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宗教程 第五编 西方极乐世界 依正庄严▪P7

  ..续本文上一页熏);既知身眼鼻等触受,宜应离染著,是故次观光明功德(慧光破痴暗);既知慧光净力,宜知名声远近,是故次观妙声功德(名声开悟众生);既知声名,宜知谁为增上,是故次观主功德(阿弥陀佛善住持);既知有教主,谁为主眷属,是故次观眷属功德(莲华化生);既知眷属清净无染,宜知此眷属如何受用,是故次观受用功德(资生用具应念即至);既知诸往生者受用具足,宜知此受用有无厄难,是故次观无诸难功德(唯乐无苦);既知诸往生者无有苦难,为何能免诸难,是故次观大义门功德(纯一菩萨法界);既知诸往生者悉发菩提心,宜知是否圆满,是故次观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有求必应)。证知,十七种依报功德以大圆满为终结。

  十七种总相别相功德,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符合缘起律。令见闻者,不仅能释除对西方净土的种种疑惑,生起清净信心,而且依此次第观察净土相状,必定成就往生,其力用与《 观经 》十六妙观有异曲同工之妙。吾人观想西方净境,即是以佛法身熏习自心,真如熏无明,如是久久,自成革凡成圣之效用。吾人讨论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深解义趣,增进观力,便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法益。

  

  

  第三节 西方净土正报庄严功德

  

  西方净土正报功德包括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与诸菩萨圣众庄严功德。正报庄严功德中有主有伴。阿弥陀佛是主,诸菩萨众为伴,主伴圆融,如众星拱北、绿叶红花,相得益彰。兹分述如下。

  

  一、阿弥陀佛庄严功德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启结四十八大愿后,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久远劫来,备修菩萨六度万行,故圆成佛道时,感得身口意三业的殊胜果报。天亲菩萨从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成就中,撷取八种概述之。

  

  1.座功德

  

  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阿弥陀佛因地,见到他方国土,一生补处菩萨于最后一生,坐在吉祥草上面成佛。如释迦牟尼佛便是如此。佛座只是普通的吉祥草,佛身又是老比丘相,使人见到时,不会生起增上信,增上恭敬,不生增上爱乐,由是不生增上修行,这对众生来说,是莫大的损失。是故法藏菩萨愿言,我成佛时,要以无量大宝王,微妙清净莲华台以为佛座,极尽华丽庄严之致。

  《 观经 》具载阿弥陀佛的华座形量:莲华有八万四千叶,每片莲叶最小也有一万里(250由旬),一一莲叶有数百种珍宝异色,每一叶瓣,有八万四千筋脉,犹如天然妙画。每条筋脉辐射八万四千道光明。一一莲叶之间,有数百亿摩尼珠王作庄饰,一一摩尼珠又放数千道光明,光明变现宝盖,阿弥陀佛宝座的华色形量,超绝殊胜。

  莲华的台座由能胜宝(释迦毗楞伽宝)缀成,上面有金刚、赤色宝、梵摩尼等珍宝与妙真珠网作庄严校饰。莲华台上面,自然而有四支台柱般的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极为壮伟挺拔。宝幢上弥覆着由五百亿微妙宝珠缀成的幔幕,犹如夜摩天王宫的珠网。一一宝珠放八万四千光,一一光又变现出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洒极乐国土,处处变化,随机缘变现种种稀有独特的相状。或现金刚台,或现真珠网,或现杂华云,于四面八方,随诸往生者的根性欲乐,随意变现,施作佛事。如是等事,出过数量。

  如是华座妙德,本由法藏菩萨愿力所成。《 观经 》开示: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

  

  2.身业功德

  

  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

  

  阿弥陀佛因地,见到有的佛,其三十二相之一的身光,仅有一丈,与世间人比较起来,没有多大的超胜。例如:世间的转轮圣王,同样也有三十二相,不过没有佛的那么明显而已。又如释尊的堂弟提婆达多,也有三十相,唯少肉髻顶相及眉间白毫相二种,致令当时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心神迷惑错乱,对提婆达多敬奉如佛,大施供养。再如佛世六师外道之一的删阇耶,轻视世尊,公然敢与佛陀对抗。由此,法藏菩萨发愿,要庄严不可思议身业,使一切众生信敬尊重,而获离苦得乐之大利。

