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旅途腳印▪P30

  ..續本文上一頁生命再也不能喚回,兩家的冤仇卻從此開

  

  

  

  始,冤冤相報,何時能了啊!

  人的生命,珍貴勝黃金,短暫如水泡,不知珍惜這難得的人身,貪著親人,嗔恨仇敵,無端地造作惡業。《賢愚經》雲:“大健鬥將,以勇猛故,身處前鋒,或以刀劍矛槊,傷克物命,故受此報。于是死已,墮大地獄,受苦長久。”世間人以勇猛善戰爲榮,殊不知卻會因此而種下地獄之因。無視因果的人們,真是可憐之極!

  在此,我默默地祈禱叁寶能加持桑及讓波,令其迷途知返,早日度脫輪回。喇嘛欽!

  壬午年七月初一  

  2002年8月9日  

  二  利

  作爲凡夫,盡心盡力利他的最好方法就是修慈悲菩提心。如果能在相續中生起菩提心,並且不失壞,則不會墮叁惡趣,即使業障深重,不幸墮入,時間也短如彈指。

  一位居士曾問仲敦巴:“若不舍離菩提心,是直接或間接利益衆生的因嗎?”仲敦巴回答說:“這是利益衆生最好的因。若不舍離菩提心,則不會墮叁惡趣,並成爲不退轉者。若因前世業力深厚等特殊原因而轉生惡趣,也會因一刹那憶念菩提心的威力立即得以解脫,獲得人天善趣果位。”

  某些自诩爲大乘佛子的人,雖然在表面上做了一些利益衆生的事,實際上只是爲了自己不墮叁惡趣,或僅僅考慮自己的成就。雖然他在修法之前也發所謂的菩提心,最後也將善根回向菩提,但主要的原因是因爲他害怕如果不發菩提心,就不能成爲大乘法;如果不回向,一旦生起嗔心,善根就會失壞,自己的功德就浪費了。這樣自己就不能成佛,就不能消除痛苦。這樣的發心,只是表面上的大乘法,實際與聲緣無異。

  我們不能妄圖利用菩提心來達到個人的目的,這樣做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無始以來,我們就是因爲考慮自己太多,才會生生世世流轉輪回。而諸佛菩薩卻將個人得失棄置于不顧,反而獲得了佛菩薩的果位。由此可見,所謂的二利是相輔相成的,僅僅考慮自利,不但不能利他,連自利也是癡心妄想。

  

  

  所以,在做任何善事之前,我們都應該扪心自問,自己發的究竟是什麼樣的菩提心?是否能做到問心無愧?自己相續中是否真正具有菩薩戒?

  壬午年七月初二  

  2002年8月10日  

  美  觀

  虛榮心很強的人一般對自己的外表都很重視,穿上華而不實的服裝,打扮得珠光寶氣,除了自我欣賞、自我陶醉以外,還夢想博得別人的青睐,卻往往忽視了內心的完善。

  一位印度的修行人對此深有感觸:我年輕時有種十分令人厭惡的惡習,特別愛穿價格昂貴的衣服。我時常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到市場上去買回各種時髦的衣料,讓裁縫做出款式新穎的衣服,然後打著領帶,招搖過市,以討得女人的歡心。

  上師的弟子們對我滿腹牢騷,上師表面上也似乎不聞不問,就這樣過了五年。每當上師話中有話地評價說“你的眼光很低”時,我總是自以爲是地反駁道:“這可是上等的衣料!”

  一天,當我沒有打扮,穿著樸素的睡衣去

  

  

  見上師時,上師一反常態,不住地稱贊道:“你很好看!”上師的話使我如夢初醒,終于明白了華麗昂貴的衣衫,並不意味著美。繼而放棄了喜穿高檔衣服的嗜好,開始致力于心靈的淨化。

  上師正是通過這種方式,讓我最終了解到:世間的裝飾其實不名一文,最有價值、最永恒的裝飾就是對心靈的美化。

  虎豹以搏噬爲功,鳳凰以和鳴爲美,世間人對美的诠釋也是因人而異的。但修行人最無可比擬的美,就是無僞的菩提心。

  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只重衣衫不重人的習慣,自古已然,于今猶然。然而,一旦以此爲座右銘,自己首先就淪落爲衣著的奴隸。作爲修行人,要想自由無礙,就應打破這一陳規陋習,外表上的簡樸是通往精神自由王國的必由之路。不要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應知足常樂,一箪食、一瓢飲、一身衣足矣。

  壬午年七月初叁  

  2002年8月11日  

  

  

  花  祭

  自從我在《智海浪花》中反複提及對花的偏愛,我的院子裏、家裏便擠滿了別人送來的、真真假假的花。圓觀送來了粉色的月季,晉美慈誠送來了黃色的秋菊……我的院子成了百花盛開的大觀園。

  盡管早上出門很早,我也不會忘記給它們澆上一壺水。也許是我的“憐香惜玉”至真至誠,它們總報我以一院子的燦爛,在這秋日臨近時分,院中仍浸潤著夏日的氛圍。

  今天下課回家,尚未走到院門,眼見平時緊閉的院門歪斜地敞開著,就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走進院子,各色的花瓣灑落一地,一片狼藉。一只山羊躺在凋落的花叢裏呼呼大睡,旁邊的花盆裏盛著它排泄的新鮮大便。這個調皮的家夥!

