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不是很遠呢?不是很遠。所以整個法界都在我們自己一個真心當中。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呢,也在這一個真心之中。所以阿彌陀佛離我們並不遙遠。是心念佛,是心作佛,佛和我們的距離就沒有了。我們的距離來自于執著,業障,虛妄分別,所以就有距離。所以勸韋提希夫人,你要把這個念頭緊緊對應于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把自心緊緊拴在西方極樂世界之上,我們皈依阿彌陀佛,皈依西方極樂世界,念頭隨時隨地不離開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是心想佛,憶佛念佛,老老實實,一心一意地來觀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要知道這個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莊嚴都是阿彌陀佛清淨的修行所成就的。
所以世尊先來告訴韋提希夫人,爲什麼說它不遙遠呢。從佛眼當中看來,釋迦牟尼佛這種佛眼觀察大千世界就像觀察我們掌中的手紋一樣,清楚明白,有這種神通呢。所以說這個大人觀察世間,佛觀察這個世間,這個世間就清楚明了。所以這是佛的能力,整個華藏世界,包括西方極樂世界在內,都在佛的掌握之中,都在佛的智慧中,不離于佛。這是一個方面。二是我們今天修行是用自心修行,我們的心念是非常迅速的。大可以大而無外,小呢可以小而無內,沒有障礙的。離我們十萬億佛土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舉念就可以到達,起心動念就可以到達。諸佛是法界之身,于衆生心想中。衆生是心想佛的時候,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就顯現在衆生心念中,就這麼迅速。心念的力量速度比你光速都要快多少倍,起心動念就到了。神通開發依于自心的力量智慧顯現出來了,所以它辦事非常迅速。心的力量,還有釋迦牟尼佛的加被力量,阿彌陀佛的接迎力量,兩土世尊,十方贊歎力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所以有諸佛的神通加被力量,我們衆生在諸佛的幫助之下就非常迅速了。所以你念佛你知不知道你在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加被中。你要常知道你在諸佛的加持中,你念佛的時候,你把自己置于十方諸佛的保護中。你念得就非常舒服自在,非常相應。你不要只靠自己的力量,要把這種方法學會。我們現在就要看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從十六觀當中修,觀想起來。所以說釋迦牟尼佛勸韋提希夫人,念念不離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功德。因爲佛加被力量和自己一心不亂地修行力量。
世間上很多衆生把修行當業余生活,一定要把自己的修行建立在當下。你在家庭生活過程中,你要把自己的修行建立在家庭環境之中。起心動念不離于修行,把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要和佛法的學習圓融在一起。生活和佛法要圓融起來,要結合起來。我們今天大多數就分兩種。師父我掃地,不可以念佛。念佛就是掃地,掃心地。我們念念在念佛,念念在掃心地。打掃自心當中的虛妄,妄念,清淨心地。如果你不念佛的時候,我們心裏就想其他的去了,灰塵就鑽進我們內心來了。所以你一心一意念佛的時候就是在掃地,掃煩惱心地。所以要結合起來啊。念佛就是穿衣服,穿什麼衣服?身披佛衣,穿的都是佛衣。給我們平時一般的生活觀念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了。當你吃過飯再來念佛不行,正當你在吃飯的時候正是念佛的好時光,爲了成佛吃飯。我念念之間吃進去的都是佛的光明功德神通智慧。所以你吃飯的時候有這種加持,你所吃下的飯都不一樣了。都在阿彌陀佛的光明神通加被之下,有這種加被的時候你所吃的東西就不一樣了。你喝水的時候,你放在阿彌陀佛的光明加被之中就很舒服嘛。所以念佛要和生活圓融,這樣你的生活就充滿快樂了。這種生活從本質上直接就得到一種提升。工作、待人接物,都可以安置在念佛過程中。不耽誤你的生活、工作,多舒服。就要把生活和修行圓融起來。
我們目前是現實的人際關系和念佛圓融不起來。要能夠一心一意地觀察西方極樂世界。好多大善知識參禅,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吃飯不知道在吃飯,一心一意地心完全鑽到他所參的法當中去了。往往心集中到一個地方的時候是最容易成功的。自己走路撞在柱子上開悟了。參禅到這種程度的時候,你念佛念到這種程度的時候,你就舒服了。不再爲外在的東西而焦慮了,內心始終在念佛。這種境界就是求之以內,不求之于外。我們的心要安住于內心。能這樣修行,阿彌陀佛直接加倍我們衆生的心,我們的心全體就變成西方極樂世界了,變成阿彌陀佛的功德名號了,種種智慧神通,這就是我們修行的方法。平時說空,怎麼空?你只要一心一意這樣修行,其它的不空自然都空了。平時叫你放下,你放不下。你今天一心一意地念佛的時候,你自然就放下了。煩惱哪裏有呢,早就丟了,這就是修行般若法門。我們今天如果你以這種思維,這種觀察,所以你念佛什麼都包括在裏面了。今天以清淨的世界加持我們內心。我們的心也就自然變得清淨下來,這裏有非常深奧的意思。
