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方净土,将来示现涅槃,观音势至继位传灯,如此事相乃是佛与众生机感互动之现象,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从深层理体来看,西方三圣一体无二,虽说观音势至继法王位,实则与阿弥陀佛住持说法无二无别。这充分体现出阿弥陀佛住持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善巧,值得吾人深思。
十三、眷属功德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阿弥陀佛因地,见到有些国土的众生,从母胎出生,整个身体,无非是骨肉筋血,在胞衣中长成。又在母腹中与粪尿共处,种种不净。或见到三公九卿的高贵人物,往往生出精神错乱或疑狠妒嫉儿子,或愚弱无能者与下贱的女人,每每能生出超绝出众的人才。如是父子智愚、贵贱相殊的情形,遇到别人的嘲讽与轻视,自然会觉得很耻辱与惭愧。所以法藏菩萨发愿,要使他成佛的国土,所有人天大众及三乘圣贤,完全由如来的清净正觉莲华中出生。没有善恶好丑智愚贵贱的差别。更不会有称誉或毁辱的事,菩提眷属清净平等。
莲华是十方念佛行人的托质之所。是卸却凡夫躯壳的玄妙宫殿,安养慧命之神奇舍宅。莲华极具净宗表法内涵,莲华因果同时,花开果现,犹如念佛时即见佛时,见佛时即成佛时;又如求生时即往生时,往生时即度生时。另外,莲华的隐显随宜,主伴相参,胜劣分明,动静一源,感应冥符等特质,均与净宗念佛法门关联甚密。
西方净土诸往生者,得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如佛色相,清净庄严,显发自性功德,神通自在,净土经典广赞极乐世界天人圣众自利利他的殊胜功德,显示主伴圆融具德的妙旨。阿弥陀佛色像就像大圆镜,吾人身体就如摩尼珠。阿弥陀佛的法身入我身中,我身常入弥陀躯。阿弥陀佛与眷属一体无二的状况,令诸往生者获得极其超胜的功德。同一念佛无别道,通乎法界皆兄弟。眷属无量,焉可思议。
十四、受用功德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阿弥陀佛因地,见到有些国土的众生,为了维持生命,及得到丰厚的衣食享受,往往不择手段,弱肉强食,杀害众生,冤冤相报,无有了期,殊可悲痛!是故法藏菩萨兴大悲愿,愿我国土,以出世的禅定为食,永绝其他世间有漏的饮食。极乐世界诸人天常在正定中,由禅定三昧所现百味饮食,以定中意识见色闻香,身体便感受舒适喜悦,再无须其他饮食。饮食用讫,自然化去;如欲需用,又复现前,自在如意。
诸往生者在物质与精神诸方面,均能获得自在圆满的享受。在物质生活方面,众宝妙衣、冠带璎珞、七宝钵器、百味饮食、珍妙舍宅、莲台轮宝等衣食住行资生用具,悉皆应念现前,无不满足。极乐众生以佛法味,禅及诸三昧为食(法喜食),无须段食来资养生命,只是由于习气使然,故有饮食随念现前之事。一念回光,实无食者。不食而资命,是乃阿弥陀如来满足本愿故。乘佛愿为我命,焉可思议。
在精神享受方面,极乐圣众最大的快乐是闻法之乐。西方净土中,有情(正报)与无情(依报六尘),悉能演畅妙法,极乐世界天人圣众随时聆听佛法,获得殊胜法益。西方净土亦是音乐之都,诸往生者随其意欲,随时随处都能欣赏到雅正的音乐。影视欣赏亦能在宝树间,壁柱上,随时驻足(或趺坐)而得到视听满足。游方参学的雅致亦能得到尽兴的满足。于一食顷,能到十方佛刹观光游历,供佛闻法,弘法利生,可谓尽逍遥洒脱之极致。
对比娑婆世界物质的匮缺,竞争的严酷,精神生活的贫乏与扭曲,极乐世界受用功德不可思议,阿弥陀佛随顺众生渴求幸福美满的意欲,给予究竟圆满的快慰。吾人应求往生彼土,安享现成福报。
十五、无诸难功德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十方佛国,见到有些刹土的众生,常受苦难的煎迫。譬如娑婆世界众生即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与五阴炽盛。此八苦恒常逼恼众生身心。身为苦本,心为恼端,恒常缠缚众生。宠辱无常,乐极生悲。八难是地狱难、畜生难、饿鬼难、长寿天难、北郁单越难、盲聋喑哑难、世智辩聪难、生在佛前佛后难。此八难障碍众生见佛闻法修道的机缘。由是阿弥陀佛发愿,要令自己成佛的国土,无有众苦诸难,但受诸乐,不闻三途恶恼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西方净土名为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无有八苦,具言之:彼国莲华化生,则无生苦;寒暑不迁,则无老苦;身离分段生死,则无病苦;寿命无量,则无死苦;无父母妻子,则无爱别离苦;诸上善人同会一处,则无怨憎会苦;资生用具应念而至,则无求不得苦;观照空寂心得清凉,则无五阴炽盛苦。西方净土亦无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诸往生者离欲清净,则无苦苦;依正二报,无衰无变,则无坏苦;超过三界,则无行苦。
极乐世界无有八难,具言之:西方净土诸往生者,无贪瞋痴三毒之因,不造恶逆之业,故无地狱饿鬼畜生三途之难;听闻正法入正定聚,不堕无想,故无长寿天难;虽受极乐,而常受佛教化,故无北郁单越难;六根清净,明利黠慧,故无盲聋喑哑难;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经无量劫后,观音势至次第补法王位,故无佛前佛后难。而极乐世界诸往生者,有身有心,而受乐无间,安可思议。
