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以爲它到處找得到你嗎?不是它找你,而是你找它。你以爲你躲過了,結果你躲的過程剛好躲到那裏去了,它就等著你的。你看,世間上的事情就是這麼巧妙。你明明算計過來,算計過去,“嘿,我躲過去了嘛!”不是冤家不聚頭,做冤家你就躲不過,冤家路窄嘛。爲什麼冤家路窄呢?世間上的人經常都在說這句話,但是很少有人把這句話弄懂的。冤家爲什麼路窄?你不願意看到他,但是偏偏走到那裏要碰上,走到這裏也要碰上。什麼原因嘛你告訴我?佛法上說,它不是來自于外在的冤家,而是來自于我們自己內在的冤家。內在的冤家是什麼?自私自利的心。當你這種自私自利的心侵損了衆生的自由,傷害了衆生的自在,對不起,如影隨形。這個業的道理,它非常善巧,非常公道。你躲到哪裏,哪裏就給你安排好了。那是躲不掉的。不從根本上下手,你是永遠也解決不掉這種結果。所以說,這是當我們失去自由受製于人的時候,應該怎麼樣去生活。這個偈語就給大家說得清清楚楚。
第十四段,當我們在現實的過程當中,無法免于那些惡毒地辱罵,乃至經常聽到那些貶低我們的,威脅我們的,刺激我們心髒與耳朵的種種咒罵,尖酸刻薄的語言。在現實的生活當中,我們經常受到這樣的待遇,于是我們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好像如坐針氈。走到哪裏去都受到刺激,走到哪裏去都受到侮辱,走到哪裏去人家都要誹謗你,都要侮辱你,都要挖苦你。讓你心裏不好受,讓你的耳根不自在。所以說,這樣的現實我們遭遇得太多太多。那麼,我們要知道爲什麼遭遇這樣的辱罵,爲什麼遭遇這樣的誹謗,爲什麼經常聽到這些刺激人的,貶低我們的,威脅性的,咒罵性的語言。爲什麼?那就是因爲我們往昔時候多生累劫,論人長短,挑人的鼻子,挑人的耳朵,挑人的眼睛。你看我們現在也就是這樣子的。我們現在是不是這樣的?我們現在就習慣于這樣嘛。走到那裏去了,一個毫不相關的衆生他看了不順眼。說:“爲什麼不順眼呢?”“他那個鼻子長得歪的。”人家鼻子長得歪跟你有什麼關系嘛?他就看不慣。眉毛上長了一個痣,他說:“這個眉毛上長了一個痣凶得很。”他老是去挑別人的。乃至生活當中,經常苛刻地要求比人。你看我們在家庭裏,要求父母:“你都是做父母的人了,幾十年的經曆你都過來了,你應該比我的水平更高嘛!”他就去挑剔父母的過錯。來親近老師皈依叁寶,他還挑老師的過錯;來皈依叁寶了,他還挑叁寶的過錯。“佛法僧叁寶,雖然說我是一個皈依弟子,但是我這個人是認道不認師父的。你錯了就錯了,我就要批評。你一個泥塑木雕能夠度人啊?”他說。他來挑剔叁寶的過錯。乃至在社會上,受別人地領導,自己不甘心,他還挑領導的過錯:“你有什麼水平?還來領導我。”夫妻之間,挑別人:“這樣就是你不對嘛,那樣就是你不對嘛。”從來沒有檢查過自己的不對。教兒女的時候,總是教不過來:“你這個孩子沒有善根,這樣教,那樣教,教不過來。”他沒檢查自己。你只是在言語上教,你行爲上教了嗎?不知不覺地你在教孩子打牌,不知不覺你在教孩子東整西整的。你不孝敬父母,兒女就從你的身上看到影子,他也不孝敬你,于是你覺得教不過來。教不過來是什麼原因?教不過來是因爲你言語上一套,行爲上一套。我們總是習慣于去挑剔別人,整個世界的漏眼我都知道,但是從來沒有挑剔過自己。罵別人的時候,尖酸刻薄。不傷到你的心,不讓你痛叁天叁夜我就罵得沒有水平,非得要罵到人家內心裏面去,“我要讓你刻骨銘心地!”你看看,這個歹毒的心,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發起這樣的心。在現實的生活當中我們就是這樣。
那麼,當這種業的利器之輪,因果的報應顯現在我們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偏偏不願意了。“我爲什麼要受到這麼不公平的待遇?”“你爲什麼要這樣苛刻地要求我?”當我們受到這種不公證的待遇的時候,我們不願意了。對不起,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你必然要受到這種結果,必然要受到這種待遇。爲什麼呢?因爲你曾經這樣對待過別人。爲了要讓你知道你不能夠這樣對待別人,于是乎這個世間上的因果就給你顯現了,這個大菩薩就給你顯現了。讓你知道,苛刻地對待別人,挑別人的眼,挑別人的鼻子,去辱罵別人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讓你明白了這種結果了之後,你才會覺悟,你才會不再這樣去對待衆生。所以說,我們現在要知道,我們現在所受到的這種待遇是必然的,跑也跑不掉。必然把你逮住。不是誰把你逮住,是你自己把自己逮住了。所以說害人終歸害己,算計別人終歸要算到自己身上。所以說輪回、輪回,什麼叫輪回?你曾經傷害過別人的,對不起,你必然受到傷害;你曾經幫助過別人的,你很好,終究要受到別人的幫助。世間上的道理就是這樣簡單,沒有多複雜。你只有把這層道理聽懂了,那你才知道這個世間是怎麼回事,那你才知道我們今天受到別人的侮辱,受到別人的謾罵那是因爲什麼樣的結果。那是因爲我們挑撥離間,那就是因爲我們經常說長道短,那就是因爲我們經常傳播這些是非,所以說這種結果它就會出現了。
