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授了解脫的法要,但教法不興而隱沒,對我們同樣也是沒有幫助的。現在佛法依預言是末法時期,因此我們還有機會接觸到佛法;雖然我們入了佛門,但佛法浩瀚無邊,若無善知識的慈悲攝受,也不可能了知佛法的深義,而現在我們也非常幸運地獲得及善知識的教導。這五種外在條件的圓滿,完全依靠他緣,因此儀軌中稱之爲五他圓滿。
值如來住世。
我們的所生存的世界分成、住、壞、空四個時期。這四個時期合在一起的漫長時間,佛經稱爲一劫。但並非每一劫都有佛現世,有佛出世之劫稱爲光明劫,無佛出世之劫稱爲暗劫。每逢有佛出世的一個光明劫,隨後就會有成百甚至上千劫的漫漫暗劫無佛出世,明劫極爲短暫而暗劫極爲漫長,就這樣相差懸殊的交替出現。在無始的輪回裏,我們在這個有千佛出世的光明賢劫裏,竟然能獲得寶貴的人身來聞思修佛法,這是多麼不可思議啊!尤其是密法,更爲難遇。在久遠的過去,初劫時曾有一位名號爲先生王如來的佛曾傳過密法;現在賢劫的釋加牟尼佛也傳密法;將來數千萬劫之後才有另一位文殊師利佛廣傳密法。這並不是諸佛有分別,而是只有在此叁劫中的衆生才是接受密法的根器。
佛宣說正法
遇佛出世已是不易,而且並非每尊佛出世都轉*輪,有些佛出世時,衆生無緣,他就入平等定中直至涅槃,誰都無法知道他就是大覺聖者。如釋迦佛體悟到輪回之苦,出家苦行六年,最後證得佛果。他證悟的法,誰都無法接受,于是安住于林間入平等定四十九天不說法,因帝釋天供以*輪、右旋海螺等八吉祥物,請求世尊出定傳法,世尊才叁轉*輪。初轉*輪時主要傳授小乘佛法,因爲一開始衆生無法接受大乘教法。對自我的心較強,主要是想通過修行獲得自我解脫的衆生,傳授修出離心、自空見的教法。修小乘佛法所得果位是阿羅漢。第二和第叁轉*輪時,給一些較有慧根而利他心較強的衆生傳授大乘教法,內容主要是講授慈悲與空性。而此時極少數上根利器者,佛陀密秘地傳授了一切密宗的修行方法與灌頂。比如當時釋迦佛在虛空之中設立了一個無上圓滿壇城,授印度的國王紮予時輪金剛的灌頂與竅訣,使他頓證佛果。並給予有同樣根器的衆生傳授密法,但沒有公開在民間流傳。
佛陀在世時曾預言在他涅槃後,將有蓮花生大師來弘揚一切密法。後來蓮師與印度的八十大成就者廣弘密法,密法才在印度、不丹等佛陀聖地異常興盛。佛陀的教法主要分藏傳、漢傳和南傳佛教叁支,直至現在佛教依然興盛,*輪常轉不息。
佛法住世。
雖然佛出世說法,但正法隱沒之後就和暗劫無分別了,那時再獲得人身也沒有用。佛陀曾預言他的教法留住世間五千年,現在已過了二千多近叁千年,佛法還是非常完整的保留在人世間。在此時期我們能聽聞到佛法,可以說非常幸運非常有福報。
進入佛門。
了解輪回中的一切毫無意義而尋求解脫。否則即使佛法如何偉大,如何興盛,你不願接受,對你而言,就如同爲盲人點燈一樣失去了意義。
遇正士攝授。
我們必須了解依止上師的重要性。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如果不依靠上師,就不可能得到要領。阿底峽的弟子曾問他:“要獲得佛陀的果位,經教與上師傳授的竅訣兩者哪一個重要?”尊者答:“上師的竅訣最重要,因爲即使讀遍叁藏、精通教理,如果沒有上師的竅訣,那麼就不可能與法想應。”
縱觀古今中外有完全具備以上這18種條件的修行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實在太少太少了,說到這裏又想起一個的笑話:我在馬爾康的寺院叫蒼列寺,我小時侯的師父原來是蒼列寺的方丈,是很有修行的一個法師,曾在噶陀寺閉關十幾年。馬爾康有很多老百姓學佛,修行程度就有差別了。有一次我的師父在馬爾康講經說法,講到人身難得的時候,一個去過印度、成都等許多地方做生意的居士,自認爲見多識廣,他就跟別人講:“對,在馬爾康確實是人身難得,但這個喇嘛真是沒見過世面呀!如果他去過印度和漢地,他就可以了解人身一點都不難得”。因爲馬爾康是少數民族地區,相對印度和漢地來說人口的確較少,他這樣說是完全不對的。稍微的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分析一下就不難發現人類在六道衆生裏占的比例是很少的。佛經上說:“地獄道的衆生多得象大地上所有的微塵,餓鬼道衆生多得猶如印度恒河裏的細沙,畜牲道衆生多得就象酒窖裏的酒糟,阿修羅道的衆生多如彌漫的大雪,而我們自認爲“很多”的人類與他們相比,僅僅就象指甲上的灰塵一樣,數量極其微少。
肉眼看不到的就不說了,如果你信不過遍知一切的佛陀所說的話,那麼就自己看看畜牲道的衆生——這些我們只要長了眼睛就能看到的事實。在這個世界上生長了不計其數的各種動物,光是生長在朽木中的一窩白蟻,其數量就可能等于整個地球人類數量的總和!其它的蚊子、蒼蠅等昆蟲,水裏的魚類,天上飛的鳥類,地上的家禽、野獸,這些動物的數量之多,決不是人力所能統計的!由此,我們又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到佛陀不可思議的廣大智慧。況且在所有的人類之中,完全具足十八暇滿的人也是微乎其微的,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就能明白,自己是否具備了這十八種條件。如果完全具備那真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啊!