极乐世界无诸难功德,令十方苦难众生油生无限神往,世纪末的现代娑婆众生,舍往生西方净土一途,欲求远离身心逼恼,免除天灾人祸的恐惧,常受安乐,不可得也。吾人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与高度警觉。
十六、大义门功德
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大义门即是大乘义门。如人进入城市,得门则入。若人得生极乐世界者,是则成就大乘之门。阿弥陀佛因地,见有国土,虽有佛如来贤圣等众,由于国土恶浊故,佛不得已由实施权,方便将一乘法,分别说为三乘。是故法藏菩萨愿言:使我国土所有生者,皆是发大乘心的菩萨,同享大乘平等法味,同证无上正等正觉。平等一相,绝对没有二乘、女人、根缺人等可讥嫌的体相与名称。
大义门功德显示阿弥陀佛究竟济度众生的悲智。十方佛刹中,尤其在娑婆忍土,发心固且不易,障道因缘尤多。欲护持菩提心不退堕,实非易事。诸佛慈悲油兴护念佛弟子修行令其不退。阿弥陀佛安立西方净土,实为接引十方五乘根性的众生往生彼土,令其速成佛果。如声闻以实际(偏真涅槃)为证,计不应更生佛道根芽。而阿弥陀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到彼土。又复以威神愿力生起此类声闻无上道心。譬如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应生起的菩提心芽而令生起,甚为奇特。又十方众生,修小乘戒行,愿往生者,亦可得蒙弥陀愿力加持,往生净土。但到彼土先证小乘果位,证小乘果位已,即转向大乘,一转向大乘以去,更不退生二乘之心,故名二乘种不生。可见成就往生,就等于稳操成佛的胜券,大乘之门完全敞开。有如是殊胜利益,所以十方恒沙诸佛,殷勤劝勉吾人,当信是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所护念的净土法门。
十七、一切所求满足功德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阿弥陀佛因地,见有国土,或有名高位重的众生,乐欲隐逸遁世而不可得;或种性鄙劣,欲出人头地而无望;或寿命修短由业力所制,不由自己主宰,如阿私陀仙人。有如是等为业风所吹,不得自在。是故法藏菩萨愿言,使我成佛的国土,满足诸往生者的一切意愿,获大自在。
西方极乐世界能满足十方九法界众生各种层次的需求,诸如:女人大多厌女羡男,所以净宗有临终往生转女成男以满其愿;三途众生悉愿出离苦报,所以彼国以无三恶道以满其愿;众生趋乐避苦,希求长生不死,彼国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个个寿命无量以满其愿;诸天逸乐,难免轮回,彼国以永脱轮转,胜过三界之乐以满天人所愿;他方刹土二乘根性难生佛道根芽,彼国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圆成佛道以满其愿;大乘菩萨自力修道,动经无量劫,始得成佛,中途亦常退转,彼国令往生者速证不退转位,速证菩提以满菩萨上求下化之愿等等。总之,如上十六种功德昭示:极乐世界悉能满足十方诸往生者各层次的所有愿求。
一切所求满足功德亦是阿弥陀佛愿力所致。极乐世界由阿弥陀佛性德所流现,性德开显则有求必应。带业往生的凡夫,得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能得到与法身大士同等的神通享受。正如太子降生,安享荣华富贵,不是自己挣来的,而是现成安享父王之福报,诸往生者在西方净土的情形,亦复如是。可见成就往生净土一愿,就等于满足一切愿。吾人应深契这个圆顿义理,由此发殷重心,倾一生心力专求往生,则一了百了。
综上所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功德,无量无边,赞莫能穷,上述十七种功德只是撷其有代表性者,作沧海一粟般的描述。略说极乐世界十七种庄严功德成就,示现阿弥陀如来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九法界众生功德成就故。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无尽庄严,乃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十七种功德,具有观行境界之次第。第一种清净功德——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是总相,后十六种功德是别相。
十六种别相功德中,先观察西方净土的量功德(空间的广袤);既知净土之广量,此量以何为体性,是故观性功德(出世善根);此善根显现何种相状,所以次观形相功德(净光为体);既知形相,宜知形相由什么构成,是故次观种种事功德(众宝构成);既知种种事功德,宜知种种事外显的妙色,是故次观妙色功德(莹洁无垢);既知妙色功德,此色有何触受,是故观触功德(清净柔软);既知身触,应知眼触,是故次观水功德(八功德水,适意说法),地功德(七宝合成),虚空功德(宝网交络)三种功德庄严;既知眼触,应知鼻触,是故次观雨功德(香气普…
《净土宗教程 第五编 西方极乐世界 依正庄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