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 講記 六▪P2

  ..續本文上一頁,應于地獄、旁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

  這第二種利益就是由于這些衆生,他們聽聞了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對于自己受了戒了,破了戒了,他可以忏悔幹淨,能夠舍棄破戒的一種罪惡。有的人雖然說沒有破戒,但是他破了常住的一種共住規律,就是規則,清規戒律。清規,是指這個寺廟上大衆和合共住,一種約法。戒律,是自己修行,那就是屍羅。所以,有的不破戒律他也破了常住上的規矩了;有的不破這種戒律和規矩,但是他毀壞自己的正見了,沒有正確的知見;有的人雖然說不毀正見,但是他不聽經聞法,所以說把這種多聞利益放棄了;有的人因爲沒有多聞,對于佛所說的契經上的深意那就不能明了,不能了解;有的人雖然說也能夠聽經,在聞思修當中自己也非常精進,但是他有貢高我慢,有增上慢心。什麼叫增上慢心?他不修行,不聽經,他還沒有慢心,就因爲聽了很多經,修了很多年法,自以爲了不起,就把功德作爲自己驕傲的本錢。所以這就叫做增上慢。由于這種增上慢,把自己的心隱蔽了,自視非他,就是把自己擡得很高,什麼都是自己對,別人不對。要誹謗別人,還要“嫌謗正法”,對于那些正法自己要嫌棄,自己要誹謗,那就要“爲魔伴黨”,著魔了,那就是魔子、魔孫,作那些魔的伴黨。

  “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像這種愚蠢的人,自己有這種錯誤的見解,“複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就由于他有這種邪見,他也要讓所有的衆生也要跟著他學。學的是什麼?學的也是邪見。所以說由于這些邪見,把無量無邊的衆生都引導到叁惡趣當中。“此諸有情,應于地獄、旁生、鬼趣,流轉無窮”,就因爲毀了正見,貢高我慢,不聽經聞法,乃至破了戒律,破了規矩,就由于這種業,將來要墮落地獄當中,墮落餓鬼當中,墮落畜生當中。“流轉無窮”,不知道要受多少的苦。但是如果說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于憶念佛的恩德,就把這所有的惡行能夠徹底丟棄。如果勤修善法,它就能夠轉惡爲善,能夠轉墮地獄的這種果報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往生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淨土。所以說,我們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就有這些功德。

  “設有不能舍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爲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

  就是說,假如暫時還不能夠把犯戒,犯規矩那些惡行全部舍掉,還不能修行善法,還墮在惡趣當中的人,因爲聽聞藥師如來的名號,以藥師佛的本願威力,就讓這些衆生能夠在現前“暫聞名號”,哪怕是聽聞一次,哪怕是兩次,都能夠聽聞到藥師如來的名號。因爲聽聞藥師如來的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就從惡趣當中舍命了,然後再轉生爲人趣。轉生人趣當中,還能夠得到正見,有正知正見,能夠精進修法,還能夠善巧地調治內心。讓內心裏面,對修行佛法有善法欲。“便能舍家趣于非家”,那就是能夠出家修行,不樂在家。在“如來法中,受持學處”,或者說受持比丘戒,或者說受持比丘尼戒。“無有毀犯”,受了戒律了,一點都不毀犯。就“正見多聞”,以正知正見聽聞佛法,了解契經甚深的義趣,遠離貢高我慢。自己不管怎麼修行,也不作爲驕傲的本錢,不誹謗正法,不作爲魔子、魔孫、魔長。所以說,漸次修行六度波羅蜜,能夠迅速得到菩薩道的這些圓滿。這就是第二種好處。

  第叁種好處,我們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能夠遠離嫉妒與誹謗的惡法。我們往下看。

  “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叁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恒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爲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恒不自在。

  就是有那些衆生,內心裏面有嫉妒心,有悭貪心。自己有東西舍不得布施,見了人家布施,他又要嫉妒。所以說,對于他人的榮耀自己不耐煩,看不得他人比自己好。“自贊毀他”,經常是自己贊歎自己,經常是自己要來毀謗別人。有這種人“當墮叁惡趣中”,那就是墮叁惡趣的因。在叁惡趣當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不知道要受多少時間的苦惱。“受劇苦已,從彼命終”,把異熟果報受完了以後,轉生到人間來的時候,它還有一種什麼果?一種增上果,一種等流果。還要産生。所以說你再把叁惡趣這種苦處受完以後,再轉生人間的時候,你再變爲人的時候,他還要怎麼?還要做牛、馬、駝、驢,還要變成畜生。“恒被鞭撻”,這些衆生常常被人拿著鞭子抽,拿著鞭子打。“饑渴逼惱”,你餓了想吃東西,吃不上;渴了想喝一瓢水,喝不到。隨時隨地因爲饑餓,因爲焦渴而逼惱自己。那一生得不到這些。“又常負重,隨路而行”,經常是在大路上,把東西拉上,給人家還債。“或得爲人,生居下賤”,哪怕就是轉生爲人了,他也是下賤的人,人家不尊重他。“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去幫人,打工。“受他驅役”,人家叫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恒不自在”,一輩子自己也不能夠當自己的主人。這就是由于嫉妒、誹謗的煩惱惡,産生了這些結果。