因爲我們曾經惡毒地辱罵別人,現在這種結果又還到自己身上了,自己也遭到惡毒地辱罵了,你才知道我當初罵得別人這麼樣地慘,心裏受到的傷害是這麼樣地厲害,你才知道。我們曾經造謠中傷別人,乃至瞧不起別人,而如今這些相同的果報又輪回到自己身上來了,這個業就是這樣的。從今以後,我們要放棄這種對衆生的傷害,要能夠發起大菩薩的覺悟心,自覺覺他;發起利益衆生,說饒益衆生語,說成就衆生語,說寬和語,說忍辱語,不要再去傳播別人的是非,不要再去造謠中傷別人,不要再去尖酸刻薄地辱罵別人,乃至不要再去瞧不起別人。我們現在要謙虛、卑下,要有一種寬大的心量。見到衆生煩惱的時候,我們能夠安慰他,寬慰他;當衆生自覺不自覺犯錯的時候,我們要有寬容心、包容心,以善巧的智慧來幫助衆生。始終要把自我放下,始終要把利益衆生提到哪裏?提到當前的生活當中來。以謙虛的心態來爲人處世,不再去出言不遜,不再去貶低別人。以這樣的爲人處世,來承受我們往昔時候錯誤的言行所帶來的結果,受到傷害的結果。乃至我們從現在開始,養成一種忠厚的心,不再去攻擊別人。我們現在語言非常柔和,說出來的話不說就算了,一說出來就是理解包容的話,一說出來就是寬容安慰的話。
在家庭生活當中,不要去指責對方,首先檢查自我。你發脾氣,是因爲我沒把你照顧好;你不回來,是因我這個家裏沒給你溫馨;乃至你的錢用到外面去了,是因爲我把自己的魅力減少了。你要是這樣檢查的話,你那個家庭生活迅速就能夠改變。世間上受到別人的挑剔了,“值得挑剔,你在幫助我,感謝你對我的挑剔。”別人辱罵你,“我辱罵了你,你該還我。”乃至別人瞧不起你,“是的,往昔時候我曾經瞧不起你,你現在該瞧不起我,我算什麼嘛。”時時刻刻以這樣一種安詳的生活心態,你在現實的生活當中,雖然說你最謙卑,但是你最受人恭敬;雖然說你時時刻刻把自己擺得很低下,但是你最偉大,人家就會把你擡高。人家擡高你不要上當,你今天說:“師父說,把自己放得越矮,人家就會把我擡得越高。”你就爲了想站得更高,所以你故意要把自己放得更矮,那你就是功利心。人家就是要來擡你,但是擡不上去,我始終要站在最低處,那你就算成功了。
所以說,我們要以這樣的行爲來改變自己多生累世因爲輕視衆生,瞧不起衆生,謾罵衆生,挑剔衆生,尖酸刻薄地辱罵衆生,來把自己錯誤的言行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發願改正。不僅僅是發願,落實到自己爲人處世的生活過程中去,那才是切實的忏悔。而且,不僅僅是一點點力量,要發一種最勇猛的心、迫切心,要發大心、強烈心來照這樣去做。
這一方山水,讓我們不能安身立命,我們總是希望還有更好的地方。在現實的過程當中,是不是?每家人都在往外面跑。有了幾個錢了,“哎,在內江這個鬼地方不要住了,我到成都去買一棟房子,我到重慶買一棟房子。”一旦跳出去了,好高興:“哎呀呀,終于跑到成都來了!終于離開內江那個小地方了!”我們出生在內江,我們對內江呢?沒有感情。這片山水,滋養不了我們;這片山水,時時刻刻我們覺得它肮髒、不衛生、治安環境不好、人文環境不好。爲什麼我們有這樣的心態?爲什麼我們在某一個地方出現這種相應的心態呢?現在你到世間上去接觸一下,差不多都是這樣的心態。有幾個在享受內江這個環境?我看沒有幾個;有幾個在說“我們內江真是好,內江是個好地方!”有幾個在唱這樣的贊歌的?基本上沒有多少。我看除了那些詩人,除了報章雜志上它能夠吹一些之外,現實的民衆當中大多數不滿意。爲什麼不滿意?這種不滿意的心,那是有原因的,有結果的。
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我們對佛法缺少正知正見。現在是我們對佛法缺少正知正見,我們認爲現在的世間都不幹不淨,現在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娑婆世界這樣的苦,那樣的苦,不知道現在其實是由于我們一顆不幹淨的心所造成的。沒有明了這種道理。佛法上的依正不二這層道理,沒有懂。什麼是“依”?依是依報。什麼叫“正”?正報。正報是什麼?就是有情的生命。什麼叫依報?是人所生存的環境。它就是依報。依正不二是什麼道理?就是說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生存空間。你有什麼樣的心態,就只能夠得到什麼樣的生存空間。就是這樣的。佛法就給你揭示這個道理,景物唯心造。外在的環境看似客觀,其實是由這個主觀的世界所顯現的,是由這個主觀的世界所造成的。
我們沒有這樣的正知正見,于是在這個世間上我們的態度就不正確。反正這個世間都這麼髒了,我再丟幾個垃圾算什麼。你看內江人,一跨進他房子的時候,地板擦得非常幹淨,一塵不染。他的…
《利器之輪 講記 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