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旅途腳印▪P32

  ..續本文上一頁彼岸的筏渡,是一切幸福的根源。不論你是快樂還是憂傷,時常以歡喜心面見或憶念上師,源源不斷的加持甘露就會灌滿你的心田。

  壬午年七月十四日  

  2002年8月21日  

  

  

  天  葬

  古印度有八大天葬臺,藏地也有難以計數的大小天葬臺。喇榮西山也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天葬臺。方圓幾百裏甚至遠至拉薩、昌都的信徒,死亡之後都會被親人用車、馬、牦牛將屍體運至此處天葬,這也反映了他們對上師如意寶的信心。

  每天少則五、六具,多則十幾具屍體,先被運至大經堂門口,由學院僧衆超度後,再送往天葬臺。

  今天下午,雖然身體略有不適,但爲了讓自己能再上一堂無常課,我還是與衆人一起去到了久違的天葬臺。

  好一幅壯美的風景圖!山風獵獵,吹拂著各色經幡;清清溪水,穿越著茵茵草地;雁陣悠悠,裝點著無雲蒼天。但這一切詩情畫意並不能掩蓋時而飄來的腐爛氣息。

  屍體被紛紛運到,散亂地排列在一起。他們中有年老病逝的,也有英年早衰的,有男人,也有女人,甚至夭折的嬰兒。從服飾可以看出,他們分屬于貧富不同的家庭,但此時都平等地

  

  

  

  還原爲初來人世赤身裸體的樣子。

  在天葬師的操作和鷹鹫的配合下,幾天前還是一個活蹦亂跳的生命,幾分鍾就被分食殆盡。

  生命,雖然有極其驚人的求生能力,卻無法抗禦無常的降臨。無論富貴貧賤,無論年邁少壯。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法則。

  有人懼怕屍體,不敢到屍陀林(天葬臺)。米拉日巴雲:“最可怕的身體就是活著的身體。”看看弱肉強食的社會,難道不比這裏更可怕嗎?

  失去親人的人們默默地擦拭著眼淚,仍不能喚醒九泉之下的亡靈。

  鷹鹫們展開翅膀,很快從視線中消失了。給我留下久散不去的怅然。

  壬午年七月十五日  

  2002年8月22日  

  舍  衆

  如果發了菩提心,則意味著無論衆生如何加害于我們,我們也不能有舍棄之心。

  此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重重。業障深重的人們常常令人失望,即使你對他恩深如海,他卻視而不見,甚至恩將仇報。這就會使一些菩提心不堅固的人心灰意懶,滋生出舍棄衆生的青苔,蜷縮進利己的蛋殼中,原本搖搖欲墜的菩提心,也在頃刻間化爲齑粉。

  金厄瓦曾想閉關,但又怕舍棄衆生,就帶著舍棄衆生界限的問題,專程趕到熱振詢問仲敦巴尊者。尊者回答說:“一旦你生起對此等衆生不饒益的心,就是舍棄衆生。衆生遭遇損害,甚至全部毀滅,自己也幸災樂禍。無論黑茶、白茶也不給,就犯了舍棄衆生罪。對自己周圍的眷屬,你盡心利益他們,換來的卻是仇視。這樣,你就會發願再不利益他們,就舍棄了菩提心。所以,即使對此等人,也應恒時以大悲心利益他,以善妙心攝持他。”

  《大日經》雲:“佛法以菩提心爲正因,以大慈悲爲根本。”與衆生樂,除衆生苦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正如慈父不因頑子的難教而失教子之念,我們也不能因衆生的難度而懈度生之心。即使阻礙重重,即使道路崎岖,也要沿著利益衆生的道路披荊斬

  

  

  

  棘、勇往直前。

  如果你已視某人爲仇敵,那麼就應扪心自問,自己相續中是否還具有菩薩戒?

  壬午年七月十六日  

  2002年8月23日  

  貧  富

  一位居士向我感慨道:“您經常教育我們要放下對金錢的貪戀,但我在修行當中卻時常感受到金錢的必要性。有錢可以供養僧衆、有錢可以救護生命,有錢可以印刷經書,有錢可以赈災救難……我們不能礙口識羞地否認金錢的利益。所以,有錢還是必要的。”

  聽了他的一番話,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世人可以贊美清貧,卻不會讴歌貧困。“心依于法,法依于貧,貧依于死,死依于壑”的觀念,是不可能被世人接受的。我不否認金錢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極其有限的,它不能給世間人帶來思索、創造、欣賞的樂趣,更不能給修行人帶來究竟的解脫。

  米拉日巴是著名的窮光蛋,連強盜光顧他

  

  

  的山洞,也找不到可以帶走的一針一線;石渠求學時期的法王如意寶也是身無分文,每天僅以分得的少許酸奶果腹;六祖慧能在五祖身邊時,也不過是囊空如洗的碓米和尚。他們卻證悟了鑽石也折射不出的光明;積累了有錢人做夢也想象不出的功德;成就了金錢無法交換的事業。他們以有目共睹的事實,睥睨著世間對功名利祿的盲目推崇。

  世人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是,修行人若能在靜處發無僞菩提心,不僅可以利益自己,一樣可以利益衆生。

  以清淨心意幻供養諸佛菩薩,遠遠超過了以染汙心供養世間七寶的功德。對上師最上等的供養不是財物,而是修行。

  古詩雲:“夢裏堆藏總是金,一場富貴喜難禁。枕頭撲落忽驚醒,四壁清風無處尋。”不要被金錢所帶來的一些表象迷住了雙眼,滾滾紅塵中的富貴名利終究是南柯一夢。何苦于爲了金錢而投機鑽營,浪費了這萬劫不複的人生?

