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吃的這一頓它值多少錢,我們就捐獻給衆生。捐獻到一個機構,搞一個慈善。發願:“以我捐獻出來的這一頓糧食來利益衆生。”所以說,在現實的生活當中,你可以做下去。那麼,要抽煙的,有很多一包一包地去抽。你平時一天抽一包的,我不說叫你徹底把它杜絕了,你一天抽半包,節約半包拿出來,捐獻出來行不行?要是你愛買化妝品的,買時裝的,看到我有衣服,我這件時裝不買了,捐獻出來。乃至你在家庭生活過程中,本來今天想要吃點肉的,我今天節省這一頓,把這個吃肉的錢節省起來,捐獻出來。乃至今天你要想出去遊山玩水的,把遊山玩水的東西節省下來,把它捐獻出來。
在現實的生活當中,節約、惜福,然後布施、捐獻。你自己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你都能夠奉獻給衆生,這就是對治這種悭貪不舍的煩惱,這就是改轉那種自私自利的心。所以說,你那種豪華地享受,可以減少到中等的享受;中等的享受,你可以減少到基本的需求。這就可以了。把這些節約下來做什麼?布施、捐獻、利益衆生。所以說,像這樣我們來承受由于悭貪不舍,所帶來的如饑似渴的痛苦,然後來布施。把我現在的長處能夠知足、少欲、節約、惜福,來布施給衆生。這是改轉多生累世我們的貧窮之命、困苦之命、如饑似渴之命,都可以改轉。你的心發得越猛烈,你改轉這種痛苦的時間就縮得越短;你自己布施做得越好,供養做得越好,節約、知足、少欲、奉獻做得更好,那麼我們現在來改變這種貧苦的命,它也就改變得非常快。
老法師不是前幾天給大家講過,在佛經當中,有一對夫妻貧窮得只剩一條圍裙了,兩個人都沒有衣服穿了。要出去乞討的時候,都是換著穿。你出去的時候,你就穿上這條圍裙出去乞討;我出去的時候,我也穿上這條圍裙出去乞討。已經到這種時候了,非常痛苦!遇上一個大阿羅漢,想去度他們,就要買貧,希望他們可以賣貧。怎樣賣呢?“把你這條圍裙拿給我,供養給我。”這兩夫妻就犯難了,最後的一條圍裙,我供養出去,布施出去了,怎麼辦?這兩口子想過去,想過來;商量過去,商量過來:“往昔時候,我們就是因爲悭貪不舍,所以才落得這樣的貧窮困苦。我們現在正在承受這種結果,我們非常想改變這種貧窮困苦的結果,但是苦于沒有辦法。現在有辦法了,有人來買貧,我們還舍不得賣嗎?”這兩口子商量定了:“賣!哪怕就是不出去了,不出去化緣,承受這種生命危險,我都要把這條圍裙布施出去。賣貧,決定賣貧!”當他們把圍裙布施出去了,富貴立馬就來了!所以,他拿著出去,國王說:“你穿這麼一條髒兮兮的圍裙幹什麼?”他就給國王開示:“你不要小看這條圍裙。這條圍裙是兩夫妻以他們的性命作爲賭注布施出來的。這條圍裙一布施出來,他們怕羞恥,他們就不再出來化緣了,兩口子准備餓死。用兩條生命的代價,來布施這一條圍裙,你說它的功德小還是大?”國王聽了感動得不得了,王後聽了也感動得不得了:“有這麼虔誠的人呀?有這樣敢舍生命而布施的人嗎?在哪裏?我一定要見一見,我要供養這兩個人。”王後把自己身上所穿的高檔的衣服解下來,要送給這一對夫妻。國王一看到這麼虔誠而信佛的人,要幫助他。富貴立馬就來了!貧窮馬上就賣掉了!
那麼我們這些人呢?麻煩。他說:“我現在都貧窮得不得了,我飯都要吃不起了,現在僅僅吃一口紅薯飯。你怎麼能把這一口紅薯飯給我抓走呢?”他舍不得了。就因爲你的舍不得,我們的貧窮困苦始終解決不掉。所以說,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遇上這些如饑似渴的貧苦,貧窮、困苦,你是什麼樣的心態?你平時是什麼樣的心態?今天,就把佛法的心態教給你了。當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物質上不滿意的時候,現實的物質上感到缺乏的時候,追求官位追求不到,追求財富追求不到,追求佛法追求不到,非常貧窮困苦。我們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生活?這就教給你了。所以說,這是第十二段。就是要祈禱現實生活賜予我們的這一種貧窮困苦,把這種貧窮困苦作爲對自己修道的增上緣。把這種貧窮困苦,作爲我們覺悟這種業力因緣的無上法寶。感謝生活的賜予,感謝艱難困苦對我的一種提示。祈禱叁寶,祈禱善知識。
現在,就利益這種對即刻的承受變爲修道的增上能力。這就是世間上像蓮花一樣的,能夠把汙泥作爲養料。我們現在把世間上的貧窮困苦,作爲修道的幫助條件。在現世的痛苦當中,越痛苦,越得發出離心;越不滿意,你越能夠發出離心。你自己是這樣,衆生也是這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我們在遭受這樣痛苦的時候,衆生也在遭受這樣的痛苦。我們發願能夠救度所有盡虛空、遍法界的這些衆生的痛苦,貧窮的困苦。這個大願心、大菩提心,也就可以啓發出來。這樣的功德那是非常殊勝的。