我今爲汝廣說衆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一是讓韋提希夫人修淨業往生,二是爲了將來一切凡夫想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兩層含義。西方極樂世界是清淨業所成就的,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業成就的。我們今天衆生凡夫往往心思非常,不能直接見到。所以釋迦牟尼佛打開方便之門,以種種方便把西方極樂世界這種情形顯現在前。總要讓我們從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感受到修行法門的殊勝。所以叫廣說衆譬。用許多比喻給我們宣說修行方法。這是許可爲韋提希夫人所說。
欲生彼國者,當修叁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叁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叁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要修叁種功德。我們修行的人福德智慧兩種要同時。如果只修智慧沒有福德,往往這種修行不能成就,沒有資糧,沒有福報。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福報能往生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從什麼地方來呢?要修叁福。第一種是要孝敬供養自己父母。我們要親近名師,把自己身心世界奉獻出來。要有慈悲心,不傷害衆生,不殺害衆生。修十種善業,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不淫欲。口裏有四種善行,不說惡口而說慈悲語,饒益衆生語。不說兩舌惡口的話,幫助衆生要團結要歡喜。不說妄語,要說真實語,不要說假話,不要說沒有意義的話。我們今天開言吐語除念佛外自己少說閑話多念佛。口業上的四種善行,要從這裏來修學。內心裏的叁種善行,要發心布施供養,時時刻刻來修行這些布施供養行。來去除這種悭貪心,嗔恨心, 我們時時刻刻能修行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對衆生要慈悲要有歡喜心。能不愚癡,能相信因果,修行智慧心、覺悟心、因果心、出離心、報恩心、究竟的菩提心,這些都是出世間的因果。
所以說你要不愚癡,你要在這種過程中修學,修學無常,修學因果,修學究竟的大菩提,平等心。要把這些修起來了。我們內在的愚癡就可以得到對執。所以孝養父母。我們自己父親生我養我,我們是依于父母有這種色身,我們依于這種色身才能借假修真。所以我們不恭敬父母我們就沒有辦法來仰仗一切人。父母是恩田當中,我們應該恭敬的。父母就是我們自己的福田,恩田,孝敬供養自己的父母就能長養一切福報的。所以叫你們修學佛法,皈依叁寶要體現在家庭和樂之中。不能把家庭關系搞好就不能增長福德因緣。所以要恭敬自己的父母,把家庭關系搞好,這時候能長養自己的福田。要愛惜我們自己的身體,不要拿身體去做惡事情。不要拿事情去跟別人吵嘴打架,不要跟人家搞惡事情。這是珍惜我們的身體,就是報父母親的恩德。你自己愛惜自己的身體,利益這個身體,好好地修行,不僅是自己得到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都能得到利益。我們要依戒修身,我們自己不恭敬自己的父母親,就不能長養這些福田。
釋迦佛舍身出家,人家外道就批評說你們佛教不講孝道,你出了家了,不管父母了。這種孝道有世間上的,有出世間的。世間上的孝道只是提供物質上的,生老病死,無明執著不能幫助。所以世間上的孝敬心就是一種生養死葬而已。出世間的孝道比世間的要廣大。要度化自己父母親,脫離六道輪回,不在生死當中。要證到無生法忍的道理,要成就他圓滿的智慧。所以說要等到我們父母雙親證無生法忍,我們做兒子的孝道才是盡善盡美。這種力量是最大的。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學這種孝養父母。
爲什麼要奉事師長呢,能引導我們學習這些仁義的事情,教會我們謀生的基本技能。出世間的老師呢,能引導我們皈依佛法。發菩提心、出離心、慈悲心、平等心。世出世間的老師恩德無比,師長也是恩德之一,是我們應該恭敬的。從父母師長的恩德當中要知恩報恩。
爲什麼要慈心不殺呢?因爲殺生損傷衆生,世間上的戰爭沒有停止過,原因就是殺生不間斷。何時有個了結呢,在殺生過程中我們長的是嗔恨心,所以殺心不斷,我們的慈悲心就修行不起來。我們與衆生就搞不好關系,包容心修不起來,往往我們就脫離于衆生。如果脫離衆生能不能成就佛道呢?諸佛以大悲心爲根本,以大菩提心饒益衆生爲根本,以真實利益衆生爲根本。菩提心就不能成就。所以我們往往要損傷衆生,殺害衆生,這就是結冤家對頭,在修道過程中顯現。你一修行他就來幹擾你,那就是修行上的障礙。你殺生結的冤仇就是一切世出世間好處利益的障礙。所以我們想今天得到利益就要跟衆生結善緣,不要結惡緣。
所以要追求家庭幸福,事業成功,學佛圓滿,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增長自己的慈悲心,修行十種善,利益衆生,在利益衆生的過程中利益自我。所以你要想想怎麼樣回向你的父母老師,怎麼樣來守持不殺生戒,怎麼來增長慈悲心。身口意叁業中十善業你修行起來沒有?這是非常具體的修行。我們今天念佛的同修對你父母都不孝敬了,念佛能成功嗎?對老…
《觀無量壽經第二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