  壬午年七月十七日  

  2002年8月24日  

  

  

  鬥  牛

  今天,一位客人送我一本畫冊,雖然對攝影一竅不通,但爲了不辜負別人的好意,只得胡亂翻看翻看。忽然,一幅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跳入了我的視野。

  那是一幅鬥牛的場面,一位身穿白衣的男子,正與一頭公牛進行著生死的決鬥。牛的身上已經鮮血淋漓,飛濺的血染紅了男子的衣服,他們的眼中都露出令人心悸的寒光。我看了看標題,名爲《力與美的較量》。我不知道爲什麼會起這個名字,我實在從中看不出有什麼“力與美”,映入我腦海的全是殘忍、恐怖、野蠻等字眼。

  據說,鬥牛源自于克裏特島的米洪斯文明,是西班牙人最推崇的一項競技性表演。無數的文學家、藝術家們,都各展所長,以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渲染。衆所周知的,如梅裏美撰寫的小說《卡門》,以及比才以其爲主題創作的舞曲《西班牙鬥牛士》,已成爲人們心中西班牙的象征。

  在很長一段時間,鬥牛士成了英雄的代名詞。在鬥牛場上獲勝的“勇士”,用自牛身上摘下的花結奉獻女人的示愛方式,被很多女人視爲最高的榮耀。欣賞殺戮的過程,成爲衆人心目中一種高雅的樂趣。一想到這些觀念仍殘存在人們的腦海裏,這種殘暴的場景還在上演,並被人們津津樂道,我就有種針刺般的疼痛。

  

  這些可憐的牛成了供人消遣的道具,上場的牛必將死亡,絕無逃脫機會。曾經,它們中的一員“企圖”反抗,用犄角穿透了鬥牛士伊約的心髒,令伊約當場殒命,最終它也逃脫不出陪葬的下場。它的頭被送至博物館,成爲供人們觀賞的戰利品。以宣布人類的最終“勝利”。

  曾經有一位意大利的神甫,爲了阻止人們的暴行,不顧自己的安危,在鬥牛場上苦口婆心地勸說人們放棄這一滅絕人性的行爲,被失去理智的人們用亂石砸死,沸騰的鮮血映紅了冰冷無情的鬥牛場。

  神甫的死終于引起了人們的反思,該項活動被停止了一段時間。雖然我已記不清這位神甫的名字,但他在鬥牛場上上演的英勇一幕,將永遠銘刻在我以及稍有良知之人的記憶裏。

  我無意貶低西班牙人,鬥牛也不是西班牙人的專利。我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只是想告訴人們,以其他衆生的生命來換取快樂、尋求刺激、填補空虛,博得英雄的頭銜、女人的青睐,實在是黑白混淆、善惡顛倒,愚昧而又荒唐的舉動。最終孰勝孰負,因果自有決斷。任何一個殘殺生命,或爲之歌功頌德的人,終將逃不脫閻羅無情的宣判。

  如果有機會,我願追隨神甫的腳步!

  壬午年七月十八日  

  2002年8月25日  

  

  

  眼  識

  人們習慣于贊美日出日落。盡管日心說已誕生500年,太陽從地平線升起、隕落的觀念仍在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即使在讀小學時,老師再叁地告訴他們,不是太陽圍繞地球旋轉,而是地球的自轉導致了日出日落的假相,但人們似乎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如果你再告訴他們,不僅日出日落是錯覺,而且眼中所見的日月星辰、山川大地均是幻象時,他一定會張大雙眼,並考慮是否將你送進瘋人院。

  無始以來,人們執著于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東西,認爲是實有,從而産生貪嗔癡等染汙意識,並建立了自己心中固有的世界觀。一旦看到佛教中關于世界觀的提法、關于佛刹的種種描述,立刻會用自以爲證據確鑿的現量眼識加以否定,並有更多的人簇擁左右爲其搖旗呐喊。這種自以爲是的行爲,實在無異于井蛙之見。

  《叁摩地王經》雲:“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也非,若此爲正量,聖道複益誰?”說明了凡夫的眼識不是究竟的。在你眼前一名活生生的美女,若詳細觀察,不僅可將其粗分爲皮、肉、骨、血,甚至可分至無分微塵,並最終抉擇爲空性。這個“大膽”的觀點,一定會讓很多世間人大跌眼鏡,然而它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如同牛不僅是色盲,而且在它眼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橫著的。鵝看一切東西,都比實際的尺寸小,才導致了它不可一世的個性。在昆蟲的複眼裏,世界一定又是另外一番模樣。六道衆生、菩薩與佛陀觀察世界所得出的結論也是大相徑庭的。所以,眼見爲實的觀點怎麼會是究竟的呢?

  千萬不要相信自己的眼識!

  壬午年七月十八日  

  2002年8月26日  

  羚  羊

  從收音機裏聽到一則消息:一條殺屠弑(音譯,即爲藏羚羊絨)製成的披肩,在意大利時裝市場,可以賣到十幾甚至幾十萬美圓。聽了這則使不少屠夫商人心跳的消息,不由得令我憂心忡忡。在高額利潤的引誘下,必然會有膽敢以身試法而爲之效勞的“勇夫”。不論法律如何禁止捕殺,藏羚羊終究擺脫不了被殺的命運。

  在廣袤靜谧的藏北草原,藏羚羊自來與人類和諧相處,世世代代無憂無慮,安享天年。突如其來的厄運使它們手足無措,柔弱的藏羚羊豈能與手持武器的人類抗爭?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一…

《旅途腳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論講記 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