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宗教程 第五編 西方極樂世界 依正莊嚴▪P6

  ..續本文上一頁方淨土,將來示現涅槃,觀音勢至繼位傳燈,如此事相乃是佛與衆生機感互動之現象,隨衆生心,應所知量。從深層理體來看,西方叁聖一體無二,雖說觀音勢至繼法王位,實則與阿彌陀佛住持說法無二無別。這充分體現出阿彌陀佛住持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善巧,值得吾人深思。

  

  十叁、眷屬功德

  

  如來淨華衆,正覺華化生。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的衆生,從母胎出生,整個身體,無非是骨肉筋血,在胞衣中長成。又在母腹中與糞尿共處,種種不淨。或見到叁公九卿的高貴人物,往往生出精神錯亂或疑狠妒嫉兒子,或愚弱無能者與下賤的女人,每每能生出超絕出衆的人才。如是父子智愚、貴賤相殊的情形,遇到別人的嘲諷與輕視,自然會覺得很恥辱與慚愧。所以法藏菩薩發願,要使他成佛的國土,所有人天大衆及叁乘聖賢,完全由如來的清淨正覺蓮華中出生。沒有善惡好醜智愚貴賤的差別。更不會有稱譽或毀辱的事,菩提眷屬清淨平等。

  蓮華是十方念佛行人的托質之所。是卸卻凡夫軀殼的玄妙宮殿,安養慧命之神奇舍宅。蓮華極具淨宗表法內涵,蓮華因果同時,花開果現,猶如念佛時即見佛時,見佛時即成佛時;又如求生時即往生時,往生時即度生時。另外,蓮華的隱顯隨宜,主伴相參,勝劣分明,動靜一源,感應冥符等特質,均與淨宗念佛法門關聯甚密。

  西方淨土諸往生者,得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加持,如佛色相,清淨莊嚴,顯發自性功德,神通自在,淨土經典廣贊極樂世界天人聖衆自利利他的殊勝功德,顯示主伴圓融具德的妙旨。阿彌陀佛色像就像大圓鏡,吾人身體就如摩尼珠。阿彌陀佛的法身入我身中,我身常入彌陀軀。阿彌陀佛與眷屬一體無二的狀況,令諸往生者獲得極其超勝的功德。同一念佛無別道,通乎法界皆兄弟。眷屬無量,焉可思議。

  

  十四、受用功德

  

  愛樂佛法味,禅叁昧爲食。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國土的衆生,爲了維持生命,及得到豐厚的衣食享受,往往不擇手段,弱肉強食,殺害衆生,冤冤相報,無有了期,殊可悲痛!是故法藏菩薩興大悲願,願我國土,以出世的禅定爲食,永絕其他世間有漏的飲食。極樂世界諸人天常在正定中,由禅定叁昧所現百味飲食,以定中意識見色聞香,身體便感受舒適喜悅,再無須其他飲食。飲食用訖,自然化去;如欲需用,又複現前,自在如意。

  諸往生者在物質與精神諸方面,均能獲得自在圓滿的享受。在物質生活方面,衆寶妙衣、冠帶璎珞、七寶缽器、百味飲食、珍妙舍宅、蓮臺輪寶等衣食住行資生用具,悉皆應念現前,無不滿足。極樂衆生以佛法味,禅及諸叁昧爲食(法喜食),無須段食來資養生命,只是由于習氣使然,故有飲食隨念現前之事。一念回光,實無食者。不食而資命,是乃阿彌陀如來滿足本願故。乘佛願爲我命,焉可思議。

  在精神享受方面,極樂聖衆最大的快樂是聞法之樂。西方淨土中,有情(正報)與無情(依報六塵),悉能演暢妙法,極樂世界天人聖衆隨時聆聽佛法,獲得殊勝法益。西方淨土亦是音樂之都,諸往生者隨其意欲,隨時隨處都能欣賞到雅正的音樂。影視欣賞亦能在寶樹間,壁柱上,隨時駐足(或趺坐)而得到視聽滿足。遊方參學的雅致亦能得到盡興的滿足。于一食頃,能到十方佛刹觀光遊曆,供佛聞法,弘法利生,可謂盡逍遙灑脫之極致。

  對比娑婆世界物質的匮缺,競爭的嚴酷,精神生活的貧乏與扭曲,極樂世界受用功德不可思議,阿彌陀佛隨順衆生渴求幸福美滿的意欲,給予究竟圓滿的快慰。吾人應求往生彼土,安享現成福報。

  

  十五、無諸難功德

  

  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

  

  阿彌陀佛因地,考察十方佛國,見到有些刹土的衆生,常受苦難的煎迫。譬如娑婆世界衆生即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與五陰熾盛。此八苦恒常逼惱衆生身心。身爲苦本,心爲惱端,恒常纏縛衆生。寵辱無常,樂極生悲。八難是地獄難、畜生難、餓鬼難、長壽天難、北郁單越難、盲聾喑啞難、世智辯聰難、生在佛前佛後難。此八難障礙衆生見佛聞法修道的機緣。由是阿彌陀佛發願,要令自己成佛的國土,無有衆苦諸難,但受諸樂,不聞叁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西方淨土名爲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無有八苦,具言之:彼國蓮華化生,則無生苦;寒暑不遷,則無老苦;身離分段生死,則無病苦;壽命無量,則無死苦;無父母妻子,則無愛別離苦;諸上善人同會一處,則無怨憎會苦;資生用具應念而至,則無求不得苦;觀照空寂心得清涼,則無五陰熾盛苦。西方淨土亦無叁苦(苦苦、壞苦、行苦),諸往生者離欲清淨,則無苦苦;依正二報,無衰無變,則無壞苦;超過叁界,則無行苦。

