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经 讲记 六

  《药师经》讲记(六) 智海法师讲述

  2007年4月27日·四川省成都市昭觉寺大雄宝殿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这是这次我们学习《药师经》最后一个晚上。今天晚上,我们就要把它学完,过完。前面,是讲了药师佛在因地当中所发的十二个大愿。今天,请大家翻到第四面。这里面所说。第四面,最后,“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这是总结琉璃光如来,在因地里面修行的时候,所发的就是这十二个微妙上愿。“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这个地方就总结了药师琉璃光所发的大愿,其实也是无量无边。因为这种大愿,修行种种苦行,得到了种种佛土的功德庄严。这种功德庄严,也是无量无边。就以佛的一种神变、智慧,说一劫,说两劫都说不尽。你可以想象,这药师琉璃光的功德那是非常多的。这是简单地说。总地来说,下面。

  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

  所以说,前面释迦牟尼佛已经讲说过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今天来讲说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药师净土。也就拿西方极乐世界来给我们打比方。西方极乐世界是如何庄严,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土也是如何庄严。他给我们所说“一向清净”,在整个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依正二报,都是非常清净的,都是以无我大愿来成就的。“无有女人”,没有男相、女相的差别。要有男相、女相的差别,就让人产生种种是非之心,贪欲之心。“亦无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修罗,这四恶趣都没有。“及苦音声”,也没有受苦的音声。也就是说,在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药师净土里面,也是纯一极乐。“琉璃为地”,这个地方就跟我们西方极乐世界有点不同了,是吧?琉璃为地。琉璃是什么?我们说像蔚蓝色的天空一样。“金绳界道”,镶了边子的,分隔这些道路的,就是金色的绳子。其它的“城”,那就是城池。“阙”,就是宫殿。“宫、阁、轩、窗”,七宝楼,都是那些七宝所成。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也不比西方极乐世界差。所以说,这个地方就以西方极乐世界,来让我们去理解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土。再下面。

  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

  在西方极乐世界有谁呢?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两位菩萨而为上首。今天在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土当中,也有两个上首菩萨,一个是日光遍照菩萨,二个是月光遍照菩萨。就是在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药师净土里面,无量无边菩萨众的上首菩萨。这两个菩萨“次补佛处”,也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之后,就是日光遍照、月光遍照,他们成佛来继续转大*轮。这两大菩萨“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都能继承药师佛的佛法。佛也就是以讲经说法,为利益众生的一种家业。所以说,今天这些菩萨能够领会诸佛法藏,依诸佛法藏而给众生讲经说法。这就像我们今天在家人一样,有后代,佛法代代相传不绝了。我们今天在佛门当中最担忧的就是,在我们这一代人里面佛法传承不下去,佛法在我们这一代灭亡了,这就是最后。所以说,以前那些方丈和尚他就有一个责任,每一代他要把它传下去,如果不传下去的话,就是自己的责任没有尽到。诸佛国度里面也是这样,这些上首菩萨他要继承佛的遗志,把佛法代代相传,永远不绝。这个才是利益众生的一种根本。

  那么,日光遍照菩萨他就是白天,表示菩萨的智慧,能够照耀无量无边的众生;月光遍照菩萨,那是在晚上。所以说,日光遍照在佛法上是表示智慧的,来放射无量光明,来普遍地照射这些宇宙的生命,让那些昏昧迷梦当中的众生,能够得以警觉;月光遍照菩萨,在佛法上是表净地,安静的静,修净的净,是表示净地。在晚上,一轮明月普照九州,印现明透的清辉,笼罩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使所有的众生都免于受贪嗔痴这三种烦恼的逼迫。这是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共同辅佐东方净土的药师如来弘扬正法,一左一右,辅助有情。就像我们今天释迦佛两边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一样。所以说,这两尊菩萨是佛的上首弟子。下面。

