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無量壽經第七講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除惱法,汝等憶持,廣爲大衆,分別解說。

  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爲比。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衆生,當雲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從這一段開始就是第七觀。我們前面講了六觀,講的都是依報世界。後面還剩下十觀,十種觀法,講的都是正報世界。第七、第八、第九講的是觀佛。下面還有觀大勢至菩薩、觀觀世音菩薩這兩大菩薩。最後叁觀是觀上、中、下品往生的人。從佛到菩薩,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許多衆生,叁輩九品,後面的十種觀法呢,主要就是觀正報世界。

   在修了第六觀之後,佛緊跟著告訴阿難尊者及韋提希夫人。韋提希遇上娑婆世界兒子殺父害母的違緣後發出離心,求往生的方法。他是當機衆,阿難是要聽聞這樣的經典爲衆生解說。聽衆就不是很多,有阿難尊者,這樣的觀法聽下來然後傳到後世。所以說,佛叫住阿難和韋提希的名字,勸誡他們谛聽谛聽。谛聽就是實實在在,真心實意地聽,一心一意地聽。不要耳朵在這裏心在那裏,那就不叫谛聽了,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起來,叫谛聽。一個方面是勸大家要一心一意地聽講,聽講之後呢,要隨著佛所宣說的這種觀察法門,這種觀修法門善思念之。就要從我們內心裏面依佛所說的如理作意、如法觀修,那叫善思念之。

   什麼叫善?佛怎麼說我們就怎麼修行,這是最善的,老老實實的。所以說我們今天從念佛、念法、念僧叁皈依法門當中,把我們自己的私心雜念要能完全去除。真心實意地聽佛所說,按照佛所說善思念之。修行修的是這一顆心,如果說依照這樣的佛法去修行,其他的妄想就生不起來。所以說我們要去除業障也好,要消災免難也好,最直接的訣竅就是思念于佛法僧,按照這樣的叁皈依法門讓我們的心緣于佛法而想而思,這是最好的消災免難的方法。平時這種災難從什麼地方來呢?從這些虛妄妄想當中來。你的心沒有按照佛法教你的去修行,那叫無妄之災,就是本來可以避免的,但我們不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那些災禍就從我們自己的心念當中産生。所以要消災免難最重要的是我們內心要思念之。

   吾當爲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釋迦牟尼佛教大家要好好地思念,念之再之,我要給你解說出苦惱法。我們想除去煩惱,釋迦牟尼佛告訴韋提希夫人及阿難尊者將要爲他們分別解說這樣出苦惱的方法。苦呢?我們有叁苦、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是乃人生八苦,是所有的苦。惱呢,是現實上的苦法在我們內心裏來擾亂我們內心,我們平地所說的煩惱就是這樣。所以說苦是外在的叁苦、八苦。惱是我們內心的煩惱,貪嗔癡慢疑,還有身見,邪見那是見解上的錯誤。所以這五利使,五鈍使是我們內心的。叁苦八苦無量諸苦是外在的結果。所以因果,一個是內心的,一個是外在的。但是外在的諸苦都是從內心的煩惱所産生的,內心的煩惱也是從我們現在所受到的這些苦法當中産生的,是輾轉相生。

   今天爲什麼而煩惱呢?就是受了苦了,受了怨屈了,我們的心起心動念就會煩惱,會發生這樣的邪見。所以外在的苦和我們內在的煩惱是輾轉相生的,互相影響。往往等外在的苦顯現出來呢,我們一般的衆生就沒有辦法了。所以當這種因果表現爲結果的時候,我們說定業難逃。你受這結果,起心動念上,認知態度不一樣,同樣是一種結果,不同的心態接受下來就是兩樣結果,我們今天就要認識這一層道理。

   到底是外在的苦法一定把我們內心限製了嗎?還是我內心還有自己的自由呢?實在的說,我們內心還是有自由的。外在的叁苦八苦無量諸苦盡管由它去,那是過去的業障造成的。我們今天要做得到的,力所能及的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我們用什麼心態來接納它,我們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它。我們選擇我們自己的心態,這是我們當前的自由。利用這一種自由你選擇不同,對于我們結果也會不同。所以說怎麼樣才能出苦惱法呢?佛在下面將要爲我們解說。告誡我們要認認真真的聽,要像佛所說的那樣去思念它,要依法起心動念,不要背離佛法去起心動念。有法可依,有佛法可以作爲我們安身立命的處所。那是救我們出叁界六道的生死輪回的根本所在。那就是佛法,佛成佛也是這樣的方法。對佛法的認識要提高到一種高度上來,我們起心動念要依照這樣的佛法來起心動念,我們身口意叁業都要依照這樣的佛法來運作,不要背離于這些佛法,這就是我們今天皈依叁寶的核心,就是依法修行。