下面一段。當我們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被囚禁了,失去自由了,被關起來了,這種時候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生活?你犯了法了,關進監獄裏去了,行動有限製。乃至有些人沒犯法,但是你還是被關起來了。爲什麼被關起來了?被家庭關起來了。那個家是什麼?房子頂蓋下面有一只豬。我們現在自己的感覺是什麼?就相當于這樣。鑽進那個圈子裏就跳不出來了,不自由了。今天想吃素,對不起,愛人要阻礙:“你吃素對身體不好。你身體不好,我怎麼能快樂?”那你就麻煩了。非得要你去吃肉,非得要把你養的身強力壯。把你養的身強力壯之後幹嗎?她才快樂。這個世間上的痛苦,我們現在的身體不是我們自己的,轉過來爲對方所擁有,爲對方所製約。你說現在是不是這樣?我們已經鑽進這種牢籠了。所以說家就是一只牢籠,鑽進去了很不容易鑽出來。現在有機會你可以跳出來了,你心裏都還有點恐懼:“我跳出來之後,怎麼辦呀?我離了婚之後,怎麼辦呀?沒有這個人之後,我怎麼辦呀!?”你心裏還在恐懼。乃至你沒有跳進家庭的牢籠,現在你已經跑出來了,你是單身漢,乃至你已經出家了。一個人的隊伍,拉著可以到處跑。但是,你還是鑽進牢籠了。鑽進了什麼樣的牢籠?鑽進自己煩惱的牢籠。煩惱把你製約了,你錯誤的知見把你圈起來了。
所以,家有很多層面。有些是名缰利鎖,爲掙名,爲掙利。它像一根繩索一樣的,把自己栓住了,把自己鎖住了。爲成家立業,追求男歡女愛。好像是我占有了對方,其實你也被對方所占有了,把你栓住了。好像我們得到一個家庭了,其實我們被家庭奴役了。乃至你現在跳出來了,我們還跳不出自我的一種思想的範疇,知見的範疇,煩惱的範疇。煩惱,又緊緊地把我們栓住。我們內心喜歡這樣,又不喜歡那樣。你有你的條條框框,有你的模式,有你的程序,這往往就是你的思想把你栓得牢牢的。你喜歡這樣不喜歡那樣,對不起,它就製約你了。所以,我們很不容易跳出這些條條框框,很不容易跳出牢籠。我們的心不自在、不自由、不自主。我們現在感覺到哪怕就是我一個人,我的心也爲其它的煩惱所約束的。始終離不開欲望的享樂,離不開世間上這樣那樣的舒服,我們失去自由了!找不回自己!自己在哪裏呢?
這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當中的一種現實。這種現實是怎樣引起的?要從業果關系上去認識。我們受製于人,受製于家庭,受製于名缰利鎖,乃至于受製于自己的錯誤思想。它的原因,就是因爲我們輕視其他人,卑賤其他人,驅使其他人,做他們不愉快的事。就是對別人的一種武力、脅迫、占有,讓別人不自在。把別人生活的方式給奪去了,非得要以自己的方式強加于人。你看看,來自于這樣的。輕視人,卑賤人,驅使人,要想讓天下所有的衆生都爲我服務。算計來,算計去,都要使天下的衆生爲我服務。由于你這樣發心的錯誤,由于我們多生累劫都是這樣自私自利的心,爲了我一個人的自由,而不惜驅使衆生,而不惜奴役衆生。所以說,我們今天遭受的結果就是失去自由,就是自己不能夠自主,就是跳入牢籠過程當中。這是必然的結果,躲也躲不掉。
你思想的條條框框,那是你自己造成的,你習慣于這樣的東西,養成了這樣的模式,你必然受製于它。表面上看,你貪取男女的身體,執取男女的這種身體,因爲你的貪得無厭,爲了你自己的享受,你想把別人占有。在你占有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就同時占有了你,這也就是一種必然的結果。想跑你都跑不掉。乃至我們過去世、現在世奪取衆生的自由,現在我們的自由也必然被奪取。這是一報還一報。天理之公道,絲毫不爽。我們現在明白了這層因果關系了之後,我們要以大無畏的心情,來承受這種結果。祈禱叁寶,祈禱我自性的覺悟,祈禱善知識的加被,讓我能夠明了這層因果關系。讓我能夠從現在開始,還衆生自由。爲了成就衆生的自由,讓自己的身心世界都可以奉獻給衆生。決心把自己奉獻給衆生,爲衆生奉獻自己的生命。
不管現在衆生對我如何處置,鞭打,辱罵,囚禁,我都任其處置。發心什麼?發心能夠承受這種苦難的結果,發心能夠承受這種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不自由的衆生的苦難。然後,從業果上去忏悔往昔時候掠奪別人的自由,奴役別人,輕視別人,讓別人從事卑賤職業的,這樣一種錯誤行爲。來忏悔,來發願,來改轉。怎麼改轉?最有利的改轉就是把我們現在奉獻給衆生,讓衆生能夠得到真正的離苦得樂。我們現在不自由的時候,你種種的不自由,你平時是怎麼生活的?今天學了《利器之輪》,你知道這些種種的不自由,都是我自己往昔時候所做的業,現在還報到我們自己身上了。自己能夠心甘情願地還債,債要還了你才輕松,躲是躲不掉的。
要想賴賬,你賴到哪裏人家追到哪裏。你說:“我跑到這兒來了,他怎麼會找得到呢?”沒有找不到你的時候,如影隨形。爲什麼如影隨形?它不是外在的,而是內在的。是因爲我們的業,做了錯誤的行爲,我們自己的生命它就必然顯現這樣的境界。不是外在的…
《利器之輪 講記 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