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熏);既知身眼鼻等觸受,宜應離染著,是故次觀光明功德(慧光破癡暗);既知慧光淨力,宜知名聲遠近,是故次觀妙聲功德(名聲開悟衆生);既知聲名,宜知誰爲增上,是故次觀主功德(阿彌陀佛善住持);既知有教主,誰爲主眷屬,是故次觀眷屬功德(蓮華化生);既知眷屬清淨無染,宜知此眷屬如何受用,是故次觀受用功德(資生用具應念即至);既知諸往生者受用具足,宜知此受用有無厄難,是故次觀無諸難功德(唯樂無苦);既知諸往生者無有苦難,爲何能免諸難,是故次觀大義門功德(純一菩薩法界);既知諸往生者悉發菩提心,宜知是否圓滿,是故次觀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有求必應)。證知,十七種依報功德以大圓滿爲終結。
十七種總相別相功德,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符合緣起律。令見聞者,不僅能釋除對西方淨土的種種疑惑,生起清淨信心,而且依此次第觀察淨土相狀,必定成就往生,其力用與《 觀經 》十六妙觀有異曲同工之妙。吾人觀想西方淨境,即是以佛法身熏習自心,真如熏無明,如是久久,自成革凡成聖之效用。吾人討論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深解義趣,增進觀力,便能獲得不可思議的法益。
第叁節 西方淨土正報莊嚴功德
西方淨土正報功德包括阿彌陀佛莊嚴功德與諸菩薩聖衆莊嚴功德。正報莊嚴功德中有主有伴。阿彌陀佛是主,諸菩薩衆爲伴,主伴圓融,如衆星拱北、綠葉紅花,相得益彰。茲分述如下。
一、阿彌陀佛莊嚴功德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啓結四十八大願後,于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久遠劫來,備修菩薩六度萬行,故圓成佛道時,感得身口意叁業的殊勝果報。天親菩薩從阿彌陀佛無量功德成就中,撷取八種概述之。
1.座功德
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他方國土,一生補處菩薩于最後一生,坐在吉祥草上面成佛。如釋迦牟尼佛便是如此。佛座只是普通的吉祥草,佛身又是老比丘相,使人見到時,不會生起增上信,增上恭敬,不生增上愛樂,由是不生增上修行,這對衆生來說,是莫大的損失。是故法藏菩薩願言,我成佛時,要以無量大寶王,微妙清淨蓮華臺以爲佛座,極盡華麗莊嚴之致。
《 觀經 》具載阿彌陀佛的華座形量:蓮華有八萬四千葉,每片蓮葉最小也有一萬裏(250由旬),一一蓮葉有數百種珍寶異色,每一葉瓣,有八萬四千筋脈,猶如天然妙畫。每條筋脈輻射八萬四千道光明。一一蓮葉之間,有數百億摩尼珠王作莊飾,一一摩尼珠又放數千道光明,光明變現寶蓋,阿彌陀佛寶座的華色形量,超絕殊勝。
蓮華的臺座由能勝寶(釋迦毗楞伽寶)綴成,上面有金剛、赤色寶、梵摩尼等珍寶與妙真珠網作莊嚴校飾。蓮華臺上面,自然而有四支臺柱般的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極爲壯偉挺拔。寶幢上彌覆著由五百億微妙寶珠綴成的幔幕,猶如夜摩天王宮的珠網。一一寶珠放八萬四千光,一一光又變現出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遍灑極樂國土,處處變化,隨機緣變現種種稀有獨特的相狀。或現金剛臺,或現真珠網,或現雜華雲,于四面八方,隨諸往生者的根性欲樂,隨意變現,施作佛事。如是等事,出過數量。
如是華座妙德,本由法藏菩薩願力所成。《 觀經 》開示:若欲念彼佛者,當先作此華座想……此想成者,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
2.身業功德
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的佛,其叁十二相之一的身光,僅有一丈,與世間人比較起來,沒有多大的超勝。例如:世間的轉輪聖王,同樣也有叁十二相,不過沒有佛的那麼明顯而已。又如釋尊的堂弟提婆達多,也有叁十相,唯少肉髻頂相及眉間白毫相二種,致令當時摩竭陀國的阿阇世王,心神迷惑錯亂,對提婆達多敬奉如佛,大施供養。再如佛世六師外道之一的刪阇耶,輕視世尊,公然敢與佛陀對抗。由此,法藏菩薩發願,要莊嚴不可思議身業,使一切衆生信敬尊重,而獲離苦得樂之大利。
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尊特殊勝。《 觀經 》記載:阿彌陀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一須彌山的高度有8萬4千由旬,縱廣亦爾),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一海有8萬4千由旬,四海共33萬6千由旬)。阿彌陀佛的周身毛孔演出光明,光明熾盛如須彌山,阿彌陀佛的圓光,如百億叁千大千世界,于圓光中,顯現百億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衆多無數化菩薩以爲侍者。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複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贊佛偈即依據《 觀經 》文句而作:“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亦無邊,四十八願度衆生,九品鹹令登彼岸。”