  “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複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衆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恒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絹,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如果說往昔時候,曾經聽聞藥師佛的名號。“由此善因,今複憶念”,由于有這種善根,現在還能夠憶念藥師佛的名號。“至心歸依”,而且能夠皈依叁寶。“以佛神力,衆苦解脫”,就由于藥師琉璃光的功德名號,乃至這種神通威力,自己所受的一切苦都能夠完全解脫,而且“諸根聰利”,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非常利,所以說非常聰明。“智慧多聞”,具備有智慧,而且廣學多聞。“恒求勝法”,經常就去追求非常殊勝的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絹”,經常身邊都是那些善知識朋友。能夠遇上善的朋友這個很不簡單。“永斷魔絹”,再也不上魔的當了,再也不著魔網了。“破無明毂”,能夠把根本無明完全破除。“竭煩惱河”,能夠讓所有的煩惱,都全部幹涸。“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對于這些人生的八苦、叁苦、五苦、無量諸苦,都能夠全部離脫。這是第叁種好處。

  第四種好處,離鬥訟咒詛惡。什麼叫“鬥訟”呢?這一輩子你生在人間,經常跟人打官司,經常跟人吵嘴打架,或者說不吃官司,不吵嘴打架,經常遇到那些人家念咒整你,人家來詛咒你這些惡。只要你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這些惡法都不能夠加害于你。所以說你往下看。

  “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展轉常爲不饒益事,互相謀害。告召山林樹冢等神;殺諸衆生,取其血肉,祭祀藥叉羅刹婆等;書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惡咒術而咒詛之;厭魅蠱道,咒起屍鬼,令斷彼命,及壞其身。

  現在世間上還有,還有這些行邪法的。所以說,有那一些衆生,他就喜歡不懂事,他就喜歡去跟人家搞鬥爭,他就喜歡背離人家的意思而說話,你要說東,他偏要說西;你要說好,他偏要說壞;你要說對,他偏要說不對,明明就是要跟人反著幹。今天有這種人。“好喜乖離,更相鬥訟”,這種就更容易引起跟人家的鬥爭,吃官司,吵嘴打架。“鬧亂自他”,不僅僅是讓自己心裏面不安甯,也能夠讓別人心裏面起煩惱。“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就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開言吐語,待人接物上就是不懂事,不知道怎麼爲人處世,經常在人群當中造作這些惡業,增長這些惡業。“展轉常爲不饒益事”,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不利于人的。你想想,經常去跟人家反著幹的人,他能不能夠說好話?不喜歡說好話。不喜歡說好話是不是經常鬥爭?所以說言語上就經常鬥爭。人家喜不喜歡他?也不喜歡他。因爲人家不喜歡他,就經常跟人家鬥爭,他這樣做不做惡業?他就做惡業。

  所以說,一天到黑,做的都是那些不善的事情,互相謀害。跟人之間的人際關系相當不和諧,不是你整他,就是他整你。甚至“告召山林樹冢等神”,他去拜山神,拜土地公公,拜樹神。拜這些神做什麼呢?他也不是做好事。要“殺諸衆生”,去殺雞,殺牛,殺羊來祭祀。“取其血肉”,來祭祀那些“藥叉羅刹婆等”,就是來祭祀那些鬼神。把這些鬼神祭祀起來幹啥?他把那些冤家對頭的名字寫上,比如:智海,某年某月生,住在哪裏,我要咒詛他明年就死掉。他經常這樣幹。把人家的相片拿來念咒,把人家的生辰八字寫到紙條上,“以惡咒術而咒詛之”,就用這樣的詛咒。“厭魅蠱道”,經常用惡的咒術,還有放蠱。“咒起屍鬼”,用墳地裏面的屍體,他念咒,能夠讓屍體爬起來走路,去害人。“令斷彼命,及壞其身”,對于他不歡喜的人,他就用這些所有的邪術來整人害人。你說這是不是冤家對頭?是不是造惡?

  今天還有這樣的人。你們不要小看,在聖水寺我就遇上一個,他們拿一個紙條給我,“師父,你看這個寫的啥?”結果我一看,噢,他寫的就是咒人。這個人要叫他某年某月死,某年某月病。我說:“叁寶弟子怎麼幹這種事呢?”也不知道是不是叁寶弟子,反正進寺廟也不應該幹這種事。對不對?所以說,現在還有這些人。

  

  “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淩,互爲饒益。

  “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

《藥師經 講記 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