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旅途腳印▪P4

  ..續本文上一頁智慧悲心具足,則顯密精要全部統攬;如果不具足,即使在嘴上誇誇其談地談論利衆、閉關等等美妙的言辭,過幾天還是會爲一己私利而殚精竭慮地奔波。全知無垢光尊者說過:“修行人應像衣服穿反了一樣有很大轉變。””所以,說得再多,如果沒有智慧和悲心,也是枉然。切記!

  壬午年正月十二日清晨

  2002年2月24日  

  

  

  精  進

  杯裏的茉莉花茶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陽光越過高大喬木的枝葉,暖暖地灑了下來。

  坐在陽臺上,手捧《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卻難以入神。

  旁邊是廈門中學,今天開學了。穿著整齊校服的學生湧進美麗的校園,打破了往日的甯靜。也使我這顆易爲外境所轉的心開始活躍起來。

  這是一所現代化設施齊全的中學,有嶄新整齊的教學樓,廣闊平坦的操場,五彩缤紛的花園,和藹親切的師長。集合做操時是那麼的統一和諧;自由娛樂時又是那麼的天真活潑。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在宗塔中學度過的美好時光。

  那時雖然沒有如此優越的條件,衣服也是破舊不堪,但心情卻是一樣的快樂。然而,事過境遷,當時同寢室的7位好友中,華澤、澤比、單比3位都相繼離開人世。雖然我時常在夢中又回到年輕時代,與他們共享青春的恩賜。但一覺醒來後,我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往日的良辰美景早已煙消雲散。如今也不知他們轉生于何道,但不論如何,我都真誠地希望他們能獲得安樂,“嗡嘛呢巴美吽舍”!

  如今我也是上40的人了,即使能活到60歲,也只有20個冬夏。“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稀。”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曾說過:“時間無聲的腳步,不會因爲你有很多的事要處理而稍停片刻。”時間給勤奮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給懶惰的人只會留下懊悔和空虛。

  今日不精進,更待何時?

  壬午年正月十叁日  

  2002年2月25日  

  

  

  忏  悔

  今天是元宵節,也正值藏曆的神變月期間。很多藏地的修行人都在此月修習善法,如持八關齋戒、轉繞、頂禮、放生等等。漢地的人則在今天放鞭炮、點燈籠、舞獅子等,十分熱鬧開心。

  但是,愚癡的人們爲了使親朋好友的團聚更加“多姿多彩”,常常不惜以衆生的生命作爲代價。無數生靈在今天慘遭塗炭,被無情地判處死刑。它們慘遭被刀割、油煎、烹煮等等殘酷刑法,使歡慶的背後演出了一幕幕人間煉獄的血腥場景。

  “畜生哀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讓我們爲那些慘遭不幸的衆生,也爲那些造作惡業的衆生忏悔吧!

  喬美仁波切的《善法集》中有一簡單方便的竅訣:“將金剛薩埵觀想于頭頂,自金剛薩埵發出無量金剛薩埵,位于死去的或活著的衆生頭頂。盡力念誦百字明後,自金剛薩埵身體降下甘露,自他一切有情罪障得以清淨,再念108遍百字明後,金剛薩埵化光融入自他一切衆生。

  

  于忏悔對境、忏悔者無緣之境界中修習空性,于空性中片刻入定。此乃世俗谛和勝義谛忏悔之法。依此,前世無量罪障也可得以清淨。”

  這種修法不僅僅適用于今天,即使在平時,如果能以此修法爲家人、爲他人所造惡業進行忏悔,不但很有必要,而且非常方便。

  壬午年正月十四日  

  2002年2月26日  

  

  

  勿  貪

  利衰、苦樂、稱譏、毀譽,這八種世俗法,世間的人特別貪執。然而,卻是修行人之大障。了達一切如芭蕉般無實,不生貪戀,方爲修行人之本分。《入菩薩行論》中雲:“故于諸空法,何有得與失?誰人恭敬我?誰複輕蔑我?苦樂由何生?何足憂與喜?若于性中覓,孰爲愛所 愛?細究此世人,誰將辭此世?孰生孰當生?孰爲親與友?如我當受持,一切如虛空。”要達到很高的境界,必須舍棄一切外物,現量證悟二無我,方能不爲八風所動。

  一次,色頓山谷的信衆迎請仲敦巴去傳法。他對弟子吉祥自在說:“你代我去吧,我正在修舍棄世間之法,若去了會對修習舍棄世間不利。”然後就終日穿著一件綴滿補丁的陳舊衣服,將上衣脫下,兩只袖子搭在雙肩,有時獨自消逝于柏樹林中,有時倚在藤杖上打杵休息,口中念著《親友書》中的句子:“知世法者得與失,樂憂美言與惡語,贊毀世間此八法,非我意境當平息。”有時又喃喃自語:“我是希求解脫者,莫爲名聞利養縛”等全部文字,有時僅念出開頭部分,有時僅念誦了一半,就已經安住。

  他對弟子的唯一教言就是:“在短暫的人生當中不要希求世間法。”他的大弟子金厄瓦遵照教言,栉風沐雨,苦苦修習。終于平息了世間八法,達到“雷霆不能駭其念,火焦不能傷其慮”的境界。

  壬午年正月十五日  

  2002年2月27日  

  

  

  內  觀

  “總之,通達心性光明不變之真如,並證悟諸法僅是假立實則空性後,如果精進修道,則將完全轉依或徹底清淨諸遍計執著心之不淨迷現,從而趨至本地,圓滿現有身語意無盡莊嚴輪清淨刹土。”此乃一切教法之精華。叁世諸佛之本體,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將八萬四千法門歸納爲一句話,留與後世有緣者,實爲我等之幸事。世間之如意寶也不能相提並論。