   汝等憶持,廣爲大衆,分別解說。告訴阿難尊者及韋提希夫人,不僅是你們要依法修行,而且把這樣的佛法要在內心裏接受下來,還要堅持修行。自己內心要意想不斷,不要忘記了,忘記了這種法就漏掉了。你們不僅僅是自己修行,要廣爲宣傳佛法。你只有自己不忘,自己先修行,你才能弘揚佛法。如果你自己都記不起來,你怎麼爲衆生宣說呢?勸阿難尊者要把這樣的經典記憶在內心,永遠不要忘記。還要爲其它衆生分別解說這樣的法門。

   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爲比。這是西方叁聖開始直接顯身。爲什麼西方叁聖能直接顯身呢?因爲釋迦牟尼佛內心在意想。因爲釋迦牟尼佛講說觀修阿彌陀佛的相貌,觀修大勢至、觀世音菩薩的相貌。佛請佛非常容易,彼此心心相通。正當要講觀修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親自顯身。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要講經說法,要講觀修阿彌陀佛這種法門的時候,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本尊就顯現在大家面前,讓你親自看到,諸佛是相通的、和合的。

   阿彌陀佛救度衆生,釋迦牟尼佛就講西方極樂世界如何地好。這是釋迦牟尼佛幫助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將要講這種方法的時候,阿彌陀佛又親自現身,阿彌陀經幫助釋迦牟尼佛。到底誰幫誰呢?相互幫助。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是什麼?有的說阿彌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是阿彌陀佛,佛佛道同。諸佛就有這種互爲體用的關系,有大神通,所以說佛心無二心。

   釋迦牟尼佛在說這樣的語言的時候,這樣的話一說出來之後,無量壽佛駐立空中。阿彌陀佛直接顯現在阿難及韋提希夫人的面前,而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兩個大菩薩立在阿彌陀佛左右。觀世音菩薩站在左邊,大勢至菩薩站在右邊。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大放光明。只要有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是無量無邊了,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也在大放光明。所以說光明熾盛,非常顯赫,能照破一切黑暗,這種光明我們衆生能看到。這種光明的一種細致地方還不是我們衆生的眼力能看得清楚的。我們娑婆世界閻浮檀金色與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的光明不可相比。要知道這些菩薩的光是無量光,光明非常殊勝。

   西方叁聖顯身,一個是輔助釋迦牟尼佛說法,二是直接啓發阿難尊者與韋提希夫人的信心。這種是無言說法。釋迦牟尼佛許諾要給大家講說出苦惱法,就是觀修西方叁聖的法。剛一說了,西方叁聖親自現身。雖然語言上還沒有說出來。西方叁聖就顯身說法,讓你親自見到。我們見佛一面都是多生累劫的善根福德因緣。顯發的同時,我們見到了,這種信心自然而然就啓發起來了。我們顯前直接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我們再想觀修的進修也比較容易。釋迦牟尼佛還沒說,西方叁聖就以無言的姿態給大家體現在面前了。親自見到西方叁聖佛。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衆生,當雲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韋提希夫人見了無量壽佛之後,接足作禮,五體投地,用自己的雙手和佛的雙足相接,這叫接足頂禮。白佛言,向釋迦牟尼佛報告。韋提希夫人知道自己是業障凡夫,要親自見到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不太可能。今天能見到是因爲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力量,還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力量。所以說這種佛力呢就包含了釋迦牟尼佛的力量和阿彌陀佛的力量。這兩土世尊的加被,所以能見到無量壽佛。我們現在的衆生如果說稍微見到一點什麼相狀欣喜若狂。你看我修行好到位。你看人家韋提希夫人時時刻刻都推功于叁寶,沒有自私自利心,沒有自我意識,這都是佛的一種加被。這種說法裏直接體現了韋提希夫人對叁寶的恭敬虔誠和對自己的一種如實認識。

   韋提希夫人是菩薩發心,現在西方叁聖顯現在我們面前,他說我和阿難都見到了,但是未來的衆生呢?她自己得到好處了,她還想著未來的衆生怎麼樣才能夠見到無量壽佛,怎麼樣才能見到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她請問未來的衆生怎麼見到呢?未來衆生,當雲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觀是心量。就是幫助衆生請問因地裏面的修行。見佛是最後的結果。觀,現前人人都能辦到。起心動念的修持,因地的修行。

   我們現在很多衆生想見,但他就是不觀不修行。他自己的觀想思維一概不做。我稱爲偷心法門。只是想著一種結果,而不努力,成語上叫守株待免。老是想我要什麼要什麼,所以說今天修行人就不要這樣去等,要自己自信自重,自信自救。所以佛法是啓發我們自尊自重心,要我們力所能及地來承擔自己的修行任務。所以說觀無量佛,觀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這樣的觀想就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之間不離于無量壽佛,不離于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所以菩薩畏因,衆生畏果,那是講生死輪回境界。菩薩就非常害怕這種輪回的生死的因,有這種因就會有這種結果。衆生不怕生死…

《觀無量壽經第七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