  極樂世界無有八難,具言之:西方淨土諸往生者,無貪瞋癡叁毒之因,不造惡逆之業,故無地獄餓鬼畜生叁途之難;聽聞正法入正定聚,不墮無想,故無長壽天難;雖受極樂,而常受佛教化,故無北郁單越難;六根清淨,明利黠慧,故無盲聾喑啞難;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經無量劫後,觀音勢至次第補法王位,故無佛前佛後難。而極樂世界諸往生者,有身有心,而受樂無間,安可思議。

  極樂世界無諸難功德,令十方苦難衆生油生無限神往,世紀末的現代娑婆衆生,舍往生西方淨土一途,欲求遠離身心逼惱,免除天災人禍的恐懼,常受安樂,不可得也。吾人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與高度警覺。

  

  十六、大義門功德

  

  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

  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

  

  大義門即是大乘義門。如人進入城市,得門則入。若人得生極樂世界者,是則成就大乘之門。阿彌陀佛因地,見有國土,雖有佛如來賢聖等衆,由于國土惡濁故,佛不得已由實施權,方便將一乘法,分別說爲叁乘。是故法藏菩薩願言:使我國土所有生者,皆是發大乘心的菩薩,同享大乘平等法味,同證無上正等正覺。平等一相,絕對沒有二乘、女人、根缺人等可譏嫌的體相與名稱。

  大義門功德顯示阿彌陀佛究竟濟度衆生的悲智。十方佛刹中,尤其在娑婆忍土,發心固且不易,障道因緣尤多。欲護持菩提心不退墮,實非易事。諸佛慈悲油興護念佛弟子修行令其不退。阿彌陀佛安立西方淨土,實爲接引十方五乘根性的衆生往生彼土,令其速成佛果。如聲聞以實際(偏真涅槃)爲證,計不應更生佛道根芽。而阿彌陀佛以本願不可思議神力,攝令生到彼土。又複以威神願力生起此類聲聞無上道心。譬如鸩鳥入水,魚蚌鹹死;犀牛觸之,死者皆活。如此不應生起的菩提心芽而令生起,甚爲奇特。又十方衆生,修小乘戒行,願往生者,亦可得蒙彌陀願力加持,往生淨土。但到彼土先證小乘果位,證小乘果位已,即轉向大乘,一轉向大乘以去,更不退生二乘之心,故名二乘種不生。可見成就往生,就等于穩操成佛的勝券,大乘之門完全敞開。有如是殊勝利益,所以十方恒沙諸佛,殷勤勸勉吾人,當信是不可思議一切諸佛所護念的淨土法門。

  

  十七、一切所求滿足功德

  

  衆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

  

  阿彌陀佛因地,見有國土,或有名高位重的衆生,樂欲隱逸遁世而不可得;或種性鄙劣,欲出人頭地而無望;或壽命修短由業力所製,不由自己主宰,如阿私陀仙人。有如是等爲業風所吹,不得自在。是故法藏菩薩願言,使我成佛的國土,滿足諸往生者的一切意願,獲大自在。

  西方極樂世界能滿足十方九法界衆生各種層次的需求,諸如:女人大多厭女羨男,所以淨宗有臨終往生轉女成男以滿其願;叁途衆生悉願出離苦報,所以彼國以無叁惡道以滿其願;衆生趨樂避苦,希求長生不死,彼國以無有衆苦但受諸樂,個個壽命無量以滿其願;諸天逸樂,難免輪回,彼國以永脫輪轉,勝過叁界之樂以滿天人所願;他方刹土二乘根性難生佛道根芽,彼國能使聲聞複生無上道心,圓成佛道以滿其願;大乘菩薩自力修道,動經無量劫,始得成佛,中途亦常退轉,彼國令往生者速證不退轉位,速證菩提以滿菩薩上求下化之願等等。總之,如上十六種功德昭示:極樂世界悉能滿足十方諸往生者各層次的所有願求。

  一切所求滿足功德亦是阿彌陀佛願力所致。極樂世界由阿彌陀佛性德所流現,性德開顯則有求必應。帶業往生的凡夫,得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加持,能得到與法身大士同等的神通享受。正如太子降生,安享榮華富貴,不是自己掙來的,而是現成安享父王之福報,諸往生者在西方淨土的情形,亦複如是。可見成就往生淨土一願,就等于滿足一切願。吾人應深契這個圓頓義理,由此發殷重心,傾一生心力專求往生,則一了百了。

  綜上所述:西方極樂世界依報功德,無量無邊,贊莫能窮,上述十七種功德只是撷其有代表性者,作滄海一粟般的描述。略說極樂世界十七種莊嚴功德成就,示現阿彌陀如來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九法界衆生功德成就故。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無盡莊嚴,乃第一義谛妙境界相。十七種功德,具有觀行境界之次第。第一種清淨功德——觀彼世界相,勝過叁界道是總相,後十六種功德是別相。

  十六種別相功德中,先觀察西方淨土的量功德(空間的廣袤);既知淨土之廣量,此量以何爲體性,是故觀性功德(出世善根);此善根顯現何種相狀,所以次觀形相功德(淨光爲體);既知形相,宜知形相由什麼構成,是故次觀種種事功德(衆寶構成);既知種種事功德,宜知種種事外顯的妙色,是故次觀妙色功德(瑩潔無垢);既知妙色功德,此色有何觸受,是故觀觸功德(清淨柔軟);既知身觸,應知眼觸,是故次觀水功德(八功德水,適意說法),地功德(七寶合成),虛空功德(寶網交絡)叁種功德莊嚴;既知眼觸,應知鼻觸,是故次觀雨功德(香氣普…

《淨土宗教程 第五編 西方極樂世界 依正莊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