  若能心往內觀,時刻安住此境界,則能現前心性之本來光明。否則,因由二取執著,從而顛倒迷惑,“一生二,二生叁,叁生萬物”,將柴米油鹽、恩恩怨怨、榮辱得失、是非成敗的包袱背在肩上,通往輪回的通衢大道便會爲之洞開。

  

  唐朝怪僧拾得禅師曾說:“一向迷本心,終朝役名利。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況複不遂者,虛用平生志。”見世間之人不明此理,爲一些蠅頭小利,苦苦鑽營,禅師又複道:“悠悠塵裏人,常樂塵中趣,我見塵中人,心多生憫顧。何哉憫此流,念彼塵中苦。”可見禅師悲心之切。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心,禅師只能徒喚奈何了!

  但願禅師的這番苦心不會被時光的風刮到九霄雲外去了!

  壬午年正月十六日  

  2002年2月28日  

  生  死

  生命,在音樂家的樂章裏,是遠處高樓上飄來的渺茫笛聲;在文學家的筆下,是荒漠中的一縷甘甜清泉;在社會學家的眼裏,是奔馳著的欲望列車……生命,是那麼的充滿了詩情畫意,卻又那麼的深不可測。隨著地球的轉動,人類創造了絢爛多姿的物質文明。然而,關于生命的問題,卻如同古埃及文明留下的千古之謎一樣,一直成爲西方人難以逾越的天塹。

  直到溫慈將藏傳佛教揭示生死之謎的典籍《西藏度亡經》翻譯成文,昭然示衆,才填補了西方關于人類靈魂奧秘之空白。該書引起了西方社會的極大關注,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從而使藏傳佛教在西方名聲大振。也使人們在茶余飯後,開始考慮生存和死亡的問題。但這並不像莎士比亞筆下《哈姆雷特》中的王子,每天思索生存和死亡,卻以悲劇而告終。現代的人們將如何面臨死亡作爲課題,各種臨終關懷機構應運而生。

  那木達司于73年創辦了臨終關懷機構,爲癌症、艾滋病晚期患者提供服務。他們視病人如親人,了解他們的痛苦,幫助他們在絕望中求得希望。他親自到舊金山爲即將死去的布魯斯傳授他從《西藏度亡經》中獲得的教言:“不要逃避痛苦,坦誠你的過錯,學會甯靜和安詳,慢慢地認知心的本來光明……”在那木達司的引導下,布魯斯因痛苦而扭曲的臉逐漸緩和下來,在安詳中緩緩而去。

  令西方人大跌眼鏡的是,幾乎每一個老一點的西藏人,都是臨終關懷方面的專家。他們從小就被訓練如何面對死亡,很多修行人依照前輩大德的言教實修,早已將死亡作爲脫離肉身、躍往解脫的一種契機。其他人也是將死亡作爲生命的一種轉化過程。與西方人臨終之時,手足無措,只能求助于醫生的境況相比,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

  感謝蓮花生大師給西藏人在精神上留下的這筆生死秘訣的寶貴財富!

  壬午年正月十七日  

  2002年3月1日  

  

  

  恐  怖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我們享受著科學技術帶給我們的巨大物質財富。但另一方面,現代社會帶來的一堆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東西,卻因腐爛發酵而未作清理,正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氣息,攪亂了我們往日的甯靜,使原有的傳統幾乎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已經成爲了一個童話,人們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遭到恐怖的襲擊。白天怕小偷,夜晚懼強盜。走在街上,膽戰心驚;坐在家裏,提心吊膽。雖然家家戶戶的陽臺上,都安裝起鳥籠一樣的防護欄,卻並不能抑製人們的恐怖心態。

  9·11事件後,世界各國都在盡力采取各種方式,以期對恐怖活動予以致命的打擊,結果卻收效甚微。

  美國第一暢銷書《恐怖檔案》中透露,爲了維護和平,挽救無辜生命,美國政府懸賞500萬美元尋找本·拉登的下落,並保證爲提供線索者的身份保密,並爲其家人轉移居住地提供方便等等。盡管待遇優厚,但至今卻毫無下文。

  

  

  《入菩薩行論》中雲:“頑者如虛空,豈能盡製彼?若息此嗔心,則同滅衆敵。”如果沒有調服自己的內心,而想將世間的怨敵一一消滅,完全是癡心妄想!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曾轉世爲一婆羅門。一次,他與蛇、鴿子、烏鴉、野獸在一起,野獸說:“恐怖是最大的痛苦。”烏鴉說:“饑餓是最大的痛苦。”蛇說:“嗔恨是最大的痛苦。”鴿子說:“貪心是最大的痛苦。”婆羅門爲了斷除它們的四大痛苦,而對它們說:“痛苦的根源是無明,要遠離痛苦,必須持守五戒。”蛇、鴿子、烏鴉、野獸依此法行持,而轉世得人身,並經修持,終獲果位。

  其實,曆代很多修行人生活的山澗、岩洞,都是遠離恐怖的殊勝地。元代的石屋清珙禅師在岩畔的叁間石屋裏苦修,方圓幾十裏,荒無人煙,柴門也是虛設的,從不關閉。因爲除了自己沒有其他人出入。故寫下了“黃葉任從流水去,白雲曾便入山來,寥寥岩畔叁間屋,兩片柴門竟日開。”可見其悠閑自在之心情。真是羨煞我也…

《旅途腳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論講記 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