了解十八暇滿,目的是要我們了解自己能具足這些條件是多麼不可思議,不好好珍惜善加利用,下一世則很難有此福報了。按照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道德是越來越敗壞,下一世能再轉世爲人的,太少太少了。況且要真正通過修行正法獲得解脫,不僅僅具備十八暇滿就可以了。龍欽巴大師在此基礎上,作出了更爲細致深刻的開示,他指出除了十八種無暇,更有十六種違緣:驟緣八無暇與斷緣心識八無暇阻礙我們修行的進程。
驟緣八無暇分別是:五毒熾盛、愚昧無知、被魔所持、懶惰散亂、惡業現前、被他所轉、求樂救怖、假裝修法。
斷緣心識八無暇分別是:爲今束縛、人品下劣、無出離心、無虔誠心、喜愛惡行、心離正法、敗壞律儀、毀失誓言。
修行人不時時善加觀察自心,一不留神就被這些逆緣所障。如果不破除和扭轉這十六違緣,即使表面上做出一個大修行人的樣子,實際也已斷了解脫的根本。
十八暇滿與破除十六違緣加在一起共叁十四種條件,缺少其中任何一項,則不會有真實修持正法的可能。這是多麼的不容易呀!要成辦世間一件極其平常的俗務也需要多種條件具備方可。更何況是解脫成佛,怎麼可能不需要諸多的善緣呢?比如照相,首先要有相機、膠卷,光源,照完了之後要用多種藥品配成的藥水沖洗,用相紙擴印,要經過這麼多道工序,最後才能得到照片,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缺少了,就根本不可能得到照片。同理,趨向解脫的叁十四種條件也是缺一不可的。自己要好好地觀察,是否真實的在身心中具備了這叁十四種暇滿的要素。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種,都要想方設法使之具足。
這種暇滿人身的得來,是極其不易的。今天我們能夠接受佛法,做佛弟子,成爲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如果沒有前世的福報因緣,不可能有如此殊勝的果報。但輪回中我們是否每次都能得到瑕滿的人身?這是完完全全不可能的。佛經中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人身難得的程度:海面上浮著一個漂泊不定的木環,在海底有一只盲龜,每百年浮到海面透一次氣。這兩者能相遇幾乎是不可能。因爲木環不是靜止的停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盲龜也不是經常遊到海面上。就在這兩個前提之下,盲龜某次浮到海面上的時候,非常非常巧的是,它的頸居然鑽進了木環的孔裏!佛陀說:我們能獲得這個暇滿的人身,與之相比則更難!
所以,具足暇滿的人是稀有珍貴的。如果你能具備這樣的人身,那麼是值得慶幸的。究竟上講人身也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如果好好加以利用,能借假修真。如果放縱自我,身體也成了造惡的根源。就象經典中所說的一樣:“身體是一切善與惡的奴仆。”今生今世如果不善加利用,下一世則完完全全不可能再一次得到這個暇滿人身了。
叁、思維無常
變化無定是有形世界一切事物的根本特性。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在數劫之後,也會毀滅無存。這麼龐大的一個星球都要遭受蒼海桑田的無常變化,更何況我們人類弱小的血肉之軀,又有什麼理由可以證明能壽比天地、長生不老呢?
縱然目前你富可敵國,權霸瞻洲也無濟于事。沒有任何一個理由可以證明你能夠長久保持目前的狀況而不發生變化。你殚精竭慮去苦心經營的一切財物受用,遲早都會散盡無存,一切人的意志無法扭轉的自然災害、政治變革、戰爭、經濟危機都有可能使你一夜之間淪爲乞丐,一貧如洗。即使這些天災人禍你都沒碰上,當你意想不到的死亡突然來臨時,連自己最珍愛執著的身體都保不住,你又能帶走什麼?
對無常沒有深刻體悟的人,終生都執著于在輪回中尋找他認爲的快樂。每天努力的工作,不是爲了貪圖于衣、食、受用,就是爲了把自己住的地方營建得更舒適。所有人都害怕死亡,人們對于死亡避而不談,認爲談論關于死亡的事會倒黴。總是認爲活著是天經地義、自然而然的事。也有很多人武斷的認爲死亡是自然規律,是自己一切的結束,這種人甚至沒有認真思考過關于死亡的問題,總是人雲亦雲。更有甚者想躲避死亡,天真的認爲用各種奇特的方法或藥物等手段來延續自己的生命。佛陀告誡我們,在無常的世界裏,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你一定會死。但什麼時候死,以什麼方式死、什麼原因死,是無法確定的。大家可以想想,就算佛陀本人也示現了涅槃,過去印度的八十大成就者有這麼高的證悟,具有種種不可思議的神通,如飛行于虛空,遠離四大的傷害,並能示現各種無中生有、有而變無的奇異神變,最重要的是證得無上佛果。而現在也僅僅是他們的傳記還留在人世間而已。無數的高僧大德都在四大分離時舍棄肉身。我們這些凡夫的肉身又怎能…
《大圓滿前行講義 第四章 共同前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