  仿佛失落了最心愛的寶貝,心一下子沮喪起來。我家裏曾經多次被小偷光顧,偷走過不少價值昂貴的東西,但從來沒有過今天這樣的怅然,也許這源自于前世爲蜜蜂的等流果吧。

  “菩薩摩诃薩應當發如是心,謂我此身份

  

  

  于諸衆生尚能舍棄,何況所有外財資具。”《羅延所問經》中的句子像頑皮的孩童在眼前晃來晃去,使我蓦然清醒。站在斑駁淩亂的花草中間,先前的心情霧一般漸漸消散,身心竟如釋重負般有一種升騰的感覺。

  隔壁的喇嘛也遭受了同樣的厄運,他一邊氣咻咻地罵著,一邊拿著石塊想報仇,作爲“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我,十分理解他的心情,但還是一邊勸阻,一邊趕緊將山羊送到他看不見的地方,讓他眼不見,心不煩。

  早上還是姹紫嫣紅的花園,現在已是紅消香斷、一遍殘紅。世間萬物都是這麼無常啊!喇嘛欽!

  壬午年七月初四  

  2002年8月12日  

  誘  惑

  可怕的魔鬼往往擁有天使般的外衣,讓你不知不覺地受其引誘,等到醒悟,已悔之晚矣。

  修行人也常常面對各種魔鬼的引誘,比如說金錢魔、名聲鬼等等。如果不能善加分辨,它們就會趁其不備,神不知、鬼不覺地成爲我們修行路上的絆腳石。

  噶當巴的修行人常將自己比爲狐狸,名利等魔鬼比爲獵人和獵網,網內承載著獵人布下的誘餌。狐狸對誘餌的香味垂涎叁尺,最終因貪食誘餌而陷于網中不能自拔。

  修行人被財物所惑,進入魔王波旬設置的陷阱——城市,最終被世間八法所俘獲,淪爲被其任意鞭打、驅使的奴隸。

  

  印度一位修行人的上師再叁叮咛他:一定要躲避叁種最可怕的東西,即:金錢、女人和名聲。離開上師後,他一直遵從師訓,嚴防外界侵擾。一次,他在河邊發現一些錢,他突發奇想:如果用這些錢來修建寺廟,倒是一件不錯的事情。結果,在尋找修廟工人的途中,他曆盡艱難,差點命歸黃泉。開局的不順利,使他消除了修廟的打算。

  後來,一個女人闖入了他的世界,她先送給他一只貓,因爲貓需要喝奶,她又附送他一頭牛,女人因爲要承擔放牛的工作而留了下來。他們順其自然地成了家,並生了孩子。當他意識到自己已陷入世間的網罟,早已遠離正法時,已悔之晚矣。

  “浮名浮利過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女人更是包裝精美的毒酒,除了聖者,具縛凡夫很難抵擋。如今的大城市裏,布滿了獵人的誘餌,若身陷其中,恐怕就難以自拔了。

  壬午年七月初五  

  2002年8月13日  

  

  

  純  金

  人們喜歡以金子比喻美好的事物,如“金子般的心靈”、“真金不怕火煉”。也喜歡用金子製成裝飾品,讓自己更引人注目。

  純金的首飾只能裝飾外表,而不能提升內心。珍貴的教言卻可以改變人的今生來世,並讓人最終走向解脫,可謂受益無窮,其價值如同純金一般,十分珍貴。

  阿底峽尊者在21歲以前,就已精通了內外法門。後來依止那若巴尊者,于尊者前刻苦修學,並通達顯密教法。後來經上師、本尊授記,29歲依止西拉日結達的燃燈尊者,3年後,一切自他宗派皆了然于心。

  遵照度母授記,他又乘坐海船,漂洋過海,用了13個月的時間,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巨大困難,終于到達金洲(今印度尼西亞),並依止仰慕已久的金洲大師12年。他以虔誠的信心,從上師處獲得了純金般的教言,生起了純金般的菩提心,並得以面見各本尊金顔。

  之後,羽翼已豐的他以超常的智慧,與13個宗派的外道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均大獲全勝,作爲失敗方的各派外道,心悅誠服地供養他13幅勝幢。

  他的美名傳遍了四方,並獲得名噪一時的戒香寺僧人的極大信賴,他們將該寺18個門的鑰匙交與尊者掌管。(在當時,即使掌管該寺的一把鑰匙也是莫大的榮耀。)

  後來,智慧光國王爲迎請阿底峽尊者,以自己的生命換得與身體等重的黃金,湊足了聘師費用。菩提光用此黃金將尊者恭請到藏,並在藏地傳法13年。

  每當提到金洲大師,阿底峽尊者便異常激動,深有感觸地說:“我相續中能生起純金般的菩提心,都是仰仗金洲大師的加持啊!”

  

  當博、金、普叁同門祈求阿底峽尊者傳授一個最殊勝的法時,他發人深省地說道:“最殊勝的教言是反觀自心,最殊勝的行爲是不隨順世人,最殊勝的成就是減少煩惱,最殊勝的證相是知足少欲,最殊勝的善知識是擊中要害,最殊勝的勸善者是怨魔病痛。”

  阿底峽尊者等前輩大德,爲我們留下了純金般的教言,如果身至金洲,卻空手而返,就真是愚蠢之至了。

  壬午年七月初六  

  2002年8月14日  

  依  靜

  于此末法時代,如果自己相續尚未成熟,就應依于寂地修持。龍欽巴在《竅訣寶藏論》中雲:“自己尚未獲得自在前,令他自在矛盾又可笑;尚無成辦自利能力時,想成他利矛盾又可笑;自尚不具弟子之法相,想作上師矛盾又可笑;自如幹燥皮革不調柔,想調他心矛盾又可笑;自忙今生無有證悟見,教他修法矛盾又可笑;自尚未斷庸俗之行爲,令他如法矛盾又可笑。”在修行的初期,若自不量力地想攝受弟子,最終不但一事無成,只會落到被人恥笑的結局。

  

  

  

  

  

  …

《旅途腳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論講記 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