  “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就因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他许愿,因为十二个清净大愿,清净修行,来感得了一个无上庄严的药师净土,就像极乐世界一样的庄严,还有无量无边的菩萨在那个国土里面。所以说,我们应当要发愿往生药师如来佛的琉璃世界。在那个地方能够得到佛的一种教化,能够得到日光遍照、月光遍照为首的那些诸大地上菩萨的教化,与诸佛菩萨为善果。所以说这种修行就很方便。下面。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旁生趣。

  这一段就开始给我们讲,药师如来成就的药师净土它度化众生的方便是什么?也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就像阿弥陀佛的名号一样,是万德庄严。我们一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的时候,就能够得到无穷无尽的利益。今天,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土也是这样。所以说,我们听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他有很多利益。哪些利益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就是离恶法的利益。这恶法的利益有四种。第一种就是刚才我所念的这一段,能够离开这些悭贪心、贪吝心。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就说:文殊师利菩萨,很多的众生不知道善恶,内心里面只有这种悭贪不舍的心,不知道布施,也不知道布施的果报,内心里面是愚痴没有智慧的,缺少信根,没有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没有信心,佛法能够升得起功德来吗?那就升不起功德来。由于自己没有智慧,缺少对于佛法的信心,在世间上就是去积聚财宝,各种各样的财宝就朝家里拿,什么钱财往包包里面揣。“勤加守护”,这些财宝就执着为我自己的,自己守护非常坚强,防盗门按了一层又一层,窗子上要用铁条钢条钉起来,然后屋里面还要用保险锁、保险柜,一层又一层,深怕人家就给你偷走了。

  “见乞者来,其心不喜”,有人跟他化缘,他的内心一点都不欢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果说迫不得已要布施一点点的时候“如割身肉”,就像把自己的肉割下来拿给别人一样。“深生痛惜”,内心里面是非常沉痛,非常可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还有那些悭贪心的众生,“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他积累了很多财富,但是自己一点都不受用。连自己都不受用,他还能拿给父母受用吗?也不拿给父母受用,也不给妻子儿女受用,何况说家里面的奴婢,那些来打工的,来乞讨的人,那就更是一分一文都得不到了。“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旁生趣”,就由于这一辈子对财宝的悭贪不舍,所以说欲望无穷,悭贪无尽。这一辈子命终以后,就因为这个悭贪心,将要投生到饿鬼界当中,或者说投生到畜生道当中去受苦。这就是悭贪心的因果。

  “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这就是说,由于过去在人世之间曾经暂时听闻药师佛的名号,虽然说堕落于恶趣当中了,由于往昔时候有这种善根,听闻了药师佛的名号。现在,在恶趣当中哪怕就是暂时忆念药师如来的名号,就在自己忆念药师如来名号的时候,就从恶趣当中死掉了,而还生人中,再一次地投生到人道当中。投生到人道当中还能得“宿命念”。什么叫得“宿命念”呢?“宿命念”就是能够知道前世的事情。我们这一辈子为什么不相信因果呢?因为没有宿命通。过去承受的苦,自己不知道了,好了疮疤又忘了痛了。如果说我们能够投生于人中,有宿命念能够知道前辈子的事情,那么对于曾经所受的恶趣的苦他就能记忆得起来。由于畏惧害怕这种恶趣的苦,所以说“不乐欲乐”,这世间上五欲的享受,那就不再去贪了。“好行惠施”,就非常喜欢来布施供养。“赞叹施者”,见了那些布施的人,他也很能够赞叹。“一切所有悉无贪惜”,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的一切,自己都没有悭贪之心,只要对众生有用,他就能够布施出去。“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就是逐渐逐渐地,哪怕就是把自己的头,把自己的眼睛,把自己的手,把自己的脚乃至“血肉身分”,把自己的某一部分布施给众生,他也干。连这种身心性命都可以布施,何况说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财物。所以说,这就能够由于听闻药师佛的名号,能够离开这种悭贪烦恼,能够转恶趣以升为善趣当中。你看这种功德好不好!

  第二种,那就是离毁犯见慢恶。我们往下看。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

《药师经 讲记 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