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果位就不一樣了。在叁輩九品之外還有邊地一層,也屬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所受到的果報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在講叁輩九品往生的時候曾經對比過,同樣是念佛,往生就根據我們修行品位高下。往生之高下要看我們修行的品位。在娑婆世界修善一日比在極樂世界修行百日。要修行佛法,不要懶惰。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不是最後的目的,是無上方便,讓人人都要成佛。我們怎麼樣很快地一生承辦佛道。通過娑婆世界和其他佛國的一種比較。讓我們珍視現在的時間。舍惡修善,離苦得樂。通過勸化阿難尊者來勸化我們。
佛告阿難:汝起更整衣服,合掌恭敬,禮無量壽佛。十方國土諸佛如來,常共稱揚贊歎彼佛,無著無礙。佛告阿難,合掌恭敬。禮無量壽佛。通過勸阿難來勸我們這些衆生,包括禮拜贊歎都是屬于念佛法門。第一就勸阿難尊者禮無量壽佛。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看有這麼幾個,來勸化我們。佛叫阿難起來,把衣服整理好,合掌恭敬。合掌就是十指連心,表示一心一意,以恭敬心禮拜無量壽佛。合掌恭敬,心態很重要。不管是念佛禮佛,還是講經說法贊歎佛,恭敬心非常重要。佛法就在恭敬心當中求,有一分恭敬有一分利益。上午還有一個九十叁歲的老居士來彙報他的心得,在念佛的過程中,如果自己想著阿彌陀佛,自然所見不同。給我們說,念佛你內心裏有沒有恭敬心很重要。我們老是在念阿彌陀佛,但是內心裏面沒有恭敬心,念佛所花的功夫就大了,所得的利益非常微小。所以念念之間能不能增長自己的恭敬心,每一念都在恭敬心當中來念,能不能做到很重要。念阿彌陀佛的功德如對目前,恭敬心要能生得起來。如果沒有恭敬心,你的恭敬心從什麼地方顯現出來呢?一定有形式可以把恭敬心顯發起來的。你坐在那裏和跪在那裏念自然不一樣,形式也很重要。不要求我們怎麼樣舒服,怎麼樣方便,太方便的形式不具足,是沒有形式的內涵,你依托于什麼而顯現呢?這種形式上的學佛還是非常重要。內心裏面你做不到,但形式上你做到了,那內心就開始具足了。
所以形式和內心往往要結合起來,只有形式沒有內心不行,只有內心沒有形式也不行。除非你是大智慧的菩薩,如果不是大智慧的菩薩,你不講形式,往往僅是一種借口。所以要從一切可能增長恭敬心的形式當中來強化學佛的儀式,增長我們內心的恭敬,以恭敬心禮無量壽佛。釋迦佛教阿難尊者應恭敬心來禮無量諸佛,舉出十方諸佛國度都在稱贊無量壽佛。我們今天還不歡喜嗎?用這樣的贊歎來激勵阿難尊者。諸佛有這種智慧,能見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障礙,所以稱揚贊歎無量壽佛。
于是阿難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體投地,禮無量壽佛。白言:“世尊,願見彼佛安樂國土,及諸菩薩聲聞大衆。聽了釋迦牟尼佛教誨,阿難整理衣服,端正自己身口意叁業,面向西面。阿彌陀佛離此娑婆世界,正身西面,這是淨土法門的指方立向,在事情上把方向都給我們指清楚了。佛還教導我們,常在日落西山的時候,我們面對太陽思念西方極樂世界,乃至阿彌陀佛,太陽落山的地方就是我們將要往生的西方極樂世界。讓我們內心的目標非常明確,恭敬合掌。以恭敬心十指合掌,五體投地。我們兩手,兩個膝蓋,和一個頭,這叫五體投地。今天還給你鋪了地毯,你還頂禮不下去,腰都不喜歡彎,那你恭敬心很難顯現。要用這樣的一種儀式,把整個的恭敬心能顯現出來,虔誠恭敬地禮拜無量壽佛。阿難在釋迦牟尼佛面前發願了,我願意,能見到無量壽佛,願見彼佛,願意見到整個西方極樂世界。乃至整個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諸大菩薩,聲聞大衆,見那些往生衆,佛法僧都具備了。他爲什麼要給釋迦牟尼佛說,世尊,願見彼佛安樂國土,及諸菩薩、聲聞大衆。一是把自己的願望表示出來,二是求請諸佛加被。我們罪深業重,能不能看到呢?往往爲業所障,要有諸佛的加被就不一樣了。
說是語已,即時無量壽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諸佛世界。金剛圍山、須彌山王、大小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譬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沈沒不現,滉漾浩汗,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複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皆悉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爾時,阿難即見無量壽佛,威德巍巍,如須彌山王,高出一切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會四衆,一時悉見;彼見此土,亦複如是。阿難尊者剛把前面的話說完,無量壽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諸佛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馬上感知,能極時放大光明。叁明六通十八神殿,諸佛成就這些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你現在馬上求諸佛的時候,諸佛早就明了了。無量壽佛放大光明,不僅是照到娑婆世界,連其他諸佛世界都普照。