阿彌陀佛報身莊嚴,一一相好光明,皆具攝化衆生之妙用,令觀想佛相的行人,得到破惑開慧的法益。阿彌陀佛身名法界身,是身不行他緣,但遍入一切衆生心想中。當衆生心想佛時,佛身相好,顯現衆生心中。譬如水清則色像現。水之與像,不一不異。阿彌陀佛深廣不可測量的智慧就于吾人憶佛念佛中引發出來。阿彌陀佛身業神妙,應化無方,能令衆生隨類而見,隨根性優劣、所見身相大小、顔色明暗等各各不同,而各得相應的利益。誠如《 觀經 》所雲: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即大慈悲心,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攝諸衆生往生淨土。吾人睹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便可領略到阿彌陀佛平等救度我等衆生之願心,引發吾人信願持名,求生安養的善根,證知造像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從法身流現報身,具無量相好光明,非是凡夫心力所能起觀。阿彌陀佛以宿願力,從報身流現應化身,令觀想者,必得成就。阿彌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國變現自在。或現大身,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八尺。所現之形,皆真金色。圓光化佛及寶蓮華,如報身所示相類。阿彌陀佛法報化叁身一體,隨機顯現,以佛身莊嚴引發淨業行人的自性莊嚴,契證真如實相。證知阿彌陀佛身業利生功德不可思議。
3.口業功德
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佛成佛的名聲,似乎不很尊貴。例如釋迦牟尼佛成佛不久,一日在樹下端坐。便有一位婆羅門,推著車,到佛面前,直呼瞿昙,這種輕視的態度,是非常的不恭敬。又釋尊在菩提樹下初成正覺,天人歡喜,輾轉相告,但也只限于叁千大千世界以內,並不能名揚十方世界。是故法藏菩薩發願,要使他成佛的微妙名聲,能播揚十方無量世界,而且要使聞其佛名的衆生,都能悟證無生法忍。
阿彌陀佛的音聲,清淨微妙,普聞十方,能令十方衆生得到不可思議的法益。十方世界菩薩往詣極樂世界,聽聞阿彌陀佛說法,見到阿彌陀佛口中放出的光明,即證不退轉位,受記成佛。阿彌陀佛的音聲內具八種特質,(1)調和聲(大小得中);(2)柔軟聲(言無粗犷);(3)谛了聲(音聲哀妙,如迦陵頻伽);(4)易解聲(簡潔明了);(5)不誤聲(言無錯失);(6)不女聲(其聲雄朗);(7)廣大聲(言無怯懼);(8)深遠聲(臍輪發生,猶如雷震)。
阿彌陀佛以此內具八種妙質的音聲,演暢佛法,普令聞者心生歡喜,和融敬服,悟證甚深之理。一音說法,各類根性衆生各得悟解,各各自謂佛專爲我說法,親切自然。然根機未熟的衆生,聽而不聞。
阿彌陀佛的音聲圓融無礙,一音中具一切音,一切音即一音,一音應一切音,衆生隨機所聞,音聲與內容各有不同,隨衆生根,皆令歡喜,各生意解。阿彌陀佛音聲之神妙,不可思議。
阿彌陀佛的口業功德亦內具在彌陀名號中,淨業行人執持名號,亦與阿彌陀佛音聲妙質相溝通,如染香人,得佛的梵音氣氛。此念佛人,往生成佛,即名妙音如來。
4.心業功德
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佛說法,作種種分別。這是黑業(即惡業),這是白業(即善業),這是不黑不白業(即無記性業)。那些是下法(即聲聞乘法),那些是中法(即緣覺乘法),那些是上法(即菩薩乘法),那些是上上法(即一佛乘法)。像有如此的無量差別品類,似乎有如世人的分別心。是故法藏菩薩發願:願我成佛時,佛心不執著于諸法虛妄的名相,一一會歸諸法平等的實相。
阿彌陀佛心業功德如地、水、火、風、虛空,具足大乘五分法身之德。平等如大地,能普載一切精粗美惡之物(定平等法身功德),清淨如水,洗諸塵垢(戒平等法身功德),熾盛如火,燒煩惱薪(慧平等法身功德),不著如風,無諸障礙(解脫平等法身功德),曠若虛空,大慈平等(解脫知見平等法身功德),阿彌陀佛以如此殊勝心業功德,普度衆生,不生分別。
阿彌陀佛的心性,靈明洞徹,湛寂常恒,並非同于地水火風空五大的無知覺。阿彌陀佛契證法性平等的空性,把虛妄分別的第六識轉爲無分別的妙觀察智,將執我的第七識轉爲平等性智,染淨相雜的阿賴耶識轉爲大圓鏡智,心光遍照微塵國土,阿彌陀佛的畢竟平等的意業(心業)得以成就。
綜上所述:阿彌陀佛身口意叁業功德,深具攝化衆生之妙用,凡夫衆生以身口意叁業造作衆罪,輪轉叁界,無有窮已。是故阿彌陀佛莊嚴身口意叁業,用治衆生虛诳叁業。昙鸾大師《 往生論注 》中概述:
身業:衆生以身見…
《淨土宗教程 第五編 西方極樂世界 依正莊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