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無量壽經第一講▪P2

  ..續本文上一頁相對于衆生不同的根基都有。這些佛法在自己的修正境界裏自由自在,已經證得了,得到這些佛法了。用哪些佛法能對治自己的煩惱,他馬上就能用起來。觀衆生是哪一種根基,他就隨衆生的根基給他講經說法,能對治衆生的執著和虛妄分別。能叫法王很不容易,我們跟著他修學佛法能很快成就。法王子,我們稱文殊師利爲法王子,智慧第一。在一切菩薩當中,他的智慧最好。因爲他的智慧德能在這些菩薩當中最爲上手,所以舉他出來作爲代表衆。六種正序都在共中。

   這一部經的發起是由什麼而發起的,有因由。

   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隨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幽閉置于七重室內,製諸群臣,一不得往。國太夫人,名韋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淨,以酥蜜和麨,用塗其身。諸璎珞中,盛蒲萄漿,密以上王。爾時大王,食麨飲漿,求水漱口。漱口畢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遙禮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連,是吾親友,願興慈悲,授我八戒。時目犍連,如鷹隼飛,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爲王說法。如是時間,經叁七日,王食麨蜜,得聞法故,顔色和悅。

   時阿阇世,問守門者:父王今者,猶存在耶?

  時守門人白言:大王,國太夫人身塗麨蜜,璎珞盛漿,持用上王。沙門目連,及富樓那,從空而來,爲王說法,不可禁製。

  時阿阇世,聞此語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賊,與賊爲伴。沙門惡人,幻惑咒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即執利劍,欲害其母。

  時有一臣,名曰月光,聰明多智,及與耆婆,爲王作禮。白言:大王,臣聞《毗陀論經》說,劫初以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故,殺害其父一萬八千,未曾聞有無道害母。王今爲此殺逆之事,汙刹利種,臣不忍聞。是旃陀羅,我等不宜複住于此。時二大臣說此語竟,以手按劍,卻行而退。時阿阇世,驚怖惶懼,告耆婆言:汝不爲我耶?

  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王聞此語,忏悔求救,即便舍劍,止不害母。敕語內官,閉置深宮,不令複出。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阇崛山,爲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恒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未舉頭頃,爾時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佛從耆阇崛山沒,于王宮出。

  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阿難侍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時韋提希,見佛世尊,自絕璎珞,舉身投地,號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複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爲眷屬?唯願世尊,爲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忏悔。唯願佛日,教我觀于清淨業處。

   這一段都是法起序。有一個國王叫頻婆娑羅,他有一個太子叫阿阇世。隨順調達惡友之教,調達者,提婆達多之異譯也,受了教,出了家,長得也非常莊嚴,也能背誦經典。他忌妒釋迦牟尼佛。佛給他說文殊師利這些菩薩這麼有智慧我都沒有把佛位傳給他們,怎能給你。這個提婆達多懷恨在心,就去離間太子,唆使行逆,對阿阇世說,你父王這麼老了還不傳位于你,我們一起去把你父親害死,你去做新國王。世尊年邁,應當退休,我作新佛。阿阇世受了壞人影響,就把他父親關起來,不讓人去看他,想把他餓死掉。但頻婆娑羅王的夫人,去幫助他,把糧食偷給頻婆娑羅王吃。頻婆娑羅王吃了之後又請求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給他講經說法。關在後宮又能聽經聞法,所以沒有死掉。過了七天,這個阿阇世去問國王死掉沒有,說沒有。原因是他的母親常把東西偷進去給他父親。釋迦牟尼佛經常給這個國王講經說法,所以在後宮還住得舒服。

   這時候對他母親就發生大嗔恨心了。他說你母親是賊你幫助這個惡王,讓我繼承不了王位。當他要殺他母親的時候,這兩個大臣就來勸他了。說從古到今有爭王位把父親殺掉的,沒有把母親殺掉的。你這樣的惡人我們輔佐你做什麼?離開這些大臣想治好國家就艱難了。所以在這兩個大臣勸說下,就沒殺母親,把母親關起來了。他母親就非常傷心。生這個娃不但要殺他父親還要把母親關起來。所以五濁惡世是人們最依賴的,父親母親夫妻眷屬,這是世間上最親愛的人情,很多人割舍不下。叫你出家念佛,就是放下這些父母親情。今天看這些國王當了一國之主還要造這樣的事情。你們老百姓呢,生兒育女有保障嗎?要看到這一對夫婦生下的阿阇世爲了國王的位置要殺害自己父母親的大逆不道的事情,世間上就是這樣的情形。

   所以這個夫人越想越傷心,就請救于佛。釋迦牟尼佛,今天你看我兒子都是這樣,五濁惡世就到達今天這個地步,我沒有什麼留戀的。所以想找一個清淨的地方早些往生,請求釋迦牟尼佛來給他講經說法,給他把清淨的往生地方指出來。所以釋迦牟尼佛來給他講叁福十六觀。因爲他這種請求,所以釋迦牟尼佛才講叁福十六觀這個法門。這部經的發起就是這樣。把這種意思給你講過了。我們把文字上也給你過一下。