這是顯現阿彌陀佛的智慧神通,感應。金剛圍山、須彌山王、大小諸山、一切所有,皆同一色。當無量壽佛放出大光明藏,娑婆世界金剛圍山即鐵圍山,堅固無比,就像金剛一樣。我們今天所稱的鐵圍山就是那些山以須彌山王是核心。這時都變成諸佛的光明了。光明表示智慧,佛的智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當佛的智慧光明普照的時候,整個世界都照在佛的光明智慧之中。這個世界的顯現,就是臨近于我們每個人的內心,當你內心煩惱的時候你看外面的花花世界都很煩惱。當你快樂的時候,好象整個世界都很快樂。所以學佛的人,我們說要建立自信道場,你有一個什麼樣的道場,你看外在的世界就是怎麼樣的世界。所以我們今天如果說是消極灰心這種內心,整個世界上都是打消我們信念的。如果我們積極向上,信仰智慧,在這種心態過程中,整個世界無非般若。所以關鍵是把我們這顆心要能修好,心是一切的根本。所以下面呢,舉一些比喻來說明。
譬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沈沒不現,滉漾浩汗,唯見大水。劫水就是世間上有成住壞空,要出現叁災,水災、火災,風災,叁災慢慢把這個世界破壞了。最初是水災,湧起來的時候整個世界淹沒了。我們現在就在說大地怎麼樣,慢慢地下沈,海水逐漸地在升高。所以這樣的世界實際上也是可以爲我們所感到的,你可以看到漲大水的時候,電視裏看到水災一起來之後,山被填平了,房子被沖跨了,所以其中萬物沈沒不現,滉漾浩汗,大水沒有邊際,找不到岸在哪兒,水東南西北看不到頭,所以叫滉漾浩汗。只能看見水了,這是舉這種比喻。要說明什麼?說明佛的光明。彼佛光明,就像這些,佛一放光明的時候,菩薩聲聞他們所有一切人的光明都隱蔽,只看見阿彌陀佛的光明。這種光明非常明顯,看得很清楚,這是我佛無量光明的能力。
爾時阿難即見無量壽佛,威德巍巍,如須彌山王,高出一切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耀。此會四衆,一時悉見。彼見此土,亦複如是。阿難尊者不僅見了阿彌陀佛的光明,馬上就看到了無量壽佛。威德巍巍。阿彌陀佛的身體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無邊的相好光明。顯現出來的威德是沒有邊際的。就像須彌山王一樣,我們只能仰起頭來看。比喻阿彌陀佛的德行非常圓滿。在一切諸佛的世界裏,他是最顯著的。所以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更不要說那些菩薩聲聞還是凡夫。阿彌陀佛與這些人相比更是圓滿無比,相好光明,靡不照耀。阿彌陀佛無量的相好,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相是相好是好,平時說無量無邊的相好光明,能照耀一切世界,沒有不照耀到的。在娑婆世界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的這些四衆弟子,一時悉見。不僅僅是阿難見到了,聽聞法的四衆弟子在這個時間都見到了阿彌陀佛。這是娑婆世界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乃至阿彌陀佛。
彼見此土,亦複如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們看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也看得清楚。所以說,這個世間上真的是不可思議,那些佛菩薩晚上睡覺了還能聽到有人在念經。沒有善根的衆生來寺廟裏就只看到的是是非煩惱了,每一個衆生內心不一樣,所看到的就不一樣。同樣是一個人,我們對他認識不同,內心境界不一樣,你認識的這個人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說他好,有的人說他壞。是好是壞關系到衆生的心。所以這裏大家要知道,這世界上,相無定相,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了。我們看到的清淨或者汙穢,都是因爲我們內心顯現出來的。天上所吃的糧食,所用的器皿,隨其福德因緣的不同,他們所見到的飯的顔色品質就不一樣,這都是因爲福報而來的。我們今天爲業障的汙穢而把我們自心障弊了。
我看了一個公案,說一個善知識,他請彌勒菩薩來講經說法。彌勒菩薩來講經說法時,有緣的衆生能看到彌勒菩薩講經說法,功德莊嚴。沒有緣的只聽到聲音而見不到人。甚至還有一些衆生看到的是一個老比丘,不是彌勒菩薩。還有一些人看到的是不具備威儀比丘的在那裏講。根據各人的業力不同,見到的彌勒菩薩自然不一樣。有一個老修行專門到五臺山去拜文殊菩薩,結果沒見到。在路上撿了一只狗,長瘡,這個老修行人幫它舔瘡。在他業障還沒有清淨之前,他始終見不到。當他的業障開始清淨下來,禮拜文殊菩薩,慚悔自己的業障,慢慢他就能看見這只狗並不是一只狗,而是菩薩的化身來度化他的。你是什麼心態所見到的這些世界就不一樣了。有的還說在我們這個世界裏,同樣是一個世界,有一個表面的聖水寺,還有一個隱匿的聖水寺,他們在道場裏修行,根本看不到。這個世界就這麼神秘,世界有多少呢?太少了。我們現在叁維空間,多元化的世界,並不是現前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曾經顯現了一個神通,人家說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了,娑婆世界怎麼還是五濁惡世呢。釋迦牟尼佛顯現了神通,他五指按地,把娑婆世界變得象西方極樂世界一樣莊嚴。這個娑婆世界你們看它是汙穢的,釋迦牟尼佛看它是清淨的,各人的業力不同。
所以《阿彌陀經》上的西方極…
《安居講法第叁十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