,上、下半夜不入眠(意爲只睡中夜)。”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一時的勤奮不算什麼,一生的勤奮才是最重要的。

  壬午年叁月二十六日 

  2002年5月8日  

  書于春光明媚之清晨 

  

  

  空  難

  廈門度過了悠閑而有意義的四個月,這裏秀美的風景、宜人的氣候,爲我和同伴提供了一個寬松的環境,使我得以完成《釋尊傳》的翻譯工程。今天,我戀戀不舍地告別椰風蕩漾的鼓浪嶼、告別清涼甯靜的五老山,離開廈門回到成都。

  前天,一架從北京飛往大連的航班于大連附近的海域不幸失事,一百多位男女老幼在此次空難中喪生。這一消息驚動了全世界的人,也使我和我周圍的人感到不安。

  機場顯得格外冷清,人們都盡可能地取消了出行計劃,仿佛這樣可以避免死神的牽製。飛機上的人也顯得憂心忡忡,仿佛事到如今,才明白自己的命脈攥在死神的手裏。

  其實,不論在天上還是地下,人的生命都非常脆弱,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一個活鮮鮮的生命,可能在一刹那間化爲碎片。

  佛經雲:“老少賢愚等,各各向前行,向死威力境,各有死在前。或空或在海,或在山谷中,皆不能避死,死無處不侵。”如同這次遇難

  

  

  的人一樣,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生活于不同的環境,性別年齡各異,卻因爲相同的業力而同時喪命于太平洋上空。看來,太平洋上也不“太平”啊!

  當大限來到之時,即使你擁有南贍部洲所有的財富,卻買不通鐵面無私的獄卒;即使你構築了銅牆鐵壁,指令重兵把守,卻逃不脫死神的魔掌。

  我們這些僥幸活在世間的人,看著別人面臨死亡威脅時的種種無奈,是否應該考慮一下,如何爲必將到來的死亡做點什麼?

  壬午年叁月二十七日 

  2002年5月9日  

  獨  立

  城市裏的人時常會對出家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能結婚嗎?不結婚怎麼行呢?不孤獨寂寞嗎?”仿佛世間的一切安樂都必須通過結婚方能領略。

  記得一位在家人曾向我傾訴婚姻生活的種種苦惱:人人都知道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一旦結婚,戀愛時僅存的一點浪漫也灰飛煙滅,只剩下無止境的責任和矛盾。首先是生子,如果不生,別人會認爲你身體或心理有問題。一旦生下來,就要爲他的成長發育操勞。等他讀了書,就要爲他的學習操心。然後是他的工作、家庭、孩子,從此仿佛套在一副永遠不能卸下的纖繩上,直至離開人世。

  是啊!人人都自以爲這樣才是在爲社會盡責,但曆史的車輪卻永遠也不會因你的婚姻生活而停滯。細想起來,婚姻生活又有何用呢?

  其實,出家的生活才是最潇灑、自在、快樂的。安樂不一定要在…

《旅途腳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論講記 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