   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

   在王舍大城裏,有一個太子叫阿阇世。這裏有一個故事,講頻婆娑羅王年紀大了還沒有兒子。盼望有個兒子趕緊來,就去問算命的,算命的說深山裏有一個仙人,和他有一段因緣,會來做他的兒子。頻婆娑羅王就派宮裏的人進深山裏向這個神仙說你趕快死掉,趕快投生。國王派使者去勸他,勸不聽,這個國王就把他殺掉了。因爲他們兩還有因緣,他等不得,急切想要抱兒子,就把這個神仙殺掉了。這個仙人也來投胎了,做他兒子。所以來損傷他,因爲有怨氣,心裏的怨氣在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所以人家算命的給他一算,說你的兒子雖然求來了,但對你有損生。這個頻婆娑羅王在生這個兒子的時候在天井當中生,生下來摔死就算了。生下來摔在地上了,沒摔死,只是把一個手指頭摔破了。從樓上生下來摔下來都沒摔死,兒子就留下來了。所以你會遇上這樣不如意,那樣不如意都是我們所造的業現形了,世間上有一種顯現這種業緣。

   隨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幽閉置于七重室內,製諸群臣,一不得往。國太夫人,名韋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淨,以酥蜜和麨,用塗其身。諸璎珞中,盛蒲萄漿,密以上王。爾時大王,食麨飲漿,求水漱口。漱口畢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遙禮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連,是吾親友,願興慈悲,授我八戒。時目犍連,如鷹隼飛,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爲王說法。如是時間,經叁七日,王食麨蜜,得聞法故,顔色和悅。

   調達他出生的時候諸天內心裏都出現天熱,他是佛的堂弟,是阿難尊者的兄。釋迦族出家的有很多。調達也是釋迦族的,是阿難的親哥哥,他出生的時候有叁十種相好,長得非常莊嚴,出家能背誦很多唯陀經典。他忌妒佛所受到的供養,就跟釋迦牟尼佛請求你退位。我來做佛。沒有被釋迦牟尼佛允許,所以很忌妒。就教阿阇世把他父親殺掉做新王,于是阿阇世就把自己的父王關起來(頻婆娑羅王長得非常端莊)關起來讓他不得出來。把其他國家的大臣製約起來,不能去接觸頻婆娑羅王。國太夫人,名韋提希呢,就是頻婆娑羅王的妻子,見了這種情形,恭敬大王,沐浴洗澡,以草面和酥油蜂蜜一樣的東西塗在身上。穿上衣服人家就看不出來了。外面再挂璎珞,就是手飾之類的東西,裏面是空的,就把葡萄漿也裝在裏面。非常背密地進去,把身上的東西刮給他吃。所以夫妻之間情份很重。這個時間,把這些面吃了,葡萄漿喝了,用水把口漱掉了。

   因爲他是皈依叁寶的,漱口完了,把掌合起來。用恭敬心面向耆阇崛山,身體到達不了,朝著這個山就在那裏禮拜。他說釋迦牟尼佛你老人家大弟子目犍連有神通,他是我的親戚,也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道友。這個時間請求世尊來派目犍連給他傳授八戒。因爲八關齋戒一天一夜,能守持的話功德非常大。所以叫他來傳八關齋戒,這樣時間允許。所以自己來受八關齋戒,一天一夜很具足功德。八關齋戒又是在家人向往出家的一種戒法,所以這裏暗中突顯,頻婆娑羅王有突顯的想法。

   當頻婆娑羅王在祈求的時候,目犍連非常迅速,如老鷹一樣,很快來到頻婆娑羅王所在的地方。每一天都是這樣。授王八戒。爲頻婆娑羅王傳授八關齋戒。經過二十一天,因爲天天都有韋提希夫人在身上塗這些草面蜜蜂,天天有目犍連給他講經說法,這種日子還是很舒服的。所以得聞佛法的緣故,他長得比原來還好。

   時阿阇世,問守門者:父王今者,猶存在耶?

  時守門人白言:大王,國太夫人身塗麨蜜,璎珞盛漿,持用上王。沙門目連,及富樓那,從空而來,爲王說法,不可禁製。

  時阿阇世,聞此語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賊,與賊爲伴。沙門惡人,幻惑咒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即執利劍,欲害其母。

  

   當過了二十一天之後,這個太子就問守門的人,經過二十一天了,父王還在不在啊?守門人說:大王還生活得很好。國太夫人給大王送東西,有佛從空中飛來給王講經說法,這個守門的人沒辦法止製的。目犍連有神通,誰能製止呢。當時太子聽了這話,怒火沖天了。本來以爲老國王已經死掉了,沒想到國王比原來長得還好。因爲嗔恨心發起來了,就罵自己的母親是賊。他稱母親爲賊,因爲他想當國王當不了,是一種障礙。所以罵自己的父母親。他做出了五業重罪。沙門惡人,幻惑咒…

《觀無量壽經第一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