  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尊特殊胜。《 观经 》记载:阿弥陀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一须弥山的高度有8万4千由旬,纵广亦尔),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一海有8万4千由旬,四海共33万6千由旬)。阿弥陀佛的周身毛孔演出光明,光明炽盛如须弥山,阿弥陀佛的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显现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赞佛偈即依据《 观经 》文句而作:“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阿弥陀佛报身庄严,一一相好光明,皆具摄化众生之妙用,令观想佛相的行人,得到破惑开慧的法益。阿弥陀佛身名法界身,是身不行他缘,但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当众生心想佛时,佛身相好,显现众生心中。譬如水清则色像现。水之与像,不一不异。阿弥陀佛深广不可测量的智慧就于吾人忆佛念佛中引发出来。阿弥陀佛身业神妙,应化无方,能令众生随类而见,随根性优劣、所见身相大小、颜色明暗等各各不同,而各得相应的利益。诚如《 观经 》所云: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即大慈悲心,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摄诸众生往生净土。吾人睹见阿弥陀佛相好光明,便可领略到阿弥陀佛平等救度我等众生之愿心,引发吾人信愿持名,求生安养的善根,证知造像功德无量。

  阿弥陀佛从法身流现报身,具无量相好光明,非是凡夫心力所能起观。阿弥陀佛以宿愿力,从报身流现应化身,令观想者,必得成就。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报身所示相类。阿弥陀佛法报化三身一体,随机显现,以佛身庄严引发净业行人的自性庄严,契证真如实相。证知阿弥陀佛身业利生功德不可思议。

  

  3.口业功德

  

  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阿弥陀佛因地,见到有些佛成佛的名声,似乎不很尊贵。例如释迦牟尼佛成佛不久,一日在树下端坐。便有一位婆罗门,推着车,到佛面前,直呼瞿昙,这种轻视的态度,是非常的不恭敬。又释尊在菩提树下初成正觉,天人欢喜,辗转相告,但也只限于三千大千世界以内,并不能名扬十方世界。是故法藏菩萨发愿,要使他成佛的微妙名声,能播扬十方无量世界,而且要使闻其佛名的众生,都能悟证无生法忍。

  阿弥陀佛的音声,清净微妙,普闻十方,能令十方众生得到不可思议的法益。十方世界菩萨往诣极乐世界,听闻阿弥陀佛说法,见到阿弥陀佛口中放出的光明,即证不退转位,受记成佛。阿弥陀佛的音声内具八种特质,(1)调和声(大小得中);(2)柔软声(言无粗犷);(3)谛了声(音声哀妙,如迦陵频伽);(4)易解声(简洁明了);(5)不误声(言无错失);(6)不女声(其声雄朗);(7)广大声(言无怯惧);(8)深远声(脐轮发生,犹如雷震)。

  阿弥陀佛以此内具八种妙质的音声,演畅佛法,普令闻者心生欢喜,和融敬服,悟证甚深之理。一音说法,各类根性众生各得悟解,各各自谓佛专为我说法,亲切自然。然根机未熟的众生,听而不闻。

  阿弥陀佛的音声圆融无碍,一音中具一切音,一切音即一音,一音应一切音,众生随机所闻,音声与内容各有不同,随众生根,皆令欢喜,各生意解。阿弥陀佛音声之神妙,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的口业功德亦内具在弥陀名号中,净业行人执持名号,亦与阿弥陀佛音声妙质相沟通,如染香人,得佛的梵音气氛。此念佛人,往生成佛,即名妙音如来。

  

  4.心业功德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阿弥陀佛因地,见到有些佛说法,作种种分别。这是黑业(即恶业),这是白业(即善业),这是不黑不白业(即无记性业)。那些是下法(即声闻乘法),那些是中法(即缘觉乘法),那些是上法(即菩萨乘法),那些是上上法(即一佛乘法)。像有如此的无量差别品类,似乎有如世人的分别心。是故法藏菩萨发愿:愿我成佛时,佛心不执著于诸法虚妄的名相,一一会归诸法平等的实相。

  阿弥陀佛心业功德如地、水、火、风、虚空,具足大乘五分法身之德。平等如大地,能普载一切精粗美恶之物(定平等法身功德),清净如水,洗诸尘垢(戒平等法身功德),炽盛如火,烧烦恼薪(慧平等法身功德),不著如风,无诸障碍(解脱平等法身功德),旷若虚空,大慈平等(解脱知见平等法身功德),阿弥陀佛以如此殊胜心业功德,普度众生,不生分别。

  阿弥陀佛的心性,灵明洞彻,湛寂常恒,并非同于地水火风空五大的无知觉。阿弥陀佛契证法性平等的空性,把虚妄分别的第六识转为无分别的妙观察智,将执我的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染净相杂的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心光遍照微尘国土,阿弥陀佛的毕竟平等的意业(心业)得以成就。

  综上所述: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功德,深具摄化众生之妙用,凡夫众生以身口意三业造作众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阿弥陀佛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昙鸾大师《 往生论注 》中概述:

  身业:众生以身见…

《净土宗教程 第五编 西方极乐世界 依正庄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